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漢語范文
時間:2023-03-25 00:4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近代漢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H1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21101(2013)02007607
收稿日期:2012-12-20
基金項目: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一般課題“近代漢語異形詞研究”(2012YB21)資助;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研究”(09BYY048)資助
作者簡介:曾昭聰(1969-),男,湖南洞口人,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語詞匯訓詁研究。
關于現代漢語異形詞的研究學界成果較多,而關于近代漢語異形詞,則尚無系統研究。筆者將 “近代漢語異形詞”界定為:近代漢語階段同時或先后產生的同音、同義而書寫形式不同的詞語。所謂“近代漢語”,指自唐代至清初漢語發展的歷史階段;“同音”,包括方言音變和歷史音變;“同義”,指一個及以上義位(義項)相同。筆者在對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注意到近代漢語中豐富的異形詞現象,因而對其來源進行了思考。
近代漢語異形詞的來源非常復雜。既有歷時層面的來源,也有共時層面的來源。我們結合明清俗語辭書中所見異形詞(某組異形詞中至少有一個成員見于明清俗語辭書),從文字、語音兩個方面進行了共時與歷時的綜合考察。從文字角度看異形詞的來源,包括因古今字、異體字、正俗字而形成的異形詞;從語音角度來看異形詞的來源,包括因通假字、古今音變、方言音轉、聽音為字、連綿詞、外來詞而形成的異形詞。當然,有些分類是交叉的,我們只是分別從不同側面進行強調,有不少異形詞的形成是同時具備多種原因的。
本文以明清俗語辭書語料為線索討論近代漢語異形詞的來源。篇幅所限,每小類僅舉三組例子;舉例時少數文字因需要而保留繁體字形式。
一、因古今而形成異形詞
古今字是漢字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先后出現的記錄相同意義的不同文字形式。例如:
【都啚】【都鄙】“都啚”一詞,明陸噓云《世事通考》列地理類,無釋義[1]61。
按,“啚”為“鄙”之古字,《說文·部》:“啚,嗇也?!倍巫ⅲ骸跋挛脑疲骸畣?,愛濇也?!端俊吩唬骸疂?,不滑也?!脖闪咦之斪鞔耍尚卸鴨瀼U矣。”《說文》所記錄的“啚”義是鄙吝。然“啚”指偏遠地區,與“都”相對,這一用法也是很早就有了?!兑筇摃踺既A》:“土方正于我東啚,二邑?!薄墩f文·邑部》:“鄙,五酇為鄙。從邑,啚聲?!鄙坛徐瘛兑筇撐淖诸惥帯罚骸凹炊急芍咀帧!墩f文解字》以為啚嗇字,而以鄙為都鄙字??脊沤鹞亩急勺忠嗖粡囊兀瑥囊卣吆笏鲆?。”“啚”、“鄙”為古今字?!稘h語大詞典》“都鄙”條義項二:“京城和邊邑?!蔽词铡岸紗灐薄!岸紗灐薄ⅰ岸急伞睘楫愋卧~。
【匡當】【筐當】清翟灝《通俗編》卷二十四《居處》“匡當”條:“《說文》‘槶’字注云:筐當也?!敗肿⒃疲航袼子锌锂斨?。二字不同。應以無‘竹’為正?!队衿酚钟小?,訓云門,其實亦只應書‘匡’?!盵2]549清梁同書《直語補證》“匡當”條:“《說文》‘槶’字注:筐當也。筐從竹。唯徐鍇系傳云:今俗猶有匡當之言。引當字注者誤?!盵2]885
按,《直語補正》糾正《通俗編》引文出處之誤:“今俗有匡當之言”是徐鍇系傳之語,非許慎語,“引當字注者誤”。按《說文·木部》“槶,筐當也。”徐鍇系傳:“今俗猶有匡當之言。”段玉裁注:“匡當,今俗有此語,謂物之腔子也?!奔催吙蛄x。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文字孳乳之一斑》:“匡當有界域,與國有界域同?!绷硗?,“匡當”一詞中的“匡”,《通俗編》以為“應以無竹為正”。其實,“匡”是“筐”的古字,《詩·小雅·楚茨》:“既齊既稷,既匡既勑?!编嵭{:“天子使宰夫受之以匡?!标懙旅麽屛模骸翱?,本亦作匡?!薄墩f文·匚部》:“匡,飯器,筥也……匡或從竹?!闭卤搿缎路窖浴め屍鳌罚骸皹甬斠?。古悔切。字亦作簂?!夺屆罚骸l,恢也?;掷舶l上也?!裾憬Q作帽木楥為頭簂?!彼远呤且颉翱铩薄翱稹惫沤褡值年P系而形成的異形詞。
【撁夫】【縴夫】【牽夫】“撁夫”一詞,明陸噓云《世事通考》列人物類,無釋義[1]66。
按,《漢語大詞典》未收“撁夫”?!妒朗峦肌穼⑵渑c“駕長”等詞放在一起,據其詞目編排方式(語義相類者排在一起)當是指“縴夫”。《漢語大詞典》“縴夫”條:“用纖繩拉船或車前進的人?!笔桌秊槊鲄羌渭o《挽船行》:“老姑起把船,新婦為縴夫。”從“縴夫”二字字形出現的時代來說,始見于明沒錯,然從詞的角度來說,舉明代例則過晚。因為唐代已有“牽夫”這一用法。唐杜牧《與汴州從事書》:“汴州境內最弊最苦是牽船夫。大寒虐暑,窮人奔走,斃踣不少。某數年前赴官入京,至襄邑縣,見縣令李式,年甚少,有吏才,條疏牽夫,甚有道理?!贝宋那懊嬲f“牽船夫”,后面說“牽夫”,可證其同。宋鄧深《即事六絕》之一:“臥櫓無聲百丈斜,牽夫匍匐入蘆花?!彼卧S綸《次韻徳久舟行阻風》:“昨日顛風鳥雀喧,牽夫寸步不能前?!彼螚钊f里《舟過蘭溪》:“船底石聲知淺水,沙頭笠影倦牽夫?!薄稘h語大詞典》未收“牽夫”。又,“撁夫”用例最早見于宋代。例如宋袁說友有詩題名為《江舟撁夫有唱湖州歌者,殊動家山之想,賦吳歌行》。又,宋衛宗武《歸舟》:“回艇臨塘路,撁夫欣路平。”“撁夫”即“縴夫”、“牽夫”。因為“牽”的本義就是牽引?!墩f文?牛部》:“牽,引前也?!薄稄V雅?釋言》:“牽,挽也?!薄墩滞ǎ颗2俊罚骸盃?,別作撁?!薄墩滞ǎ眶椴俊罚骸翱y,挽船索也?!薄翱y”、“ 撁”當是“牽”的后起區別字,因之“牽夫”、“縴夫”、“撁夫”成為異形詞。
二、因異體字而形成異形詞
所謂異體字,指音義相同而字形不同的漢字。從音義相同的廣義角度來說,也包括俗字在內。例如:
【子壻】【子婿】清梁同書《直語補證》“子壻”條:“《史記·張耳陳馀列傳》: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朝夕袒鞴蔽,自上食,禮甚卑,有子壻禮?!盵2]896
按,“壻”、“婿”二字為異體。《說文》:“壻,夫也。從士,胥聲?!对姟吩唬号膊凰抠E其行。士者,夫也。讀與細同。婿,壻或從女?!薄稘h語大詞典》“子壻”條:“亦作‘子婿’?!贬屃x:“女兒的丈夫,女婿?!迸e三例,除《直語補證》已舉之《史記·張耳陳馀列傳》外,還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婦人之性,率寵子壻而虐兒婦?!碧屏谠都罈顟{詹事文》:“子婿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靈?!逼渲小妒酚洝?、《顏氏家訓》作“子壻”,柳宗元文作“子婿”。
【發攂】【發擂】明陳士元《俚言解》卷二“擂鼓”條:“譙樓啟明定昏,或祭祀,槌鼓三通,俗呼發攂。唐岑參《凱歌》‘鳴笳攂鼓擁回軍’是也。攂,俗作擂,古作雷。古樂府:官家出游雷大鼓。雷,去聲,見隊韻。”[1]36又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六“攂鼓”條:“《宋史·禮志》:打球,‘命諸王大臣馳馬爭擊,旗下攂鼓?!瘲钌帧兜ゃU錄》引岑參《凱歌》:‘鳴笳攂鼓擁回車’,以為近制。啟明定昏鼓三通曰‘攂鼓’,當用此字,今本作‘疊鼓’,非。”[1]242-243
按,明楊慎《丹鉛總錄》卷二十一“攂鼓”條:“岑參《凱歌》:鳴笳攂鼔擁回軍。今本攂作疊,非。近制:啟明定昏,鼔三通,曰發攂。當用此字。俗作‘擂’,非。‘攂’亦俗字。然差善于‘擂’。古樂府:官家出游雷大鼓?!住D作去聲用。”“發攂”還有分用的,如同現代漢語口語中的“洗澡”兩個語素分用一樣:《漢語大字典》引《水滸全傳》第十二回:“將臺兩邊左右列著三五十對金鼓手一齊發起攂來。”《漢語大詞典》“發擂”條義項一:“指起更打鼓。也指啟明定昏。”舉三例: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謝天地!卻早日下去也!呀,卻早發擂也!呀,卻早撞鐘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張陰捕驚醒,坐在床鋪上,聽更鼓,恰好發擂?!鼻逶丁峨S園隨筆·六更》:“宋大內五更已絶,則梆鼓遍作,號曰蝦蟆更,亦號六更。其時禁門開,而百官集,如外方之攢點,今之發擂是也。”其中《警世通言》例中的“發擂”《漢語大詞典》誤排為“打擂”,今正?!稘h語大詞典》“發擂”條義項一首舉元代例,按宋代已見: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東而南,轉而之西,連亙西北,薄城而營,長十五里,闊十余里,至晚發擂,聲震山谷。父老皆言:有生以來或未之聞。”下文:“十一日早,敵營發擂,聲如昨日?!庇窒挛模骸敖鹑俗缘酱巳?,給炒麥數合,疲困已甚,皆思北歸,抽摘人馬過河,至晚不輟。然不復發擂,只擊鑼數聲而已。”宋李綱《梁溪集》卷九十二:“至二十三日夜昏黃,到光州西城廂,聽得城上發擂打更。”其它元明例證不煩一一列舉。由宋代用例、《漢語大詞典》所引元曲、清代袁枚“今之發擂是也”等可知“發擂”一詞自宋至清,均為俗語詞。按,“擂”、“攂”為異體字。《玉篇·手部》:“攂,攂鼓也。”《正字通·手部》:“攂,擂本字?!薄顿笛越狻芬詾椤皵b,俗作擂”是對的,《丹鉛總錄》“……發攂。當用此字。俗作擂,非”則是鄙薄俗字的觀點。“發擂”與“發攂”為異形詞。
【笊籬】【】清顧張思《土風錄》卷三“笊籬”條:“湯中取物竹器曰笊籬,見《指月錄》:唐龐蘊居士訪大同濟師,師提起笊籬曰:‘龐公!’龐云:‘你要我笊籬,我要你木杓。’亦作。楊誠齋詩:親撈微帶生。(蘇鶚《杜陽雜編》:同昌公主出降,鏤金為笊籬。)”[1]203
按,據《土風錄》記錄的異體字,“”字書未見;“”,據《中華字海》,僅見于“接”一詞,這是古時的一種頭巾,見《晉書·山簡傳》?!啊敝啊迸c“接”之“”僅是字形偶合而已?!绑苫h”是用竹篾、柳條或金屬絲編織的漏勺,因其作用與網類似,故字又從“網”?!绑苫h”亦作“”,這是異體字(也是俗字)所構成的異形詞。
三、因正俗字而形成異形詞
俗字是“區別於正字而言的一種通俗字體” [3]1,相沿既久,往往也能取得“正字”的地位。文字的正俗之別是異形詞的一個來源。例如:
【攢帳】【攅帳】清梁同書《直語補證》“攢帳”條:“《舊五代史·周世宗本紀》:毎年造僧帳兩本,一本奏聞,一本申祠部。逐年四月十五日后,勒諸縣取索管解寺院僧尼數目申州,州司攅帳。”[2]887-888
按,《漢語大詞典》“攢帳”條:“亦作‘攅帳’。結帳,清算帳目?!迸e《金瓶梅詞話》二例:第六十回:“那日新開張,伙計攢帳,就賣了五百余兩銀子?!庇值谄呤寤兀骸懊魅杖?,我叫小廝來攅帳,交與你,隨你交付與六姐 ,教他管去?!庇伞吨闭Z補證》所舉《舊五代史》例,知其書證過晚。在《金瓶梅詞話》之前的用例還有:宋洪適《盤州文集》附宋許及之《宋尚書右仆射觀文殿學士正議大夫贈特進洪公行狀》:“公曰:漢法:令長吏守丞歲終上計,大略似今攢帳耳。”又作“攅帳”,蓋“攅”為“攢”之俗字?!蹲謪R·手部》:“攅,俗攢字?!薄稘h語大詞典》所舉《金瓶梅詞話》兩例即異形詞并存。又如:宋黃震《黃氏日抄》卷八十《曉諭亭戶安業》:“亭戶作過者,只今帖息;逃走者,只今歸還。本司見行攅帳,選官前來散還本錢,各各仍前著業?!?/p>
【棒椎】【棒槌】清梁同書《直語補證》“棒椎”條:“‘椎’字注。”[2]912
按,“‘椎’字注”指承上一條釋語所引《廣韻》?!稄V韻》:“椎,椎鈍不曲撓也。亦棒椎也。又椎髻?!薄白怠保墩f文·木部》:“椎,擊也?!倍巫ⅲ骸八該粢??!薄白怠庇忻麆觾煞N用法,其名詞義后作“槌”?!伴场北局阜胖眯Q箔的木柱?!墩f文·木部》:“槌,關東謂之槌,關西謂之??!钡髞碛殖蔀椤白怠钡耐ㄓ盟鬃??!都崱ぶ崱罚骸白担ㄗ鏖场!薄断w胍袅x》卷四“槌胷”條:“槌,俗字也,正作椎?!薄鞍糇怠币辉~指木棒,《漢語大詞典》未收,但收有其異形詞“棒槌”,義項一:“捶打用的木棒?!笔桌e《金瓶梅詞話》第三八回:“便取棒槌在手,趕著打出來。”按此用例過晚。《太平廣記》卷二五八“高敖曹”條引《啟顏錄》:“桃生毛彈子,瓠長棒槌兒。墻欹壁亞肚,河凍水生皮?!痹兆趦x《說郛》卷八十:“予謂雙陸之制,初不用棊,俱以黑白小棒槌,每邊各十二枚,主客各一色,以骰子兩只擲之,依點數行,因有客主相擊之法?!绷硗?,“棒椎”的用法也在《直語補證》所引《廣韻》釋語之前出現了:《龍龕手鑒》卷四:“椎,直追反,棒椎也”。又,《增修互注禮部韻略》:“椎,《漢[書]·張良傳》:為鐵椎百二十斤。又擊也,搗也。亦作捶。又椎鈍不曲撓。又棒椎。又椎髻。亦作魋?!薄鞍糇怠迸c“棒槌”,是俗字造成的異形詞。
【顙子】【嗓子】清梁同書《直語補證》“顙子”條:“今人謂喉中出聲曰顙子。見《夢溪筆談》‘叫子’一條?!盵2]908
按,《夢溪筆談》卷十三:“世人以竹木牙骨之類為‘叫子’,置之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謂之‘顙叫子’。嘗有病瘖者為人所苦,煩冤無以自言,聽訟者試取叫子,令‘顙子’作聲,如傀儡子,粗能辨其一二,其冤獲申,此亦可記也?!眲t知此處“顙子”即“顙叫子”、“叫子”,即置于喉中吹之能模仿人聲的一種哨子?!吨闭Z補證》“今人謂喉中出聲曰顙子”,是嗓音之義,與《夢溪筆談》所記并不一致。不過,由《直語補證》的釋義“今人謂喉中出聲曰顙子”可知“顙子”也有“嗓音”義,其所引《夢溪筆談》“顙子”義也與“嗓音”有關而不是“喉嚨”義。《漢語大詞典》“顙子”條釋義:“嗓子;喉嚨?!贬屃x與書證均無“嗓音”義,據《直語補證》可補“嗓音”義。
又按,“顙”本指額頭,《說文·頁部》:“顙,頟也?!币曛割^,《太玄·傒》:“天撲顙。”范望注:“顙,頭也?!焙韲禐槿祟^與軀干相連接之處,故“顙”又引申指喉嚨。隋巢元方《諸病源侯論·鼻病諸侯》:“頏顙之間,通于鼻道?!睋吨闭Z補證》,亦可引申指嗓音。“嗓”,宋代始見,乃是“顙”后起俗字,《集韻·蕩韻》:“嗓,喉也?!?因字從“口”,尤多用以表“嗓音”義。明郭勛輯《雍熙樂府·一枝花·嘲妓丑》:“歌聲時,嗓拗;舞旋時,腰駝?!薄稘h語大詞典》收有“嗓子”條,列“喉嚨”、“嗓音”兩個義項?!邦嫛薄ⅰ吧ぁ闭鬃?,故“顙子”與“嗓子”為異形詞。
四、因通假字而形成異形詞
通假字就是用讀音相同相近的字替代本字。一般來說,通假字是可以考知其本字的。
【裝潢】【裝璜】清郝懿行《證俗文》卷十七:“染紙謂之裝潢。(《釋名》:潢,染紙也?!洱R民要術》有裝潢紙法。《唐六典》:崇文館有裝潢匠五人。高澹人曰:裝潢謂裝成而以蠟潢紙也。案潢有上去二音。)”[1]2474又,清伊秉綬《談征·事部》:“《魏古錄》:凡書畫裝潢之佳,自范曄始。楊升庵曰:《唐六典》有裝潢匠,注:音光,上聲,謂裝成而以蠟潢紙也。今制箋猶有裝潢之說,作平聲讀非。唐秘書省裝潢匠六人,恐是今之表背匠。”[1]1280
按,《漢語大詞典》“裝潢”條義項一:“古時裝裱書畫用黃蘗汁染的紙,即潢紙,故稱。”“一說,潢,猶池。言書畫周邊裝飾綾錦,則緣內如池,裝成卷冊,謂之裝潢。明方以智《通雅·器用》:‘潢,猶池也,外加緣則內為池,裝成卷冊,謂之“裝潢”,即“表背”也?!贝颂幏揭灾堑臅r代《漢語大詞典》誤作“清”,今正?!墩f文·水部》:“潢,積水池?!焙笠曛秆b潢。《玉篇·水部》:“潢,染潢也?!薄稄V韻·宕韻》:“潢,《釋名》曰‘染書也?!薄洱R民要術》有“染潢及治書法”?!墩f文·玉部》:“璜,半璧也?!薄颁辍睘楸咀?,“璜”為通假用法。由此“裝潢”與“裝璜”成為異形詞。
【滑澾】【滑汰】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十“滑澾”條:“行路欲顛仆曰打滑澾,見皮日休《吳中苦雨》詩:‘蘚地滑澾足’。亦可作滑汰,東坡《秧馬歌》:‘聳踴滑汰如鳧鹥’。(《說文》:‘汰,滑也?!稄V韻》‘澾’注:‘泥滑’。又‘跶’注:‘足跌’。)”[1]286
按,《玉篇·水部》:“澾,滑也。”《廣韻·曷韻》:“澾,泥滑?!薄疤眲t為清洗義。《說文·水部》:“汏,淅?也?!蓖躞蘧渥x:“汰者,汏之訛。”《土風錄》所引不確?!稄V雅·釋詁二》:“汏(汰),灑也。”因此,“滑汰”之“汰”表“滑”義是通假用法,“滑汰”是因通假字而成為“滑澾”的異形詞。
【溫暾】【溫燉】【鶻忒】清顧張思《土風錄》卷九“溫暾”條:“物微暖曰溫暾。案,《致虛閣雜俎》云:‘今人以性不爽利者曰溫暾湯,言不冷不熱也?!徥稀督骐[筆記》謂溫暾等字皆樂天語。案,元微之詩:‘寧愛寒切烈,不愛旸溫暾。’王建《宮詞》:‘新晴草色暖溫暾’。不獨樂天也。(樂天詩:‘池水暖溫暾’?;蛞詾轫n文公詩。又《火爐詩》云:‘溫燉凍肌活。’此‘溫燉’為‘火熾’。與‘暾’異。)俗又轉其音曰‘鶻忒’?!盵1]279
按,“溫暾”指“物微暖”,白居易《別氈帳火爐》詩“婉軟蟄鱗蘇,溫燉凍肌活”中之“溫燉”亦“微暖”之義,并非如《土風錄》所說的“火熾”義。“燉”本指火光,但在《廣韻》中有他昆切讀音,通“暾”。白詩“溫燉”因通假字而與“溫暾”形成異形詞關系?!八子洲D其音曰‘鶻忒’”,則“鶻忒”為其音轉異形詞。
五、因古今音變而形成異形詞
漢語語音有古今之別,某一個詞到后代因語音有所變化而被寫成另一個形式,就形成了異形詞。
【蟅蟒】【虴蛨】【虴蜢】【蚱蜢】/【螞蚱】【麻劄】【馬劄】【蛨蚱】清梁同書《直語補證》“麻劄”條:“揚子《方言》蟅蟒即蝗。注:‘蟅音近詐,亦呼虴蛨?!癖狈饺撕粑涷?,或麻劄,即此二字。顛倒聲轉之異。《元史·五行志》:至元五年,京師童謠曰:白雁向南飛,馬劄望北跳。隨俗寫耳。”[2]903
按,《漢語大詞典》未收“麻劄”?!稘h語方言大詞典》“麻劄”條:“又作‘麻蚱’?!薄奥轵啤睏l:“〈名〉蚱蜢;蝗蟲。西南官話?!沧鳌閯灐?,后舉《直語補證》例。按,由《直語補證》“今北方人呼作螞蚱,或麻劄”及其所引《元史》“京師童謠曰:白雁向南飛,馬劄望北跳”,知《漢語方言大詞典》僅列為“西南官話”有所不妥,亦當為北方方言。
又按,《方言》卷十一:“蟒……南楚之外謂之蟅蟒,或謂之蟒……?!薄墩f文·蟲部》段注:“蟅蟒,即今北人所謂蛨蚱,江南人謂之蝗蟲。蟅蟒、虴蜢,一語之轉?!蓖醴蛑对娊洶奘琛び娘L》“斯螽、莎雞、蟋蟀”:“斯螽,毛傳曰:‘蚣蝑也。’……《方言》及《廣雅》謂之舂黍。郭璞曰:‘江東呼虴(蚱)蛨(蜢)?!癜矗E蛨似螳蜋,項稍短而無斧,六七月間好入人葛衣中,閩粵人生啖之。”章炳麟《新方言·釋動物》:“《說文》:‘蝗,螽也?!裢ㄑ灾^之蝗,或謂之蛨虴,或謂之虴蜢?!斗窖浴纷飨V蟒。”由此,知“蟅蟒”、“虴蛨”、“虴蜢”、“蚱蜢”是一組古今方言音轉異形詞,“螞蚱”、“麻劄”、“馬劄”、“蛨蚱”是另一組古今方言音轉異形詞。兩組異形詞又是“顛倒聲轉之異”
【胡嚨】【喉嚨】清顧張思《土風錄》卷七“胡嚨”條:“喉嚨曰胡嚨。按,《后漢[書]·五行志》童謠云:‘吏置馬,君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h下肉也。又去聲。《金日磾傳》“捽胡”,晉灼音“護頸”也。(楊升庵《古音馀》‘喉’載‘虞’韻,音‘胡’,則‘喉嚨’亦可讀‘胡嚨’。‘尤’、‘虞’二韻古通也。)”[1]255又,清梁同書《直語補證》“胡嚨”條:“《后漢[書]·五行志》:‘請為諸君鼓嚨胡。’今里語以喉嚨為胡嚨,古也?!盵2]903
按,《漢語大詞典》“胡嚨”條:“喉嚨。清顧炎武《日知錄·胡嚨》:‘古人讀侯為胡?!断⒎蚬獋鳌穾煿旁唬骸把?,喉嚨?!奔唇袢搜院鷩刀??!眳⒁浴锻溜L錄》所引“楊升庵《古音馀》‘喉’載‘虞’韻,音‘胡’”,知《直語補證》所謂“今里語以喉嚨為胡嚨”,確實是保存了古音?!昂鷩怠笔禽^早的詞形,“喉嚨”晚出,但“胡嚨”一直保存在某些方言中。《直語補證》說“今里語以喉嚨為胡嚨,古也”,《日知錄》說“今人言胡嚨”,所謂“今人言”,似均指其方言。二人均為吳方言區人(梁同書為浙江錢塘人,顧炎武為江蘇昆山人)。但據《漢語方言大詞典》,“胡嚨”一詞指“嗓子,喉嚨”,見于中原官話、晉語、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吳語、閩語,則“胡嚨”一詞基本上是通用詞了。所以“胡嚨”、“喉嚨”主要還是因古今音變所產生的異形詞。
【登時】【當時】【頓時】明陳士元《俚言解》卷一“登時”條:“登時猶言實時、當時也。當讀去聲?!短茣诽锖胝⑽蛟唬骸劤?,登即行矣。’胡三省《通鑒》注:‘登即行,言登時行也?!堵蓷l》:‘凡夜無故入人家,主家登時殺死,勿論?!错崟恰ⅰ?,進也,又成也,熟也?!療o實時、當時之義?!菚r’蓋方言耳?!盵1]7-8
按,《資治通鑒·宋紀十六》“帝登帥衛士”胡三省注:“登,登時也。登時,猶言實時也?!薄吨直媛浴肪矶啊秴侵尽ゆR離牧傳》注‘牧遣使慰譬,登即首服’”劉淇按:“登,即登時,省文也?!卑矗暗菚r”即“當時”,也相當于今天所說的“頓時”[4]86-87?!暗菚r”表此義的較早例子:《三國志·魏志·管輅傳》:“輅以為注《易》之急,急于水火。水火之難,登時之驗?!睍x葛洪《抱樸子·釋滯》:“又中惡急疾,但吞三九之炁,亦登時差也?!薄爱敃r”表登時、頓時義《漢語大詞典》首引《海內十洲記》,此書舊題漢東方朔撰,《四庫全書總目》以為當在六朝時,則基本上與“當時”同時。“頓時”則清代才出現。因此,“登時”、“當時”、“頓時”是一組因古今音變而在不同時代出現的音轉異形詞。
六、因方言音轉而形成異形詞
漢語語音不但有古今之別,同一時代也有方言音轉情況(有時也包括訛轉)。古今音變與方言音變往往又是結合在一起的。例如:
【呆木大】【呆木頭】【呆木徒】清梁同書《直語補證》“呆木大”條:“俗謂不慧者為呆木大。馱去聲?!遁z耕錄》‘院本名目’有此。”[2]886
按,《輟耕錄》卷二十五確記有“呆木大”,但與今義是否完全相同還需考證。因“木大”為宋代戲曲角色名,推測這一角色名所指角色可能為“不慧者”。臺灣《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呆木大”條義項一:“愚蠢的人。直語補證·呆木大:‘俗謂不慧者為呆木大?!喾Q為‘呆木’。”《漢語大詞典》未收該詞。《漢語方言大詞典》亦未收該詞,但收“呆木頭”,所錄義項有二,其一:“〈形〉不機靈;不聰明。吳語。江蘇江陰。浙江紹興?!逼涠骸啊疵当扔靼l呆不動或反應遲鈍的人。吳語。上海[E23-22 mo12-55 d23-21]?!缎殖薄返谌兀骸麄兌己汀话悖赡芙獾媚愕募拍!憬B興。魯迅《故事新編·出關》:‘孔子好像受了當頭一棒,亡魂失魄的坐著,恰如一段~。’”《明清吳語詞典》“呆木徒”:“又作‘呆木大’”,據“光緒鎮海縣志39卷”轉引《直語補證》。三詞可視為同一方言內部的音轉異形詞。
【望子】【幌子】明陳士元《俚言解》卷二“望子”條:“望子,酒家懸幟也。古謂酒幟為簾。簾音廉。《韓非子》:‘宋人有酤酒者,懸幟甚髙而酒不售?!度蔟S續筆》有‘酒肆旗望’之文。今人呼酒旗為望子?!盵1]35又,清翟灝《通俗編》卷二十六《器用》“望子”條:“《廣韻》:‘青簾,酒家望子?!唇窠员保彩匈Z所懸標識,悉呼望子。訛其音,乃云幌子?!盵2]584
按,明楊慎《丹鉛馀錄》卷八“酒簾”條:“《韓非子》:‘宋人有酤酒者,懸幟甚髙?!瘞弥^之簾,簾謂之酒旗?!短祈崱贰煛肿斣啤萍覒規谩M不雅乎?乃云‘酒家望子’,俚甚可笑。”《俚言解》似襲之而來。所謂“望子”,即高懸以望的標識?!短祈崱吩啤熬萍彝印?,“訛其音,乃云幌子”。則“幌子”是“望子”的方言音轉異形詞。
【席】【沖席】【撞席】【闖席】明陳士元《俚言解》卷二“席”條:“音銃,《字學集要》:飲酒不請自來曰席。俗作沖席?!盵1]30又清顧張思《土風錄》卷七“撞席”條:“朱國禎《涌幢小品》載:士子有用中論中式者,后相競用之。時為語曰:‘主司好請客,徐干偶撞席。只好這一遭,后會難再得?!〞r以言不對題者,為請客文章)俗謂不邀自至者曰撞席。‘撞’轉作‘闖’,蓋言突如其來也。”[1]252
按,諸詞皆表“飲酒不請自來”或酒席“不邀自至”。《漢語大字典》據《廣韻》“”徂送切,音zòng,又“敠”字下“敠”注:“不請自來?!稄V韻·末韻》:‘敠,敠,食不喚自來。’《類篇·攴部》:‘敠,敠,不迎自來也。’”作“席”,則明代始見(《字學集要》為明代字書)?!稘h語大詞典》未收“席”、“沖席”,亦未收《漢語大字典》已錄、見于《廣韻》、《類篇》中的“敠”。但收有“撞席”、“闖席”。前者釋義:“未受邀請而赴宴。”舉三例,首例是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你把柴門緊緊的閉上,倘有撞席的人,休放他進來?!焙笳吲e一例:明范濂《云間據目抄》卷一:“嵩(嚴嵩)子世蕃鷙縱,邀公(楊允繩)飲,有二客皆朝紳,不速而至。世蕃令兩童子持朱墨筆點其面,為闖席者戒。”又,“”見于《廣韻》,出現時間最早。字形從聚從攴,會意,義當是沖散他人聚會,似當是為表示“飲酒不請自來”這一意義而造的專用字?!顿笛越狻氛f“音銃”,與《廣韻》所記反切不相同,當是方言音轉。又,《俚言解》“俗作沖席”,則“”、“沖”方言音同?!锻溜L錄》“俗謂不邀自至者曰撞席。‘撞’轉作‘闖’”,則“沖席”、“撞席”、“闖席”乃是因方言音轉而形成的異形詞。
七、因聽音為字而形成異形詞
聽音為字“包括三種類型:一是誤聽誤記,二是相近之字,三是變生澀為熟悉、變抽象為形象具體?!?[5]667“聽音為字”有時包括方言音轉;有時相當于通假字,但通假字一般有本字,而“聽音為字”則不一定能找“本字”。例如:
【薄相】【孛相】【白相】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十五“嬉游曰白相”條:“《姑蘇志·方言》‘薄相’注云:嬉劣無益兒童作戲。薄音如?。今吾俗呼薄作白,又作別,音之轉也。南郭《州志》(引者按,即張采《太倉州志》。采號南郭)云白音鼻,非是。(鼻音避作入聲者,土音之訛。)”[1]347清翟灝《通俗編》卷十二“孛相”條:“《吳江志》:俗謂嬉游曰孛相,《太倉志》作白相,《嘉定志》作薄相。按,皆無可證,惟東坡詩有‘天公戲人亦薄相’句?!盵2]265清錢大昕《恒言錄》卷二“薄相”條:“東坡《泛潁》詩:此豈水薄相,與我相娛嬉?!盵6]46清陳鳣《恒言廣證》卷二“薄相”條:“鳣按:《吳江縣志》:俗謂嬉游曰孛相,《太倉志》作白相,《嘉定志》作薄相?!盵6]39
按,諸俗語辭書將“孛相”、“白相”、“薄相”三個不同的寫法聯系在一起(其中《恒言廣證》晚出,當襲自《通俗編》),指“嬉游”。欲索其理據,則如《通俗編》所說:“皆無可證”,因此這三寫不種的寫法實為聽音為字而形成的異形詞。實際上,由于方言原因,實際還不止這三種詞形。《土風錄》“今吾俗呼薄作白,又作別,音之轉也”,則還有作“別相”者。
【一刀兩段】【一刀兩斷】清翟灝《通俗編》卷二十六《器用》“一刀兩斷”條:“《朱子語錄》:克己者,是從根源上一刀兩斷,便斬絶了。又云:圣人發憤便忘食,樂便忘憂,直是一刀兩斷,千了百了?!盵2]574清梁同書《直語補證》“一刀兩段”條:“見《五燈會元》?!盵2]902
按,《直語補證》未舉出具體例子,以之為線索,可以發現《五燈會元》中用例頗多,如卷十二《龍潭智圓禪師》:“陽來日送出三門,乃問:‘汝介山逢尉遲時如何?’師曰:‘一刀兩段。’”《通俗編》所列詞目是“一刀兩斷”,《直語補證》則是“一刀兩段”,二者在“堅決斷絶關系”義上是一對異形詞。
【一寣】【一唿】【一】【一寤】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十“一寣(音忽)”條:“睡一覺曰一寣,音作忽,見《廣韻·十一沒》‘寣’注:‘呼骨切,睡一覺也?!跚纭俄崒W要指》云:越人語暫睡而覺曰寣。《禮部韻》無有。)”[1]286又清翟灝《通俗編》卷三十六《雜字》“寣”條:“音忽?!墩f文》:臥驚也。《博雅》《廣韻》皆云覺也。俗以臥一覺為一寣。《五燈會元》:酒仙遇賢偈曰:長伸兩腳眠一寣,起來天地還依舊。”[2]794
按,《漢語方言大詞典》“一唿”條:“〈數量〉一覺。吳語。江蘇蘇州。陸阿妹《五姑娘》:‘當仔伊~要困到大天亮?!庇帧耙弧睏l:“〈名〉(睡)一覺。吳語。江蘇蘇州。《海上花列傳》第十八回:‘~困下去,困到仔天亮?!庇帧耙诲弧睏l:“〈名〉(睡)一覺。吳語。清錢大昕《恒言錄》:‘吳中方言,睡一覺謂之~?!沧鳌粚尅簠钦Z。上海[iI55-33 hu55-44]。胡祖德《滬諺》:‘臥覺曰~。寤音忽?!憬鹑A。1915年《金華縣志》:‘邑以一覺為~?!段鍩魰ぞ葡捎鲑t偈》曰:“長伸兩腳眠~?!薄北硎就瑯右饬x的詞分別記錄為不同詞形。按,“寤”,《說文·部》:“寐覺而有信曰寤?!倍巫⑿8臑椤懊掠X而有言曰寤”。《小爾雅·廣言》:“寤,覺也。”“寣”,《說文·部》:“寣,臥驚也。一曰小兒號寣寣。一曰河內相也。”《廣雅·釋詁四》:“寣,覺也?!惫省耙诲弧?、“一寣”各有其理據。“唿”,《玉篇·口部》:“唿,憂也。”故“一唿”是聽音為字?!啊眲t為記錄方言的新造字?!稘h語大字典》引劉半農《車車夜水也風涼》自注:“,睡之單位名,自入睡以至于醒,每一次曰一。時間長曰大,時間短曰小?!薄耙弧笔怯梅窖宰钟涗浀脑~形,也是聽音為字。
因語音原因而形成異形詞除了以上三種情況外,還包括連綿詞和音譯外來詞。連綿詞是兩個具有雙聲或疊韻關系的漢字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往往字無定體;音譯外來詞是用漢字來記錄外來語言中的詞的讀音,也可能用到不同的漢字。所以二者實際上都是聽音為字的結果。明清俗語辭書中也有一些相關例子,因這兩種情況較為明顯,不贅述。
近代漢語異形詞主要就是由于以上原因而形成的。異形詞存在于不同的文獻中,其中比較有特點的現象是版本異文中有較多
的異形詞。近代漢語異形詞研究有助于詞語釋義、辭書編纂,對漢語詞匯史研究、詞匯的系統性研究都將有重要作用。因非本文主題,將另文討論。參考文獻:
[1]長澤規矩也.明清俗語辭書集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翟灝,梁同書.通俗編(附直語補證)[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
[3]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4]曾良.明清通俗小說語匯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篇2
[關鍵詞]傳教士;異國文化;中國文化;漢語國際推廣
[中圖分類號]G0;H10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7)04-0078-03
19世紀以來,西方傳教士為了提高在中國的傳教效率,努力摸索符合中國文化背景的傳教策略,特別注重漢語的學習,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吸收西方傳教士學習漢語及在傳教策略上成功經驗,有助于我國漢語國際推廣事業。
一、西方傳教士傳播宗教的文化策略
西方傳教士來華的目的是傳教,改變中國人的觀念,使其接受西方的宗教觀念。從客觀上講,這是一件艱巨的任務。他們來到異國他鄉,尤其是有著五千年傳統文化積淀的中國,這個與西方有著不同文明起源的古老民族,人們的傳統文化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巨大的文化差異和本民族文化認同感使西方傳教士的傳教行為舉步維艱。
在這種復雜的歷史條件下,選擇單純地進行語言教學還是兼及文化接受作為傳教的切入點,這是至關重要的。對于中國人來說,西方宗教的闖入儼然是不速之客,兩者的文化無論是外部語言形式還是內部思想根源都是迥然不同的,中國人在無法理解和認同的情況下無法產生學習動力,而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力更是傳教士們無法改變的,文化認同成為唯一的途徑。
為了讓中國人認同他們的宗教文化,他們首先要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文化的思路,從而了解中國社會和人民的需求,進一步敲開中國人民內心世界的入口,讓博愛的基督精神撫慰中國人的內心,使其忠誠地信任耶穌并認同西方宗教文化,從而達到他們最終傳教的目的。因此,近代西方傳教士的傳教策略是從文化角度入手的,而非語言。為贏得中國人文化心理的認同,他們在中國常年居住,深入接觸當地官員與百姓,即使近代中國處于動亂時期,當地政府對外來者的態度不容樂觀,他們依舊不改初衷,逐步融入百姓生活,學習中國語言文字,探索中國文化與中國人的思想,逐步取得中國人的信賴,使宗教教義潛移默化在人們心中。循序漸進的文化滲透構成了西方傳教士獨具特色的傳教策略。
這對我國當下漢語國際推廣事業有諸多啟示:鮮有不了解亦不認同某國文化,卻對這一國家語言極為精通者。文化和語言是相輔相成的,每一種語言背后都有一國深厚的文化作為基礎,我們在選擇學習某一種語言的同時也在選擇接受一國的文化。語言習得需要考慮學習者因素,學習者因素包括情感因素,即“學習者個體對所學語言、說這種語言的人或這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的感覺和感情”[1]。
二、文化傳播對語言習得的重要意義
(一)儒家學說與基督教文化的契合點
從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治政策起,儒家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中國人思想的根基。西方傳教士在傳教的過程中試圖從儒家學說中找到與基督教教義的契合點。
傳教士在傳教過程中利用儒家文化作為依托,使中國人在陌生的文化中找到熟悉的身影。他們“從儒家學說中尋找有力的思想觀念資源和支持的依據作為基督教進入中國讀者內心的通道。小說中大量引用儒家經典,以儒釋耶,而且常常采取簡單而醒目的方式即將儒家論點直接與《圣經》教義并列,表明二者持論相同?!盵2]9西方傳教士從文化適應的角度選擇了符合中國文化背景的傳教策略,使不同文化根源的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由于“督教始終是中國社會文化機體上的一個外來體,當基督教文化與中國文化在不同層面相遇時,如果不能與中國本土的社會與文化相適應,傳教之路就會嚴重受阻乃至被迫終止。”[3]因此,西方傳教士在華傳教過程中必須在中國本土文化之中找到依據。
近代西方傳教士以儒家學說為依托傳播基督教教義的傳教策略對當代漢語國際推廣的啟示在于:在向異國輸出中國文化時也要試圖找到對方國家的主流文化。我國向以佛教為主流文化的印度傳播儒家文化觀念時,就要找到儒家文化與佛教文化之間的契合點。思想觀念上達成兩國人民的認同后,方能減少來自于異國文化排斥情緒對于語言教學阻礙。異國文化“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本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相同之處為切入點,以他國主流文化為依托穿越兩國文化的相異之處,使中國文化深深植根于異國文化的土壤,以增強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
另外,近代西方傳教士“在翻譯宗教術語時盡量從儒家典籍中尋找對應的詞語。同時盡量尊重中國的文化傳統民族習俗及Y儀?!盵2]9這啟示我們在傳播我國儒家文化時也要盡量尊重印度傳統民族習俗及禮儀,在翻譯《論語》這種儒家文化的代表作品時盡量從佛教典籍中尋找對應的詞語,使印度人民感受到我國對于他們文化的尊重和認同,削弱文化間的抵觸情緒,進而有利于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傳播。在此過程中,首先要探索我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的共通之處,并且以尊重他國文化為前提,得到他國人民的認可,再進行語言的教授以及深入的文化輸入。這樣的傳播過程才更符合異質文化交流的客觀規律。
(二)傳教士漢文小說
“傳教士漢文小說,具體而言,就是西方來華傳教士為了宣揚教義或改變中國人的觀念,用漢語寫作或翻譯的小說?!盵2]1
將《圣經》改編成通俗小說是傳教士漢文小說的形式之一。傳教士借助中國通俗小說的文學形式讓《圣經》走進中國人的生活,使《圣經》神圣性與通俗性并存,擴大閱讀人群的范圍,讓渴望了解《圣經》的中國百姓也可以暢通無阻地閱讀。這一舉措看似是在學習中國的文學形式,融入中國文化,實則是在打通傳播宗教教義的重重文化阻礙,使中國百姓暢通無阻地走進基督教文化。
傳教士漢文小說除了對宗教經典的翻譯,還有用漢語創作的小說。1729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馬若瑟創作了章回小說《儒交信》,由白話創作,以人物問答方式講故事,在一問一答中闡述宗教觀念,直觀、清晰的方式將教義深化到閱讀者心里,無論在語言、文學以及思想的傳達上,都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我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中的教材或中文閱讀材料編寫可借鑒他的《儒交信》創作的經驗,針對不同國家,中文教材的側重點應該是不同的,這種側重點取決于異國大眾的文學閱讀習慣。尋找他國人們最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進行模仿,編纂出人們喜愛的中文教材或書刊,從而使中國文化的觀念走進他國民眾內心。
倫敦差會傳教士米憐創作的章回體白話小說《張遠兩友相論》,此書在19世紀大量翻印,廣為流傳,具有極大社會影響力。其作品的特點在于以小說的形式闡述基督教教義,使中國文化與西方宗教文化以兩個主人公對話的形式不斷碰撞,使不同思想在同一個界面交鋒,最終使基督教思想說服對方,引起了民眾一定的反響。我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應注重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沖突在文化中必不可少,然而化解沖突是關鍵:正視沖突與矛盾的存在,運用中國文化的思維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說服,使其逐漸逼近中國思想的內核。
中國優秀的文化以各國主流的文學形式作為橋梁與世界各國建立一種文化的互通,“進一步展現中國人的心靈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并注意挖掘中國文化中具有普世價值的意義世界”[4]使中國文化在世界更具影響力。
三、西方傳教士學習漢語的方法
1698年馬若瑟來到清朝時期的中國,期間,馬若瑟苦心鉆研漢語言與文學。他“在漢學方面造詣極深,被后世學者公認為是西人漢語文學專家和《易》學專家?!盵2]24作為一個西方人成為了漢語文字專家,其漢語學習方法必然有可取之處,我們可吸收其精華應用于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之中。
(一)以句子為單位學漢語
馬若瑟認為學習漢語不應該使用拉丁文語法解釋中文,而中文當時自身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語法體系,他提出了通過例句學漢語,例句選材于中國通俗文學,豐富了漢語學習材料。尤其以中國通俗文學中的經典句子作為例句學習,首先,句子相對于詞更具有完整性,使學習者的記憶成串,不易忘記;其次,記憶例句使漢語語法不知不覺地內化到學習者的意識之中;最后,中國通俗文學的語言生動形象,使學習者從學習之始就接觸到最為地道的中國語言。
(二)誦讀經典學漢語
馬若瑟本人博覽“中國經籍,誦讀十三經、二十一史、先儒傳集、百家雜書”[2]24。其高深的中國文學素養與此密不可分。閱讀中國的經典是對漢語“根”的挖掘,這一部分的學習無論在語言上還是思想上都比閱讀通俗小說更為困難。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一段艱難的學習,其成效也是其他相對容易的方法無法比擬的。背誦經典是學習語言中最艱苦同時也是最扎實的方式。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針對那些真正想深入學習漢語,渴望了解中國文化內涵的人,馬若瑟這種學習方法是值得借鑒的。
(三)閱讀小說學習漢語
19世紀以來,“以中國小說,戲曲作為語言學習的范本,逐漸成為西方編纂漢語讀本的一種風尚?!盵2]216將中國的小說,如《紅樓夢》《警示預言》《范希周》的片段譯成英漢對照本以供外國學習者閱讀,外國學習者通過閱讀完整的文學作品整體把握漢語的語言特色及行文結構來提高漢語閱讀水平。中國的故事對外國人而言是極富吸引力的,馬若瑟曾“把中國的元曲《趙氏孤兒》譯成了法文,這是歐洲人首次將中國戲劇譯介到海外的譯本。前后十幾年間,就被譯成了英文、德文、俄文、等多種版本?!盵2]24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和文學巨匠伏爾泰讀了馬若瑟的法譯本后,以此為藍本改編為《中國孤兒》。它被搬上舞臺演出,轟動了整個巴黎。以戲劇為橋梁,漢語言文學得到了法國人乃至歐洲諸國的認可。由此可見,好的文學作品會得到世界的認可,利用外國人對中國故事的興趣吸引他們學習漢語也是漢語國際推廣的文化策略之一。
同時,還有西方人將中國小說精彩片段收錄在漢語學習教材之中,如英國外交官威妥瑪編纂的漢語課本《語言自邇集》中選取了中國小說《西廂記》的故事。這對當今的漢語教材的編寫提供了一種成功的范例。外國漢語學習者將中國的小說作為漢語學習的素材,從西方人編寫漢語教材的角度出發,中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是他們所喜愛的,這既可以在中國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中使語言學習得到真正的應用,又在不知不覺中深入到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
(四)用漢文寫作
晚清是小說盛行的時代,而其中的創作者不僅有中國文人,還有來華傳教士。通過實地考察,傳教士們發現中國讀者對于休閑讀物十分渴求,于是他們投其所好開始大量創作白話小說。他們創作的小說語言簡明,婦孺皆懂,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國百姓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傳教士的漢語寫作水平,使他們在不斷地漢文寫作實踐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其漢語水平的提高。在西方傳教士之中,著名的漢語文字專家馬若瑟就是提倡漢文寫作者之一,他從最初學習漢文時就運用漢語著述,因而他的漢語學習始終伴隨著寫作練習,這使他能夠將學到漢語知識不斷地應用到語言的實踐中去,漢語語言運用能力日益提高,最終創作出他最具影響力的著作《漢語札記》。
參考文獻:
[1]趙楊.第二語言習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210.
[2]宋莉華.傳教士漢文小說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篇3
1923年四月,第四屆中國銀行公會聯合會在漢口舉行,社會對于該會亦頗重視,漢口銀行公會鑒于本地為揚子江流域中心商埠,上下游金融機關咸聚于此,重要比于滬上。近據于該會仿京、滬公會辦法,發行雜志一種,定名為銀行雜志,每半月刊行一次,與北京之銀行月刊,及上海之銀行周報,同為銀行業之參考資料[1]。1923年十一月一日正值漢口銀行公會三周年紀念日,也是漢口銀行公會新屋落成之期,于是而漢口銀行雜志乃應運而生[2]。創辦之始,由李孤帆為首創,漢口銀行公會會員協助以贊其成,以潘君士浩總編輯之務。[3]其他的主要撰稿人有周沉、黃既明、戴銘禮、何雅忱、??鼎模等。銀行雜志社設在新建成的漢口銀行公會新屋之內的第三層。
《銀行雜志》創辦之初即有其職責宗旨:“雜志之宗旨與日報不同。日報所重獨在報道消息,而評論得失次之,研究學理又次之。雜志則不然,介紹學說,闡明理論乃其固有的職責?!盵4]因此從一開始發行《銀行雜志》即貫穿這個宗旨,在欄目的編排時就專門設置了論著和譯述兩個欄目來介紹歐美工商業最新之學識、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由于漢口處于中國之中,有長江湘水之利,四方交通發達,川、黔、湘、鄂、贛、汴、秦、隴諸省進出口貨物總匯于此[5],故《銀行雜志》在調查內地財政、金融、工商有便利,又設置了本埠商業金融、各地商業金融、經濟新聞輯要、調查統計。本埠金融欄目包括本地的芝麻、棉花、雜糧、牛羊皮、豬鬃、桐油等的行情和本地金融機構、銀行經營狀況。各地商業金融及商況欄目其內容來自于各商埠的調查通信,所涉及的城市除了北京、上海、濟南、天津、哈爾濱等大城市外,還包括許昌、駐馬店、張家口、運城、洪江、宜昌等小城市。雜志的經濟新聞輯要著重介紹反映漢口本地經濟,工商業消息以及一些日美國家的經濟動態。此外調查統計還包括漢口本地銀洋銅元和拆息行市表和漢口國外匯兌行市表。這幾個欄目的設置,使得雜志向讀者提供的信息量很大,由此來看《銀行雜志》無論是對于金融界人士還是經營從事工商業者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為他們及時了解漢口金融乃至中部地區的金融和經濟行情提供了可靠的途徑。
《銀行雜志》編輯部在后兩年的出版中還對雜志欄目的具體設置作了改進,編版了特別調查報告和公告,這些欄目其內容多余金融業務有關。在短短的四年中,銀行雜志還出版了專號和撰述,包括《關稅問題專號》、《國外匯兌上之收付問題》、《我國現代造幣局廠沿革考》、《票據交換法研究》《銀行存款業務述要》,這對金融界人士深入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提供了很大幫助。
二、《銀行雜志》對日本、歐美工商學識的介紹
《銀行雜志》創辦之時,距我國華商創辦華資銀行尚不過三十來年,距華商銀行設立銀行公會也只有七八年時間。雖然我國銀行業發展呈鼎盛之勢,一些銀行走上正軌,但對于一大部分銀行來說銀行來說,都存在著缺乏歐美銀行先進的管理制度和工商業學識的問題。面對這種境況,《銀行雜志》在出版物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紹這方面的情況,以供銀行業和工商者借鑒。尤其是對日本金融界情況的介紹更為我國工商銀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啟發?!躲y行雜志》第三卷第四號就著重發表了■廷楨的《勸業銀行參觀記》,針對吾國雖有勸業銀行及農工銀行之設立,而其營業則多與商業銀行混故農工業者仍未融通資金之效此我國農工業之所以不進步也,介紹日本勸業銀行的營業及其債券課之組織及職務給我國以參考。文章介紹了日本勸業銀行設立的目的及其沿革,日本勸業銀行設立于明治三十年,圖以農工業之發達改良與地方公共團體之振興而供給低利長期之資金為目的而設立之國家特設機關也。[6]故勸業銀行一開始專以田煙工廠等不動產為抵押而融通資金。并隨著銀行的發展和農工業的進步逐次擴大貸款范圍,如明治三十六年對于耕地整理組合,明治四十三年對于水產事業及其產業組合都認為是地方公共團體而通融資金。吾人不查所由來,而好從事于偉大企圖,不肯循序漸進,依風會而變遷,以故俊巡觀望,卒無有成。文章指出應從勸業銀行的緩緩發展中獲取經驗的重要性。此外該文還介紹了勸業銀行的營業資金來源,面對資金短缺的問題,勸業銀行采取了發行勸業債券的做法,文章對發行債券的種類、面額、利息、發行價格、利率等各個方面做了詳盡的介紹,認為這些做法為我國所急宜效仿者。
在介紹日本勸業銀行情況的同時,《銀行雜志》也重視對歐美金融界的介紹。1923年第一卷十五號開始即以連載的方式發表了戴銘禮撰稿的《美國聯合準備銀行制度概論》,著重介紹了美國銀行的聯合準備信用制度,此外,《銀行雜志》還刊登了《美國票據交換所之特點》《英國票據交換所之制度》《美國公司債券概論》《德發債票問題》《德國大銀行之組織部》等文章對歐美各銀行機構和金融制度的一些特點作了介紹。
《銀行雜志》對日本、歐美國家銀行情況所做的介紹,開闊了國內銀行界的眼界,為其進行制度創新和業務開展提供了借鑒和方法,讓我國銀行界人士看到差距和自己的不足,為他們學習追趕外國作了指引。
三、《銀行雜志》對華資銀行現代化制度和金融改革所做的努力
近代華資銀行創辦后,大都形式上模仿和沿用近代西方銀行制度,并在此基礎上開展金融業務。由于中國所處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現實環境,傳統的金融機構經營方式仍然存在,并具有很大勢力,對新式銀行經營產生影響,例如由傳統錢莊沿襲而來的信用放貸在各銀行放貸業務中占有很大比例即為其表征之一[7]。由于中國還未進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處于一種混亂尷尬的中間狀態,銀行的色彩必然不同于西方銀行。此時的資本市場還未發達,信用制度觀念尚未完全建立起來[8],在信用貸款一塊對于銀行業來說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尤其是當出現金融風潮時,銀行業幾乎面臨之毀滅性打擊。為了完善銀行業的信用,《銀行雜志》創刊之初就注重對這個問題的宣傳,刊登數篇文章來因喚起銀行業的注意,對華資銀行業進行思想啟蒙。雜志先刊登了《信用調查篇》[9]對整個銀行業的信用額度和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考量,另外又相繼發表了《銀行信用發展之限制》[10]《信用放款之限度》[11]《信用借貸與市場交易之關系》[12]等文章,對銀行完善專門機構開展信用調查進行具體指導。由于《銀行雜志》不遺余力的宣傳,漢口中央銀行分行,漢通銀行率先設立調查機構,開展信用調查,并逐漸為其他一部分銀行接受。
此外,在漢口金融業的現代化過程中,銀行業也經歷了一系列創新和改革,其中票據交換所的建立和幣制改革是其中最有影響的兩個改革,在這兩次改革中,《銀行雜志》作為發表金融言論的專業刊物,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近代華資銀行建立后,由于同業之間沒有自己的票據清算機構,只能依靠錢莊代辦,這種清算方法讓銀行業帶來許多不便,使得銀行業的命運掌握在錢莊手里,?櫬嗽諞?行業強烈要求建立票據交換所?!躲y行雜志》業參與其中,對票據所的建立呼吁,厲鼎?!渡虾M設票據交換所之根本研究》,沉剛的《我國票據法草案述評》等相關文章強調了設置票據交換所的意義,從理論上闡述了建立票據交換所對于金融業發展的作用,這無疑為票據交換所的最終成立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幣制改革方面,《銀行雜志》走在輿論的前列,發表了一系列呼吁幣制改革的文章。1927年《銀行雜志》的第四卷十九號發表了《改革中國幣制議》一文,指出:中國幣制有待于改革久矣,闡述了幣制改革之刻不容緩,并闡述了改革幣制之步驟,建議組織改革幣制委員會,并闡述了幣制委員會的組織原則,人員構成及使命等。在下期二十號時,《改革幣制問題》一文介紹了改革幣制問題中所發生重要問題之討論,文章指出只有先做好這四個問題的解決,即貨幣本位問題、單位問題、收回舊幣問題、推行新幣問題,中國的幣制改革才能產生良果。作者對于改革幣制具有一線貫通之計劃,先之以改革之步驟,繼之以各問題之討論,而殿之以收回舊幣與推行新幣之方法,最后則關于新舊二幣交替時期,市面通貨之供給問題亦略有討論。由此可見,在改革幣制的問題上,《銀行雜志》從步驟的制定到具體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都做了詳盡的說明和解釋,對于掃除一些人心理上的遲疑,乃至推動幣制改革的真正實施,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篇4
兩漢今古文之爭融合許慎鄭學
一、斗爭
西漢哀帝之前立學官五經皆為今文經,當時古文經未出,故“古今文經”名稱未立,無所謂爭論。大膽地系統地提出各種古文經《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毛詩》等,要求立學官,以與今文十四博士相抗衡者是劉歆。但劉歆的建議遭到今文博士抵制,至此始有今古文之爭。就史書記載看,較重要之斗爭有四次,第一次發生在西漢末年,其他三次發生在東漢初年。
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歆提出為《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毛詩》立學官的建議遭到太常博士反對。劉歆為古文經立博士理由有二:一、今文經因遭秦火而殘缺不全,古文經則較完備,可補今文經之缺。如《古文尚書》比《今文尚書》多十六篇,又如《禮古經》(古文《逸禮》)比高堂生之《儀禮》多三十九篇(這三十九篇即《逸禮》);二、古文經較今文經可信。以《左傳》為例,左丘明為孔子同時代人,親見夫子,好惡與圣人同,而公羊、梁等人則在“七十子”之后,傳聞之于親見詳略不同,可靠性亦不同。博士們一方面辯解說今文經是完備的,另一方面攻擊古文經是偽造的。另有一些博士“不肯置對”。劉歆求助于孔光,孔光亦不肯幫忙,劉歆在一氣之下寫成一封著名之信《移讓太常博士書》(見《漢書?劉歆傳》):“專己守殘,黨同門,妒道真,違明詔,失圣意?!币蜓赞o激烈引起眾博士大嘩,“諸儒皆怨恨”,當時名儒光祿大夫龔勝以辭職相抗議,大司空師丹亦大怒,奏劉歆“改亂舊章,非毀先帝所立。”劉歆因得罪掌權大臣,恐誅,請出外任。第一次古今文經學的斗爭以古文經失敗告終。直到王莽執政,重用劉歆,扶持古文經學,《古文尚書》、《禮》、《春秋左氏傳》、《毛詩》、《易》及《周禮》都立了學官,古文經學才第一次取得合法地位,但“新”朝短命,古文經博士又都隨之廢除了。
第二次今古文之爭起于東漢初年光武帝時期,韓歆上疏要為《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劉秀讓臣下議,建武四年(公元28年)正月召集公卿大夫和博士官至輪臺就韓歆之建議進行辯論。今文博士范升加以反對,其理由如下:一、“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倍?、授受不明,“師徒相傳,又無其人。”三、“非先帝所立,無因得立?!彼摹ⅰ敖兴局T置《京氏易》博士,群下執事,莫能據正。《京氏》既立,《費氏》怨望,《左氏春秋》復以此比類,亦希置立?!毒贰ⅰ顿M》以行,次復《高氏》、《鄒》、《夾》、《五經》奇異,并復求立,各有所執,乖戾紛爭,從之則失道,不從則失人,將恐陛下必有厭倦之聽?!薄白淞ⅰ蹲笫稀贰保ㄒ姟逗鬂h書?范升傳》)。李封為其博士,李封死后,不復立之。古文經學家雖未取得真正勝利,但相信古文經者日多,以至朝廷帝王亦傾向古文經。
以后今古文斗爭不斷,但較零星,較重要的有兩次:一、章帝時古文經對今文經的全面挑戰。章帝特好《古文尚書》和《左傳》,喜賈逵之學。建初元年(公元76年)詔賈逵入宮講授經學,令其“發出《左氏》大義長于二傳者”,于是賈逵“摘出《左氏》三十事尤明者”,“斯皆君臣之正義,父子之綱紀”,“五經家皆無以證圖讖明劉氏為堯后者,而《左氏》獨有明文”。又命賈逵撰《歐陽》、《大小夏侯》與《尚書古文》異同,賈逵集為三卷上奏,帝善之。復命撰齊、魯、韓《詩》與《毛詩》異同,并作《周官解詁》(《周官》即《周禮》)。建初八年詔諸儒各選高材生授《左氏》、《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由是“四經”遂行于世(見《后漢書?賈逵傳》)。由上可見,有最高統治者支持下的古文經對今文經展開了全面挑戰。二、東漢末年何休與鄭玄之爭?;胳`時期,今文經學大師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詁》純用今文說,不引《周禮》一字,又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梁廢疾》。鄭玄站在古文經學家之立場,針鋒相對地寫了《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何休觀之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見(《后漢書?鄭玄傳》)由上可見,從東漢到西漢,今古文的斗爭中古文經學由弱而強,漸占上風。需要說明的是,西漢末年的今古文之爭是利祿之途之爭,東漢初年之爭是維護道統之爭。因東漢時古文經者亦可入仕,古文經學者亦有反對為部分古文經立博士之建議,乃為維護道統也。
二、融合
東漢時期今文經學走向了衰落,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今文經更加讖緯化。皮錫瑞《經學歷史》曰:“漢有一種天人之學,而齊學尤甚。《伏傳》五行,《齊詩》五際,《公羊春秋》多言災異,皆齊學也?!兑住酚邢髷嫡简?,《禮》有明堂陰陽,不盡齊學,而其旨略同?!卑磦鹘y說法“齊學”即今文經學,今文經學的《齊詩》學迷信最重,也滅亡的最早。二:今文經越來越繁鎖化?;缸T《新語》:“秦近君能說《堯典》二字至十余萬言,但說‘曰若稽古’三萬言。”以至統治者要求“刪減經說”,桓榮、桓郁父子也刪減經說。班固就今文經的繁鎖化批判說:“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后世傳經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便辭巧說,破壞形體,說五字之文至于二三萬言,后世彌以馳逐,故幼童而守一藝,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此學者之大忌也?!?/p>
東漢時期古文經學家中出現了一大批在學術上深有造詣的著名學者,特別是許慎和馬融兩人,對古文經學的發展和勝利起了尤為重要的作用。許慎(58年―147年),字叔重,河南郾城人,賈逵的學生,博通經書和群書,一生經歷了從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哀帝、安帝、順帝、質帝到桓帝,共九帝。100年―121年歷時22年撰成《說文解字》,此書收集小篆、古文(戰國文字)、籀文(大篆)等,共9353字,《說文解字》每個字的字型、訓詁都極簡要,全書不過13萬3千字,主解字之本義。人們讀古書、經書及漢代法律諸字在此皆可得到解答,集西周以來文字之大成,集古文經學訓詁之大成,并使古文經學中的文字學、訓詁學第一次成為一門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學問,至今仍有巨大意義,是研究文字學、訓詁學和漢代經學所必讀書。這部著作的出現,對于不懂文字形、義,只知依據隸書進行穿鑿附會的今文經學是一個嚴厲的駁斥,它顯示了古文經學具有堅實的基礎,有力量排斥今文經學。
本來今古文經學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兩個不同宗派,盡管其學術源流、治經方法、對經義解釋不同,但兩者之間無根本厲害沖突,其在鞏固封建統治,維護封建秩序這一根本目標上是一致的。所以從王莽時統治者就對其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東漢統治者從劉秀始就對今古文經學有一定重視,其目的是擴大其統治基礎,以爭取和網羅更多知識分子為其統治服務,這是兩者走向融合的根本原因(政治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今古文經學的融合主要是由古文經學大師完成。古文經學大師多能博通今古文經說,因此其自身學術素養就具備了促使今古文經學融合的條件。古文經學在東漢雖獲巨大發展,但終東漢一代未得立學官,即始終是私學,非官學之地位,故古文經學家都銳意于學術上之進取,銳意于學術之完善以便戰勝今文經學,故十分重視吸收今文經學之長處來充實發展自己。
篇5
論文摘要:目前,武漢存留了眾多珍貴的近代歷史建筑,急需最大限度地保存其歷史文脈,再現風采.以著名的漢口水塔和勝利街一幢普通的原日本軍官住宅為例,介紹其保護與改造的不同策略,分析異同,探討武漢市近代歷史建筑保護與改造的新策略.
在武漢城市建設如火如荼,棟棟高樓拔地而起的同時,大量遺留于三鎮早期繁華地段的近代歷史建筑卻如同風中殘燭,歷經歲月變遷,整體老化,已接近或超過設計壽命期,在城市化進程的背景下面臨著拆遷、改造的困境.將它們作為城市文脈、地域文化繼續傳承下去,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1 武漢近代歷史建筑保護與改造策略
武漢存留了眾多珍貴的近代租界建筑和民居建筑,除少量具有特殊意義的優秀建筑成為供市民瞻仰、游覽的場所外,絕大多數歷史建筑因功能、外觀和基礎設施嚴重老化,迫切需要改造.改造的前提是使建筑的歷史文脈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重要結構的改變降到最低限度,建筑容納新功能,并使改造后的建筑可以復原,具有可逆性,再現建筑的昔日風采與輝煌.這種做法可以使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功能置換和經濟發展等難題化解,將成為近代歷史建筑重獲新生,城市整體空間形態保護的新策略.
1.1 漢口水塔保護與改造策略
據武漢市志記載,上世紀初,隨著城市密度增加,火災發生頻率也居高不下,損失慘重,消防設施由此孕育而生.漢口水塔建于1909年,地處中山大道,由英國設計師穆爾設計,廣榮興營造廠營造.建筑為磚結構,平面呈八邊形,地上七層,地下設有水池,造型簡約,體量挺拔.水塔當時隸屬于商辦既濟水電公司水電廠,是漢口最高的建筑,集望,居住、辦公等多種功能,既提前預報火災的位置,又可供消防隊補水.
歷史變遷,昔日最高的標志性建筑已被包圍在佳麗廣場、大洋百貨等眾多大體量現代建筑之中.盡管形態優美,色調古樸,線腳考究,毫不遜色于晚輩,但由于消防功能消失殆盡,漢口水塔也只能迎合繁華的商業區,扮演起蹩腳的買賣角色來:商業改造后的水塔外墻面粉刷的是與建筑紅磚相近的紅色涂料,配以白色的檐口、柱式、鎖石、欄桿和多幅巨大的廣告牌.加建部分的粗劣品質極大地降低了水塔的美學價值,遠不能與建筑內部原有細部相比,令人嘆息.
水塔沿中山大道一側的裙房被加建成一個四層的商貿城,建筑內部圍繞中庭,設置一圈內廊式的零售店鋪,由于沒有相關的原平面資料,對水塔室內改造程度不得而知.但作為室內商業街,商貿城的容積率較小,交通流線不太便捷.另一側的臨街一層,分別租賃給珠寶店與美發店;二層租賃給一所美容院;三、四層則是美發店的員工宿舍和倉庫;五層是大漢口商貿公司的辦公樓,可空無一人;六層則是居民樓,被分隔成了好幾戶人家,狹小的空間超強度使用.由于水塔原有樓梯被封死,只有美發店內的一“曲徑”通向電梯,公共的垂直交通極其不便,更無法登上七層和樓頂,體會望火情的場景.建筑二層以上的內部空間處于無保護、未經過改造狀態,各個時期的木質、石質樓梯,綠油漆或石灰粉刷的墻面、木板隔墻都有.甚至可以透過沒有玻璃、搖晃的木窗,看到晾衣繩上美發店的各色毛巾和居民廢棄物,在二樓平臺上所見猶如當年的萬國旗迎風招展.
1.2 漢口勝利街原日本軍官住宅保護與改造策略
一幢原日本軍官住宅,位于漢口勝利街(原日租界)256號,因其普通的建筑外型和建造背景,在珍貴的租界建筑群中稍顯遜色,沒有關于它的詳細資料.這座兩層的住宅樓建于20世紀初,是類似于townhouse的長條形集合住宅,沿襲了日式建筑結構并融合了附近租界歐式建筑的某些古典元素:磚木結構,紅磚砌成的墻體并用水泥勾縫,拱形的門窗框架再配以木質門窗,紅瓦鋪成的坡屋頂略有褪色.一排法國梧桐依偎在小樓外一圈低矮的紅磚墻邊,郁郁蔥蔥的樹蔭撒滿整條幽靜的街道,拋開那段屈辱的歷史,此建筑,此景致在武漢秋日的陽光下,顯得格外優雅可愛(圖1).
1945年以前,此樓是日本軍官的官邸,是當時的高檔住宅;1945年以后,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普通市民開始入住,如今建筑的右部被私人購入,改造為在漢頗有名氣,吸引了不少名流前來光顧的武漢莉莉周花園餐廳,成為武漢近代歷史建筑保護與改造較為成功案例之一.
三位年輕、從事藝術工作的女性,買下建筑的1/3的房產后,對其改造極為謹慎,一層營業,二層仍在修繕之中(圖2).一層的細致改造使大多數新材料鑲嵌在細微的改動中難以辨別.專業人員除掉圍墻,將建筑直接面向街道,沿街立面的一樓舊式木窗被置換成透明玻璃,上面加上遮陽雨棚,門口兩株法國梧桐的投影投射在斑駁的磚墻上,刻畫出昔日風采.入口設在建筑的右面,在栽滿鮮花的小院中增設建筑內部沒有的西式吧臺、茶座和電視,室內結構并未因商業改造與經營而遭到破壞,只因功能需求適當地增加了一些隔斷和衛生設施.
花園餐廳的室內維持原有風格:壁爐、燈具、老電話、老家具……,配上中式的室內裝飾(圖3),還巧妙地插入一個徽派民居式小天井——傳統和現代和諧地融為一體,又將原日本軍官住宅
的殖民色彩變成了原汁原味的中國情懷.這種有意識、有計劃的改造,將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商業經營相融合,雖在過程中存有遺憾之處,但業主強調將日本帝國主義所遺留的建筑,在保護的前提下加以改造,變成為國人所用的民族風格,彰顯愛國情懷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更具現實意義的是探索出一條近代歷史建筑通過民間投資,功能置換,低成本高回報的保護與改造思路.
2 近代歷史建筑保護與改造策略
同為近代歷史建筑,著名的漢口水塔和勝利街一普通的原日本軍官住宅的生存現狀反差較大,兩案例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保護與改造策略產生的不同結果.
2.1 保護與改造的定位問題
對于近代歷史建筑保護與改造的定位,涉及到產權、功能置換等多方面問題.
首先,大部分近代歷史建筑的產權屬于國家,政府依法將歷史建筑經營權轉讓給有關單位或個人,由兩者共同負責建筑外立面、室內的裝修與維護;某些普通近代建筑則可將產權轉讓給個人,在有關部門的監督下,根據業主意愿對其進行改造.以上兩種方式從側面影響近代歷史建筑保護和改造品質:一般而言,承租方由于只享有短期使用權而不擁有產權,追求短期商業利益往往會影響歷史建筑原貌的維護,甚至會破壞其歷史價值;而產權轉讓后的使用者享有產權,投資通常具備理性的中長期規劃,將更珍視和發掘建筑的文化價值.其次,隨著新功能的置換,建筑形式的改變無法避免.改造前的準確定位保證了對原有建筑的最大限度保護,利用近代歷史建筑的原有空間,增設滿足現代辦公建筑、餐廳、藝術館或商業建筑使用的設施外,實現對原有空間的動態保存.
2.2 歷史文脈
武漢近代歷史建筑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中國的真實寫照,又能反映工匠的建造工藝.經歷了近百年的風雨滄桑,近代歷史建筑有著普通建筑所沒有的珍貴的歷史底蘊,封塵著人們的老故事、老感情.改造不僅帶來新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也使得普通百姓的回憶找到歸宿.尊重原有的歷史文脈,考慮建筑與地域歷史文化背景的關聯性,是賦予舊建筑新寓意的前提.在改造過程中,不僅應注意保持外立面的歷史滄桑感,更應注重建筑內部某些反映時代特征的細節,比如古老的燈飾,老式的電話,考究的家具和壁爐等小的用具,通過這些日常的生息勞作用品與建筑建立唇齒相依關系的細微之處再現近代歷史建筑植根的具體時間和空間,是能用視覺和觸覺捕捉的體驗.
2.3 外觀與內部開發性改造
從文物保護角度,當代人沒有權力篡改近代歷史建筑的原貌,英國著名建筑師莫里斯曾說:“這些建筑不僅僅屬于我們,它們曾經屬于我們的祖先,并將屬于我們的子孫,……從任何意義上談它們都不是可由我們任意處置的財產,我們不過是我們后代的托管人而已.”近代歷史建筑的使用者或所有者已不能簡單地被看做是不動產的繼承者和所有者,他們同時還是國家文化遺產的托管人.同樣,他們的建筑也不能被簡單地視為商品,個人經濟利益必須遵從公共利益!近代歷史建筑的改造必須能反映建筑的精髓,整體考慮建筑風格的和諧性和歷史感,采用與建筑的建造時期相近的材料和工藝,避免不協調效果.對建筑立面的破壞性清洗和修復不可取,盡可能維持一或兩個以上的原主立面,避免改動樓梯、結構柱等要素.并盡量提供更為合理的抗震、防火標準,符合無障礙設計標準以及設法增添衛生設備等,使建筑在較長的時間內具有適應性.現有非破壞性清洗和修復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還是交給后人解決.
3 結 語
武漢高速的城市建設,對如何處理新舊建筑關系提出了挑戰.在此背景下,近代歷史建筑的保護與改造是實現城市整體空間形態保護,文化價值延續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徑.而且,更具現實意義的是在不破壞城市肌理和城市文脈的條件下,它能有效地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與我國所推崇的可持續性發展戰略不謀而合,具有相當的市場潛力.
參考文獻
[1] 劉東洋.建筑策封之后[J].時代建筑,2001,(4):22-23.
篇6
關鍵詞:空間建設;信息化;內涵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3-0018-02
“利用職教新干線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是我校建設國家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的特色項目。2010年12月被教育部正式立項,隨即啟動建設任務。2011年8月,省教育廳指定湖南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我校對口支援單位,我校信息化建設進入提速階段。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校師生共建設空間1000個;建設空間資源課程70門;上傳教學課件6000個;教案8000篇;教學視頻7208個;視頻觀看近12萬次;上傳文章8萬多篇;文章瀏覽91萬人次;互動交流120多萬次;接受訪問100多萬次。師生個人空間建設有力地帶動了學校教育信息化,推動了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有力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和內涵發展。
一、全力保障空間建設
1.加大人力投入。學校大力引進計算機專業教師,目前計算機專業教師共52名,達到全校教師的六分之一。學校抽調了6名計算機專業教師組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負責空間建設設備設施的配置、指導、管理、考評工作。學校空間建設實行“層級管理、責任到人”,所有校級領導包到各部門,所有二層骨干包專業組、教研組,行政干部和年級組長、專業組長、教研組長對該組所屬部門所有成員個人空間建設進行指導和管理。我們還把所有計算機專業教師分派到各專業組、教研組、年級組、班級進行師生個人空間建設的技術指導,形成了人人參與空間建設的良好氛圍。
2.加大培訓投入。我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強培訓。從2010年11月份開始,先后派出21名計算機專業教師外出參加省、市和行業培訓。積極邀請專家來校進行全員培訓。學校請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文理學院專家來校對全校教師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培訓。2011年暑假,學校自行組織計算機教師對其他學科教師進行課件制作等培訓。請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專家來校進行空間建設培訓。學校還組織全校學生進行了信息化培訓。并對全校師生進行了信息化水平測試,對達不到要求的部分師生再次組織培訓,直至合格為止。目前,所有教師人人會制課件,能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學,所有學生個個能建空間和利用空間學習、交流。
3.加大設備投入。我校信息化建設前期投入了100萬元進行硬件設施的全面改造,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園網絡,配有多媒體教室54個,多功能報告廳3個,校園網絡覆蓋全校所有辦公室、教室、寢室。投入210萬元給321名教師每人配備一臺手提電腦。2011年下半年,又投入150萬元新配400臺電腦建成學生電子學習室,投入50萬元建成信息中心,投入70萬元進行校園網絡的改造升級。學校向中國電信申請開拓家校通業務,電信公司為我校鋪設了校園網的大部分主干設備。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條件已經初具規模。從2012年開始,啟動學生每人一臺電腦計劃,每年投入100萬元建設學校信息化課程資源庫,投入50萬元進行信息化教學獎勵。每年新配置1000臺學生電腦,到2015年,至少配置4000臺學生電腦,總投資約1600萬元,使全校每個學生人手一臺電腦。資金來源由學校、企業共籌,目前服裝、數控、模具、電子、酒店管理、汽修等專業的校企合作單位已與學校簽定共建協議。
二、充分利用空間服務教育教學
1.利用空間促進教學信息化。我校把“利用信息化教學,提升課堂吸引力”作為一項科研課題,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空間的資源,結合學生特點,進行網絡化教案,在師生空間進行網上教學,網上布置作業,學生在網上學習,網上交作業(作品),教師在網上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進行網上實訓,通過虛擬仿真實訓室,進行實景視頻教學,在網上對合作企業員工、學員進行新技術培訓。師生與企業專家網上交流不受時空限制,企業的模塊化教學視頻廣泛應用于課堂。重點專業教學開放率達到10%,其他專業課、文化課、德育課和講座培訓開放率達到5%。職教新干線網絡學習平臺使用率達85%以上。重點專業學生每星期網上學習達3小時,其他專業學生每星期網上學習達2小時??臻g互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011年學生鞏固率較2010年的72.8%提升到92.6%,課堂教學滿意率由86%提高到95%以上。
2.利用空間促進教研信息化。通過個人空間和機構空間,學校定期、定人開展網絡教學研討活動,全員開展網上說課、評課、反思、教案探討。每位教師每月的研討課不少于一節。拍攝課堂教學實錄,組織教師對課堂教學實錄課進行網上評課。進行教育教學文章、教學案例和相互的點評。網絡教研帶來教研方式的深刻變革,使教師內外交流更加便捷、視野更加開闊、學習資源更加豐富。網絡空間的那些教學資源相當豐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模式、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沖擊著教師的視野,促使教師不斷反思教育教學行為,實現專業成長和能力發展,使教學提質增效。
3.利用空間促進德育信息化。每個班的班主任、德育導師和學生建立一個空間群,進行師生交流,及時班級信息,展現班級風采,展示學習的成果,加強學校和家庭的溝通。學校德育課教師及時更新心理輔導的文章、案例,開展網上師生對話,關注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調試。鼓勵學生通過空間進行溝通和交流,把生活中或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向德育導師提問或傾訴。教師把學生的留言進行分類整理,認真總結學生在留言中集中反應的問題,發現學生的心理動態規律,對學生的整體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德育工作的第一手資料。
篇7
奧林巴斯代言人:金智賢 宮崎葵
產品策略:情感的眼淚
奧林巴斯是六大金剛中最先瞄向女性消費者的數碼相機,采用的傳播策略是情感策略,功能倒是放在了一邊,采用在因《我的野蠻女友》而在國內走紅的金智賢作為第一形象代言人,廣告情節的設置可謂一次創舉,在看慣了照相機都是照笑臉的傳統打法下,奧林巴斯的一次偶然的心動,劇中的女主角金智賢一個難忘的眼淚,令所有珍惜初戀和渴望愛的沖動的女性消費者都動了心。隨后的奧林巴斯也使用這一慣用套路,在新品推出中使用新星宮崎葵登場后仍是用情感策略,不過這回不是一個小自己年齡幾歲的帥哥,而是清新草原中遇到的善意的一個小男孩,令人動容。基本上奧林巴斯對于交待自己的相機是多少像素的,有多少功能等類表達更本不屑一顧,奧林巴斯就是給感性的女人一個夢。
佳能代言人:莫文蔚
產品策略:性感后的家庭一族
佳能使用莫文蔚作為形象代言人,開始時將視覺點瞄向莫文蔚修長的大腿,打出性感牌,后來招架不住競爭對手的強勢進攻,開始主推“優先臉部識別”,對很多大眾的消費者來說,拍照更多的是人像照,佳能的這一訴求無疑是能為很多消費者提供購買理由。同時佳能中的另一分支一直堅持走家庭歡樂路線,它的廣告表現和當初的柯達相紙有一脈傳承的相似。劇情也圍繞家庭旅游、外出游玩的情節?!凹涯?,感動常在”聽起來很有家庭式的溫馨。
松下代言人:濱崎步 范冰冰 張韶涵
產品策略:強化功能
松下相機是在這六大金剛里最賣命的,不停的推出新款產品,代言人從日本天后濱崎步、中國影星范冰冰、港臺歌手張韶涵全部囊括旗下。訴求策略是產品功能提煉精致,美女代言作為模特使用,無論是濱崎步還是范冰冰都是手指和動作里的一個模特,在那里認認真真地展示著產品的性能和特點——“最薄”、“防抖動”,廣告語為“炫動精彩、定格美麗”, 最后打出的標版大大的、重重的“松下”,企業品牌背書刻畫得好響。這一產品功能概念的提煉為松下獲得了不少好處,并迅速在單板相機中取得領先位置。
三星代言人:張東健 李俊基
產品策略:先軟后硬(先攻情感后打功能)
一貫善于后來者居上的三星,在冷靜的沉默了不久后,在全國大面積的推出了他的三星藍凋系列,令日韓整個單板相機的爭奪更加升級,三星藍凋系列不同于其他品牌的型號式的命名方式,三星藍調從一開始就有了一股猶豫的氣質。形象代言人張東健的一滴回憶的傷感眼淚,賺足了喜愛他的影迷的眼球,誰不希望自己被回憶被思念呢,思念的藍調吸引了眾多善男信女購買,客戶群成功地從男女細分到男女通吃,三星后來的基調轉向滿不在乎和隨意,功能訴求開始加強,“優先連部識別”、“觸摸式操作”等功能特點在其“搶包篇”廣告里表現了淋漓盡致。畢竟,在習慣了代言人作秀之后,消費者還是希望買到一個實用的相機、功能強大的相機。
索尼代言人:裴蓓
產品策略:沒什么好說的
索尼一貫以科技研發領先,技術創新領先為驕傲,因此在形象代言人方面倒是沒有費很多的心思,基本不請什么大牌明星,產品廣告主要以創意為主,追求一種別樣的生活味道,所請的代言人也都是模特角色,對于這樣的實力品牌來說,已經不需要通過代言人來加強它品牌勢力方面的力量,只要有人記住就算過關。所以基本索尼的廣告都是請一些歐美的演員來完成的,也更加國際化些。
尼康代言人:王力宏 木村拓哉
產品策略:專業攝影
篇8
關鍵詞:政府投資;民間投資;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224;F830.59
一、引言
2010年以來,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國內結構調整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北京市經濟也從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進行轉變。從最能體現經濟運行的GDP指標看,三季度增長率下滑至7.7%,比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接近政府調控底線;并且內生動力不足,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看,投資增速雖然在下半年企穩,但總體呈下降趨勢(2~9月,同比增長10.2%、12.1%、9.2%、7.3%、7.4%、7.8%、7.8%、8.2%);消費增長雖然在下半年止跌趨穩,但相比去年,增幅下降明顯(3~9月,同比增長7.8%、11.9%、5.6%、7.4%、9.7%、7.1%、8.0%,比去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2.4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呈重心下移的態勢(2~9月,出口同比增長11.90%、1.40%、9.90%、9.88%、2.90%、6.39%、7.50%、5.77%)。在此情況下,為確保社會穩定,需要出臺一系列政策實現穩增長。從北京市經濟特點看,消費對GDP貢獻率最大,平均超過70%,但其主體是市民,刺激政策見效慢,作用不顯著,投資就成為見效最快的手段。但當前我們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投資政策的制定就成為重中之重。本文從經濟增長模型入手,考慮技術進步的因素,優化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利用歷年統計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研究,得到北京經濟增長的基本模型,并提出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國外對于政府投資、民間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比較少,主要集中在某一特定領域或行業,并且研究成果也不盡相同。如阿肖爾 (Aschauer;1994)以西方7國的數據為基礎,認為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于民間投資[1];Khan等學者 (1990)以24個發展中國家為樣本,發現民間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作用大于政府投資[2];Fisher和Turnovsky(1998)發現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產生擠入效應,能促進經濟的增長[3]; Nader和Migue(1997)通過研究墨西哥的歷史投資數據,發現私人投資和公共投資對經濟增長都有正向的促進作用,但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具有擠出效應[4]。
國內對此的研究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通過定性的方法,從民間投資的特點出發,定性分析促使經濟增長的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議,如田劍英 (2002)[5]、孟耀(2004)[6]、丁松林(2003)[7]等。二是利用歷史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到政府投資、民間投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模型,如梁毅華(2011)[8]、郭衛東(2011)[9]、陳真玲(2010)[10]、韓學廣(2012)[11]等。三是建立經濟增長模型,利用歷史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相關因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如鈔小靜(2008)[12]、方俊智(2011)[13]等。
從結果看,鈔小靜 (2008)等學者認為,長期來看,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起負作用,民間投資對經濟增長起促進作用;短期來看,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都具有促進作用。陳真玲(2010)等學者認為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都將促進經濟增長,但政府投資的效果小于民間投資。陳獻(2009)[14]、曹建海(2006)[15]等認為政府投資的效果大于民間投資。
三、模型的建立
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認為人口和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基本模型為:
其中Y為經濟增長,Q為索洛余值,用以解釋技術進步的作用,L為人口,I為資本。
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該理論一方面將技術進步看作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另一方面又假定技術進步是外生變量而排除在外,存在缺陷。20世紀80年代后,新增長理論逐漸發展,將不同因素從索洛余值中分離出來,并將其內生進經濟增長模型,其中一部分學者強調發展研究是經濟刺激的產物,也就是意識的發展研究所取得的知識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將其引入經濟增長模型,基本模型為:
其中Y為經濟增長,L為人口,I為資本,A為發展研究。
考慮到投資分為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則模型變形為:
其中Y為經濟增長,L為人口,Ig為政府資本,Is為社會資本,A為發展研究。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是經濟學中使用最廣泛的生產函數,被用來描述投入和產出的關系。本文假定政府資本、民間資本、人口和發展研究的生產函數符合柯布-道格拉斯函數要求,表現形式為:
其中Yt為第t年的GDP, At為第t年的發展研究, Igt為第t年的政府投資,Ist為第t年的社會投資,Lt為第t年投入的勞動力, εt為第t年的隨機誤差項, Ct、τ、α、β、γ為待估參數,用以衡量發展研究、政府資本、社會資本和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對公式(1)兩邊取自然對數,即可得到經濟增長與發展研究、政府資本、民間資本、人口等因素的優化模型:
四、數據分析
(一)數據選取與處理
本部分分以下幾個方面。
1.原始數據選擇(見表1)
現有北京市統計年鑒中,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注冊類型劃分為國有、集體、股份制、港澳臺商、外商、私營個體經濟、其他經濟共7類,沒有按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進行劃分。各學者通常用相關數據進行替代,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郭衛東(2011)、鈔小靜(2008)等用國有投資代替政府投資,其余集體、股份制等6類非國有投資代替民間投資;
(2)郭棟(2004)[16]等學者用國有投資代替政府投資,集體、私營個體、股份制投資代替民間投資,其余定義為外商投資;
(3)部分學者用國有投資和國有控股的混合經濟代替政府投資,集體、私營個體、非國有控股經濟、外商、港澳臺商及其控股經濟代替外商投資。
考慮到北京市為配合國務院的新36條,出臺 《引進社會資本推動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建設試點項目實施方案》,其本質針對的是社會資本,所以本文接受第一種劃分方法,即用國有投資代替政府投資,其余集體、股份制等6類非國有投資代替民間投資。
技術進步難以用統計數據直接反映,有的學者利用科研投入數據反映發展研究,有的利用專利審批量或申請量反映,鑒于北京市統計年鑒中缺少該兩項的長期歷史數據,本文采用受高等教育的人數近似代替。
2.數據處理
在統計年鑒中,可得到GDP、政府投資、民間投資、就業人口和受教育人數,其中GDP、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為按當年實際價格計算的數值,考慮到價格因素,為增加可比性,需要處理。其中GDP數值按GDP平減指數折算為以1981年為基數的時間序列;由于固定資產價格指數從1990年開始編制,1990年以前指數借鑒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7],據此,將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折算為以1981年為基數的時間序列。
3.資本存量的處理
(1)基本公式
柯布-道格拉斯函數中投入因素為資本,而統計年鑒中為投資,無法直接利用,需要將投資額度轉化為各年資本存量。目前測算物質資本存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永續盤存法,基本公式為:
其中, Kt為第t年的資本存量, Kt-1為第t-1年的資本存量, It為t年的投資量, δt為資本折舊率。
(2)資本折舊率的確定
目前不同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折舊率,本文接受馬栓友(2003)[18]等人的研究成果,設定綜合折舊率為5%。
(3)基年資本存量的估算
根據國際常用方法,利用以下公式計算基年資本存量:
其中, I0為基年投資,α為樣本期投資平均增長率,δ為平均折舊率。
由此計算得到基年政府資本和民間資本存量為:
(4)最終數據
最終的數據,如表2所示。
(二)模型檢驗
本部分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ADF單位根檢驗
進行回歸分析時,所采用的時間序列必須是平穩的,否則有可能出現偽回歸現象,影響分析結果。本文采用單位根檢驗,判斷各時間序列是否為平穩序列。檢驗時,為便于得到平穩序列和消除異方差問題,分別對各個數據取自然對數,同時以AIC或SC最小為原則確定滯后階數。利用Eview5.0軟件進行計算,得到結果如表3所示。
從結果可以看出,各時間序列的水平值均大于臨界值,不能拒絕有單位根的假設,序列不平穩;一階差分均小于10%的臨界值,拒絕了有單位根的假設,序列平穩,因此他們均是一階平穩數據I(1)。
2.協整檢驗
根據協整原理,進行檢驗的序列,單整階數必須相同,經檢驗證明選取的5個時間序列數據均為一階平穩,可以進行協整分析。本文采用Johansen多變量系統極大似然估計法進行協整檢驗,其中滯后階數按AIC和SC準則確定。檢驗結果見表4。
從檢驗結果看,在5%的檢驗水平上,跡統計或最大特征根的統計量均存在小于臨界值的情況,說明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即他們之間通過某種線性組合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線性組合為:
InGDP=0.0449+0.1644InGOV+0.4044InPOPU+0.4223InSOC+0.1416InEDU
為驗證協整關系是否正確,將線性組合改寫為:
θ=InGDP-0.0449-0.1644InGOV-0.4044InPOPU-0.4223InSOC-0.1416InEDU
對該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見表5),發現其水平數據為平穩序列,驗證協整關系是正確的。
因此,長期來看,lnGDP、lnGOV、lnPOPU、lnSOC和lnEDU間具有長期的均衡關系:
InGDP=0.0449+0.1644InGOV+0.4044InPOPU+0.4223InSOC+0.1416InEDU
3.驗證結果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北京市的歷史數據分析表明,政府資本與民間資本對經濟增長都具有促進作用,但政府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果要小于民間資本。
第二,由于資本與投資具有簡單的線性關系,可認為政府投資、民間投資對經濟的作用與政府資本和民間資本作用一致。
第三,除資本外,發展研究對經濟也具有拉動作用。
五、政策建議
基于上述分析,對當前形勢下北京市投資政策建議如下:
第一,充分肯定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政府投資是拉動經濟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手段,可以避免經濟大幅波動,確保充分就業,是保障市場經濟體系正常運行的基礎,同時也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導向作用。因此,在當前面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不能談政府投資就色變,應充分肯定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第二,選擇政府投資最適合的方向。政府投資應避免在現有經濟結構上簡單的增加產能,加劇當前的過剩程度,應該充分發揮“四兩撥千金”和“筑巢引鳳”的作用。一是加強交通、電信、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文明和生態文明水平,為民間投資提供良好的環境,降低投資和運營成本;二是強化重點功能區建設,提升承載水平,為“功能特色化、產業集群化”方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條件;三是完善醫院、學校、養老等民生設施,讓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更契合百姓生活;四是以政府投資為主建立各種建設基金,廣泛吸引民間投資投入城市建設,起到四兩撥千金的作用。
第三,深刻認識民間投資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從分析看出,民間投資不但對經濟發展起直接推動作用,效果強于政府投資,而且根據相關研究,民營經濟的勞動生產率、資本回報率、吸納就業數指標均高于國有經濟,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率和抗沖擊能力,能有效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利于改變原先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并且與國有投資相互配合,形成多元主體和適度競爭的格局,保障公共產品供給。因此,應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民間投資的重要作用。
第四,創造條件擴大民間投資作用。利用一系列政策組合,解決民間投資“有錢難投”和“有錢不敢投”的問題。一是在國務院新36條基礎上,制定鼓勵和吸引民間投資的相關政策措施,將其固化為現有投資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提高民間投資意愿與信心;二是實施廣泛的行業準入,促進民間投資進入電信、鐵路等壟斷行業和基礎產業,創造投資機會;三是制度創新,推動金融體系改革,擴大融資渠道,同時制定貸款擔保、貼息、貸款優惠等政策,解決民間投資融資難問題;四是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水平,降低民間投資成本,同時靈活運用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提高民間投資盈利水平。
第五,努力提高發展研究水平。從實證分析看,發展研究同樣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并且是改變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建議:一是增加科研投入,改變長期以來科研投入占GDP比重過低的局面;二是加強監管,提高科研投入的使用效率,避免虛支冒領、經費多用于會議差旅、設備重復購置等現象;三是加強政策引導,促進產學研銜接,加快科研向生產力的轉變。
參考文獻:
[1]Aschauer,D. The Investment Output Ratio in Growth Regression[J].Applied Economic Letters,1994(5):74-76.
[2]Khan,Mohsin S., Reinhart,Carmen M. Privat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1990(18): 19-27.
[3]Walter H. Fisher, Stephen J. Turnovsky,Public Investment, Congestion, and Priv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The Economic Journal,1998(18):399–413.
[4]Nader Nazmi,Ramirez Miguel D.Pub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Mexico[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1997(15):65-75.
[5]田劍英.拓展民間投資促進經濟增長[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15):61-65.
[6]孟耀.我國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的發展演變[J].財經問題研究,2004(2):28-31.
[7]丁松林.我國民間投資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04.
[8]梁毅華,陳文靜.政府投資與私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基于深圳市數據實證[J].北方經濟,2011(6):16-17.
[9]郭衛東,穆月英.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的相互影響分析—以山西為例[J].經濟問題,2011(1):56-59.
[10]陳真玲.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
[11]韓學廣.政府投資民間投資協同發展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2.
[12]鈔小靜,任保平.經濟轉型、民間投資成長與政府投資轉向-投資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8(2):5-15.
[13]方俊智,伏潤民.基礎設施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兼論云南省基礎設施投資的最優規模[J].商情,2011(8):41-42.
[14]陳獻.溫州政府、民間、外商直接投資的效率及關系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9.
[15]曹建海,朱波,趙錦輝.公共投資、私人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一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5(26):1-7.
[16]郭棟.民間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4.
篇9
關鍵詞: 《紅樓夢》 程度副詞 虛化
近代漢語中的程度副詞修飾動詞或動詞短語和現代漢語相比有所不同。楊榮祥在《近代漢語副詞研究》(2005)中,陳群在《近代漢語程度副詞研究》中都進行了描寫和分析。本文以《紅樓夢》為考察對象,對近代漢語中幾個常用的程度副詞“很、極、頗、甚、十分、最”修飾動詞或動詞短語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盡可能全面地收集用例,其中“很+NP”的用例43次,“極+NP”的用例20次,“頗+NP”的用例8次,“甚+NP”的用例34次,“十分+NP”的用例44次,“最+NP”的用例84次,總共233個例句。我們對這些例句逐一進行分析,并嘗試討論其與現代漢語形成差別的原因。近代漢語中有些動詞不能單獨受程度副詞修飾,必須組成短語后才能受其修飾。因此,把動詞和動詞短語放在一起討論。為了節省篇幅,我們不把例句記錄下來,同時為了便于理解句法環境,把程度副詞所修飾的有些成分組成的短語也記錄下來。
一
本文把程度副詞所修飾的動詞或動詞短語分為七類,沒有的類標記為“0”。以下是程度副詞所修飾的動詞或動詞短語的類別。
(一)“很”所修飾的動詞或動詞短語的類別
1.“很”+表示能愿類的NP:~會欺負、~會嚼舌頭、~該吃飯、~可嘴里放得、~該全抄、~該出力、~不該、~該就辦、~該這樣
2.“很”+表示情感態度類的NP:~喜歡、~疼(疼愛)、~愛敬、~愿意、~信(相信)、~過不去(過意不去)
3.“很”+表示存現類的NP:~有錢、~有趣
4.“很”+表示感知類的NP:~不知好歹、~知道、~懂得、~記得、~惦記
5.“很”+表示動作行為類的NP:~嚼不動、~離了格兒、~使(支使)他們、~看真、~不用、~不好聽、~看不上、~來往、~合得來、~吃大虧、~同他說話、~聽真、~費張羅、~不與你相干
6.“很”+表示比擬的動詞:~像
7.“很”+表示判斷的動詞:~是
(二)“極”所修飾的動詞或動詞短語的類別
1.“極”+表示能愿類的NP:0
2.“極”+表示情感態度類的NP:~愛孫女、~惡讀書、~愛、~愛說話、~愛尋快樂
3.“極”+表示存現類的NP:~無知識、~無事、~有靈驗、~有體面、~有理
4.“極”+表示感知類的NP:0
5.“極”+表示動作行為類的NP:~精演先天神數、~畫的得神、~贊他想得周到、~孝順我、~痛哭、~盡婦道、~致殷勤
6.“極”+表示比擬的動詞:0
7.“極”+表示判斷的動詞:0
(三)“頗”所修飾的動詞或動詞短語的類別
1.“頗”+表示能愿類的NP:~能解此、~肯念書
2.“頗”+表示情感態度類的NP:0
3.“頗”+表示存現類的NP:~有詭譎智術、~有姿色
4.“頗”+表示感知類的NP:~識得、~覺察
5.“頗”+表示動作行為類的NP:~過得、聚
6.“頗”+表示比擬的動詞:0
7.“頗”+表示判斷的動詞:0
(四)“甚”所修飾的動詞或動詞短語的類別
1.“甚”+表示能愿類的NP:~愛吃、
2.“甚”+表示情感態度類的NP:~喜、~喜歡、~不過意
3.“甚”+表示存現類的NP:無趣味、有雅趣、有意思
4.“甚”+表示感知類的NP:~在意、~覺無味、~覺無聊、~覺清凈閑暇、~實惦記、~覺音調清切、~覺安靜、~覺合意
5.“甚”+表示動作行為類的NP:~添病、~留、~合我老人家的心、~操勞、~合、~理會、~入耳、~兜攬、~合我意、~擔干系
6.“甚”+表示比擬的動詞:~像
7.“甚”+表示判斷的動詞:0
(五)“十分”所修飾的動詞或動詞短語的類別
1.“十分”+表示能愿類的NP:~不肯、~不能
2.“十分”+表示情感態度類的NP:~敬畏、~喜悅、~留戀、~過不去(過意不去)、~不依、~喜愛、~稱意、~愿意、~不愿意、~喜歡
3.“十分”+表示存現類的NP:~有趣、~有意(有情意)、
4.“十分”+表示感知類的NP:~疑畏、~在意、~想念、
5.“十分”+表示動作行為類的NP:~推讓、~令其讀書、~支持不住、~款留不住、~看不過、~使出來、~閑消日月、~忘擬、~勸慰、~羅唣寶釵、~修飾、~管教、~說他、~相勸、~稱謝、~妝飾、~分解、~玷辱、~鬧的無法、~合心合意、~保舉
6.“十分”+表示比擬的動詞:0
7.“很”+表示判斷的動詞:0
(六)“最”所修飾的動詞或動詞短語的類別
1.“最”+表示能愿類的NP:~能移性、~肯濟困、~會收拾屋子、~不要有急難事、~可厭、~可惡
2.“最”+表示情感態度類的NP:~疼(疼愛)、~喜讀書人、~喜在內帷廝混、~厭女子、~厭惡堂客、~愛齋僧敬道、~喜攬事、~喜者、~喜拈花惹草、~恨者、~喜歡撕、~厭愚男蠢女、~愛、~厭峨冠禮服吊往等事、~喜芭蕉、~不喜限韻、~愛修廟塑神、~不喜歡、~怕見了些雜書、~厭水月庵、~疼我、~嫌、~愛管個閑事、~怕這些俗套子、~嫌這樣人、~惱、~厭惡
3.“最”+表示存現類的NP:~有權有勢、~有禮、~沒趣兒、~有趣、~有盡讓、~沒有事、~無情
4.“最”+表示感知類的NP:0
5.“最”+表示動作行為類的NP:~相契合、~使人憐愛、~動熱、~不經染、~善大棋、~體諒、~知心、~循規矩、~討人嫌
6.“最”+表示比擬的動詞:0
7.“最”+表示判斷的動詞:~是
二
在上面程度副詞所修飾的NP類別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六項和現代漢語是完全相同的,第四項中有些和現代漢語一樣,如“惦記、不知好歹、疑畏、在意、想念”等。有些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是非法的組合了,如“知道、記得、懂得、識得、覺察、覺”等,其中“懂得”在現代漢語中可以受否定副詞加程度副詞組合的修飾。第五、第七項程度副詞修飾動作行為類動詞和判斷動詞“是”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基本已經消失了。從上述副詞在《紅樓夢》中的使用頻率看,“最”使用得最多,其次是“很”和“十分”、“甚”,“頗”和“極”的使用頻率最低。從組合能力看,“很”的組合能力最強,能修飾所有的類,其次是“最”、“十分”、“甚”,“頗”、“極”的組合能力最弱。這和它們在現代漢語中的情況是一致的,現代漢語中很的使用頻率是最高的,組合能力是最強的,“最”、“十分”也很常用,而“甚”、“頗”、“極”已經很少使用了。
三
近代漢語《紅樓夢》中程度副詞修飾動作行為動詞和判斷動詞,以及部分感知類動詞的用法為什么消失了呢?楊榮祥在《近代漢語副詞研究》中認為:“當時人們在認知心理上,可能認為動作行為也是有程度等級區別的,所以能在動作動詞及述賓結構前加程度副詞來修飾限定?!蔽覀冋J為這種說法是不可靠的。動作行為動詞在現代漢中也是有程度等級區別的,不過不用程度副詞表示,而是用其他方式來表達,如“打得輕”、“打得重”,“微笑”、“大笑”等。即使近代漢語程度副詞不能修飾動詞,也可以通過換位來表達相同的意思,如:“這里素日有個小書房,內曾掛著一軸美人,極畫得入神?!保ā都t樓夢》第十九回)其中“極畫得入神”可以說成“畫得極入神”。
那么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我們認為這可能和程度副詞虛化的過程有關。語法化理論認為這一過程是:
人>物>過程>空間>時間>性質
程度副詞的語法化過程也應該遵循這一規律。
從以上程度副詞所修飾的成分看,表示能愿類的動詞或助動詞和表示主觀態度類的動詞具有心理屬性,表示存現的“有”、“沒”、“沒有”也包含人們對屬性的判斷在內,如“有錢、有趣、無知識、有盡讓”等。而動作行為動詞和判斷動詞具有過程或空間、時間屬性。所以,從近代漢語到現代漢語,程度副詞一般不再修飾動作行為動詞和判斷動詞,這一組合功能的演變與其自身進一步虛化的結果有關。
參考文獻:
[1]楊榮祥.近代漢語副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篇10
關鍵詞: 日制漢語 生疏感 漢字文化圈
日語中的漢語詞匯,包括從中國傳入的詞匯和日本人自己創造的詞匯,后者被稱為日制漢語。據現代語言學研究統計,現代漢語中70%的科學技術名詞來源于日本的日制漢語。如今,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廣為使用日制漢語,為什么中國人對于使用日制漢語沒有生疏感呢?本文通過分析日制漢語的造詞方法、分類、輸入原因及接納特征,解析其原因。
一、分析
1.日制漢語的造詞源由:文明開化期的日本,隨著西方文明發展進步,涌入了大量新概念、新思想。然而,現有的中文沒有可以替代新概念、新思想的詞匯。因此,日本在吸收原意的基礎上,借用漢字創造了新的詞匯?!敖洕?、“文學”、“近代”、“權利”、“社會”等表達“近代社會”的詞,就是在當時創造的日制漢語。
2.日制漢字的造詞方法:對于不常使用的詞匯和廢詞,給予新的詞義。如:將“deduction”譯為“演法”,將“metaphysics”譯為“形而上學”。古漢語再生利用時,因不會受到原義和語感的制約,可以積極承擔新的含義,改變詞語,其方法又細分為:①省略:如:“世民”略為“”(economy);②改變讀音:如:“音聲”(おんじょうおんせい)(voice),“化”(へんげへんか)(change),“利益”(りやくりえき)(profit);③讀音不變,改變文字:如:“理會”改為“理解”(notion),“聚會”改為“集會”(meeting)。用日本人自己造的漢字翻譯外來詞。日本人造詞時,嚴格遵守了中國自古以來的漢語的造詞和構成方法。日制漢語,因再生利用了古語且遵循了漢語本身的造詞法,賦予了一種親切感,所以中國人在使用時不會有生疏感。日制漢語屬于漢語,即使和中文的用法不同或中文中沒有相同詞匯,但只要加以說明,就可以充分理解。并且其是用漢字標記的,所以易于中國人記憶,只要改變讀音,就可以直接作為中文使用。
二、日制漢語的分類
1982年出版的《漢字外來語詞典》,收錄了約一萬個外來詞,其中日語詞匯896個,占整體的10%。896個日制漢語,根據構成可以分為以下六種。
1.利用漢字,音譯歐美詞匯:基督教,部,珈等;2.利用漢字,意譯歐美詞匯:演出,溫度,概念,會,回,科學,,企,會等;3.日本自己創造的漢字:腺,等;4.利用漢字,創造新的日語詞匯:入口,名,號,,原作,成,,服等;5.利用古漢語詞匯,意譯歐美詞匯:醫學(舊唐),意,段,(三國志),入(史),共和,身分(宋),科目,革命(易),自由,教授,主,思想,等;6.利用古漢語詞匯,日本自己創造的新概念浪人等。
從以上分類來看,大部分詞為意譯。因漢字是表意文字,所以一個文字代表一個詞。并且漢字的生命力強,將兩個漢字疊加可以變成新的詞匯,再將其疊加又可以變為新的詞匯。例如:將“入”和“口”字疊加后變成新詞?!叭搿北硎具M入,“口”表示地方,因此兩個字疊加后表示進入的地方。即使我們第一次見到“入口”一詞,也可以猜出其含義。因此,中國人對日制漢語沒有生疏感。從詞的構成來看,兩個字的漢語詞匯占大多數,并且排列順序和組合方式與中文大致相同。有人提出,中國人一看就知道日制漢語的含義,與構成詞匯的位置和組合方式相關。因此,引進的日制漢語,中國人一看就可理解其含義。
三、輸入日制漢語的原因
受西方強國的侵略,處于亡國危機的清朝末期,知識分子們提出了“向日本學習”的號召。因為近代的日本從江戶末期開始積極吸納西方文化,成為亞洲強國,相反,當時的中國無論是文化方面還是經濟、政治方面,都處于劣勢。王曉秋(1995)指出,我們所使用的西方的概念幾乎都是日本人翻譯的。中國和西方之間,永遠都橫跨著日本。中日戰爭開始后的40余年,近6萬的學生渡日留學,他們在經過明治維新飛速發展進入近代社會的日本,學習西方文化,并將日制漢語帶入中國。因有“向日本學習”的精神作支撐,所以中國人沒有再排斥西方文化,吸納了很多新概念。中日兩國風俗相似,有助于吸納新概念、新詞匯。
四、接納日制漢語的特征
日制漢語被中國人接納的特征如下:1.中國和日本同屬于漢字文化圈是重要的特征之一。兩國使用的文字相同,因此即使是自己國家沒有的詞匯,只要看到該詞一般就可以理解,可以馬上適應日制漢語。2.簡潔的表達方式。中文的“第一次體驗”譯為日文是“初體”,“正在……中”譯為日文是“……中”。最近,很多中國人使用“初體驗”、“……中”一詞,是因為這類詞比起中文字數少,且易理解。3.因日制漢語是由漢字構成的,所以放入中文句子后,很難辨別是中文還是日文。綜述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中國人對于使用日制漢語沒有生疏感是因為中國和日本同屬于漢字文化圈,看到該詞就可以猜到其含義。
五、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日制漢語的造詞方法、分類、輸入原因、接納特征,得出中國人對于使用日制漢語沒有生疏感,是因為中國和日本同屬于漢字文化圈,大部分詞語一看就可以馬上理解詞義。此外,很多日本人認為日制漢語是來自中國的詞。今后,我會就日本人為何持有這種想法而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高俊男.字と日本人.文春新,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