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沼氣建設提案
時間:2022-03-08 08:49:00
導語:新農村沼氣建設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發展沼氣產業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在建設新農村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是利國、利民、利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采用“一池三改”(即建一個沼氣池,同時配套改廁、改廚、改圈)技術,廁所和圈所與沼氣池進料口相連,人畜禽糞便直接排入沼氣池,通過沼氣池里發酵菌、甲烷菌對人畜禽糞污的分解轉化,產生沼氣新能源和無污染高效生態有機肥,使農戶庭院等場所實現無糞便化,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現象。沼氣熱能的利用,徹底結束了農民煙熏火燎的做飯歷史,告別了傳統的生活方式,解放了生產力,把農民從繁重的家務中解脫出來,精神面貌為之改觀。
沼氣建設,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一個8立方米戶用沼氣池,可供一家4-5口人日常生活用能,年節約燃料費用600元以上。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可大大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使糧食作物增產5-10%,使蔬菜作物增產10-20%,且口感和營養品質明顯提高。
二、沼氣生產基本情況
我區自2006年實施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以來,在農業部門大量工作下,廣大農民對沼氣新技術認識逐步提高,戶用沼氣建設發展迅速,近兩年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6000余口,建成3處大型以沼氣用能為主的沼氣綜合利用裝置,建立沼氣服務站6處,購置了10臺沼液沼渣自動出料車,成立沼氣協會5家,有80余人獲得國家沼氣生產技術資格證書,有2000余人通過培訓成為沼氣技術工作骨干。
在發展戶用沼氣的同時,大型沼氣工程也得到快速發展。大型沼氣裝置則具有管理專業、資源利用率高、農民使用方便等特點。朱臺鎮西單村、后夏村依托奶牛規模養殖,以秸稈青貯飼料轉化、沼氣發酵、生態種植養殖為手段,采取整村推進、集中建池、統一供氣的模式,有200余戶農民先期用上了集中統一供應的自產沼氣。以沼氣生產為紐帶,初步形成了玉米生產→秸稈→奶牛→沼氣→有機肥→大田的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將太陽能利用、生物技術、種植和養殖融為一體,把植物生產、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生態原理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形成了一個生態良性循環產業鏈。
三、發展沼氣產業的建議
1、增加對沼氣產業的財政支持力度。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大對沼氣產業的支持力度。2008年國家新增50億農業項目投資中,用于沼氣項目建設就達30億元。建議區財政除為國家項目出具配套資金外,每年也劃出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沼氣產業發展,以有效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
2、努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農村戶用沼氣具有投資小見效快,適合農村發展特點。建議在爭取和整合國家及省級項目的基礎上,每年扶持發展容積為8-10立方米的農村戶用沼氣池3000-5000口。
3、積極發展大型沼氣綜合設施。在現有大型沼氣池建設基礎上,每年或兩年扶持新建大型沼氣設施1處,按總預算經費的30%左右給予補貼。
4、扶持建立有機生態肥料生產線。可在大型沼氣生產處,利用沼液沼渣建立生態有機肥料生產線,把沼液經調配制成液體有機肥,用于作物根外追肥;把沼渣加輔料進行養分調配,經氧化堆漚、干燥、制粒等過程,加工成固體生態有機復合肥。這種新型生態有機肥料,既能向農作物提供養分,又能向作物根際土壤中引植有益微生物,能夠肥田壯苗、增強作物抗病蟲害能力,減少農藥和化肥用量,實現優質高產,是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必不可少的肥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對健康要求的提高,對優質安全農產品需求日益強烈,生態有機肥發展前景良好。生態有機肥料的生產,將大幅提高沼液、沼渣的肥效和利用率,進一步延長生態農業產業鏈,全面推進以沼氣建設利用為紐帶的生態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再提高。
5、搞好沼氣服務體系建設。沼氣建設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的速度快,數量多,服務體系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能否抓好服務體系建設是關系到沼氣事業成敗得失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才能使新建和已建沼氣池在使用期限(15-20年)內長期發揮效益。一是組建沼氣技術服務隊和發展沼氣協會,為沼氣用戶提供技術服務和所需配件。利用市區鄉三級財政資金,對技術人員進行工作補貼和扶持購置沼液沼渣出料機械設備;二是成立沼氣協會,廣泛培養沼氣技術工,指導戶用沼氣建設、開發沼氣綜合利用,及時解決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困難和問題,走出一條產業化服務,物業化管理的新路子,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