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電氣化建設交流

時間:2022-10-24 04:12:00

導語:新農村電氣化建設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電氣化建設交流

當前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正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筆者經過實地調查發現,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在服務農村經濟發展、增強農村供電能力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受到了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但與此同時,由于認識、觀念、現狀、方法等的差異,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還有不少有待于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改進四個問題

(一)認識失位問題。一是對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內涵的理解過于簡單,不夠全面,比較極端的看法是以抓幾個示范村的工作代替面上的工作,應付驗收。二是一些鎮鄉、街道黨委政府的主體意識不強,理解為是供電企業的事情,出現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之間倒掛的情況。

(二)指導失準的問題。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最大實際是面向農民服務農村,所以一切工作要考慮農民需求、風俗習慣、發展規劃等,但實際工作中往往出現偏離農村實際、資源整合不夠、與預期效果有差距等情況。

(三)建管失調的問題。一是在工作的整體把握上,重基礎硬件,而相對忽視農電管理隊伍、長效機制建立等軟件建設;二是具體實施中重立項、重政策,而相對忽視過程質量管理和資金的科學合理布局;三是低壓電網改造完成后的后續維護等。

(四)項目失真的問題。主要是個別行政村改造過程中存在標準過高、預算過大現象,沒有充分考慮村級經濟發展的規劃。

二、抓好四個結合

要把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這項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既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撐,更需要各地供電企業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從2006年10月開始,浙江省諸暨市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對全市12個鎮鄉、173個行政村實施了大規模的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重點做好農村低壓電網改造、村級電工隊伍建設、農村觸電保護裝置安裝等三項內容,取得了明顯效果,2007年底該市順利通過了“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縣市”驗收。總結該市的做法,主要是做好四個結合文章。

(一)與改善農村環境相結合。新農村電氣化作為一項富民工程、實事工程,必須切實符合農村現狀和長遠發展實際。近幾年來,農村通訊、廣播、電力“三線”矛盾突出,已經成為廣大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在新農村電氣化建設中,諸暨市成立了由供電、廣電、電信三單位組成的領導小組,各鎮鄉、街道同步成立了“三線”整治工作小組,具體負責電桿移位、電線架設中的政策處理、規劃調整等協調工作,同時配套做好路燈的安裝、用電村規民約的統一設置,不僅大大減少了電桿線路的占地空間,而且促進了村級規劃的調整,對提升農村“四化(美化、亮化、凈化、綠化)”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與提高農民素質相結合。重點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建立村級電工隊伍,村級電工是農村電力管理的基礎力量,諸暨市按照“村聘鎮管”的原則建立了一支468人組成的村級電工隊伍,并組織全方位的進網作業培訓,為發揮這支隊伍在服務“三農”中的作用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二是加強安全用電教育,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進村入戶,宣傳保護電力設施、防范觸電事故等內容,開展了一次面對面的電力法律法規知識“對話”。三是增強節約用電意識,這次電氣化建設中,諸暨市全部采用節能型的變壓器、路燈設備,同時配合做農村居民峰谷電表的使用安裝,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三)與促進社會和諧相結合。一是對所在村的孤寡老人等進行摸底,建立全市弱勢群體電費繳納檔案,11個供電營業所實行上門收費,樹立“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二是在村級統一配置的社區服務中心,出資設立公益性用電公示欄,實行電工、電費上墻,擴大了農民群眾的用電知情權。三是按照“政府主導、財政補貼”的辦法,對電氣化建設村全部安裝了總保、分保、戶保三級觸電保護裝置,極大地提高農村安全用電水平,減少了觸電事故等不穩定因素。

(四)與促進社會共建相結合。由于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資金全部由供電企業出資,因此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共同關注顯得尤為重要。諸暨市把這項工作與“村企結對”、“雙百工程”等有機結合起來,較好地解決了經濟欠發達村在除電網建設之外的資金缺口,不僅受到了政府的高度評價,而且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