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制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12-16 04:18:17
導語: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制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制試點工作,通過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反應靈敏、處置有力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發現處置機制,把監管力量向基層延伸,進一步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以解決河湖長和林長職責之外的人民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著力打通生態環境監管“最后一公里”。
一、構建環境專項監督長體系強化組織建設。
區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不斷完善環境專項監督長組織體系,建立區委領導、鎮村主體承擔、部門聯動和社會參與的環境專項監督長制度。同時,分類實施、務求實效。根據城市與鄉村、鎮與鎮不同特點,實行差異化制度設計。
行政村(社區)、鎮(街道)、區三級分別設立環境監督長。行政村(社區)環境監督長由行政村(社區)“兩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鎮(街道)、區兩級環境監督長分別由同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經濟開發區獨立設置環境監督長,貫通區、鄉(經開區)、村三級環境監管“最初一公里、中間段和最后一公里”通道。目前已配備各級環境專項監督長67人。
二、打造高水平環長制工作隊伍強化監管水平。
一是人員選優配備。以自然村(小區)為基礎單元,結合村(規模)、人口、經濟發展、環保任務等情況,在行政村(社區)內設立環境監督員,暫由原大氣網格員擔任,每個行政村、社區正選優配齊不少于1名以村后備干部為主的環境監督員。經濟開發區采取聘請環保管家及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項監督。環境監督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持聘書上崗。目前已配備環境專項監督員54人。
二是明確職責范圍。環境監督員常態化發現上報轄區內各類生態環境問題,負責發現、排查(每周不少于4次)網格內生態環境問題和環境風險隱患,及時做好登記并上報行政村(社區)環境監督長,監督責任網格內問題整改。重點是監督責任網格內大氣、水、土壤、固廢危廢等各類生態環境問題。所報問題實行雙向交辦,交由行業主管部門和鎮(街道)、行政村(社區),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制定環境污染問題清單,明確責任、及時交辦、限期整改,對重大環境污染問題實施聯合執法、聯合督辦。截至目前發現上報轄區內各類生態環境問題243件且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是提高人員水平。召開各鎮辦(開發區)環長制建設工作推進會,深入學習宣傳《市推行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制度實施方案》,并對村級環境監督員選配工作作出了部署,將優化人員結構,提高專業水平,每個行政村、社區正選優配齊不少于1名以村后備干部為主的環境監督員。
三、完善環長制督導機制強化履職保障
嚴格按照“市環境監督員考核獎懲辦法”、“市生態環境問題發現交辦處理制度”、“市環境監督長制工作信息公開制度”等相關考核制度要求,對全區環境專項監督員及及各級環長工作履職情況進行考核。并逐步健全我區環境監督長制議事、調度、督導、考評工作機制,環境監督員問題排查、報告、辦理、核銷工作機制,環境監督長和環境監督員選聘、監督、考核、獎懲、培訓機制,人防技防相結合、線上線下相協同的信息化監管機制。并通過主要媒體向社會公告各級環境監督長、環境監督員名單,在責任區域顯著位置設置公示牌,標明環境監督長和監督員名單、監督電話等內容,形成“社會監督+績效考核”機制,促進監督長制度發揮作用。
環境監督長制的推行,健全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的現代環境監督體系,發揮了環境監督員在環境監督死角盲區的探頭作用。解決了河(湖)長制、林長制監督之外的生態環境監督盲區問題,放大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疊加效應,調動了公眾參與、共同監督的積極性。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膽闖、勇于試,積極探索視頻監控、無人機等信息技術應用,大膽創新信息化監管機制,壓緊壓實各級環長主體責任,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反應靈敏、處置有力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處置機制,著力推動環長制建設工作做深做實,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制全面推行提供樣板。
- 上一篇:環境質量狀況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報告
- 下一篇:生態環境分局依法行政工作情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