市政辦促工業企業發展指導意見
時間:2022-05-08 05:06:00
導語:市政辦促工業企業發展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市“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推進大會精神,確保“十二五”工業發展目標順利實現,經市政府同意,現就促進工業企業做大做強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緊緊圍繞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的目標任務,以創新驅動、提質增效、融合發展為著力點,積極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加快骨干企業膨脹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工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到2015年末,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00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企業達到20家(含2家過千億元企業),過10億元企業達到100家,過億元企業達到1000家(以下簡稱“3211”工程)。同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10000億元,力爭突破12000億元。有關目標任務按年度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含高新區,下同)。
三、重點任務
(一)推動現有規模以上企業做大做強。加大規模以上企業調研和服務力度,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對有市場、有效益的重點企業搞好要素保障服務,促使其開足馬力,加快生產。指導幫助骨干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實施品牌戰略,提升創新能力。鼓勵龍頭企業、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強強聯合,延伸壯大產業鏈,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二)促進中小企業提升規模。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提升服務水平,拓寬融資渠道,引導和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對科技含量高、就業貢獻大、市場前景好的規模以下企業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按照分檔爬坡、梯次推進原則,逐步擴大企業規模,使其盡快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
(三)加大工業項目推進力度。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加大項目策劃、引進、落地的組織協調力度,每年推進100項創新升級重點項目。進一步完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推進機制和綠色通道制度,加強對新開工項目的調度和跟蹤服務,加快建設進度,推動項目盡快投產達效。
(四)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引導各類要素向重點產業集中,以大企業為依托、大項目為支撐,著力打造汽車、電子信息、機械裝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石化及新材料、食品醫藥、軌道交通裝備7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以產業鏈為紐帶,骨干企業為龍頭,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五)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圍繞新信息、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醫藥及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培育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圍繞“一高三區”(高新區、東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北部工業區)工業發展空間布局,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創建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引導企業定向集聚、集約發展。支持省級以上園區突出發展1個支柱產業,多個特色產業集群,形成公共服務設施高效利用、管理規范、服務優良、外向度與集中度較高的現代制造業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發展實體經濟領導小組對“3211”工程推進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及有關政策落實進行協調督辦。要建立跟蹤督查制度,實行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調度、半年一總結、年終一評比,每月通報各縣(市)區工業指標完成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各縣(市)區作為實施“3211”工程的責任主體,要制訂實施方案,科學籌劃,周密部署,強化措施,保障工作落實。市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明確責任分工,創新服務方式,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整體合力,確保目標實現。
(二)強化政策支撐。全面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減免、資金扶持等政策。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扶持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重大工業項目建設。鼓勵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配套體系建設。每年分檔選取300家小微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對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過10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10億元,且生產和稅收保持增長的工業企業分別進行獎勵。根據每年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凈增情況,對各縣(市)區工業主管部門實施獎勵。
(三)完善考核機制。逐級分解落實任務目標,完善目標責任體系,將工程各項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加大考核權重,嚴格實施獎懲。鼓勵各縣(市)區深入挖掘增長潛力,加快發展速度,對全市工業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縣(市)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表彰獎勵。
- 上一篇:語文學習中情感教育思索
- 下一篇:構建多樣化語文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