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7: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創新”是近年來十分火爆的“關鍵詞”,“源頭創新”之說時常為人稱道,經濟史學的溯源性考察無疑是創新性研究的重要內容。誠如上述夏鼐先生創新性溯源研究引起重視一樣,一年來,經濟史學研究中溯源性考察呈現鮮明特色,這與古代研究依然是科研重頭分不開。
“三農問題”的研究方興未艾,而農業的溯源研究引人注目。2004年12月17日《科技日報》報道,湖南道縣玉蟾巖出土了一萬兩千年前的5粒炭化稻谷,被認為是世界最古老的稻谷,將人類的稻作文明推前了三千年,這也鼓舞人們的農業溯源熱望。陳淳等《稻作起源的考古學探索》(6),根據農業起源理論與考古學實例分析,提出稻作農業在良渚階段成為主要經濟形態,到馬橋文化又退回到狩獵采集經濟;而農業經濟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是由于野生資源持續減少、人口增長和社會復雜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作者特別提示,研究農業起源要擺脫一味尋找最早栽培谷粒來確定起源時間和地點的模式,應當從人地關系及其互動等來了解農業起源的潛在因素和具體過程。
從事會計學長期科研與教學的李孝林教授,在其《會計產生于原始社會后期說》(2)文中,針對會計產生時間的兩種論點即舊石器中晚期說和奴隸社會初期說,依據較充分的史料考證,論證原始賬簿是會計產生的主要標志,提出會計產生于原始社會后期。溯源性考察中出土資料的準確釋讀與合理運用十分重要,葉玉英《論張家山漢簡的經濟史料價值》(4),考察這本與《九章算術》性質相同卻早約三個世紀的數學書,對其中涉及的經濟史料包括物價、關稅、合資、貸息、利潤率、畝產、地租等內容深入研究。此書所反映的時代為戰國至漢初,而此間相關資料十分罕見,其經濟史料對研究相關問題尤其是考證淵源是彌足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