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議和諧村莊報告
時間:2022-10-18 03:04:00
導語:一事一議和諧村莊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稅費改革后,天鎮縣通過村民“一事一議”解決農村籌資籌勞的問題,既辦實事,又增強了全村凝聚力和村干部的號召力,成為當前農村建設的一個有效途徑。為了客觀了解和掌握“一事一議”的進展情況,總結經驗,我們先后深入南園子、窯溝村、塔兒村、蘭玉堡、張家莊等村進行實地調研,發現這些村在“一事一議”的實踐中,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并由此引發了諸多思考。
“一事一議”的成功實踐
天鎮縣農村推行“一事一議”制度,存在的困難是共性,但成功的經驗各有不同。從調查情況看,村民“一事一議”政策落實較為成功的村子,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能人大戶帶動型。天鎮縣涌現出一大批專業大戶或農民經紀人。他們具有較高的素質,在開展“一事一議”時,主動組織村民籌資籌勞。南園子村農民多以汽車運輸和種植蔬菜為主,涌現出不少能人大戶。在“一事一議”中,村委會注重發揮能人大戶帶頭示范作用。去年,村里的小學校舍損壞嚴重,經過認真測算,修建校舍需要資金5.6萬元。“兩委”班子決定啟動村民“一事一議”來籌資籌勞。首先進行村民代表大會議事,初步確定“村民自愿、多少不限”原則,進行籌資籌勞。養車專業大戶李斌一次出資5000元,另幾個大戶也出資3000、2000元不等。受村里能人大戶的帶動,村民都主動出資出勞。今年暑假期間順利完成了新校舍建設任務,隨后又籌資整修了街道、安裝了路燈。
二是先墊后籌引導型。蘭玉堡村西北被白登河攔截為兩部分。多年來,村民行路不便,秋天拉運莊稼更是苦不堪言。為解決村民的行路難,村“兩委”班子在“一事一議”中討論,在河上建設兩座橋,方便村民出行。村民都表示贊成,但真到籌資時,疑慮重重,不愿交錢。為打消村民顧慮,村干部四處借貸墊資3.4萬元,著手建橋。不到三個月,兩座橋就建成了,起名為“利民橋”和“便民橋”。修橋給村里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村民打消了顧慮,積極擁護,紛紛出資,很快完成“一事一議”修橋的籌資問題,也為今后“一事一議”的進行開了好頭。
三是干部威望推動型。窯溝村是一個典型的窮鄉僻壤小山村,人均純收入不足千元,但“一事一議”制度的落實卻異常順利。去年,縣農建檢查組到這個村檢查千畝機平田工程,但是工程中有六條塄還沒有打好。村“兩委”決定當晚采取“一事一議”籌勞打塄,村民們積極擁護。第二天凌晨四點多,數以百計勞力集中到機平田打塄,不到六點鐘六條塄就打好,獲得了農建檢查組的一致好評。在“一事一議”籌勞打掃水泥路時,這個村80多歲的老黨員不甘落后,親自扛著掃帚上街清掃。窯溝村集體要上毛驢養殖項目,村里“一事一議”鼓勵村民積極籌資參股。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村民都表示,只要是干部擔保,大家都愿意干。
四是分層籌資靈活型。天鎮縣村民“一事一議”推行中,堅持“誰受益、誰議事”,實行分層次籌資籌勞。凡是涉及到全村集體利益的戶戶出資出力,家庭經濟確有困難的可以代勞代資;如果因病、傷殘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承擔或者不能完全承擔勞務的村民可以申請減免。凡是涉及部分村民利益的事項,則是“誰受益、誰出資出力”,由受益村民集體籌資籌勞。張辛窯村仁用杏種植3000米地埋線工程,150戶村民受益,在工程籌勞時,村里只要這150戶村民參與“一事一議”籌勞,地埋線鋪到誰家地段由誰家負責出勞力施工,有效解決了工程中的籌勞問題。
五是集體資產置換型。對于集體有大量閑置資產的村子,完全可以將“一事一議”引深到集體資產處置中,用“一事一議”的辦法由村民決定集體資產處置,將所得資金用于全村公益事業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張家莊村今年旱情嚴重,舊井面臨干涸,亟待新打井解決用水問題。村“兩委”班子通過“一事一議”的形式,讓村民自己作主,并采取舉手表決的方式,議定拍賣村集體部分樹木,將所拍賣的6萬元用于打新井。確定水價也是采取“一事一議”,由村民代表大會集體審議了“兩委”拿出的水價方案,這一做法既盤活了集體資產,也有效地保障了村民的利益,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
“一事一議”的社會效應
村民“一事一議”的順利推行,不僅成為農村解決籌資籌勞的有效辦法,而且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社會和諧產生了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村務活動的公開化。對于習慣于過去提留統籌、義務工等的傳統農民來說,“一事一議”相對公開、透明,每一次決議都能充分反映社情民意;而“一事一議”不同的模式創新,進一步縮短了農民對它的認知過程,遠比單純的宣傳教育效果更佳。現在,在這些典型村的示范帶動下,全縣農民對“一事一議”認識有了實質性的變化,村民們嘗到了議事后的甜頭,就有了議事前的勁頭。
(二)有利于融洽干群關系。“一事一議”的過程,就是“兩委”班子服務群眾、為民謀利的過程,也是村民參與村政、了解干部的過程。干部從中樹立了威信,村民從中當家作了主人,有效地解決了農村籌資籌勞難問題,拉近了村干部與群眾的距離,融洽了干群關系。過去,蘭玉堡村、窯溝村是全縣有名的后進村,一度時期干群關系緊張,矛盾很多。隨著“一事一議”的推行,干部服務群眾,群眾信任干部,有效化解了矛盾,促進了和諧。
(三)有利于淳化村風民風。“一事一議”為農民參與村內社會事務管理、提高參政意識搭建了一個良好平臺。村民在議事過程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極大地鍛煉和提高了自治能力和大局意識。窯溝村在今年春播及秋收時,誰家因病或其他情況不能忙種忙收,村民們都會自愿抽調時間主動給予幫助。在這個村做買賣的小商販都感慨村風正、民風淳,多年沒有小偷小摸現象。今年以來,全縣先后涌現出5個市級文明村鎮和20個縣級文明村鎮。
(四)有利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一事一議”的推行過程,也是鍛煉農村“兩委”班子做好群眾工作,駕馭復雜矛盾能力的過程。現在全縣集體公益事業建設,從資金的預算籌集、使用到項目完工后的決算,都充分發揮了村民的監督作用。村民成為“當家人”,調動了村民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積極性,有效地推動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凡是“一事一議”推行成功的農村,大都成立了議事會、監事會和村民理財小組,村“兩委”班子在村民心中成為肯干事的領導、能干事的朋友、會干事的親人,能力增強了,威信也提高了。
(五)有利于加速農村經濟發展。天鎮縣是一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一事一議”成為全縣加快農村公益性事業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籌資籌勞聚集力量,興辦集體公益事業,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改善生活環境,加速農村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近年全縣通過“一事一議”,先后籌集資金200萬元,用于新修農村公路、新打機井、安裝路燈、修建花壇等公益事業,有效地解決了因集體財力不足而影響新農村建設步伐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