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構建經驗交流

時間:2022-02-06 04:47:00

導語:新農村構建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構建經驗交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義和諧社會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我縣“解放思想,拔高標桿、夯實基礎、構建和諧”的總體要求。如何把中央的戰略決策結合我縣實際落實到建設與發展的實踐中去,是我縣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的課題,需要我們仔細思考和認真總結。近幾年來,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著力點,以基礎產業開發為突破口,狠抓各項基礎工作的落實,逐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農村生活環境、社會風氣明顯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黨群、干群關系日益密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鄉是如何開展新農村建設的,有哪些具體做法和主張,對于全縣新農村建設又有怎樣的啟發借鑒意義?帶著這些問題,年月日,縣委黨校年第二期科干班全體學員在校領導、老師的帶領下到鄉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新農村建設現場觀摩調研,并與該鄉黨委政府領導、有關人員就新農村建設問題開展了互動交流,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鄉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1、抓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了農村發展動力。農村要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近幾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條主線,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間“交通建設年”的政策導向,發揮省委扶貧辦點和縣委縣政府領導以及縣直單位聯鄉駐村的優勢,搶抓機遇,爭取上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把各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著力點,狠抓了全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采取“人盯項目、項目盯人”的措施,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著力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進一步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截止目前,全鄉通暢通達公路總里程達155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通暢通達率位居全縣前列;完成農網改造12村,改變了農村用電難用電貴問題;維修山塘水庫18處,農村安全引水工程12處,解決了8000余名農民安全飲水問題;完成農村沼氣池建設500余口、危房改造920棟,廣播電視、移動通信等工作處于全縣前列。同時幫助指導18個村制定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并組織實施。在以縣委副書記、縣長段云鵬牽頭的五位縣委常委領導和十五個縣直機關單位的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以黔中郡、朝瓦溪、白羊坪、立新、穿衣溪為代表的五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亮點突出,成效顯著,成為我縣兩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區之一。

2、抓基礎產業開發,加大了農村發展后勁。農民要致富,必須選準產業發路。十二五期間,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產業開發是廣大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是實現富民強鄉的重大動力。為進一步改變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狀,鄉黨委政府帶領廣大農民群眾,立足位于縣城郊區的地理優勢,引導農民打破傳統的種植模式,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圍繞產業興村做文章、下功夫,“唱好山歌、念好魚經”發展特色農業。一是做大產業規模。幾年來全鄉累計種植無公害蔬菜3000畝,其中大棚蔬菜突破300口,是縣城蔬菜供給主產區;因地制宜品改柑橘等小水果300畝,蜜柚、黃桃、西瓜、香瓜等小水果成了沿河村農民增收的一大特色,特別是黔中郡蜜柚、黃桃成了省委省政府特定水果,供不應求。以黔中郡、立新、朝瓦溪等村為主的“示范性茶場”茶園面積達3200畝,鄉已成為與官莊鎮、北溶鄉并列的全縣三大茶葉主產區之一;素有“鐵桿莊稼”之美稱的傳統產業板栗規模不斷擴大,已達到4000畝;全鄉累計完成工業原料林2000畝,三邊造林0畝。養殖也成為農民群眾的致富之路,幾年來全鄉累計豬、牛、羊、雞出欄收入超過00萬元;人均增收1900元。二是做強產業品牌。碣灘茶葉公司所生產的“白毫早”享譽國內外,鄉碣灘茶在20年茶博會上的獲金獎;全鄉涌現水果開發大戶20余戶。蜜柚已成功注冊了“郡府”商標,全鄉農業品牌效應逐步提升。通過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增強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后勁。

3、抓基礎工作落實,保障了農村發展穩定。一是抓安全穩定工作。鄉黨委政府采取工作重心下移,職能部門密切配合,鄉村兩級干部聯動,工作聯片包干。堅持召開鄉村兩級的月安全維穩工作例會,做到超前預警,掌握情況。堅持深入農村基層及時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和排查處理不安全、不穩定因素。堅持經常開展安全檢查整治活動。截止目前,全鄉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39起,成功率達98%;查處治安案件3起,治安拘留2人,查處率達0%;偵破刑事案件2起,逮捕1人,移交起訴1人。通過狠抓安全穩定工作的落實,全鄉民事糾紛、治安刑事案件、不穩定因素比去年明顯下降。社會治安秩序良好,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障。二是抓計生基礎工作。鄉黨委、政府推行“四動工作理念”:村級工作通過村為主來推動,鄉村工作通過集中整治來振動,鄉村工作機制通過政策兼容來聯動,干部積極性通過考核獎罰來調動。村組干部通過“村為主”把重心落在抓孕檢、抓節育手術落實和抓補救措施、抓隱患排查上;鄉干部集中精力抓社會撫養費大征收,以社會撫養費征收反哺村組干部抓計生基礎工作的投入,調動鄉村干部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很好地完成了計生各項考核指標,夯實了計生基層基礎,順利通過了省、市、縣三級考核極,有效了控制了人口增長,提高了人口素質,改善了人品結構,促進了農村人口健康、持續發展。三是抓“村為主”考核。全鄉上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實行鄉干部聯村指導,村干部為主抓各項工作落實。將鄉村工作分“計劃生育、綜治維穩、經濟發展三”大塊,貫徹于日常各項工作中,實行各項考核指標量化細化,責任到村到人,分階段兌現考核。據統計,年前三個季度兌現“村為主”考核獎,各項工作落實好的村季度績效工資高達5600元。通過“村為主”考核落實,充分激發了干部群眾的工作熱情。目前全鄉各項工作特另的關乎民生和民主的合作醫療、新農保、村委會換屆、機構改革等工作,都高效率、高標準的按時完成,確保了農村各項事業健康穩定有序發展。

二、鄉新農村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亟待改善。作為縣城西區,新農村建設要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交通跟不上。近年來雖然鄉里發揮了省委辦點、縣領導和縣直單位聯村以及十二五交通建設年等優勢,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大了全鄉基礎設施建設,很大程度了改變了原來“老、少、邊、窮”的狀況,改善了人民生產、生活、勞作環境,但一河之隔始終是建設與發展的瓶頸。因此,只有拉通人們盼望已久的與城內的大橋,才有西區后花園的規劃與建設,才有新農村建設的大發展、大繁榮。

2、基礎產業規模和品牌亟待提升。茶葉、水果等基礎產業在鄉域內形成了一定規模,基礎產品具備了一定市場需求力和競爭力,為村民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收益,但在產品的品牌提升和產業效益的最大化方面亟待提升和加強。一是茶葉品牌沒有得到提升,茶葉產業效益沒有得到最大化。從茶葉生產生、加工、包裝、銷售沒有形成規范網點和貿易市場,停留個體粗放加工、茶青采摘收購等小農經濟意識上,沒有把“碣灘茶葉”品牌化,系列化。二是蜜柚、黃桃等小水果產業沒有很好地帶動和深加工。黔中郡密柚、黃桃每年都成為省委省政府特定產品,供不應求,但沒有形成產業規模帶動,沒有在深加工大發展上做文章,任然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封狀態。

3、基層組織建設亟待加強。近幾年來鄉圍繞“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發展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要求,積極加強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在村委會換屆,基層民主管理、民主理財等方面嚴格按要求執行,村級隊伍總體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村班子文化水平不高,能力不強,特別是村支書水平不高能力不強,年齡偏大,不能很好帶領全村發展。同時,村級后備干部培養欠缺。存在村支書年老占位不作為現象,村里有能力有水平的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個別邊遠山區村級工作存在斷層,村為主工作推動過多地依賴鄉鎮干部來推開,對新農村建設的引導和發展后勁帶來了人力資源的不足制約。

三、鄉新農村建設給我縣農村發展帶來的思考

1、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想富,先修路。我們常說“懷化是火車拖出來的城市”這就很好地說明了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的便利。近年來,長吉高速的開通為我縣的發展帶來的效益就很明顯,僅旅游業帶來的效益,據統計20年人數約168.9萬人,收益達6.19個億,年就可達180萬人,收益達7.2個億。因此我縣各項事業要有大發展,必須圍繞生態立縣、工業強縣、開放活縣、旅游富縣的發展思想,充分利用屬于國家武陵山經濟協作區這一政策優勢,積極向上申請項目,爭取資金,爭取修建安張衡鐵路、秀益鐵路在過境并設站,增建安鐵高速公路、張沅辰高速公路經過,拉近與外界的距離,為的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要進一步發展特色產業,經營“特色村”。在發展特色產業方面,既要在產業規模上做文章,又要在產業品牌上做文章,更要注重產業的規范化管理和經營。如的茶葉要形成品牌,統一“碣灘”這一品牌既有深刻文化底蘊,又有發展空間的特點,形成系列產品,從茶青收購、茶葉制作、成品包裝、上市銷售,進入統一規范的市場化管理,嚴格價格準入制度,建立茶藝文化宣傳基地等,使產業效益和利潤空間最大化。在經營“特色村”方面:一要建設生態特色村。要結合生態縣建設,依托借母溪國家級自然資源保護區的生態優勢,選擇生態優勢突出、發展條件優越的行政村,著力把村莊建設成綠地覆蓋率較高、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生態效益型農業明顯、村落與環境和諧統一的生態村。二要建設旅游特色村。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選擇旅游景點所在地的村莊或生態優勢明顯的村莊,大力開展環境整治和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美化居住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檔次,著力把村莊建設成休閑度假的“農家樂園”。三要建設文化特色村。主要是依托我縣濃厚的旅游文化資源,如堪稱中華文化圣山、啟蒙文化圣地的二酉山、唐代建筑風格遺存的中國最古老佛學院之一的龍興講寺、革命老區AAA級森林公園凰鳳山以及歷史悠久的黔中郡古遺址等,著力發展文化,如龍舟文化、巫儺文化、辰河戲、山歌、書香節等,選擇一批歷史文化積淀較為深厚的村莊,積極保護歷史文化遺址,合理開發利用,著力建設文化氣息濃厚、崇尚文明的文化村。

3、要進一步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關鍵是要加強村支書的能力建設。一個村要建設要發展,關鍵看一個村的支部書記帶頭作用的發揮,能否充分激發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工作熱情,能否帶領廣大群眾致富、發展。因此,一要加強對村支書的學習和培訓力度。讓他們走出去,學習和借鑒外地新農村建設的好經驗和路子。二要加強村支書后備力量的培養。讓大學生村官真正充實到村級建設中去,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要吸納和發展村里有能力有見識能為村里致富發展的謀出路的青年人到村級隊伍中來。三要以事業留人,以機制管人。縣委政府要出臺一些新舉措,讓廣大村支部書記訪覺得通過自身努力,能在政治上感到光榮,經濟上得到保障。通過考試考核,每年解決一批工作能力強、知識水平高的村支書為國家公務員,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輕人走上村支書的崗位。同時要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細化量化對村級工作的考核,實行村級工作落實與其工資待遇雙掛鉤,真正做到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以良好的機制管理人,從而真正做到村級工作以村為主抓落實,農村致富看村黨支部,從而推動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