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16:14: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中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中教育論文

高中歷史思想情感教育論文

一、高中歷史教學滲透思想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與情感教育是歷史教學三維目標之一,應當與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有機融合起來。強化思想情感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一是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推行已有較長時間,其中重視學生思想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學生的素質發展不僅包括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還應當包括正確人生理念的形成。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理念,這都要通過思想情感教育。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強化思想情感滲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在要求。二是強化學生成長的引領。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對世界萬物都有著自己的獨特觀點,有些是正確的,有些也是片面的。因此,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準確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是學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歷史教學中,強化思想情感滲透能夠為學生的成長發揮正確的引領,始終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理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三是抵制不良思潮的需要。高中生在生活學習中經常遇到一些不正確的思潮,拜金主義、狹隘民族主義等,這些方面會對學生的成長具有一些誤導。重視學生歷史學習中的情感思想滲透,能夠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看待社會發展、看待歷史與未來,對不良思潮旗幟鮮明地進行反對,這也是重視思想情感教育所產生的最為直觀的成效。

二、高中歷史教學滲透思想情感教育的主要路徑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強化思想情感滲透,切不可采取教師口頭說教的方式。這樣的教學形式顯得非常單薄、蒼白和生硬,學生在教師的口頭說教中不僅無法有效領悟正確的理念思想,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環節,著力營造恰當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才是滲透思想情感的最佳路徑。筆者在教學中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高中歷史教學應當高舉愛國主義旗幟

愛國主義是歷史教學最為重要的思想情感,當代中學生正處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他們將要承擔起壯大中華民族的重要職責。因此,對學生開展思想情感教育首要任務是進行愛國主義熏陶。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較為迅速,各種思潮良莠不齊,歷史教師應當堅定不移地推動愛國主義教育不遲疑、不減速,讓愛國主義成為歷史教學中最為有效的旋律。筆者在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突破,例如《偉大的抗日戰爭》一課教學中,筆者從兩個角度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首先通過多媒體演示數字圖表的方式,讓學生直觀了解八年抗戰對我國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破壞,并出示了一些圖片,有萬人坑、南京大屠殺等,這些圖片在學生中激起強烈的憤慨,大家心中充滿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筆者乘勢引導學生將話題轉到當前我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方面,從遼寧號戰艦、正在建設的航母、第四代新型戰機、精確制導武器等,介紹我國軍隊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明白中國人民落后受欺侮的時候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強大的中國正在屹立于世界東方,我們不僅有能力維護自身的安全和領土完整,而且也會成為維護世界和平非常重要的力量。在這樣的教學環節,愛國主義思想始終是蘊含的情感主線,每一位學生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情感教育論文10篇

第一篇

一、優化教學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學,其實就是一個教師與學生相互互動的過程。在情感教學中,教師必須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從主觀層面上接受并認可情感教學,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而讓情感教學的內涵得以升華。其次,教師在情感教學過程中還應該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學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進而充分調動自己的感情。一些恰當的角色扮演就是情感教學的一大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在進行沈從文先生《邊城》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法進行相應內容的學習。通過扮演,學生對于翠翠、外公、天保等人的思想個性都有了深刻感受,同時,通過扮演,學生也逐漸與文中人物進行相互融合,更能理解書中角色含義。很顯然,這種情感教學的方式很能打動學生,也能讓學生的學習印象變得十分深刻。

二、教師充分融入自身感情,與學生的感情形成共鳴

情感教學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教學方式,其本身就是一個師生情感因素互相交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需要學生“動情”,教師的真情流露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相應內容的教學中。沒有感情的教學很顯然是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其次,高中語文教師還應該在語言的表達上對自己情感的滲透。語文這門學科本就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等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與教師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鳴狀態。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情感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通過情感教育,學生的心靈得以凈化,情操得到熏陶。這對于一個人未來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

作者:蘇慧慧 單位:山西師大實驗中學

查看全文

高中政治教育論文8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育改革

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最高階段,在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處在一個重要的階段,它承九年義務教育之上,啟大學教育或社會就業之下,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至關重要,所以高中教育改革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而高中階段是青少年進入成年人的重要時期,是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階段,所以這時候高中政治的知識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將對整個人生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青年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以至于我們要把興趣培養成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原因;從由于學習產生新的興趣和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作為學習的結果。

所以,學習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又是學習的結果。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所以高中政治新教改必須體現的就是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以經濟生活為例,它通過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自主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那么在經濟生活中是如何體現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的呢?首先,從經濟生活的中心要點可以看出這是圍繞著四個方面來展開的,分別是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這四個方面。而這四個方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多見的最貼近生活的。每個人從出生就從事兩項基本活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的對象包括兩種,一種是原生世界(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另一種是衍生世界(人類創造出的新的事物)。

認識是有前提的,一是認識事物的存在,二是認識主體存在。衍生世界和認識主體都離不開生產、交換、分配、消費。所以這是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最直接的媒介。其次,從認識主體來說,青少年這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對很多事物都非常有興趣,但是對以前的舊教材沒有興趣,是因為,舊教材的講授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展開的,很少能提起青少年的興趣。而新教材不同,它的講授方法是:有用———認知———合作———理解———難點———講解,通過這種認知方法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尋找與經濟生活契合的結點,為學生打開不一樣一扇門,認真落實了貼近是學生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用40分鐘時間來構建高效課堂。再者,從課程設計來看,首先給學生們講的就是貨幣,這是與每個學生都有著密切關系的事物。父母的工資,家長給的壓歲錢,上學要交的學費,買東西所要花費的都是錢,從而引出貨幣、紙幣,再而引出了信用工具,這些都與學生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正好體現了貼近生活的原則。

拿錢買的是商品,那么商品是什么?哪里來的?為什么有的貴有的便宜甚至同一件商品不同時候的價格也不一樣?這些都吸引著學生進一步研究學習和探討。有了商品后是如何分配的,如何投資,為什么有的人工資高有的人工資低,如何消費,為什么得交稅,稅收最后去哪里了,什么是市場經濟,擴大范圍后就是對外開放?這些問題出現后,國家、企業、個人將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予以解決,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加深了學生對于經濟生活的認識。最后,高中政治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通過對經濟生活的認識提高學生對于國家經濟的宏觀和微觀認識,了解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從而知道國家這么做的原因和意義,努力增強為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的意愿和能力。

作者:陳乙兵工作單位:包頭市第九中學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素養教育論文

隨著新課改的廣泛實施,作為奮戰在教學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及時學習新課程改革要求和目標。對語文教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明確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僅僅是要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對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認識

新課程改革標準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等方面獲得突破性的發展。

二、新課標背景下加強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意義

高中語文素養教學對學生而言,是一件“雙贏”的事,語文素養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日積月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新課標中已經明確地指出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教學的目的簡單地來說就是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觀,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提高的過程,對整個社會素質的提高,特別是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當前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的現狀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德育教育論文

一、情境體驗法滲透德育教育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一些歷史知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用心去感知一些歷史,逐漸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都能夠在動手制作中體驗一些知識。例如,在教學“中古代的印刷術”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好木板、刻刀以及墨汁等工具,讓學生都能夠在動手制作中了解印刷術的操作過程,加深學生對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認識。此外,也可以在歷史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中加深體驗。學生自己通過分析、整理一些歷史素材,也是能夠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例如,在探究“我可愛的家鄉”這一章節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下家鄉的人文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利于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懷。

二、在“平淡處”顯示“英雄本色”,滲透德育

工作子高中歷史新課改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力量是廣大人民群眾,歷史新課改在關注政治史之外,也把關注的目光放到了經濟史與文化史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歷史事件并不見得都是一些英雄、美人式的大起大落,其中,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也是能夠顯示出“英雄本色”的。所以說,在中國近代史當中,教師除了要講到屈辱中的自強以及奮進中的愛國之情外,也要講述一些文化環境的保護,讓學生也能夠在細微處見愛國之情——這也是“英雄本色”。比如,在探究《經濟建設的發展與曲折》這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關愛生態的討論賽。_的就是讓學生時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科學觀念,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也要讓學生意識到愛國的途徑有很多種,并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也可以是“潤物無聲”的。這樣,學生既會主動學會生活,時刻關注生活中的環境,而且精神面貌也為之一新,便于學生更深入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三、注重把德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加快素質教育改革步伐

教育學生要從細節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要時刻提醒學生要通過自身的實踐,去解決從知道到能辦到的轉化。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直以來,教師其實一直都是在扮演著“保姆”的角色,大多數教師并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參與活動,對活動積極分子的培養也是不夠的,這也就使得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與發展。教師要苞意識地為學生們多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都能夠主動地參與進來,主動地承擔、分享活動的失敗或成功,要讓他們在具體的實踐活動當中磨煉他們的意志、加深情感體驗,讓學生們都能夠在愉快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有效的熏陶,進而為實現優化德育滲透冃標奠定基礎。

查看全文

高中物理德育教育論文

摘要:物理學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且難懂的課程,也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學科,它的普遍性和實用性對于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所以對于高中物理的教學要做到深刻、普及、精益求精。新課改就物理教學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目的,在培養學生物理學基本素養、實驗操作能力、思維方式之余,還要把德育教育加入到物理的教學中來,以發展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本文旨在高中物理的德育教育上做些簡單論述。

關鍵詞:高中物理德育教育

一、為人師表,教師提高教學素質

從小到大,教師是學生身邊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陪伴學生的時間是比較漫長的,況且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應該一直是模范,起著帶頭作用,所以老師的言行、舉止、做事風范都是學生效仿的對象,老師一舉一動對學生的影響可謂是極其深遠的。尤其是高中的這個時期,學生各方面都在向著成熟的方面發展,學生需要接收到種種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才能在通向社會的這條道路上不至于走遠、走錯。因此老師這個角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現如今,要做好高中物理德育教育工作,也必定要從這個源頭抓起。那么首要的做法就是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把教師的教學作風改良到最佳狀態,保證學生有機會接受正派的德育教育。老師自身首先要樹立起正確的人生態度,注重加強對自我道德修養的建設,恪盡職守,嚴格要求,培養出積極向上的教學風尚。然后,老師要做到對專業知識的刻苦鉆研、深刻探索,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術知識。只有老師擁有了高素質的教學,學生才更有可能獲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培養學生積極的探索創新精神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物理知識也同樣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才得出了正確的結論。而且隨著課程標準的改進,課本上也增添了許多實驗性質的內容,甚至于試卷中也出現了有關實驗設計、實驗探索的題目,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理解實驗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加強學生的實驗性思維,這也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以上是從客觀上為了學生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采取的措施。那么如何從主觀上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呢?應課本上的要求,老師應該給學生留出更多做實驗的時間。把學生分成小組,在學習課本內容之前,讓學生先自主學習實驗的相關內容,然后自主設計實驗或是根據課本上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最后得出結論。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不但能夠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設計實驗的能力,也通過小組內的通力合作,塑造合作共贏的品質。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審美教育論文

一、什么是審美教育

通俗來說,審美教育就是“美育”,它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個人和民族素質的重要渠道。審美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是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在對學生實施德育和智育的教育過程中,要適時地引入美育因素,借助美育堅定人們的道德信念,培養人們的道德情操,通過審美價值喚起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更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協調發展。

二、高中語文和審美教育

多少年來,我們國家一直都十分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并多次在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應用能力的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一定的審美能力。這足以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對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

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領會教學大綱的實質和根本性的目的,所以對大綱提出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審美教育的要求就不能很好地落實。主要表現在: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人文教育論文

一、明確人文精神內涵,把握教育培養目標

人文精神具有極為豐富的科學內涵。自古至今,不同時代、環境、地區的人們對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及賦予的內容是不同的。在當代中國,我們提出的人文精神更多的是指人類對自身、自然的深刻理解,進而產生對人的價值的尊重,對社會的溫情溝通及關懷。高中學校的教學工作是開展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而科學本身也是人類進步的歷史記載,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文化??茖W包含了人類的進步激情和奮斗理想,是同人類前途發展關系緊密的社會實踐。開展人文教育,就要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夠客觀的認識和對待,并做到思想層面對科學所具有的人力價值、人性特點及工具意義的有機結合。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明白,給學生們講的人文精神,并不單純的是人類文化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指引,同時在追求自由、真理、進步,掙脫發展的羈絆中所體現的創新意識都同人文精神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高中語文具有內容廣闊、豐富的特點,能夠比其他課程更加發揮出人文教育的優勢。

二、注重學生學習特點,落實教育培養措施

1.把握教材陣地,突出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的課程教學中,我們得出結論:基礎知識可以通過硬性的學習來完成,但情感精神層面的理解和感悟,更多的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培養。高中語文課堂開展人文精神滲透,應堅持教材學習為第一陣地,在課程學習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氣氛。例如在講到《道士塔》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講解敦煌石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寶庫,突出文化精髓對人類進步所產生的積極作用。當學生們初讀文章后,會產生強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對王道士的所做所行深深的憎恨,有學生會說:“如果王道士現在還活著,我一定狠狠地收拾他!“”這個中華民族的罪人,歷史必定會給他嚴厲的審判!”誠然,王道士是個當時社會的客觀縮影,隨著課文講解的不斷深入,教師應當將學生的情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明白王道士不過是個小人物,當時的中國政府、外國盜賊才是我們應該痛斥的罪人。歷史已經過去,現在要做的就是保護好文化遺產,讓古人留下來的寶物能夠發揮應有的人文價值。在學生心里播種下文化的種子,逐漸成長為文明的大樹。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這首詞的時候,讀到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边@反映出領導人在當時環境下的樂觀心態,也傳達出對革命事業必勝的堅定信心。課堂教學中在講解詞文之后,可以更多的搜索資料將的精神進行簡單剖析,讓學生們能夠更加客觀的認識到祖國領導人的精神風貌,更好的開展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

2.拓展古文學習,培養人生態度。古文是高考試卷中必考的題目,因此在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堂中教師非常注重學生日常的古文素養積累。古文教學,多會是關于人物傳記、景色描寫方面的,多以高中課堂古文拓展為手段,可以讓學生們更好的體會古韻文化,感受學者風范。例如在講到《勾踐滅吳》一文時,讓學生們理解“臥薪嘗膽”這個成語。勾踐本為王,在兵敗后給夫差當起了下人,在受到屈辱的時候仍然能夠保持安定,發展自己。經過千辛萬苦終于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最后一戰而勝。從一位花花公子,到階下囚,再到最后飽經風霜的政治家,勾踐的人生跌宕起伏,其中也表現出自強不息的人文精神。在《勸學》一文中,作者提到了“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河”“、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等觀點,這些都傳達出學習的過程應該是踏實心情隱忍的過程。高中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關乎到更高層次的學習,必須要做到對自己的時刻鞭策,擺脫各種消極情緒。

人文精神的培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要求,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同人文精神進行融合。通過教師觀念的改變,教材內容的融合等途徑切實把抽象的人文精神,化身到具體的內容中來。如果將學生人生比作出海的輪船,那么人文精神就是指導前行的燈塔。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人文教育論文

一、通過優秀人物的人格魅力,開展人文教育

高中語文人文教育的開展通過簡單的理論說教教學是無法實現的,而優秀人物的榜樣力量卻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聯系教學實際,合理利用優秀人物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實施人文教育。例如,《宇宙的未來》的作者———霍金就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身上的堅強品質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引導著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急于走進課文,而是引導學生走進霍金的人生,以霍金的生平來引入教學內容?;艚鹗且粋€不幸的青年,21歲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夢想的年紀,但是對于他來說確是災難性的一年,這一年他得了一種叫作盧伽雷氏癥的肌肉萎縮病,這種病使得霍金身體開始變形,最終只有三根手指能動,頭只能向右傾斜,肩膀一高一低。這樣一位青年幾乎被判了死刑,但是霍金并沒有放棄,他努力地研究著自己喜歡的領域物理學,經過多年的努力,這位青年研究出了霍金輻射、黑洞理論,探索著未知的宇宙世界,并最終成為跨時代的一名科學家。

二、通過挖掘教材內容,開展人文教育

語文文本是作者思想的一種文本表達,是一種時代精神的弘揚。高中語文教材所選擇的文本大都蘊含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這些精神通過細膩的語言以故事的形式加以表達,使得精神的表現更加的形象具體,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五人墓碑記》講的是明朝末年的故事,當時宦官魏忠賢專權。他濫用權力,殺戮大臣,暴虐無道,形成了“鉤黨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天啟六年的時候,魏忠賢的黨羽到蘇州進行大搜捕,抓捕周順昌,激起了蘇州市民的反抗,引發暴亂。事后,魏忠賢一黨開始搜捕暴動市民,五義士即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為了保護人民群眾,主動投案,被無辜殺害。崇禎帝即位后,魏忠賢自縊,閹黨失敗,周順昌被平反。蘇州百姓為了紀念這幾位英雄,將他們合葬在蘇州市虎丘山上,被稱為“五人墓碑記”。文章細膩的語言將舍身取義的精神通過立體的畫面展示給學生,促進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三、通過多樣化的課堂組織形式,開展人文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多樣化的課堂組織形式,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感受人文精神,辯論人文知識,是促進高中生人文教育有效發展的重要條件。高中語文是具有情境性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組織話劇、小組合作等形式促進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感受,通過開展課堂辯論,促進學生人文知識與當代社會現象的聯系;通過PPT的展示引導學生旅游古跡,借助實物促進學生對人文知識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在《蜀道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通過PPT展示四川的地形、地理概貌以及當時四川一種獨特的交通形式棧道,來體會蜀道難的情感;然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首先在小組間展開朗讀比賽,然后再由每組推薦一名,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朗讀,對大家公認的朗讀高手,要具體分析這名學生讀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讀出了文章語言怎樣的情感。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情感教育論文8篇

第一篇: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結合

摘要:傳統的歷史課堂中,教師按照教材向學生傳輸歷史知識,導致使課堂教學變得枯燥泛味,學生無法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新課改要求創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以生動形象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情感充分的融入到教學情境當中,從而幫助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知識,提升學習效率。本文通過歷史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為切入點,探究其可行性。分析現階段情境教學與情感教學的現狀,提出相對的實施辦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情感教育

在高中的歷史教學方法中,情境教學法占據獨特的地位,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學法是基于心理學、教育學展開的,若是想更好的運用情境教學法,則需將上述內容融合在一起,以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利用情境教學法促進情感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但如何以教材為根本內容,解決舊教學方法的弊端,更好地將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融合起來,值得我們探究。

一、目前高中歷史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現狀和解決策略

(一)現階段高中歷史情景教學和情感教育的現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