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之旅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9 20:54: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孤獨之旅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舉全校之力,加大教育裝備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學校高標準、規范化建設。
二、目標任務
認真落實淶水縣教育和體育局的工作要求,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規范學校管理,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裝備使用效率,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通過“省檢”。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我校迎“省檢”準備工作,成立學校教育工作督導評估領導小組。
組 長:王福元
副組長:王雅璐 喬閿秩
成 員:學校全體教師
1.校園環境、德育活動組:
組 長:喬閿秩 成員:王喜銀 呂志娥 廖紅興
2.法制安全、班級和學生管理組:
組 長:宮新會 成員:各班班主任
3.教學教研、檔案組:
組 長:王雅璐 成員:張海艷 劉桂娜 魏賽賽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動員,調查摸底(2019年2月-4月)
1.宣傳動員。學習淶水縣政府、縣教育和體育局有關文件,
制定《王各莊小學迎接省教育督導評估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方向,明晰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點,確定工作職責。召開迎檢動員大會,深入進行宣傳發動工作。
2. 調查摸底。對照督導評估標準,對學校辦學條件特別是在實驗
儀器、圖書、音體美勞衛器材、電教器材等方面的缺口進行自查并分類匯總。同時對校園文化建設情況,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和安全隱患的排查進行自查。
第二階段:集中準備,落實提高(2019年5-8月)
1.加大投入力度,實現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要借省督導評估之契機,多渠道籌集資金,努力實現辦學條件標準化。一是要加強專用教室建設:要對照評估標準,增加專用教室數量;二是按照新的配備目錄摸清底數,對各科教學儀器、圖書、器材等科學合理地進行配備和補充,特別是音體美器材,確保達到省定評估標準。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是綠化美化校園:粉刷墻面,栽種、修剪花草。二是墻面文化,包括墻面文化、宣傳櫥窗、學習園地等。三是進一步完善學生社團和活動機制,推進廣播站工作,完善嘩啦圈、書法、音樂和計算機社團。四是網絡校園建設,推動教師博客和學校博客圈建設。五是班級文化建設,豐富班級文化內涵。
3.推進素質教育,抓好教學教研。一是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二是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推進基礎教育課程向縱深發展。三是提高專用教室的利用率,加強對專用教室管理人員的培訓。四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科學規范教師目標考核機制。五是抓好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實踐能力和校本課程等方面工作。六是積極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
4.加強德育、學生養成教育、班級管理工作。一是強化德育的地位,落實德育基地、場所建設,開展德育活動和德育工作交流。二是完善學生養成教育機制和措施,注重過程性、形成性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風。三是規范班級管理,有制度,有措施,規范學生評價機制。四是搞好校園衛生。
5.搞好法制安全綜合治理工作。一是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二是強化學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三是搞好學校周邊環境治理,排除安全隱患。
6.做好檔案資料整理工作。學校要加強檔案管理,將過去的工作痕跡、工作成果、工作資料及時分門別類的匯總整理,實現檔案管理規范化。
第三階段:自查、交流完善(2019年9月-10月)
1.完成各種文字材料、數字報表、檔案資料的匯總整理。高標準完成自查報告、學校簡介、2016年以來的檔案整理等工作。
廖紅興:匯總各處室工作計劃、總結等常規管理材料;學校簡介等方面資料。
宮新會:負責學校各項制度匯總、學校法制教育、安全等方面資料。
王雅璐:負責學校的年度工作計劃、安排、總結、學校發展規劃等;負責匯總素質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檔案;校本教研、校本課程開發資料;體育衛生檔案;藝術教育檔案;綜合實踐魏賽賽;學籍檔案、檔案室建設;各專用教室管理檔案、使用記錄等。
喬閿秩:負責德育、學生養成教育、班級管理、學生管理、校園衛生、校園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檔案。同時負責教育經費預算、報表、基建、購置、校務公開、公物維護及校園建設等方面檔案。
2.交流提高。組織各處室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到其它學校參觀學習,邀請教育和體育局各相關科室到學校指導工作,通過交流學習,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
3.模擬督導評估。迎接教育和體育局的模擬督導評估,根據評估意見,召開主要負責人工作調度會,按梳理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立即整改,切實將工作做細、做實、做好,確保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第四階段:接受評估(2019年11月)
全面做好“迎檢”各項準備工作,迎接省教育工作督導評估驗收。
五、工作措施
1.統一思想,高度重視迎省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工作,全體動員,全力以赴。學校成立迎接省教育督導評估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迎檢工作,校長是第一責任人。
2.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學校將充分利用黑板報、標語口號、廣播站等形式,對教育工作的意義、任務、目標和要求進行廣泛的宣傳,從而動員和依靠社會的力量來關心和支持我校的發展。
3.切實落實目標責任制,在學校制訂的此迎省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實施方案的要求下,明確目標,強化責任。全體教師要樹立全局觀念,把“迎檢”作為促進教育教學的手段。
4.大力推進學校管理工作。一是加強校園環境的整治,二是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三是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四是鞏固和提高“四率”指標,五是抓好教學教研工作,六是搞好校園文化,七是認真準備檔案資料。
5.開展督導自查,為使迎檢工作按時按目標完成,領導小組將進行過程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切實做到以本次評估工作為契機,全面提升我校管理水平。
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工作是是我校今年的中心工作。全體教師的所有工作都將圍繞迎檢,為迎檢服務,努力在環境建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科研教改等方面做到全面詳實,并注重突出我校特點,體現優勢項目,為全縣在迎檢中得到高分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篇2
結合,卻留下了食言的承諾
1970年,賈樟柯出生在山西汾陽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中學教師,母親是位售貨員,高中畢業的他沒有考上大學,有陣子叛逆、孤獨的他成為父母的一塊心病。1991到1993年,賈樟柯連考了3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立下了當導演的愿望。那時他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還大張旗鼓地印了T恤衫,準備轟轟烈烈開展他的電影夢,他的熱情吸引了一個人的注意。
這個人就是朱炯。朱炯是北京電影學院90屆攝影系的高才生,精通法語,許多作品曾獲得國內外大獎。一次在偶然欣賞朱炯的攝影作品時,賈樟柯說了這么一句話:“我們兩個似乎都在表現覺醒和困惑中真實的人們,同時用社會史的角度去考察它背后的文化因緣,喜歡用表象去記錄和思考,拒斥人為的深度。”他的話讓朱炯微微一振,“這個小伙子眼光很銳利!”
1994年5月,賈樟柯突然找到了朱炯,“我很欣賞你的攝影表現手法,我現在想拍一個短片,能否請你擔任攝影?”于是5月的一天,朱炯的攝影機在天安門廣場凝視著人群,在嘈雜的音樂聲中,來來往往的生命忙碌地穿梭著,無奈地輪回又顯得無比沉重。這次的合作讓兩人發現雙方如此默契,話題一下子多了起來。賈樟柯在這個已留校任教的老師面前像個孩子一樣地暢談自己的理想,他興奮的聲音淹沒了多日以久的疲憊。
1996年12月,賈樟柯的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再次在朱炯的合作下得以完成,這部用紀實手法,全部采用非職業演員的“顛覆性”作品獲得了香立短片及錄像比賽故事片金獎,這個成績給了賈樟柯無比的鼓勵。“祝賀你!”朱炯伸出了手。此刻的賈樟柯由于過度興奮并未去迎那只真誠的手,而是一時語噎,用很深情的目光來回饋這份禮物。長久的注視中,兩人就這樣相愛了……
朱炯是一個很低調的人,同時她又有強烈的事業追求,賈樟柯的很多藝術靈感都來自這個才華橫溢的女友。那時賈樟柯拍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湊錢拍的,所以戀愛時他也很窘迫,善解人意的朱炯從沒有提過什么要求。那時,賈樟柯每天都期望見到她,與之交流,在細水長流的相處中,賈樟柯感覺到了她是一位極有修養,又讓人感覺溫暖和振奮的女人。
1999年,賈樟柯的《小武》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一系列獎項,可還沒等他興奮過去,這部有爭議的作品就收到了有關部門停止他拍攝影視劇的權利。那一刻賈樟柯感覺特別迷茫和孤獨,又是朱炯再一次給他力量。“我們戀愛5年了,你不想對我說些什么嗎?”就這樣,一貧如洗的賈樟柯在這一年迎娶了朱炯。婚禮太簡單了,簡直有些寒磣,直到多年以后,許多老友才知道賈大導演還有位北京電影學院當副教授的妻子。
結婚初始,賈樟柯一直堅持要送給妻子一枚戒指,朱炯拒絕了,賈樟柯很意外。“我骨子里喜歡武打片,你去拍一部吧,片尾寫上獻給我就可以了。” 朱炯的話隨性率真,彰顯個性,賈樟柯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可是隨后發生的事,讓賈樟柯食言了,并成為一直的遺憾。
離開,只為修整美好的未來
2000年,陰霾散去,賈樟柯再次執導了個性作品《站臺》,既而又取得了轟動性的成功。他被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戈爾稱為“亞洲獨立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他被法國政府授予文學藝術界最高榮譽――文學藝術騎士勛章,越來越多的應酬籠罩在了這個略帶羞澀但并不愿意過分修飾的年輕人身上。朱炯默默地注視著,然后她開始幫丈夫梳理生活。那些日子他們經常去法國餐廳,朱炯一招一式傳授丈夫如何享用西餐,如何用英語發表演說,如何與各個國家的外國人交流。如果遇到賈樟柯不解或有質疑的時候,朱炯就拿出她那些視為生命的照片一一給丈夫講解,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他以前從不曾接觸的世界。
賈樟柯憑借驚人的天賦和妻子真心的幫助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法國和德國,他把他新銳、真實的電影理念傳達給世界電影人,那陣子法國和德國無疑成了他的“暖身大曬場”,人們看到了一位個性、深刻、親切、自信的新生代的中國導演,他那些卑微而重、捕捉真實百姓的電影博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賈樟柯聲名鵲起。
然而在地球的另一邊,朱炯卻有著無盡的孤獨,她一遍一遍地翻看著《站臺》,片首那行表達賈樟柯真摯心地――“獻給我的父親”的字讓她突然有了哽咽的感覺。調整好情緒后,這位曉理體貼的女人撥通了賈樟柯父親的電話:“爸爸,這是小賈特意拍來送給你的,希望你喜歡……”掛上電話,朱炯有著淡淡的失落,“丈夫答應自己的影片什么時候能兌現呢?”她對著鏡子有些茫然,但是很快這位女教師就展開教案,投入到自己的教學課程中,重復一個又一個寂寞的夜晚。
光環形成后的兩人生活猶如無法重合軌跡的陀螺,你轉過來,他轉過去,經常是賈樟柯忙了通宵趕回來休息,而朱炯卻收拾完畢趕著去上課。“你為什么非要晚上工作呢?”“晚上安靜啊!人的思維這時候最清醒最興奮。” 朱炯不再說話,她知道電影是丈夫的生命。
結婚2周年那天,朱炯特意買了一束盛開的玫瑰,她精心地插在了花瓶里。身后的時鐘一點一點敲打著她的心扉,她盼望今晚丈夫可以早回。但是朱炯再次失望了,當賈樟柯拖著疲憊的身影回家時,已經累得不想說話,他甚至沒有看到花瓶里新換的鮮花。
“我的一個好友戀愛了7年卻突然分手了,我覺得挺傷心的,是不是這世界上沒有真正能靠得住的人?”在一次夫妻難得的晚飯時間,朱炯卻拋出了這樣一個傷感的話題。“我前幾天還看見她呢,我覺得她有說有笑啊!” 賈樟柯并未洞察妻子的恐懼和憂郁,朱炯很失望地起身離開了。在望著妻子背影的那一刻,賈樟柯突然覺得她怎么從當初的勇敢自信變成了如今的敏感寡歡,然而電影承載了他太多的夢想,他需要毫無雜念的全心投入,家和妻子被他忽略了。
終于兩人不合拍的暗流在一個暖暖的冬日爆發了。那天說好了去朱炯父母家吃飯,所有人都到齊了,可賈樟柯卻在他的辦公室里接受采訪,而且怕干擾的他還把手機關了。成名后他幾乎大部分時間都被媒體所占有,從煙灰缸里那一排整齊的煙頭可以看出他已經非常疲憊。但是只要聊起電影,賈樟柯就會變得耐心和興奮。夜色重重地籠罩下來,墨一般神秘,賈樟柯也收到了妻子的短信。“做事業的人不能以家為半徑,而要以自己為半徑,我們倆都應有自己的生活,我決定去留學。” 賈樟柯意識到妻子生氣了,一個勁兒地道歉:“我馬上過去,等我!”可是待他完全面對妻子的時候,他才發現對方不是賭氣的決定。“如果你覺得那里可以帶給你自信和力量,我愿意支持,對不起,我沒法停止對事業的奔跑,我忽略了你。”2個月后,在機場送行時,賈樟柯說了這么一段肺腑的話。朱炯用力地眨著眼,力圖不讓眼淚掉下來。
沉醉,在海鷗翩飛的季節
法國,這個承載浪漫、幻想和攝影起源地的王國,朱炯在這里開始了攻讀博士學位的留學生涯。而地球的那一端,賈樟柯卻感受到了無盡的孤獨,這孤獨似乎和2年前朱炯的孤獨有異曲同工之處。
也許是沒人料理自己的衣食起居,賈樟柯反而改變了自己的晚歸習慣。他一個人泡面,一人交水電費,一人去對付屋內的水箱漏水,當他輾轉一家家銀行,拿著榔頭流著汗水“救火完畢”時,才發現自己以前忽略了妻子太多的付出。北京和巴黎的時差是7小時,每晚的12點賈樟柯都堅持不睡,那時朱炯剛下課回家,他期望兩人能有所交流和溝通。可是初來乍到,朱炯的時間被各種各樣的適應所吞沒,賈樟柯孤獨地呆在網上,心里有著無盡的失落,他甚至懷念起以前妻子做好飯兩人一起共處的那些甜美點滴。
有一次,賈樟柯要使用電視連接DV進行自己的影片觀摩,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連接線。由于當晚必須拿出影片的意見,賈樟柯硬著頭皮給妻子打了越洋電話,那時正是朱炯的上課時間。“在書房右手的第三個抽屜里,我正忙著呢,掛了。”這個電話短促匆忙,甚至沒有一點溫暖纏綿的味道,賈樟柯心里有了陣陣涼意,但是這個電話也讓他想起自己以前也是這么對待妻子的問候的,如今時空對調,他們的位置發生轉換,所以體味也更加深刻,“我太過分了。”
認識到這一切后,賈樟柯一直想做改變,隨后大家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影片里都夾雜了這樣的鏡頭:丈夫很忙,妻子從默默的關心到默默的傷心以至最后的生氣與憤怒,漫長黢黑的走廊,似乎沒有盡頭,街道旁的路燈孤獨瘦長,人影一個個消失在街頭,燈光一盞盞出現在孤寂凄清的夜色里。這些支離的鏡頭一點點敘說著賈樟柯的內心改變,他把自己拍好的鏡頭DV一次次寄給大洋彼岸的妻子,他希望對方能看到他細微的轉變。
2005年春節,賈樟柯收到了妻子的一幅攝影圖片。畫面上是一群海鷗,它們揮翅遠行,俯沖滑翔,時遠時近,而在遠處的懸崖上有它們的家,那個溫暖、陡峭又不容易被發現的天堂。所有的海鷗在每天出發前,都會先以家為半徑繞飛一圈,然后直沖云霄,開始它們自由美好的幸福之旅。朱炯的照片抓住了這剎那的美,海鷗在藍天下排列出的那個動態的圓像極了一個吻,聰明的賈樟柯一下子讀懂了作品的內涵。
賈樟柯的心一點點溫暖了起來,他知道這個家還是那個令兩人牽腸掛肚的圓點,疲憊的兩人為了各自的事業忙碌打拼,而心底最溫柔的地方還是潛藏著對它的眷戀。大年三十他特意早早收工回家,開始打掃衛生。當他看到被自己吸煙吸穿洞的床單時,非常慚愧。朱炯曾多次讓他改掉這個壞習慣,可賈樟柯不以為然,如今認識到疏忽的他想方設法補償。終于在午夜12點前,他托人買回了新床罩,當看到家里被自己收拾得干凈明亮后,賈樟柯的嘴角展露了笑意。之后,他找出了一個廢酒瓶,洗刷干凈后,往里面裝進了許多紙條,這些紙條上面寫的都是自己想對朱炯說的話,一天天積累下來,足足裝滿了半瓶。這些帶有他體溫的紙條承載了他太多的眷戀、愧疚和真誠的祝愿,他要等待,等待朱炯回來的那一天,自己與她一起品位文字里的情感。
夫妻雖被距離拉遠,卻在不時的交談與溝通中靠近內心,這種別樣的感覺帶給了賈樟柯無盡的動力,2006年他的《三峽好人》一舉獲得了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大獎,手捧金獅他一度哽咽。“我獲獎了,你高興嗎?”這個電話賈樟柯用了最短的語言,但是心情卻是說不出的激動和復雜。“高興,祝賀你!” 朱炯的聲音很平靜,但這平靜背后賈樟柯感受到自己瞬間被火熱所包圍,“我曾經說過你是比較特別的一個人,以后也一定能拍出不一樣的好片子來……”
放下電話,賈樟柯百感交集。在做后期宣傳的時候,他接到了妻子的電話,“我想做個攝影展,你能幫我拿點意見嗎?”“當然!”就這樣,賈樟柯飛到了在法國的妻子身邊,他看到了一個說著流利法語,講究生活細節、豐滿自信、光彩照人的妻子,他們長久地注視著,然后再次開始了美好又纏綿的交流,這一刻他們期待已久。
篇3
去,了解狀況是我入大學以來的夢想,所以這次的支教讓我興致勃勃,我似乎明白了熱血青年,雖然自己也許達不到那境界,但也是強烈的憧憬著,用心在努力著。如果說剛去報名時的我僅是滿腔熱血的話,那經過了一系列的培訓后的我,則是一個多了很多的理性的大學生。十幾天的支教絕不能徹底改變什么,可是我們的動機如何,我們的起點如何,我們的信念如何,都將影響到他們。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踏上了支教之旅。仍記得剛到達時村民和小朋友們的好奇的眼神及村長支書的熱情,這無疑給我們注入了努力的勇氣。我們都希望給孩子帶去不一樣的課堂,帶去另一種關懷,帶去一個輕松快樂的暑假。十四個人的團隊,十四個人的家,每項活動,每個人都會參與,教學,走訪,做飯,買菜等等。我們開始了真正的支教生活。
我來自農村,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純樸的鄉民,這里的寧靜,讓我倍感親切,彷佛是回到了家一樣,很快的,我適應了這里的水土。可是支教生活并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么簡單。第一天到達這里,村長為我們送來了柴爐,鍋,碗等炊具,但是說到做飯的時候,才意識到我們沒有鹽,沒有油,沒有米,沒有火,幾乎每個人都補充了一番,一列單子,所缺的東西還真不少,趕緊的安排人到鎮上去大購物。到第二天做飯時問題又來了,十四個人,要下多少米了,要炒多少菜了?結果第一頓稀飯,幾乎成了飯,每個人都笑著說:“繼續摸索繼續摸索!”看來當好一個家真是不容易,媽媽有多辛苦了?夏天時大汗淋漓,冬天又要忍受冰涼刺骨的水,相信通過這次的支教活動,不僅是我,每個人都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父母的艱辛,會更加珍惜,更加熱愛今后的生活了。
此外,這是一次全新的體驗,我要成為了一名老師,站在講臺上,向小朋友傳播知識。還記得高二時的課堂上,我向老師和同學說我的理想是做幼師,理由是喜歡孩子的純真燦爛,想讓他們在教育的初期就產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盡管現在對我來說那個夢想已經離得太遠,但是我還始終記得,而這次支教正好可以讓我實現曾經的夢想。所以去之前,我就努力的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我的課,怎樣才能讓他們學的更好更快,上網搜索資料,準備教案并記下一些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去姨媽家時,更加留意正在上幼兒園的小表妹,看她的課本,問她老師上課都有什么內容,和她聊天,了解小朋友的一些心思等。去了之后,才發現自己準備的那些課堂知識根本就不能用在他們身上,三四五六年級的學生幾乎都是在同一個起點。我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我還得考慮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三四年級的孩子,英語基本上是才入門,如果才啟蒙就失去了興趣,那我就是罪魁禍首了!所以在第一堂課上,我就向他們比較了英語學習和苗語學習,希望消除他們的“英語難”的障礙,然后在每堂課上或做些小游戲,或唱英語兒歌,課后布置一些有趣的作業。在平常的生活中,總是讓他們教我說苗語,然后我就“順便”地告訴他們英語說法。我們都是既是老師又是學生,看著他們認真的學,熱心的教,我很開心,這種融洽的氣氛是我想要的。或許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每次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下度過40分鐘,沒有讓他們覺得無聊,我已經很滿足了。
當了十幾年的學生,做了十幾天的老師,角色的轉換,換來了更多的是理解。以前總覺得老師跟我們說的“老師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學生都有出息”之類的話是那樣假,聽多了甚至覺得反感了。但是現在,那些話卻是我想對這些學生說的,我希望他們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能夠勇敢的面對困難,能夠一直像現在一樣,充滿活力,積極向上。我牽掛他們,我們走后,他們的學習,他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了?我想到了我的老師們,無論嚴厲或慈祥,都是用心的傾注了他們的所有,讓我在溫馨的氣氛里學習生活,讓我感受到他們的溫暖,現在的我想用另一種心情來感謝他們。
在整個支教活動中,在隊里我是日常記錄員,在教學中我僅需教英語,而且課程安排不多,所以我的任務是比較輕的。盡管事實上我想能更多的和孩子接觸,了解孩子,但是一個團隊的決定,需要每個人去遵守和服從。我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之余,用心的傾聽,用心的感受。每次的例會上,我一邊聽一邊記錄,特別是在各班主任匯報各班級情況的時候,隊友們都是如此的細心,許多在我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的問題被提出,被討論,然后得到大家的重視,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成長環境,每個人看問題的層次,看問題的深度都是截然不同的,這樣的討論,這樣的交流,集合了每個人的細膩,讓我的視野更加的開闊,而且確實讓我對孩子的了解多了很多。
按照我們的規定,每天都需要進行走訪的,一方面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家庭,學習,生活狀況,另一方面對老人的生活狀況進行調查。我走訪的次數不是很多,可是每次都感慨頗多。小朋友很熱心,每次都幫忙帶路,給我們講他們的趣事,還像小大人一樣,提醒我們注意這注意那的。這里的孩子家庭狀況普遍不是很好,留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每天忙完田里的活,回家后還得照顧孩子,做家務,非常辛苦。而他們的生活費及孩子的教育撫養費幾乎都由這些老人承擔。現在依然清晰地記得那一幕,走在路上,老人背著背簍,低著頭在爬坡。有點心酸,農村的生活固然比不上城市,年輕人出外謀生許多也是為生活所迫,留守老人更是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可是那些子女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寄些生活費,多多關心一下孩子,即使是電話里簡短的幾句話,都可以替老人們分憂的,至少可以讓他們在精神上不感孤單。想起了在家的爺爺奶奶和外婆,爸爸媽媽在我六歲的時候就出外打工,至今還在為生活奔波,每年只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回來,我和妹妹一直跟爺爺奶奶住,現在我們姐妹兩也出來讀書了,每次打電話回家都能感受都他們的欣喜,簡單的問候也是強心劑。生活苦點,累點,他們已經習慣了,也不在乎,可是心靈的孤獨是需要孩子去關注的,我真希望那些年輕人能給老人們多一些關心,能夠承擔更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