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公路三亂治理經驗交流
時間:2022-07-30 10:00:00
導語:交通公路三亂治理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多、任務重、投資大,交通行政執法管理部門,社會地位敏感,各界人士關注,黨風廉政建設和公路“三亂”治理工作十分艱巨。
一、全縣交通基本情況
“十五”后三年,國家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大力實施國債項目、通達工程和村村通水泥路建設工程,縣交通局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全力抓好全縣交通公路基礎設施等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全縣公路建設總里程達2412公里,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12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1.2公里,國道65.3公里,省道21.8公里,重要縣道118.2公里,縣鄉道2115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國省道為主干線,縣鄉道為支線,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對加快我縣農副產品的運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群眾收入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縣鄉公路網的逐步完善,運輸市場也進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目前全縣共有客貨車6041輛,其中貨車5560輛,共33302噸;客車481輛,8153個客座位。全縣共有143家運輸公司、1家一類汽車維修企業和8家二類汽車維修企業,公路旅客和貨物周轉量逐年遞增。
縣交通局二級機構縣交通運輸管理所作為交通運政管理部門,轄水湖、莊墓、楊廟、崗集、雙墩、下塘、朱巷、三十頭等8個交管站、1個稽查站(市土山公路征費稽查站)和1個稽查大隊,運政人員121人,主要負責全縣道路運輸市場管理和車輛規費的征收,依法查處道路運輸違法行為,依法對“黑頭車”進行打擊,切實維護道路運輸秩序,對超載超限、非法改裝車輛進行治理。基層一線交通運政管理人員如何依法行政、規范執法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杜絕公路“三亂”行為的發生和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目前治理公路“三亂”的現狀
我縣地處市北部,與國家能源城市淮南市相鄰,重要縣道合水公路和國道合淮路是淮南市煤炭外運的主要通道,也是公路“三亂”的易發、高發地區。多年來,省、市、縣糾風辦始終把治理公路“三亂”工作作為糾風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嚴治理,通過集中式治理、源頭式管理等方式,公路“三亂”的現象基本得到遏制,為地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通行環境。
(一)集中式治理
治理公路“三亂”工作是一項牽涉面廣、社會影響大的系統工程,縣交通局是治理公路“三亂”工作的牽頭單位,根據公路“三亂”工作的特點,不定期聯合公安、監察、公路等部門,通力協作,齊抓共管,做到宣傳教育不間斷、明查暗訪不間斷、督促指導不間斷,懲防查處不間斷,集中對縣域內公路“三亂”易發地區進行重點監控和檢查,對公路建設重點領域實行跟蹤督查,發現苗頭,及時處置,防患未然。市交通監察部門不定期對交通基層站所執法單位進行明查暗訪,定期對所屬縣(區)交通部門執法情況進行通報,對違規違紀者實行嚴管重罰,并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曝光。縣交通局對公路發生公路“三亂”的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定了交通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嚴厲追究責任人和負責人的責任,對外公布公路“三亂”舉報監督電話,對遏制公路“三亂”現象的發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源頭式管理
在采取集中式治理公路“三亂”的同時,縣交通局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源頭治理公路“三亂”工作,規范上路執法行為。一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執法隊伍素質。針對交通行政執法人員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直接面對廣大經營車主,以及隨著社會的發展,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不斷增強的客觀實際,縣交通局加強對本系統執法人員的培訓,每年組織一至二次行政執法培訓班,提高一線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和執法水平;同時,加強執法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定期組織觀看反腐倡廉等系列警示教育片,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二是完善制度,標本兼治。結合交通行政執法工作實際,根據本地交通發展狀況和自身工作需要,通過召開車主和服務對象座談會,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及時修改、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內部管理,規范執法行為,把治理公路“三亂”工作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針對容易出現問題的薄弱環節,完善措施,落實規定,強化約束機制,杜絕說情風和辦人情事現象,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執法。緊緊以當前全縣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推進年活動為契機,相繼制定了交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說明制度、自由裁量審核制度、自由裁量集體研究制度、評議考核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等。全體交通執法單位和工作人員努力做到“四提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專業文化素質,提高實際工作能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五統一”(統一執法證件和胸卡,統一制作規范文書,統一著裝,統一執法車輛標識,統一公示內容)、“六公示”(公示執法主體,公示執法依據,公示執法程序,公示執法結果,公示執法監督,公示當事人權利),堅決做到依法行政、文明執法、熱情服務。從源頭上預防了交通系統公路“三亂”現象的發生。
雖然我們采取了多種措施,有效地遏制公路“三亂”現象的反彈和發生,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為體制、機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從源頭上治理公路“三亂”的深層次問題沒有解決,執法不規范行為還時有發生,因此,深入研究從源頭治理公路“三亂”的方式、方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
三、目前治理公路“三亂”中存在的問題
(一)治理公路“三亂”體制機制方面
1、多家牽頭,力量分散,治理力度、效果呈不均衡狀態。按照國糾辦的工作部署,治理公路“三亂”的牽頭部門分別為交通系統、公安系統、林業系統。在地方政府的管理中,三個牽頭部門屬三個并列的行政管理機構,隸屬于不同的政府領導管轄。無論是其中的那一個部門牽頭,來治理其他部門的公路“三亂”行為,從行政管理的角度講,都是行不通的。由此,形成了治理工作“各掃門前雪”的局面,治理效果達不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統一的標準。
2、多元化的管理體制誘發公路“三亂”。一是車輛管理多元化,增加車主負擔。經調查,一輛正常營運貨車的管理部門共有8個。分別是公安交警隊、車管所,交通系統路政、運管、養路費征稽查,另外還有國稅局,工商管理,保險公司等。隨車證件10個。分別是駕駛證、行車證、車購稅、憑本、養路費證、運管費證、司機從業資格證、車輛等級評定資質證本、路單、保險卡、工商營業執照。路面上對行駛的車輛擁有管理權的部門3個。分別是交警隊、路政管理、養路費稽查,這種多層次的管理模式,增加了車主、司機負擔,加大了營運成本,也是誘發車輛超載主要原因。二是收費主體多元化,造成重復收費。車輛、車主、司機在取得上述證件時,要到8個管理部門繳納一定的費用,大約每噸每月250-300元不等。對此車主苦不堪言,而且行駛過程中還要繳納過路、過橋費用。
(二)政策、法規、條例方面
1、部分政策法規處罰標準空間過大,造成部分執法人員隨意使用裁量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第七十六條規定“有下列違法行為之一的,可以處三萬元以下罰款”,交通安全法中,類似的規定更多。如第89條的5-50元,第90條的20-200元,第91條的50-2000元,第92條500-2000元不等。這些空間過大的處罰標準,給執法者帶來了隨意執法的空間和權限,褻瀆了法規的嚴肅性。
2、政策法規互相沖突,使被執法者無所適從。自全國治理雙超工作開展以來,關于超載的標準問題突出表現出來。按照國家八部委的治超要求,載重車輛的載重標準每軸10噸(包括自重),而養路費、計重收費的標準則是由省交通廳有關部門制成軟件后,安裝到各地收費的計算機系統中,兩種收費標準不統一;公安局交警則是以行車證上核定的噸位認定超載行為,由此一輛載重貨車是否超載就有了4個不同的認定標準,缺乏執法的嚴肅性。
(三)涉路人員的管理方面
1、縣財政投入滯后,大量合同制交警協管人員靠罰款返還生存。據統計,目前全縣共有正式交警56人,由于近年公路建設迅猛發展,現有人員無法完成目前的交通管理任務,因此聘用合同警60人,加強日益繁重的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縣交警管理部門根據合同警工作性質,每月支付月工資390元至660元,相關費用均從罰沒款返還經費中支出。
2、交通系統人員靠規費返還發放工資。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目前我縣交通局是自收自支行政事業單位,工資待遇全靠各種規費返還維持,容易造成交通系統加大收費力度,誘發公路“三亂”。
3、部分執法人員素質低下,特權思想嚴重。執法隊伍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執法的質量。但是部分涉路執法人員素質較差,主要表現在:一是公安、交通一線部分執法工作人員文化素質比較低。二是精神壓力過大,造成執法粗暴,執法單據填寫不規范。在巨大的工作和各種規定,要求的壓力下,執法人員的精神心理狀態始終處于高度緊張中,執法粗暴,簡化程序,處罰單據,字跡了草的事不可避免的時常發生。不向違章司機解釋違章原因,不實行告知程序,填寫過的單子司機看不懂,過后自己也看不懂等執法不規范行為成了治理公路“三亂”中的固疾。
綜上所述,無論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原因,都是誘發公路“三亂”的直接和間接因素,這些深層次予盾如不加以認真解決,公路“三亂”就不可能達到長治久安,地區經濟,甚至全國經濟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四、建議和意見
加快立法步伐,制止公路“三亂”。公路“三亂”的根源在于政出多門,其實質就在于許多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和國家法律發生沖突,許多部門和地方以部門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為依據,違規上路亂設卡、亂查車、亂罰款,這是公路“三亂”的根源所在。因此建議:
(一)在體制和法規上
1、成立統一的管理機構,整合管理職能。國家應對多元化的公路管理和收費體制進行全面整頓,把對車輛的各種證件頒發、收費納入一個統一的管理部門,實行陽光作業,減輕車輛營運負擔。
2、合并重復職能,減少車輛營運的行政許可。如,把駕駛證和駕駛員職業資格證合二為一;把公安交警的車輛年檢和交通系統的二級維護合二為一,減輕車主的費用負擔。
3、整合人力資源,解決公安警力不足,從源頭上治理靠罰款返還、規費返還養人的畸形管理模式。
(二)積極推進稅費改革,開征燃油稅
目前,我國對上路運行的車輛規費征收制定的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是規費項目較多,群眾負擔加重;另一方面是漏洞較大,欠費、逃費現象較為嚴重,再加上一些人為因素,執法人員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少征或不征的,使國家稅費流失較大。鑒于這些實際情況,建議有關部門積極推進稅費改革,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實行費改稅,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統一開征燃油稅,既能對納稅人做到客觀公正,又能節約國家行政資源,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國家稅收流失。
(三)加強管理,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打鐵須得自身硬”。執法人員自身素質直接影響到執法行為的效果,道路管理執法部門應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教育廣大執法人員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同時,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及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和執法水平,做到文明執法,熱情服務,努力做好規費征收工作。
- 上一篇:紀委農村廉政文化經驗交流
- 下一篇:村居廉勤監督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