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總和范文

時間:2023-04-06 10:26: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孤獨的總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到2011年8月1533個促排卵周期中10例,其中5例為繼發不孕,5例為原發不孕發生OHSS患者的護理措施。

結果:10例OHSS患者中,4例重度,6例輕中度均痊愈,痊愈率100%。

結論:及時評估及有效護理是降低OHSS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關鍵詞: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 評估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58-02

近年來,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由于各類促排卵藥物的廣泛應用,使卵巢過度刺激征(OHSS)的發生率逐年增加。OHSS是一種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促排卵引起的醫源性疾病,總發生率為1%―10%[1],表現惡心嘔吐、腹脹,胸腹水、卵巢增大,少尿、無尿,呼吸困難、端坐呼吸,會腫脹,甚至血栓形成,重度患者存在一定生命危險。因此,及早發現、及時采取治療和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OHSS的危害,減輕患者的痛苦。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1年8月1533個促排卵周期中10例發生OHSS患者,經過精心的護理均痊愈出院,現將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我院2011年1月到2011年8月1533個促排卵周期中10例OHSS患者,年齡28~34歲,5例為繼發不孕,5例原發不孕(2例為多囊卵巢),4例重度,3例中度,3例輕度。其中3例尿酶免陰性;7例臨床妊娠,其中5例單胎,2例雙胎。

1.2 臨床表現。按照WHO標準將OHSS分為輕、中、重度[2]。OHSS的發生率輕度為22%,中度為12%,重度2.1%~7.1%[3]。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常在排卵后3-6天或注射HCG后的5-8天開始出現,開始有下腹不適,沉重感或輕微的下腹痛,伴食欲差。一般來講未妊娠患者,尿量迅速增多,癥狀很快緩解;已妊娠患者,則癥狀加重并延遲到第20~40天。對輕、中度患者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可服用一些淡鹽水,重度患者就應及時住院治療。

1.3 發病機理。OHSS的發病機理尚不清楚,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密切關系。①卵巢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②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及血管活性物質;③炎性介質或細胞因子;④激素;⑤一氧化氮(NO)。總之,OHSS確切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現在認為:排卵后的卵巢分泌一種或多種物質過量,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從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且本病的發生發展并非由單一的機制引起,而是由于多種物質共同作用的結果。

2 護理

2.1 預見性護理。評估監測輔助生殖技術中產生OHSS高危人群。據Agrawal R[4]研究報道,預防OHSS的關鍵預測其發生的可能性。目前國內大量文獻總結了易發生OHSS的高危人群:①年輕

2.2 心理護理。不孕患者長期承受巨大的家庭、社會壓力,并且輔助生殖技術整個過程昂貴的費用使患者及家屬對治療結果懷有超常的希望。當發生OHSS時,容易出現恐慌、焦慮心理。應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多接觸、多溝通,積極做好健康宣教,增強治療信心。同時多給患者良性信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并向家屬和患者介紹疾病并發癥持續時間、危險性、治療方案及保胎相關知識,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安心地接受和配合治療、護理。

2.3 飲食護理。由于重度OHSS的患者惡心嘔吐、腹脹,加上大量胸腹積液而引起的蛋白質和電解質丟失。因此,患者注意少食多餐,進食速度要慢,避免過多攝入產氣食物,如糖。進食易消化、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適量粗纖維的食物,如牛奶、蛋類及蔬菜。對水腫患者應限制鈉鹽的攝入,1~3g/d。浮腫明顯者需無鹽飲食。指導患者食用低鈉鹽,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可食用對消腫有利的蔬菜,如冬瓜、赤豆等;在使用利尿劑時,需增加鉀的攝入,如橘子、香蕉、葡萄汁等。

2.4 一般護理。由于患者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滲透至胸腹腔,可能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囑患者必須半臥床休息,取左側臥位,禁止突然改變,避免不必要的婦科檢查及增加腹壓的因素。嚴密觀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呼吸的變化,注意皮膚顏色、彈性及有無出血點。每日測量腹圍和體重,記錄24小時出入量。注意檢測紅細胞壓積、電解質、肝腎功能、肌酐、凝血功能等。明確各項輔助檢查的意義。詳細記錄各項觀察結果。

2.5 藥物護理。中度OHSS以住院觀察,補充足夠液體,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為主。重度OHSS患者蛋白大量丟失,首先應該補充膠體溶液[7]。白蛋白可以保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和血容量,降低血中雌二醇水平。也可靜脈輸入凍干血漿,低分子右旋糖酐可疏通微循環,預防血小板凝集,但應該注意其過敏反應,用量以每天不超過500ml為宜,過量可加重腹水程度。由于患者有胸悶、腹脹及胃腸道癥狀,進食進水量少,會進一步加重血液濃縮,故強調晶體溶液的補充,防止血液濃縮。藥物治療別要注意的是在血液濃縮的情況下禁用利尿劑,因有加重血液濃縮減少循環血量之疑。所以在執行醫囑過程中要嚴格掌握藥物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2.6 胸腹腔穿刺護理。腹腔或胸腔穿刺放液:嚴重的腹水及胸水(多在右側)引起明顯腹脹及呼吸困難者,可在糾正低蛋白血癥的同時,通過腹腔或胸腔穿刺抽液改善癥狀。穿刺應在B超引導下進行,防止損傷卵巢,避免內出血,放液時應緩慢、少量(一般放腹水為1000~2000ml,放胸水每次小于800ml),防止胸膜刺激。在穿刺放液配合中,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神志、面色、心率、脈搏和血壓的變化,注意有無咳嗽、胸痛、呼吸困難等。協助患者取半臥位,便于液體引流。穿刺后觀察穿刺處敷料有無滲出,如有滲出及時更換敷料。

2.7 健康指導。卵巢過度刺激征的患者出院后應繼續加強營養,保證休息,定期產科復查,了解妊娠和卵巢功能恢復情況。按時按量肌肉注射黃體酮,保證充足睡眠和休息時間。孕3個月以內禁止性生活,少量多餐,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勿進食易產氣食物。囑患者回家后若有任何不適及時與醫生聯系,以免OHSS誤診為其他疾病而影響治療。

3 結論

由于目前本病缺乏針對性強的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預防遠較治療更為重要,有效的護理措施是發現和控制OHSS發生和發展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張慧琴.生殖醫學理論與實踐

[2] 金志魁.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1,3:119~120

[3] 莫云.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防治進展.廣西醫學,2003,25(5):757

[4] Rawal R.What’s new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Hum Fertil(Camb)2000;(2)112~115

[5] Han M,Joseph GS Gonadotrophim releasing bor mone agonist an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in as sisted reproduction,Hum Repmd,1993,8:2009

篇2

關鍵詞:模糊綜合評價 360度績效評估 人力資源管理

一、引言

現代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僅是技術上和資本上的,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縱觀人力資源管理的各項職能:人力資源規劃、招聘、培訓、考核、薪酬、員工關系、職業生涯,莫不是達到同一目的,使人力這一資源成為價值創造的源泉。而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績效考評,因為通過績效考評一方面促使員工目標與組織目標達成一致;另一方面根據績效考評結果提升員工能力從而提升組織的績效,創造更大的價值。

關于人力資源績效評價的研究,國內外已研究出比較系統的定性與定量的評價方法。其中,定性的方法包括比較法、分類法、特性法、結果法、質量法等,但人力資源績效具有復雜性、多因素性、模糊性等特點,這就決定了定性分析難以對被評價者做出科學、客觀的評價。定量評價的方法主要是平均計算法、關鍵事件法。這兩種方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定性分析帶來的不足,但不足以體現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模糊教學的問世,為人力資源績效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

二、理論概述

(一)360度績效評估概述

最近幾年國外許多公司掀起一股使用360度績效評估的浪潮。360度績效評估也稱為全方位考核或多來源反饋考核,其主要的概念是指針對特定的個人以包含被評者在內的多位評價者來進行評定。事實上,360度績效評估是在全面質量管理、組織發展調查、反饋員工發展、反饋績效考核等多個評價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360度績效評估的優點在于提供被評者在各個方面的工作表現情況,以及防止因為特定評價者的專斷或偏見,而造成誤差的考核結果。因此,360度績效評估與傳統單一來源的評估方式比較起來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被評者也較愿意接受評價的結果,有別于傳統由直接主管打分的績效考核方式,360度績效評估可以多方面的提供反饋并具有全面性、匿名性和客觀性,更能真實反映被評者工作表現的全貌。有調查結果表明,企業普遍認為,360度績效評估比傳統的績效考核更能反映員工的工作表現,由于360度績效評估強調全員參與通過參與的過程員工會對整個評價系統及結果產生承諾感,也能達到激勵員工的效果。

(二)模糊評價概述

美國著名控制論專家查德于1965年創立了描述模糊現象的方法――模糊集合論。這一方法把考察的模糊對象及反映他的模糊觀念作為一定的模糊集合,建立適當的隸屬函數,并通過模糊集合論的有關運算和變換,對模糊對象進行定量分析。模糊集合論運用的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評價因素、評價等級

U={u1,u2…um}記為刻化被評價對象的所有因素(評價指標);

V={v1,v2…vm}為各個因素的所有可能的水平(評價等級)。

2.構造評價矩陣和確定權重

當評價者根據第個評價指標對被評價對象進行評價時,記被評價對象屬于第個等級的隸屬度為,則被評價者關于第個評價指標的單因素評判集為

r={ri1,ri2…rim}i=1,2,…m,。

考慮所有因素,則得到被評價者的評判矩陣:

為體現不同評價因素相對評價目標的地位和作用,評價者須對所有因素賦權,記賦權向量為A={a1,a2…am} 。

3.進行模糊合成和作出決策

定義模糊合成:

稱為模糊合成算子,可對不同的評價目標定義不同的運算規則,就是模糊評價的評價結果。

三、績效評估模型的建立

(一)績效評價指標和等級的確定

在績效考核指標中有很多指標是描述性的,在以往的考核中這些指標對員工只是輔的作用,并不真正的參與到員工的績效考核中去,這是以往績效考核的弊端。因此需要對考核指標考核結果進行量化的處理,這就需要我們提出的360度量化考核模型。

為了保證績效評價有效、準確,本文結合360度績效評價方法是目前人力資源績效進行評價的主要方法。該評價方法是由被評價者的上級、同事、下屬、被考評者本人及顧客按人力資源績效評價等級標準對人力資源個體作出評價。所以確定指標分別為:U={u1,u2,u3,u4,u5}:u1被評價者上級;u2:被評價者同事;u3:被評價者下屬;u4:被評價者本身;u5:顧客。

確定評價等級V={v1,v2,v3,v4}:簡便起見,我們設v1:優秀;v2:良好;v3:一般;v4:較差。

(二)績效評估矩陣和因素權重的確定

依據360度績效評價,企業從以上五方向對績效結果進行統計,無論是民主投票還是抽樣調查,都會得出關于員工績效的績效估計矩陣。當然,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指標進行進一步劃分(二級指標或者多級指標),目的在于詳細真實評估出員工績效。例如:一級指標被評價者上級可以繼續劃分的第二級指標有管理能力、技能、道德水準等。

由于本篇論文只研究績效評估方法,所以并不對一級指標進行劃分。我們可以舉例得到表1。

企業可以外部聘請專家或者內部管理人員行使頭腦風暴法或德爾菲法來確定不同指標的權重A={a1,a2,a3,a4,a5},也可根據企業自身的要求設定權重。在這里為便于理解,筆者憑借自身經驗對評價指標權重進行估定,A={0.3,0.1,0.1,0.2,0.3}T。

(三)結果與分析

可以解得:B=(0.65,0.23,0.11,0.01)T,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此員工的績效為優秀。從整個評價過程來看,企業不單單可以得到員工的績效,還能夠依據評價矩陣得出員工在每個指標上的表現程度,例如本文中評價矩陣的每一行所代表每一個指標。本文中的指標是為方便研究而理想化估定的,通常在實際生活中不同的人對各個指標的估計也是不同的,尤其對于像360度績效評估這種對不同評估者分類的方法,不同類別的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評價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并且360度績效評價的每個指標相關度較高。指標間相關度越高、越有可能出現差異,其評估結果越不準確。

但指標間的相關度過高且存在較大差異也并不一定完全是缺點,如果此種情況發生,有助于企業找出組織內部問題,完善組織管理,例如被評價者上級與被評價者同事所做出的評價有較大差異,可能說明被評價者與同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或者領導的偏愛,企業可以依此作為員工下一步安排和管理的一個參考因素。

若將績效評估孤立來看,僅僅是為了準確評價出員工績效的話,企業在進行模糊評價的每一步時都必須做到全面謹慎,在選取評價指標時要依據公司情況盡可能的搜集影響因素,再將所搜集的因素作因子分析,選取貢獻率最高、相關性低的因素作為其指標。在確定每一指標的權重時,公司要聘請要既了解公司實際情況又要有專業知識的專家來確定。只有將每一步做好才能準確評價員工的工作績效。

四、結語

對于員工績效而言,企業對其評估的目的是發展或將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從而維持組織績效以獲得更高收益,而不是單純為了知道員工績效而評估。所以企業在設立評估方法時可以選擇較精確細致的方法,例如全面選擇績效影響因素,對其做因子分析,最終確定績效評估指標評估出員工績效。也可以選擇文章中的績效評估方法,每一指標間存在較大相關度,如果每一指標的評價存在差異,我們可以查出存在差異的原因,以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如果不存在差異,我們可認定績效評估的結果是準確的。但無論企業怎樣設定評估方法,都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汪秋菊.人力資源績效的模糊評價[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6(06).

[2]吳艷華.論360度績效考核方案的再設計與應用[J].中國

經貿導刊,2010(04).

[3]陳婷. 360度績效反饋考核模型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

篇3

【關鍵詞】 消毒隔離; 護理; 質量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of Nursing Quality of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from 2008 to 2014 in a Tertiary Grade A Comprehensive Hospital/ZHAO Wen-ying,SHI Zhen-xian,DU Qi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7):060-06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nursing quality of sterilization and isolation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recent 7 years,and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sterilization and isolation.Method:The data about the results of nursing quality of sterilization and isolation in recent 7 years were summarized,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educting marks nurses and deduct points were analyzed.Result: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deducting points of nurses was aseptic technique,accounting for 41.5%.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t age,seniority,professional title nurses deduct points numbers,aged 26 to 30 years,seniority

【Key words】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Nursing;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Nursing Department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7.016

隨著近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醫院感染的認識逐步深入,但當前醫院感染仍是威脅患者安全的重要衛生問題[1]。WHO指出“消毒滅菌、無菌技術、有效隔離等是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護士是醫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直接落實者,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醫院感染的發生率[2-3]。國內外調查顯示,30%~50%的醫院感染是由于護理操作或管理不當造成的[4]。陳萍等[5]對近20年我國發生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表明醫務人員手交叉感染、消毒隔離措施不到位、違反操作規程等是感染事件暴發的主要原因。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2008-2014年護理消毒隔離組質控考核結果,從扣分高發人群的年齡、工齡、職稱、第一學歷及扣分類型進行統計分析,探討存在的問題,旨在為進一步規范醫院消毒隔離管理工作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臨床工作的護理人員,其中2008年660名,2009年733名,2010年865名,2011年873名,2012年970名,2013年1052名,2014年1134名。排除離職、調離護理崗位及從事與護理不相關工作的護士。每月護理部、消毒隔離質控小組、護士長根據該院“消毒隔離質量標準”進行檢查和考核,發現問題落實相應的責任人,并由專門質控人員錄入“醫院護理管理軟件”,根據相應的問題給予扣分懲罰,每月進行量化評分,作為該護士消毒隔離方面的績效得分。

1.2 方法 利用“醫院護理管理軟件”對“消毒隔離管理”和“護士檔案管理”兩個項目進行檢索,統計2008-2014年消毒隔離組扣分護士的年齡、工齡、職稱、學歷及扣分項目。

1.3 統計學處理 利用Excel 2007進行資料的錄入,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2008-2014年護理消毒隔離扣分總體情況 除部分年份的個別項目外,總體來看各扣分項目和扣分人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2008-2014年,護士從660名增加至1134名,全年扣分人數由98名增加至462名,扣分人員比例增加了25.9%,其中無菌技術扣分人數最多占41.5%,手衛生、患者床單元管理、職業防護是管理人員近年重點考核項目。

2.2 2008-2014年不同年齡、工齡、職稱護士消毒隔離扣分情況比較 因為歷年還有主任護師的比例,主任護師在統計過程中無扣分人員,故職稱統計數少。不同年齡、工齡、職稱護士扣分人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2008-2014年不同第一學歷護士消毒隔離扣分情況 由于在第一學歷方面總人數缺失,只有扣分人員的學歷情況,故僅進行百分比的描述統計。其中扣分總人數為897名(312+423+162),第一學歷為本科扣分人數占34.8%(312/897),第一學歷為大專的扣分人數占47.2%(423/897),第一學歷為中專的扣分人數占18.1%(162/897)。

3 討論

3.1 護理質控消毒隔離組扣分項目總體情況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除部分年份的個別項目外,總體來看各扣分項目和扣分人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2008-2014年,護士從660名增加至1134名,全年扣分人數由98名增加至462名,扣分人員比例增加了25.9%,其中無菌技術扣分人數最多占41.5%,手衛生、病人床單元管理、職業防護是管理人員近年重點考核項目。分析原因可能有:(1)我國先后頒布《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護人員手衛生規范》、《醫院隔離技術規范》等,這標志著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的階段,特別是手衛生從2009年12月開始以衛生行業標準的形式實施管理,強化了醫護人員手衛生的意識。同時醫院管理者對消毒隔離管理工作愈加重視,護理部的考核標準也愈加嚴格,如2008年主要從“毀形處理”、“一人一針”、“物品滅菌”、“一般管理”四方面進行考核。2012年隨著等級醫院評審工作的開展修訂為“無菌技術”、“手衛生”、“職業防護”、“治療室處置室管理”、“病人床單元管理”、“醫療廢物管理”、“設備與物品清潔與消毒”七大項,并且每年根據存在的問題及相關政策及時修訂、細化標準[6]。(2)無菌技術貫穿于整個醫療護理活動,任何一項護理操作均會涉及到無菌技術,特別隨著靜療行標的出臺,對無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日常考核發現護士開啟消毒液、棉簽等不注明開啟時間,操作前不洗手等時有發生。(3)由于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廣泛應用,使得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有增多趨勢,由此對患者床單元管理、儀器物品的消毒滅菌及醫療廢物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需單間隔離,診療用品固定使用,患者病服床單需單獨回收處理等[2]。(4)由于各種醫療器械的使用及化學藥品、放射性物質等損害,使得醫務人員遭受職業傷害的概率增加,與此同時護士自我防護的意識也逐漸增強,護理管理者對職業防護的考核標準也逐步細化,例如逐步規范了護士針刺傷處理流程、抗腫瘤藥物防護制度等,同時將護士接觸污染物時能否正確使用防護用具和銳器盒的處理等都納入考核標準[7]。

3.2 護理質控消毒隔離組扣分護士人員情況分析 根據表2可以看出年齡26~30歲、工齡

綜上所述,做好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既是對患者安全的保證也是對護士自身的保護,作為醫院感染防控工作的主力軍,護士必須認識到醫院感染與己有關,是護理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明確自己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責任,使醫院消毒隔離管理工作走上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郭禮梁,王建明.醫院感染影響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22):4169-4171.

[2]莊英杰,李可萍,楊靜,等.依法規范護理操作預防控制醫院感染[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4):380-383.

[3]孫眾,劉聚源,蔡虻.2008-2014年10種護理核心期刊醫院感染相關研究的文獻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6):717-720.

[4]郭學恒.醫院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5]陳萍,劉丁.中國近30年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流行特征與對策[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0,9(6):387-392.

[6]邢娟,桂斯卿.醫護人員手衛生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0,25(6):91-93.

[7]許慧瓊,潘曉平.醫務人員職業防護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29-31.

[8]姚錦尚,肖平平,姚嘉茹,等.不同層級護理人員醫院感染管理認識與行為調查[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4):554-556.

[9]馬秋麗,李淑君.加強護理管理提升院感防控水平[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89-90.

[10]黃虹.強化醫院感染知識對無菌技術教學效果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9,24(5):69-70.

[11]職利,張會芝.護理人員對消毒隔離知信行現況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217-219.

[12]左改珍,虞德才,陳義芬,等.實習護生醫院感染知識知曉率調查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5,4(4):381-382.

[13]朱正剛,陳燕,袁群,等.護理管理人員對學校開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的態度與建議[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1):47-48.

[14]付燕.護理人員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知識培訓效果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3.

[15]韓曉玲,韓春玲,劉桂娟,等.護生實習前標準預防認知狀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0,25(3):69-71.

[16]蔣新軍,陳燕,晉溶辰,等.臨床護理管理人員對開設醫院感染課程態度及建議的調查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9):90-92.

[17]孫夢霞,王建軍.護理實習生對手衛生知識的認知現狀及管理對策[J].中華護理教育,2011,8(6):267-269.

[18]許紅紅,劉允香,黃婉鋒.加強護理管理工作對預防醫院感染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89-90.

篇4

一氧化碳中毒臨床多表現為頭痛,頭暈或昏迷,皮膚黏膜櫻桃紅色,四肢發生骨筋膜室綜合癥者少見,近年來國內文獻僅見個案報導.現將病情觀察及護理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例1 女 45歲,因神志不清伴嘔吐9小時入院,患者因用煤氣燃氣洗澡通見不良煤氣中毒,晨起被發現,急送我院內科搶救,12小時后發現左手及右下肢紅腫,張力性水泡,軀干多處皮膚紫斑,骨科會診為CO中毒伴骨筋膜室綜合病,急診行左手及右下肢骨筋膜室切開減壓術。此病人傷口在,滲液多,營養差,經抗感染加強傷口管理,高壓氧艙氧療,對癥支持治療和精心護理,痊愈出院。

例2 男 37歲 因將煤球爐提入室內取明暖,發現時神志不清,嘴唇櫻桃紅色,12小時后轉入我院神經科搶救治療,給予高壓氧療,迅速糾正組織缺氧;應用脫水劑及利尿劑,防治腦水腫;營養腦細胞預防感染,患者第二天清醒,繼續支持治療。8天后主訴右前臂及手掌疼痛難忍,呈跳動性,給予肢體抬高不見好轉,腫脹明顯。經會診考慮為CO中毒伴骨筋膜室綜合病轉入骨科急診行右前臂骨筋膜切開減壓手術。術后繼續行高壓氧倉氧療,消炎,預防刀口感染,增加營養。14天后出院。

2觀察及護理

2.1緊急救護處理:CO中毒病人一般伴有神志異常,均為內科急診入院,入院后及時建立靜脈通路,給予鼻導管高流量持續吸純氧10~15ML/min,如果病人碳氧血紅蛋白超過25%或已有意識消失,即應專人護理,入高壓氧倉氧療。

2.2病情觀察與護理,對神志異常患者,要嚴密觀察TPRB P及神志變化。每15~30分種觀察一次,記錄24小時尿量,填寫護理記錄單。及時做好血生化,血常規,碳氧血紅蛋白含量測定,檢查尿液有無肌球蛋白,觀察腎功能變化。

2.3皮膚紅腫情況的觀察及護理,總結以下方法:一看:看軀干皮膚有無紅斑,四肢皮膚有無起水泡腫脹。二問:患者肢體有無疼痛,疼痛有無持續加重。三觸:觸腫脹肢體皮溫較健側肢體是否發涼;觸動脈搏強弱有無;被動牽拉腫脹肢體疼痛是否加重;活動有無障礙。若未梢皮膚蒼白,說明靜脈回流受阻,應抬高患肢15~30度;若未梢皮膚蒼白,說明動脈供血不足,應放平肢體利于動脈供血。定時測量患肢周徑,隨時觀察其腫脹情況。經處理仍不見好轉,疼痛加劇,腫脹加重,可測筋膜室壓力,若大于4KPa,應作骨筋膜室切開減壓術。本文2例病人及時做了切開減壓術,避免了肢體壞死的可能。

2.4術后傷口管理:本文2例患者具有手術切口多,切口張力大,切開后不縫合,傷口滲液多等特點,因此加強了傷口管理和抗生素應用,預防傷口感染,注意全身情況增加營養,給予高蛋白,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如瘦肉,魚肉,雞蛋,水果,蔬菜。必要時補血或人血蛋白等綜合治療,增強體質,促進傷口愈合。

2.5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的應用, 患者入院時對病區環境不熟悉易產生恐懼心理,要做好入院宣教。病人對疾病治療效果和愈后不了解,易產生消極悲觀情緒,床位護士要在飲食,檢查,用藥,病情愈后等各方面給予詳細的講解,周到的服務,貼心的關懷,便病人安心治病。出院前,擔心肢體能否完全康復,是否影響以后生活和工作,易產生擔心憂慮情緒,臨床護士及時做出院指導,做成手冊發給病人,使其安心出院,床位護士要隨時掌握病情,觀察患者心理狀態,根據病情進展,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計劃。多關心病人,將心理疏導與衛生宣傳貫穿整個護理過程。

2.6肢體康復訓練:患肢傷口愈合后,進行以指,指關節活動為主的早期鍛煉,同時進行肢體按摩,每日4~6次,每次10~15分鐘,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早日恢復功能。

3討論

骨筋膜室綜合病是四肢骨筋膜室內肌肉,神經因急性嚴重缺血而產生的早期癥狀和體征。多見于創傷,骨折,擠壓等嚴重外傷,CO中毒引起者少見,當CO被吸收入血后,骨折,擠壓等嚴重外傷,CO中毒引起者少見,當CO被吸收入血后,即與血紅蛋白結合,造成低氧血癥,引起組織缺氧。缺氧4小時以上,肌肉神經反映性腫脹,腔內容積增大,壓力升高,靜脈壓和毛細血流減少,肢體腫脹起水泡,神經受壓疼痛,加重活動障礙。骨筋膜室綜合癥多發于肌肉豐定部位,肌肉壞死釋放出肌球蛋白和鉀離子,引起毒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易致腎衰,危及生命。

對于CO中毒病人,醫務人員不僅要做好緊急救護處理,而且要嚴密觀察四肢未梢血液循環及腫脹疼疼情況。本文2例CO中毒時間長,癥狀重,一例住院8天后,一例住院12小后,就出現肢體腫脹,疼痛加劇。因此,對肢體的觀察時間視病情而定,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可不防,因為CO中毒,肌肉缺氧4小時可出現壞疽,神經缺血氧超過30分種出現功能障礙,12~24小時出現永久性損壞。因此CO中毒患者,不僅要觀察神志變化,而且要警惕肢體骨筋膜室綜合癥發生,一旦發生,24小時內早期治療。

篇5

也許你是今年才剛剛從“最美和聲3”當中認識了這個北上參加比賽的新人,但實際上,早在五年之前,她已經在臺灣的另一檔選秀比賽“超級偶像”中取得過不錯的成績,并且在簡單生活節音樂自在決選中獲選過最佳主唱了。對于她來說,這些曾經經歷過的選秀比賽,就像一場場闖關游戲,最終把她帶來我們的眼前。

“臺北漂女孩”:孤獨是一種寂寞卻美好的總和

“很確定要走音樂這條路”,這句話做起來可沒有說起來那么容易。吳汶芳從小在臺灣南部的高雄長大,那時選秀也沒這么風行,所以一直到大學時參加了歌唱比賽,才算是真正看到希望的轉折點。2008年,她曾和搭檔謝廣太組成“BabyFace”組合參加了第二屆的“超級偶像”,獲得總決賽第五名;兩年之后,又以個人名義參加了第四屆的“超級偶像”,獲得總決賽第六名。“那時候我離開家鄉,在臺中上學,每個周六日就到臺北錄制比賽。因為我那時候還是學生所以沒有什么錢坐高鐵,那時候客運要三個小時到臺北,因為有時候會錄影到半夜一兩點,再搭夜車回去。”

因為總在為了比賽而奔波,吳汶芳很少有時間參與到學校的一些課外活動,慢慢也就成了一個孤獨的小孩。“大學時候我一直要去忙比賽,都沒有跟同學相處的時間,也沒有跟家人相處的時間,所以真的會感到孤獨,一開始會怕。”不僅如此,當她最終在比賽中拿到不錯的成績后,家人非但是肯定她,反而自此更不支持她的從藝之路。“家人其實是擔心,會怕自己的小孩受到傷害,所以一開始沒有那么支持我。后來我媽媽有好一點,但其實我到現在都還是不敢直接給我爸爸聽我的歌,都是通過我媽媽‘曲線求國’。”

諸如此類的坎坷讓吳汶芳一度想要打退堂鼓,“但后來我想,年輕就這一次啊,怕以后會后悔,所以就這么堅持下來了。”在這張專輯里,收錄了吳汶芳創作的電視劇《何以笙簫默》的主題曲《孤獨的總和》,里面一句歌詞“孤獨是一種寂寞卻美好的總和”概括了她彼時的心情。“我覺得孤獨是成長的歷程吧,一開始會怕。但其實如果沒有那一段,我可能就寫不出這首歌。”

“北漂女孩”:夢想在哪里,我就在那里

比賽之后,吳汶芳簽下唱片公司,卻一直到現在四年,才遲遲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唱片。“因為公司那時候有一些搭配影視劇歌曲的機會,我就先試試看影視歌曲,把唱片再往后推一推。”于是,在這幾年中,吳汶芳分別為偶像劇《愛的生存之道》《星座愛情》還有《何以笙簫默》創作出《我在那里》《壞脾氣》《孤獨的總和》等歌曲。“我覺得這樣蠻好的,因為這樣能讓大家先聽到我的聲音,認識我的聲音。而且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出門可以很自在的,沒有人認識我的臉。”

今年上半年,吳汶芳又從臺灣“漂”來了北京,因為參加第三季“最美和聲”的比賽,在北京呆了一大段時間。參加《最美和聲3》過程記憶猶新,吳汶芳每次受到挫折都會很氣自己真的笨,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就像第三次登上最美和聲的舞臺,老師選了一首我從來都沒有試過的較低的音域,還有很多情感層次的歌曲,彩排時狀況真的很不順利,我錄下來聽了一整晚,還大哭覺得自己超爛的。”當然最后也要靠自己堅持,吳汶芳就是邊哭邊調整,比賽結束拿了那一期的第二高票,賽后又覺得“吃苦真的當吃補,關關難過關關過,雖然那時的苦超級難吃!”

篇6

從貓眼大致可以看到人的社會關系,而人則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家門上安裝了貓眼,利用率很低。一般來講,我從貓眼看到三類人:

第一類是收水電煤氣費的收費員,他們往往理直氣壯,使勁地敲打房門,弄得房門砰砰作響。一開始,我還從貓眼看個究竟。時間一長,根本不用從貓眼向外看,一聽動靜就知道來者是誰。別看我這個人寫文章措辭嚴厲,但在生活中不愛計較,有人敲門就麻利地去開門,要錢就痛快地給他。

我從貓眼中常看到的第二類人是親屬。我的親屬中有一些人下崗了,他們在做小買賣時有時受到刁難、遇到不便會向我求援。我這個人社會關系并不廣,但好在一些同學、同鄉在社會上混得不錯,于是我便找他們幫一下下崗職工,有時候托了人真的能奏效。

我從貓眼里常看到的第三類人是我的一些文友,這是我的社會關系中的主要方面。搞文章不易,也十分孤獨,文友之間的交流便成為寫作的人的一個迫切需要,盡管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友誼是純潔的、可靠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文友重在交心。因此文友之間一般來講無所顧忌。暢所欲言,這里有無窮的樂趣。

有時我會猜想,某些公仆家的貓眼利用率會很高吧?他們從貓眼中看到自己權力到底有多大,一般來講,權力越大,上門的人越多,否則就相反。來到公仆家的貓眼前的人恐怕多是有求于公仆,因為現在還有很多人習慣于找關系辦事情,而我也無法猜測公仆們從貓眼看到登門造訪之人時的真實心態。

而我家貓眼是貨真價實的平民貓眼,平民的視角,平民的關系,平民的交流。我家貓眼的作用不大,往往很長時間才用一次,從中,我看到了自己孤獨的人生,門前冷落鞍馬稀。不過我喜歡這樣的孤獨,我不喜歡過多的人來打擾我,我需要用大部分時間進行靜靜地思考和寫作,這是我的人生理想所在。

篇7

關鍵詞 李廷香;細節之美,視聽語言。情感共鳴

李廷香,韓國不多見的女導演,溫婉韓國電影的代表人物,對于細節的捕捉能力尤其值得稱道。在影片中重視情節雕琢之外,致力于對“藝術電影”的探索――弱化情節,強化情緒和生活細節,通過長鏡頭的場面調度和修飾性蒙太奇等手法表現具有東方情調的景致。從影以來只有《美術館旁邊的動物園》和《愛?回家》兩部作品,但她的溫馨的小品風格電影被很多中國觀眾認為是韓國電影的標志。李廷香的鏡頭從來沒有追求華麗,樸實而真切是她在電影界站穩的關鍵,形式上,無論是輕松愉悅的《美術館旁邊的動物園》還是沉靜賢淑的新片《愛?回家》,都透露著她對于現實生活和普通人群的細致關注。她所倡導的細節之美以及真實主人公的理念也是韓國電影的極大特點,同時也是韓國電影深入人心的精巧之處。其值得稱道的對于細節的捕捉能力,在她的后一部作品《愛?回家》中體現得更為出色,返璞歸真,簡化得有些驚人。

一、細節之至親情之美

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情節。“細節就像血肉,是構成藝術整體的基本要素。真實生動的細節是豐富情節、塑造人物性格、增強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對電影作品來說,要想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把一個故事說完整,并且好看,吸引觀眾的眼球,就需要運用細節來表達情感、塑造形象、強調渲染和造成某種情緒設置懸念、營造氣氛等等,往往一部電影讓觀眾反復回味的,不是它的結構,不是主題,也不是演員,而是某些細節,比如一個手勢、一條山路、一次穿針。細節刻畫是表現劇情的非常重要的手法,《愛?回家》堪稱這方面的佳作。

影片通過小外孫成佑從開始瞧不起又窮又啞的外婆,到逐漸被佝僂的身軀、花白的頭發、飽經風霜的外婆無私偉大的愛感動。的過程,向我們描述了一個濃濃的親情故事。影片樸實無華,沒有雕琢的痕跡,也沒有幼稚的煽情,一切只有細節,捕捉一老一少的親情濃淡,從簡陋的屋子到那輛破中巴車,縮減了不必要的枝節,所有戲份壓縮在那個偏僻的小山村,在細節捕捉和情境醞釀中,曉之與情,細膩動人,在一幕幕熟悉的生活細節中,將觀眾感動得涕淚交加。

1 揉胸口。

影片中,啞外婆一共有三處用手揉著胸口打圈表示“對不起”,這在韓國啞語中又表示“愛”。通過這個細節,對比出外婆博大寬厚的愛和成佑無視親情的無知。

當外婆首次試圖拉外孫成佑的手時,成佑嫌棄又老又啞的外婆,摔開外婆。外婆歉疚地用手在自己的胸口不停地打圈,表示“對不起”,而成佑則鄙夷地罵道“遲鈍”;第二次,成佑跟外婆要錢買電池,身無分文的外婆再次歉疚地揉胸口對自己的貧窮表示“對不起”,成佑氣憤地推倒洗衣服的外婆,外婆掙扎著爬起來繼續洗衣服;第三次,祖孫倆去市場買完菜回家,成佑為了和朋友一起坐,將外婆推下車。成佑回家后久等外婆不見,便去車站等候,好不容易外婆的身影才出現,成佑埋怨地問外婆“你怎么這么久?”走路回家的外婆沒有責怪成佑不讓她上車,反而對成佑抱歉地揉胸口表示“對不起”。寬厚的外婆揉胸口的這個細節性動作,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了外孫。在告別時,倔強的外孫終于也向外婆揉了一次胸口,表示道歉,也表示了“愛”。

2 穿針線。

年老的外婆看不清針孔,讓成佑給他穿針,開頭成佑討厭外婆,很勉強地把線一穿,不耐煩地扔在地上。當外婆再做針線活時,成佑開始幫她穿針,穿的比較長,并且用剪子給剪斷,放到外婆跟前。最后在分別之時,成佑連夜將線團上所有的針穿滿線。

成佑穿針這個細節,表達出成佑由開始鄙夷外婆,到最后被外婆的愛感動的感情的溝通過程。成佑穿線的長度越來越長,長長的線穿不盡對外婆的擔憂和愛。

3 走山路。

影片初始,外婆佝僂著背,緩慢地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鄙夷外婆的成佑不情愿地跟在后面。接著,成佑偷走外婆的發簪賣錢回來時迷路了,外婆來尋找他,他這次不再是跟在外婆后面,而是主動走在外婆前面,帶著外婆回家。第三次則是心存愧疚的成佑迎接從市場走山路回來的外婆,主動接過外婆的行李,輕快地走在外婆前面。

影片通過走山路這個細節性動作,表現了成佑對外婆的敵意和鄙夷到關愛的轉化。在走山路這個細節處理上,還有一幕更為感人:成佑要吃肯德基之類的雞肉快餐,外婆就冒雨背負著自己種植的野菜走山路進城鎮。當渾身濕透的外婆步履蹣跚地爬攀泥濘濕滑的鄉村山路上,佝僂的背影慢慢消失在畫面深處時,觀眾被此情此景深深打動。

《愛?回家》中還有許多細節不勝枚舉,影片之所以成功,不得不歸功于細節生:活化、人性化。用細膩的手法和熟悉的細節展現真實的生活,是捕獲人心的第一“殺手锏”,看似瑣碎,卻讓人覺得親切。影片中東西方文化交融出嶄新的審美意境,細水長流地陳述著東方的倫理美德。種種溫暖親情,使人反省,更叫人時常感動得鼻子發酸,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在文化共通中營造親和氛圍,在文化差異中展示獨特風情,通過對一個個細節的精妙把握,完成了對觀眾的征服。

二、平淡之外影像之靜

法國電影理論家馬塞爾?馬爾丹曾說:“畫面是電影語言的基本元素。它跟音響、音樂及對白共同組成了一個廣闊的藝術世界。電影是一種影像文化,它是通過視聽語言以其獨特的具象性和直接性使人類從文字語言的抽象概念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激活了自身的感性。”無疑,電影是影像的藝術。電影語言是視、聽形象的總和,它依托畫面、聲音、蒙太奇等進行思想感情交流,對平民樸素親情的禮贊影片《愛?回家》集中了體現了這些特點。

1 鏡頭。

在電腦特技和暴力橫行的電影市場里,《愛?回家》卻獨樹一幟。影片充滿寫實、樸素,溫存、耐人尋味。平淡,是該片更高的技術。然而平淡之外,卻于平緩展開的劇情中帶給觀眾太多的感觸、太多的親情和極大的心靈震撼。貧瘠但風光秀美的韓國鄉村場景、外婆家艱苦的生活環境、從不言語但很慈祥的外婆。一幅幅平靜的畫面中蘊藏著無聲的感人片段,外婆每次注視成佑時的慈祥善良目光和她蒼老、黝黑的手在黑色的畫面中舉了好久,而后慢慢、慢慢地放下。這些鏡頭平緩樸素,但深刻地打動人心,惟妙惟肖地刻畫出外婆寬厚無私的愛和成佑漠視親情的無知。

在外婆的破屋里,影片運用了近景特寫,從背后拍攝外婆清晨坐在屋前,靜靜地觀看籠罩在淡霧中的山色,“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充分表現了外婆像大山一樣的靜默、博大和隱忍,使觀眾不得不對外婆心生同情的同時,也暗生了愛戴之情。

影片最令人感動的鏡頭出現在片尾,外婆送走外孫后,拄著 拐棍獨自一人,佝僂著背,走在回家崎嶇的山路上。鏡頭一直遠遠跟著外婆孤獨的背影,爬上山坡,走過彎道,回到那個幾乎坍塌的破屋。這個平緩的長鏡頭,非常平淡地跟著外婆佝僂而孤獨的背影,蘊含的卻是對外婆深深的憐憫、無限的關愛和辛酸,召喚我們趕緊收拾行囊回家,陪伴孤獨的外婆。

2 音樂。

偉大的瑞典導演伯格曼曾說:“在所有藝術形式中,音樂是和電影最相似的。”的確,音樂是最能表現人類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能夠在人的內心形成震撼,引起情感共鳴,達到一種難以言傳的效果。《愛?回家》中舒緩而輕快的音樂總會在恰當的時候,適時響起,含蓄富于深情,讓人陶醉。無論是表現寧靜、祥和的自然音響,還是背景音響,無不體現出影片追求的自然、平實和真實的風格。

影片中,只要外婆和成佑祖孫兩人走在回家的崎嶇山路時,輕快而舒緩的音樂就會響起,表現出祖孫兩人共處時情感的溝通。而當片尾外婆獨自一人走在漫長而崎嶇的山路上時,音樂再次響起,這次卻在輕快中感受出外婆的孤獨和可憐,讓人心酸不已。

影片唯一一場表現山中夜景的畫面,也是唯一一次用了蟲鳴自然聲響。外婆在屋里捉住蟲子,成佑喊叫打死,而外婆卻推開窗戶放生。窗外,蛐蛐聲、蟲鳴聲響起,襯托出山中的寂靜和老人的孤獨。

3 語言。

電影作為一門視聽藝術,主要是由畫面和聲音構成的,整部影片的情節無不是通過視覺化的符號和視覺化的語言表現出來的。然而,在《愛-回家》中,語言幾乎被人忽略不計,九十分鐘的影片僅僅只有成佑的語言,對白不夠百句,但沒有冷場,反而讓人記憶猶新。

《愛?回家》的節奏比較緩慢,但又不會讓人覺得沉悶,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外婆這個角色在片中一句對白也沒有,但仍然能令觀眾印象深刻,尤其是她用手在胸前打圈表示“對不起”的肢體語言。

無語的外婆每次面對深愛的外孫詰問或者刁難時,只能用手在胸前打圈表示“對不起”,讓人感到親人無聲的愛原來這么深厚,導演不是把這種愛拍給小男孩看的,而是那些城市中的情感隔膜人,呼喚人們善待親情,突出主題。

三、感動之處震撼之深

著名格式塔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曾說:“視覺形象永遠不是對于感性材料的機械復制,而是對現實的一種創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豐富的想象性、創造性、敏銳性的美的形象。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那些賦予思想家和藝術家的行為以高貴性的東西只能是心靈。”電影中的視覺形象越是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并且擁有美好的心靈,那么它無疑會打動所有觀眾的心。《愛?回家》里面,正是因為存在著這樣的視覺形象,才如此吸引人、感動人、震撼人。

正所謂“電影的大眾性使許多社會科學家和歷史學家越來越確信,電影總是要反映特定時代中社會的欲望、要求、恐懼與抱負的。”《愛?回家》對現代人心理的把握非常到位,它所提倡的互相關愛、孝敬老人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觀眾的家庭倫理觀念。因此,不僅迎來大量的口味多元化的觀眾,還滿足了大眾對真、善、美最基本社會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引起觀眾極大的心靈震撼。

影片從開頭就開始醞釀氣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出現最讓人感動、震撼的鏡頭。外婆送走外孫后,拄著拐棍,佝僂著背,獨自一人走在崎嶇而漫長的回家路上。沒有刪減的長鏡頭,一直把外婆從山腳下陡峭的崎嶇山路,一磕一磕拄著拐杖走回家的情景,用了一個大家慣用的長鏡頭表現出來。鏡頭一直遠遠跟著外婆孤獨的背影,爬上山坡,走過彎道,回到那個幾乎坍塌的破屋。看似平緩的長鏡頭,卻把積蓄在觀眾內心的感情,在這個時刻徹底爆發出來,明白愛的真意,懂得把愛帶回家,在深深的感動中,引起情感的共鳴,達到心靈的震撼。

篇8

2009年,對于我來講可謂是人生經歷的一個轉折。在這一年里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有些事將會影響我的一生!所以今年的總結有點難,但是,再難也要做不是?

2009年,我經歷了有生以來最辛苦的考試——考研

時間:2009年1月21-22日

地點:哈爾濱,黑龍江工程學院

人物:我

事件:我參加2009研究生考試

后記:自小長大,所參加的大大小小形形的考試不說多如牛毛,也可以說是多如羊毛了吧,但是像考研這樣辛苦的,我生平還是第一次。現在回想,其實也就那么回事,怎么當時就準備的那么痛苦呢?直到現在也沒弄明白。

2009年最讓父母感到欣慰的事情:考上了研究生

后記:雖然不是理想中的中國農科院,但是公費的。

2009年最感到勇敢的一段時期:2009年的4月16-26號(到貴州大學參加研究生復式)

后記:坐了五個多小時的飛機,我從祖國的東北跑到西南,下了飛機不禁感嘆:中國真是大啊!哈爾濱還是棉襖打扮呢,貴陽已經半袖T恤上身了。24年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到這里,而且是參加考試的。人生地不熟,我在這邊一個親人和朋友都沒有。所有的事情自己辦,所有的主意自己拿。我就是讓他們見識一下東北女孩的利害!哼哼哼!

2009年最孤獨的一段時期:2009年的4月16-26號(到貴州大學參加研究生復式)

后記:郁悶的是這邊的人說的方言對我來講比聽英語還要難!沒有交流,沒有朋友和家人,整個人被強烈的孤獨感包圍著。就連找個說普通話的人大吵一架都是個奢望!

2009年最應該銘記的時刻:本科畢業

后記:大學四年對于我來講就是個成長的過程,我從一個單純的小女孩長大了。而且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認識了好多好朋友!本科畢業意味著我一個時期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期的開始,值得紀念!

時間飛逝,又到了2009年的歲末。按慣例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對自己這一年做一個小小的總結,即所謂的“盤點”。

2009年,對于我來講可謂是人生經歷的一個轉折。在這一年里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有些事將會影響我的一生!所以今年的總結有點難,但是,再難也要做不是?

2009年,我經歷了有生以來最辛苦的考——考研

時間:2009年1月21-22日

地點:哈爾濱,黑龍江工程學院

人物:我

事件:我參加2009研究生考試

后記:自小長大,所參加的大大小小形形的考試不說多如牛毛,也可以說是多如羊毛了吧,但是像考研這樣辛苦的,我生平還是第一次。現在回想,其實也就那么回事,怎么當時就準備的那么痛苦呢?直到現在也沒弄明白。

2009年最讓父母感到欣慰的事情:考上了研究生

后記:雖然不是理想中的中國農科院,但是公費的。

2009年最感到勇敢的一段時期:2009年的4月16-26號(到貴州大學參加研究生復式)

后記:坐了五個多小時的飛機,我從祖國的東北跑到西南,下了飛機不禁感嘆:中國真是大啊!哈爾濱還是棉襖打扮呢,貴陽已經半袖T恤上身了。24年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到這里,而且是參加考試的。人生地不熟,我在這邊一個親人和朋友都沒有。所有的事情自己辦,所有的主意自己拿。我就是讓他們見識一下東北女孩的利害!哼哼哼!

2009年最孤獨的一段時期:2009年的4月16-26號(到貴州大學參加研究生復式)

后記:郁悶的是這邊的人說的方言對我來講比聽英語還要難!沒有交流,沒有朋友和家人,整個人被強烈的孤獨感包圍著。就連找個說普通話的人大吵一架都是個奢望!

2009年最應該銘記的時刻:本科畢業

后記:大學四年對于我來講就是個成長的過程,我從一個單純的小女孩長大了。而且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認識了好多好朋友!本科畢業意味著我一個時期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期的開始,值得紀念!

2009年最難忘的一個場景:大學畢業時送寢室二姐

后記:同屋四年,相處得真是好,畢業了我的想法是把寢室的每個人都送走然后自己再安靜的離開。二姐是我最后送走的一個。在這之前的每個人我都把淚水忍了下來,可是當把二姐送上21路車的時候我實在是忍不住了,哇哇哇的哭了!

2009年最不明智的選擇:到貴州大學讀研究生

后記:離家太遠,交通不方便—沒有直達的火車,坐飛機也要轉機!

學校的運行機制有問題,辦事拖沓,毫無效率可言!

飲食不習慣,南北的飲食差距太大了。很難接受!

2009年最應該感謝的人:蔣選例—我的導師

陳銳—高中同學,感謝他在我考研的時候給我的鼓勵和幫助。

盧永飛—師兄,感謝他在我到貴大參加復試時候及開學報到時候的幫助。2009年最令我難忘的食物:辣椒

后記:可能是由于氣候的緣故,貴陽這邊的人特喜歡吃辣椒。所謂入鄉隨俗,我不得不接受。算算我這幾個月所吃的辣椒應該趕上我在這之前的二十多年的總和了。

2009年最不能原諒自己的一件事:忘記老爸的生日。

2009年最滿意的作品:自己DIY的盒子

后記:本科要畢業了,總想給好朋友留點念相,于是自己找來紙板,買來彩紙和膠水DIY做盒子。做出來的效果還不錯。同學開玩笑說“曉白,你別讀書或是找工作了,開個盒子公司吧,生意一定好!”雖說是玩笑,但是仔細想想這個建議還不錯啊,值得考慮!

2009年最大的遺憾: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決賽又被我睡過去了。

2009年最喜歡的電影:《瘋狂的石頭》

后記:我看了六遍,每一次都能把自己的肚子笑到痛,想想自己也夠瘋狂的了。

2009年人生第一次嘗試:炒股

后記:不是想借機賺錢,但更不想賠錢,就是一個“玩”我也成為了中國億萬股民中的小小一員。買進賣出間自得其樂!我想那些操縱著上億資金的大操盤手也未必有我玩的高興!呵呵!

2009年我最不服氣的一件事:暑期打工

后記:我去的是一家科技公司,名字我還記得。本想借此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可是現實沒有給我足夠的時間。不服氣!現在想想還是自己的問題吧,要是自己絕對出色,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2009年最令自己傷心的發現:黑眼圈

后記:以前的時候無論自己怎樣熬夜都不會有黑眼圈,可是今年下半年的時候黑眼圈頑固的爬上自己的臉,寢室里的姐姐說到了我現在的年紀這種現象很“正常”。天哪!!!我究竟是長大了還是變老了?

2009年最應該記住的一個人:林松

后記:這個人的出現實屬偶然,呵呵!是不是所謂的緣分我自己也不知道。總之,這個人的出現改變了我的生活,而且會影響我的一生。

2009年與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網絡

2009年我所見過的最齷齪的勾當:貴州大學把國家給每個公費研究生每月的補助金扣發了100元。使得原本就很少的補助金更是少得可憐!與同類院校相比貴大是最低的。

2009年最難受的時候:想家

后記:從沒有離家這么遠時間這么長,想家的感覺真是一種煎熬。

2009年最大的收獲:從東北到西南

后記: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熟悉的朋友和所習慣的一切來到這邊,雖然剛剛來的日子過得很苦,但是現在仔細想想也應該算是我最大的收獲。有句話不是這樣說的嗎“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習慣會讓你錯過什幺。”希望自己在貴陽的三年不會虛度!

2009年最難忘的一個場景:大學畢業時送寢室二姐

后記:同屋四年,相處得真是好,畢業了我的想法是把寢室的每個人都送走然后自己再安靜的離開。二姐是我最后送走的一個。在這之前的每個人我都把淚水忍了下來,可是當把二姐送上21路車的時候我實在是忍不住了,哇哇哇的哭了!

2009年最不明智的選擇:到貴州大學讀研究生

后記:離家太遠,交通不方便—沒有直達的火車,坐飛機也要轉機!

學校的運行機制有問題,辦事拖沓,毫無效率可言!

飲食不習慣,南北的飲食差距太大了。很難接受!

2009年最應該感謝的人:蔣選例—我的導師

陳銳—高中同學,感謝他在我考研的時候給我的鼓勵和幫助。

盧永飛—師兄,感謝他在我到貴大參加復試時候及開學報到時候的幫助。

2009年最令我難忘的食物:辣椒

后記:可能是由于氣候的緣故,貴陽這邊的人特喜歡吃辣。所謂入隨俗,我不得不接受。算算我這幾個月所吃的辣椒應該趕上我在這之前的二十多年的總和了。

2009年最不能原諒自己的一件事:忘記老爸的生

2009年最滿意的作品:自己DIY的盒子

后記:本科要畢業了,總想給好朋友留點念相,于是自己找來紙板,買來彩紙和膠水DIY做盒子。做出來的效果還不錯。同學開玩笑說“曉白,你別讀書或是找工作了,開個盒子公司吧,生意一定好!”雖說是玩笑,但是仔細想想這個建議還不錯啊,值得考慮!

2009年最大的遺憾: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決賽又被我睡過去了。

2009年最喜歡的電影:《瘋狂的石頭》

后記:我看了六遍,每一次都能把自己的肚子笑到痛,想想自己也夠瘋狂的了。

2009年人生第一次嘗試:炒股

后記:不是想借機賺錢,但更不想賠錢,就是一個“玩”我也成為了中國億萬股民中的小小一員。買進賣出間自得其樂!我想那些操縱著上億資金的大操盤手也未必有我玩的高興!呵呵!

2009年我最不服氣的一件事:暑期打工

后記:我去的是一家科技公司,名字我還記得。本想借此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可是現實沒有給我足夠的時間。不服氣!現在想想還是自己的問題吧,要是自己絕對出色,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2009年最令自己傷心的發現:黑眼圈

后記:以前的時候無論自己怎樣熬夜都不會有黑眼圈,可是今年下半年的時候黑眼圈頑固的爬上自己的臉,寢室里的姐姐說到了我現在的年紀這種現象很“正常”。天哪!!!我究竟是長大了還是變老了?

2009年最應該記住的一個人:林松

后記:這個人的出現實屬偶然,呵呵!是不是所謂的緣分我自己也不知道。總之,這個人的出現改變了我的生活,而且會影響我的一生。

2009年與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網絡

2009年我所見過的最齷齪的勾當:貴州大學把國家給每個公費研究生每月的補助金扣發了100元。使得原本就很少的補助金更是少得可憐!與同類院校相比貴大是最低的。

2009年最難受的時候:想家

后記:從沒有離家這么遠時間這么長,想家的感覺真是一種煎熬。

篇9

【論文摘要】作為后大師時代“作者電影”代表之一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在20世紀后20年為波蘭電影打開通向世界的大門添上了不可磨滅的一筆。他以獨有的悲憫情懷,注視著生活碎片中掙扎困頓的人類,在內在的自由中體驗神秘莫測的偶然、悖論、以及不可企及的自省救贖。他用光影聲畫的文學式筆觸和玄思通達的哲學性敘事,成功構造了現代人在政治生活的背面,作為個體存在的種種匱乏與失衡。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深紫世界

作為后大師時代的藝術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20世紀80、90年代成為一種精神符號。作為一個在東歐出生的導演,他的電影無法在初始就保持著純思考意味而無須觀照社會現實。所以起初,基氏以紀錄片起家,以關注現實來參與社會的改革與進程。當他逐漸發現那些無濟于事后,他開始觀注這其中的每一個個體的命運與生活。他對于道德的審視、人性的挖掘、困境的描述自始至終都不曾停止。在逐漸認清個人與社會、現實與精神、真實與虛擬這些關系之后,他真正開始了某種唯一的藝術創作。

基耶斯洛夫斯基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像一個文學家或哲學家。他自認為文學作品可以關照人的內心到達某種極致,對內在世界進行充分描述,而電影卻顯得捉襟見肘。因為它不夠模棱兩可,太清晰反而顯得太模糊。可以說,文學作品中的戲劇性沖突、存在主義思索共同反映在了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從早期的道德焦慮到后期的自由焦慮,都彌漫著一股沉重的道德感。這種揮之不去的厚重,既是導演本身思想的載體,也是作品的一個主旨。在他的作品中,有著如此鮮明、難于仿效、亦難于企及的個人風格,豐富、綿密到幾乎令人窒息的人文/反人文主題,哲學的玄思演化為極富原創性的視聽語言。①盡管基氏作品前后期風格變化很大,并且嚴格意義上他并沒有做到集編、導于一身,但是他的作品內在有著強烈的關聯性,很多作品之間都可以互為參照。基氏曾經在電視訪談中直言自己一直在拍同一部電影。從藝術創作、主題風格來說,基氏作品有著濃厚的個人色彩,維系著一種連貫與統一性。

二、個體境遇的哲學基礎:存在主義視閾的人倫表述

1、生命的神秘倒影—《維羅妮卡的雙重生活》

《維羅妮卡的雙重生活》又譯《雙生花》、《兩生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后期大放光彩的代表作之一。從這部作品開始,基氏的鏡頭主角不再定位于男性,而是更溫和細膩地進行女性精神世界的描述。生活在波蘭與法國的兩個年輕女孩被一個神秘的木偶師聯系在一起。兩個名叫維羅妮卡的女孩素未謀面,卻冥冥中感受到另一個自己。有一天,波蘭的女孩在演唱途中意外死去;法國的女孩像預兆般地放棄了自己的歌唱事業。在邂逅一個叫做亞歷山大的木偶師之后,她跟著兩條奇怪的線索追到了那個木偶師。在亞歷山大的影集里,她看見了波蘭的另一個自己。

這部作品中有著基氏強烈的宿命論基調。在不同的空間,相同的時間,兩個姓名、面貌、身體、愛好都幾乎一模一樣的女孩,究竟是否是同一個人,從始至終都未給出過答案。靈魂相通的兩個女孩,仿若世界上另一個自己,無法解釋,觀眾也如此。基氏自己也曾坦言這部片子就是在講述一些難以名狀的不合理的感覺、預感及各種關系。②

亞歷山大是片中兩個女孩命運的操縱者,木偶正是這兩個女孩的化身。片中那個在他手中跌倒的芭蕾舞女演員,就像是“被拋到”這個世界的兩個女孩,在命運繩索的操縱下,黯然倒下,存留著靈魂。他是這部片子中未知神秘的全知者,是個無所不在的控制者,他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法國的維羅妮卡的感情,令她跟隨他丟下的線索而尋來;另一面,他卻也讓法國的維羅妮卡在偶然中看見定格的他人存在中的自己。基氏在這種追尋內心戲的世界中,極力靠近他的對象,他渴望創造以及觸摸這種看不見的內心世界。亞歷山大著上帝職責,卻無法給予善意的愛。這是否就是他自《十誡》以來逐漸放棄對上帝的質疑,而只是悲憫地注視人類的心境寫照。

這個有關無名力量的故事,將宿命沉厚感與感性的情節敘事發揮到了某種極致。在存在與感知本質這些理論的夾縫中,基氏將神秘主義作為對人的思考讀解。影片最后,維羅妮卡回到了家鄉,站在父親家門口,將手輕輕放在樹干上的鏡頭無疑是種和解與希望。在起初充滿金色光線如同歌劇一樣的一場戲中,維羅妮卡仿佛就被某種神秘力量召喚。這神跡雖然給予過她希望、失望、痛苦、哀憐,但最終帶給她的還是希望。可以說,波蘭的維羅妮卡的死亡給了法國的維羅妮卡生命的延續,這種神秘的力量會伴隨她終身。

2、愛的自在性匱缺—《藍白紅》

《藍》是一個關于自由與不得的故事。影片從一場車禍開始,女主人公朱莉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她極度痛苦而自殺未遂,于是開始想要同過去隔斷一切記憶聯系。她變賣房子,扔掉丈夫生前一切作曲的作品,甚至和丈夫以前的合作者發生關系,以證明自己已經重生。基氏在這里開始直言:《藍》中的囚牢是由情感和記憶共同造成的。這個時候的朱莉似乎獲得了忘卻的自由,然而記憶卻如影隨形地跟著她,無論她怎么渴望擺脫過去,都不能忘懷心中的傷痛。愛是種牢獄,亦或是種自由。主人公渴望追尋的是沒有記憶、沒有欲望、沒有工作或承諾的自由生活;然而她對母親說“我現在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無所事事。”她意圖逃離卻怎么也躲不開命運的旨意。她相信逃離會使她享有自由;但這場奔跑的前提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暴力已然奪走了她曾經擁有的“陷阱”或“囚境”:愛、友誼和憐憫。剝奪發生之后,她仍然被囚禁,被情感和記憶所囚禁。③《藍》的最后,朱莉無聲無息地迎來了生命的新篇章。克制而含蓄的表現正是基氏對于人性思考探討的主題。這種悲觀承載的痛苦是無法揮散的。 轉貼于

《白》在講一個“平等”的故事,主角是一個敏感而多舛的男人。主人公卡洛因為生理缺陷遭到妻子的離婚請求,失去了所有的財產。從法國流浪至華沙,經歷了一系列哭笑不得的狀況后,他意外地獲得了一筆財富和生理能力。于是他籌劃了個復仇計劃。結局卻是夫妻二人感受到自己其實深愛著對方,卻因著陰差陽錯,只能在監獄中相望。這個既天真又精明,頗有點卓別林式性格的青年人,苦苦地尋求平等,然而這樣的平等實際上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不平等。在波蘭,每個人都想比別人更平等。它說明了平等是不可能實現的:它和人性相矛盾。卡洛的流亡之路從西方始向東方,在波蘭獲得了他想要的一切:資本。渴望和妻子的平等,渴望在事業上以及物質上的平等在這個時候達成了契機。精心制造的“平等”實質是某種報復,也是某種欲望作祟。然而兩個人在其中都意外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場平等;因為他們相愛,卻陷入自己布置的僵局。

《紅》是關于博愛的主題。在基氏看來,我們真正關心的還是我們自己,即使我們在關注別人的時候,我們想的還是自己。年輕美麗的模特瓦倫蒂娜是個熱愛生活天真浪漫的女孩,無意中撞上了鄰居退休老法官的小狗,在和老法官的接觸中,無意發現老法官有著監聽的嗜好。年輕的奧古斯特似乎是老法官的縮影,他經歷了老法官四十年前經歷的一切。于是影片最后,有意無意地,一直錯過的奧古斯特和瓦倫蒂娜在一起。而老法官也曾對瓦倫蒂娜意味深長地說過“或許你就是我沒能遇上的那個女子。”如果說《藍》在說“自由而不得”,《白》在說“平等而不能”,那么《紅》就是在述說“愛怎么可能”。基氏一直在用反向主題來敘述關于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主題。紅的主題是虛擬的,因為奧古斯特并不能證明是否真的存在。如果老法官晚出生了40年,這一切又會重演;那么是否可能彌補以前在某個地方犯下的錯誤?如同一個蘋果切了兩半,再把另一個一模一樣的蘋果也切了兩半,那么一個蘋果的一半跟另一個蘋果的另一半永遠無法拼成一個蘋果。這正是愛之不能。

三、生存關照的悖論敘事

《十誡》的整體意義要比十條戒律相加的總和更大。電影《十誡》并不是簡單地對應十條戒律,而是一部片子可以有幾條戒律的綜合。他在這十部關于道德和死亡的短片中,將人類生活可能遇到的倫理困境描述得淋漓極致。在他的眼中,不管人們住在哪里,普遍都很孤獨。最讓人們煩惱的就是孤獨,而且在這點上人們最會自欺欺人。于是,他眼中的人物總是會陷入生命中無法驅逐悖論的境地中,他們自由的痛苦就藏匿在這些選擇倫理中。他們有選擇和選擇不的自由,但是無論選擇哪種,迎接他們的都是生存的痛苦。這種自由的倫理必然是艱難的倫理。他們無法對自己的行為恰如其分地歸類,它們的本質和面對的態度都是他在《十誡》中探討的。這些普通人生命中的神秘和不可逆,是基氏最為關注的地方。不同于薩特的“從虛無走向虛無”,基氏更講求的是運用自我的意志去面對和接受來自生命中的考驗,用自己的上帝去拯救自己,才能進入生命中另一重領域。

《三色》和《雙生花》中每一個主體都是孤獨的,每個生命個體在遭遇生命破碎和精神困境時,在基氏悲憫的眼中,并沒有流入一味的絕望和沉溺;相反,人類通過與他人和自我的相互和解,尋求到普世中平和的意義與歡樂。這些普通人活著并將繼續活下去。在基氏那里呈現與關懷的并不是簡單的兩元價值或是刻板道義,更多的是悲憫和寬恕,對人類的期待與闡釋。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孤獨者的世界中,來處已然消失,歸所不曾覷見。拯救—結束孤獨的可能是如此地脆弱、迷茫。那是一種伯格曼表述的最新版本:人們對于他人痛苦的冷漠、無動于衷,將使他們遭到一份“普通的懲罰:孤獨”。只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不再期待那位“沉默的上帝”會再度傳出“愛的福音”。因此抱著一份伯格曼所不具的索福克勒斯式的悲憫,但他的悲哀與絕望比伯格曼更加深重而廣漠。④■

參考文獻

①③戴錦華,《電影理論與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P57、65

篇10

【關鍵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社會問題,子女,關注

至今,還記得一則公益廣告。“喂,媽,說好要回家看您的,可是公司今天要請客戶吃飯,微波爐用著還方便嗎,還缺什么嗎?”老人忙說不缺不缺,話音未落,孫子又高興地對奶奶說,今天我和同學去游樂園玩,奶奶再見。電話鈴再次響起,女兒打來了電話。“媽,家庭影院用得怎么樣,我上健美班,今兒不回家了。”老人放下了電話,只能自己與自己說話:忙,忙,都忙,忙點好啊。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做了一桌子的菜,也黯然失色。老人獨自地坐在沙發上,望著沒有頻道的電視,慢慢的,睡著了。別讓你的父母感到孤獨,常回家看看。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在激烈競爭下社會產生新的意識形態,從社會到家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情感,傳統思想與新文化格調有了一定的變化,也有了一定的沖突。年輕人因為繁忙的工作以及復雜的人際交往,往往忽視了一些問題的存在。也許他們獲得了一定的財富、權利、地位,通過自己的打拼得到了想要的生活。但是卻摧毀了最后一道防線,忽視了作為子女應對父母給予的關愛。在事業上,他們是成功的,但在家庭中,作為孩子這個角色是失敗的。

眾所周知,中國是個人口大國,而老齡化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從2000年到2007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億增長到1.53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21.4%,相當于歐洲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總和。人口老齡化年均增長率高達3.2%,約為總人口增長速度的5倍。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億人,占總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

由于老年人群體隨著年齡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他們需要人們的很多幫助,心理上也比較脆弱,容易孤獨。很多年輕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事業,疏忽了對老人的關心,造成空巢老人問題越來越嚴重。

對于空巢老人來說,老宅是老年人一生奮斗的基地,也是剩下的唯一的資產。守候著往日的美好憧憬,守候著那美好的回憶,一切都成為歷史的風塵,成為昨天的事,而眼前的,未來的生活何去何從,心里一點著落沒有,就向樹上的空巢守候者,小鳥兒遠飛,剩下冷落的樹與巢。心靈里是灰暗的,無助的。甚者,有的老人連巢穴也沒有,最終只能被子女送到養老院,一個陌生的地方。望著周邊的環境,自己與這美好的景物卻格格不入,內心的獨白卻是如此的蒼白無力,很久很久,都無人問津。

空巢老人已經成為極需被關注的話題。子女一度認為給予父母物質上的東西便是關愛,的確,這只是表達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常回家看看,他們心靈上的空缺是用物質彌補不了的,哪怕是回家吃一頓飯,陪父母聊聊天,對他們也是極大的滿足。父母永遠不會要求子女太多,孩子是他們的一切,父母年輕時陪伴著孩子,年老了,依舊心系孩子。知道他們忙,不愿意給他們添麻煩。可是父母心里的孤獨與凄涼又能向誰傾訴。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等到悔悟的時候卻為時已晚,留下的只能是遺憾與悲痛。

誰都有變老的一天,沒有人可以逃脫時間的掌控,當你年老之時也會孤單,也會需要孩子的照顧與陪伴,讓航行的船有一個港灣可以依靠,讓自己的心有一個歸宿。也許那時你才會深深地感受到作為父母的不易,當你不再年輕,健壯,唯一需要的便是子女給予的關愛。

趁著現在我們都還年輕,及時行孝。讓自己的父母不要成為空巢老人的一份子,節假日請不要光顧著自己行樂,在出游的同時,想一想自己已過花甲的父母,卻還沒有看過人世間的風情,享受過美好的生活,帶著他們一起暢游屬于你們的時光。時間如梭,一起看風景的機會在慢慢減少,當你想要與他們分享的時候,他們已腿腳不麻利,為你做一頓飯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這時你便是他們的拐杖,時不時地要為他們指引方向。

空巢老人的問題要以子女解決為主,然而政府也給予了一些社會關注,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積極應對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比如加大財政對養老事業供給,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機構,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網”,建立應急求助信息系統等,為“空巢老人”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是到了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的時候了,因為他們正面對或遭受心理危機的困擾。

所以關于空巢老人的問題解決,要結合家庭、社會、政府等多方面的關注,讓他們的晚年有一個健康的生活還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而關愛和溫暖就是他們的最佳良藥,盡子女應盡的義務,為他們多做一些他們所希望的事情,讓空巢老人不再空巢,讓他們的家成為真正的家。

參考文獻:

[1]熊必俊,保障老有所養的理論與實踐, 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

[2]謝文緯,走進老人的心靈深處,東方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