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的管理技術范文

時間:2023-10-07 18:08: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冬瓜的管理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冬瓜的管理技術

篇1

【關鍵詞】 子宮瘢痕妊娠; 宮頸妊娠; 子宮動脈栓塞; 宮腔鏡

特殊部位的妊娠包括剖宮產瘢痕妊娠及宮頸妊娠。剖宮產瘢痕妊娠屬于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主要是由于受精卵著床于前次剖宮產切口瘢痕處,該妊娠現象并不常見。宮頸妊娠主要由于受精卵種植在組織學內口水平以下的宮頸管內,并在該處生長發育的異位妊娠,屬于異位妊娠中罕見且危險的類型。近10年來,由于剖宮產率的不斷升高,CSP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目前發病率尚沒有明確的數字[1]。根據不同的報道,發病率可能在1:1800~2226。在有前次剖宮產瘢痕的婦女中為0.15%,在至少有1次剖宮產分娩的異位妊娠婦女中發生率為6.1%。現階段,臨床上選擇剖宮產手術和行宮腔手術的患者增多,特殊部位妊娠的發生率也不斷上升。宮頸妊娠發病率約為1:2500~1:12 000,占異位妊娠的1%~2%。以上兩種疾病的早期癥狀并無明顯特異性癥狀、易漏診誤診。臨床研究表明,若未對特殊妊娠患者進行針對性處理或選擇處理方式不當,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陰道大量出血的癥狀,還易對患者的子宮造成損傷,對患者未來正常生育狀況造成影響。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能夠提高特殊妊娠患者的生存質量[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40例特殊部位妊娠患者,其中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CSP)患者33例,宮頸妊娠(CP)患者7例。患者年齡23~41歲,平均(28.4±3.6)歲。納入標準:(1)存在剖宮產史(其中8例2次),術中均取子宮下段橫切口;(2)存在人流史;(3)均有停經史,停經時間為29 d~3個月,平均(59.34±1.66)d。本組40例患者中,主訴陰道出血21例,無臨床癥狀7例;血β-hCG檢測值2567~114 800 IU/L,平均29 341 IU/L,明顯高于正常孕婦。本組患者入院后,均行超聲診斷。CSP的B超診斷標準:(1)檢查結果顯示宮腔未見腫大癥狀,探及宮頸管未見妊娠囊;(2)宮頸口處可見不明包塊或妊娠囊或混合性包塊;(3)妊娠囊或包塊與膀胱之間子宮下段前壁肌層變薄或連續性中斷;(4)影像資料顯示包塊周圍的血管組織非常豐富,與正常早期妊娠無明顯差異;(5)附件區未探及包塊,直腸子宮陷凹無游離液(CSP破裂除外)。CP的B超診斷標準:(1)宮頸管膨脹;(2)頸管內有完整的妊娠囊,有時還可見到胚芽或胎心;(3)宮頸內口閉合;(4)宮腔空。其中25例在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部位見孕囊或類孕囊樣回聲,3例探及心管搏動,8例在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部位見混合結構,彩色血流豐富,7例在宮頸管見孕囊樣回聲。所有患者宮腔內均無異常回聲。所有病例經臨床評估,均排除宮活動性陰道流血多,有休克表現,或疑有子宮破裂征象或有藥物禁忌證的患者[3]。

1.2 治療方法 患者在DSA介導下行選擇性雙側子宮動脈插管,先灌注甲氨蝶呤(MTX)各25 mg,然后用明膠海綿顆粒栓塞雙側子宮動脈;治療3~4 d后行陰道超聲檢查,待B超示病灶血流消失或基本消失后行宮腔鏡直視下病灶清除術。對照組患者MTX全身用藥后行病灶清除術。術中記錄出血量,術后第1、4、7天復測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術后1周復測B超。之后每周復查血β-hCG,直至降為正常為止,每兩周復查一次彩超,隨訪至正常月經來潮兩次為止。通過血β-hCG判斷胚胎活性,通過B超判斷病灶清除情況。

2 結果

2.1 栓塞效果 子宮動脈插管均取得成功,陰道超聲檢查提示包塊呈縮小趨勢。觀察包塊周圍的血管組織,發現動脈血流阻力高于0.5。所有病例第2~7天行宮腔鏡檢查+刮宮術,術中出血量約30~80 mL,平均約60 mL,宮腔鏡檢查+刮宮術。行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血β-hCG呈明顯下降趨勢。取刮出物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為壞死的絨毛組織。本組40例患者的生育功能均未受影響,手術成功率為100%。

2.2 治療反應和并發癥 行手術治療后,40例患者均伴隨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狀況。其中11例患者出現劇烈疼痛,遵醫囑予以患者適量鎮痛藥物后,疼痛狀況逐漸好轉。其中7例出現發熱癥狀,行物理降溫后,6例好轉,1例持續發熱,取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后,發熱癥狀消失。40例患者手術過程順利,均未出現水中毒、子宮穿孔等情況,出血量少,均無需更改手術方式。

2.3 隨訪情況 出院后,本組患者每周入院行血β-hCG復查,治療(17.25±2.67)d后,患者的β-hCG恢復正常。出院后1個月行B超檢查,宮內均未見異常信號。隨訪時,本組患者月經均恢復正常,最短時間為30 d,最長時間為67 d,其中1例β-hCG恢復至正常水平后失訪。隨訪至今,本組患者均未出現閉經現象。

3 討論

CSP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原因是:在剖宮產術中,由于創傷、縫合或感染等各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瘢痕處子宮內膜問質蛻膜缺乏或愈合不良,瘢痕組織最終形成縫隙或空洞,造成纖維化和修復不良。當再次受孕時,受精卵恰巧種植于上述縫隙或空洞中,從而形成術后瘢痕處妊娠。妊娠物侵入該處內膜,妊娠物的部分絨毛可延伸到子宮下段切口瘢痕,甚至宮頸部位。有學者提出特殊妊娠患者的子宮肌層外部后外部均可見絨毛組織,根據其入侵程度,可將特殊妊娠進行分類:即宮頸妊娠(CP)和瘢痕妊娠(CSP)。其中宮頸妊娠主要指絨毛組織向子宮頸、子宮腔內生長;瘢痕妊娠主要指絨毛組織植入剖宮產切口處,向腹腔內生長。筆者對CP患者的誘發進行分析時,發現主要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1)受精卵運行過快,在其具有種植能力以前已經入宮頸管,在此種植生長發育;(2)受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內分泌失調、輔助生育技術也是可能誘發CP的有關因素;(3)自然人工流產、診斷性刮宮以及分娩導致宮頸妊娠;(4)病原體感染;(5)不良性生活引發宮頸妊娠。

CSP及CP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特點:(1)停經史,無痛性陰道出血;(2)血/尿β-hCG陽性;(3)超聲檢查。其中經陰道超聲檢查是診斷CSP及CP最主要的手段。CSP及CP是非常危險的異位妊娠,正確的診斷非常重要,由于其早期臨床無特異性表現,發病前不易明確診斷,因存在較為嚴重的不良后果,故一經確診必須終止妊娠。目前在治療尚無統一的方案,其治療原則為: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情況下,盡量保留生殖功能。目前對于特殊部位妊娠處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1)清宮術;(2)藥物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的藥物以米非司酮、天花粉等為主,根據治療藥物行針對性用藥治療;(3)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宮腔鏡探查包塊位置后在腹腔鏡監視下行清宮術;(4)采用宮腔鏡下孕囊周邊組織注射MTX治療后再清宮;(5)介入下子宮動脈插管灌注MTX加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后聯合宮腔鏡監視下病灶清除術[4-7]。

分析各個治療方案:(1)清宮術:單純盲目清宮治療成功率低,術中容易出現大出血危及生命而開腹病灶切除或行子宮切除術。(2)藥物保守治療適應于孕周8周,生命體征平穩,無子宮破裂征象的患者,因妊娠包塊周圍為纖維瘢痕,故包塊吸收緩慢,耗時長,成功率相對較低。(3)理論上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宮腔鏡探查包塊位置后在腹腔鏡監視下行清官術應為治療CSP較理想的方法。在宮腔鏡的輔助下,醫生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子宮下段的妊娠組織,不僅能夠減少術中對子宮的損傷,還能觀察患者子宮出血狀況,并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能夠有效避免不良預后癥狀。對于絨毛組織較為復雜的患者,可及時中轉開腹。同時,對病灶難予徹底清出的患者還可鏡下局部注射MTX,加速病灶的吸收。國內相關研究表明,取MTX進行全身用藥的治療的效果明顯低于局部用藥治療的患者。因此,手術過程中,必須選擇合適的用藥方式進行治療。既往研究表明,宮腹腔鏡聯合治療特殊妊娠患者具有安全性高、復發率小的特點,且對患者胃腸功能和子宮的影響相對較小,便于患者日后恢復。此外,手術切口較小,不影響美觀。但該項方法技術要求水平較高,而且術中仍存在容易出現出血多,需切除子宮風險,腹腔鏡手術相對單純宮腔鏡損傷大,費用大,難以廣泛開展。(4)采用宮腔鏡下孕囊周邊組織注射MTX治療。為了提高療效,防止術中大出血,需將MTX準確注入胚囊周圍的宮頸組織,盡量不直接觸及胚囊,如術中出血可采取電凝及局部填塞紗布壓迫止血,效果滿意。但技術難度相對較大,注射過程中亦可能出現大出血,需更改手術方式,甚至切除子宮。(5)介入+MTX聯合宮腔鏡下病灶清除術治療特殊部位妊娠。其原理是栓塞雙側子宮動脈可減少妊娠囊的血供,促進胚胎死亡,而MTX是滋養細胞高度敏感的化療藥物,能夠增加細胞組織的活性,促使細胞的新陳代謝,加速胚胎死亡。

因此,筆者認為采用兩種方式聯合治療,可達到提高手術成功率的目的。臨床研究表明,子宮動脈栓塞術是一種微創手術,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由血管損傷帶來的陰道出血現象,與骼內動脈結扎術、子宮動脈結扎術、子宮切除術等相比,該手術具有微創、術后并發癥少、無不良預后癥狀的特點等優點,且對子宮的影響較小,對患者的生育功能無較大的影響。介入治療術中局部注射MTX,提高了局部藥物濃度,增加了藥效,減少了藥物對肝腎功能的影響:術中栓塞雙側子宮動脈,達到了止血的目的,同時胚胎因缺血、缺氧而萎縮壞死,減小手術難度[8-10]。栓塞術后血β-hCG呈對數下降,B超檢查示病灶血流基本消失后行宮腔鏡監視下刮宮術。宮腔鏡下剖宮產瘢痕妊娠可見妊娠物附著于子宮峽部前壁瘢痕處。宮頸妊娠見是宮腔空虛,孕囊附著于宮頸內口以下,頸管內。行手術治療期間,若患者出現瘢痕妊娠宮頸妊娠組織壞死的癥狀,絨毛組織往往會出現自行脫落的現象,在超聲的輔助下行宮腔鏡清宮術進行治療。宮腔鏡下病灶切除術能夠直視患者的絨毛組織,并予以徹底清除,若手術中出現流血癥狀可及時行電凝止血處理,能夠有效避免創面大出血的現象,減少術中出血量少,達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目的。術后殘余病灶小,局部包塊吸收快,術后β-hCG值下降快,療程短,患者恢復快,不影響月經及生育。

總之,經導管子宮動脈藥物灌注及栓塞術+宮腔鏡下刮宮術,其具有微創、對癥灶部位定位準確、并發癥少、保留生育功能等優點,可作為治療CSP及CP兩種特殊部位妊娠的一種常規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李素榮,董芳芳,王來友.介入治療瘢痕妊娠42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7):3976-3977.

[2]廖紅荔,王維,羅賢明,等.經子宮動脈介入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價值探討[J].醫學臨床研究,2008,24(6):980-981.

[3]閆鼎鼎.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疤痕妊娠30例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09.

[4]吳玉花.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刮宮術治療宮頸妊娠[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7):988.

[5]洪莉,梁君,史玉霞,等.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宮頸妊娠5例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17(3):185-186.

[6]鄭鴻鴿.宮腔鏡診治子宮切口妊娠12例分析[J].醫藥世界,2009(5):177-178.

[7]梁世杰.開腹與腔鏡手術后腹腔粘連程度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2):116-117.

[8]孔小娟,李留霞.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病29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12):3010-3011.

[9]張金艷,蔣玲,張麗梅.子宮動脈栓塞配合藥物流產治療子宮疤痕妊娠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21):2647-2648.

篇2

關鍵詞 冬瓜;間作;玉米;栽培技術;湘北

中圖分類號 S513;S64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8-0042-01

湖南省安鄉縣位于洞庭湖區西北部,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棉花、水稻、油菜是安鄉縣傳統作物,由于種植方法單一和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經濟效益相對不高。為了充分利用光、熱、水土等資源,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經營方式,推動農業生產向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安鄉縣官鎮永安村應用冬瓜間作玉米產業化種植模式,并與企業實現農產品的無縫對接,可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經濟能效,冬瓜產量120 t/hm2,純收入19 425元/hm2,玉米產量12 t/hm2,純收入8 250元/hm2,冬瓜間作玉米純收入達27 675元/hm2以上,提高了農民純收入,走出了一條高效經濟發展之路。

1 冬瓜間作玉米栽培模式

群體結構為1-1-3-1-1的模式,即2.2 m的廂寬,第1廂栽1行冬瓜,第2廂栽1行玉米,第3廂栽3行玉米,第4廂栽1行玉米,第5廂栽1行冬瓜,依此類推。具體種植模式見圖1。

2 冬瓜栽培技術

2.1 選用優良品種

根據市場以及企業對原料的要求,同時考慮當地氣候條件、栽培方式、土壤條件等方面的適用性,以及節省勞力的需要,選擇早熟、抗病、耐熱及耐寒性強的廣東特大黑皮冬瓜品種。

2.2 冬瓜育苗技術

早冬瓜:在2月20日左右播種育苗,采用大拱棚套小拱棚地熱加溫軟盤育秧,以提高出苗率及成苗率。①苗床準備。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的地塊作床址,先在地上鋪好塑料薄膜和地熱線,整齊擺好100孔營養缽,并均勻撒上苗襁褓基質。②播種。在播種前2~3 d,可將種子曬3~4 h,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面上曬,以防損傷種子。每孔放入1粒種子,注意種子應平放。③覆土蓋膜。播種后及時用苗襁褓基質中贈送的覆蓋料蓋種,灑水至基質濕透即可,搭好小拱棚并蓋膜。

遲冬瓜:在4月10日左右播種育苗,采用泥團覆膜育苗。①苗床準備。選擇地勢較高、通風向陽的地塊作苗床。②制作營養缽。選擇肥沃,沒有連作過冬瓜的泥土,每1 m3土中加入1包育苗寶,加水拌和后,用打缽器制缽,整齊擺放在苗床上。③播種。每個營養缽放1粒種子,注意種子應平放。④覆土蓋膜。播種后及時用細土蓋種,搭好小拱棚并蓋膜。當苗床出苗50%時揭去底膜,苗床上嚴禁使用床草凈或高效的復配除草劑[1-2]。

2.3 適時移栽

當冬瓜苗長至2~3葉時,即可移栽,早冬瓜一般在3月25日左右移栽,遲冬瓜一般在5月5日左右移栽,移栽3 600~3 750株/hm2左右,移栽后及時淋定根水。

冬瓜移栽之前,應先整好地開好廂溝、腰溝和圍溝,噴施芽前除草劑,蓋好黑地膜,然后直接在地膜上挖孔移栽冬瓜。早冬瓜還應搭好小拱棚,提高地溫和拱棚內溫度,防低溫將苗凍傷,加快冬瓜生長,提早上市,當氣溫超過20 ℃時,白天應揭膜,晚上再蓋膜,當冬瓜倒藤之后才能將薄膜移走(一般在栽后20~30 d)。

2.4 大田管理

2.4.1 重施基肥。整地時,施用磷肥600 kg/hm2、51%復合肥(17-17-17)150 kg/hm2、鉀肥112.5 kg/hm2、氮肥375 kg/hm2、鎂肥7.5 kg/hm2、銅肥15 kg/hm2和鋅肥15 kg/hm2,注意磷鉀復合肥是增加冬瓜重量的重要肥料,不能減少其施用量。

2.4.2 巧施追肥。每批冬瓜采摘前1周,追施尿素150~225 kg/hm2或51%復合肥300 kg/hm2。注意葉片有水時不能追施肥料,以免肥料撒施到冬瓜葉片上燒傷葉片。

2.4.3 除草。冬瓜地一般需要進行2次除草。第1次除草,覆膜前用丁草胺或乙草胺1 125~1 500 mL/hm2對水450 kg/hm2進行一次芽前除草。第2次除草,當草高出冬瓜苗時,用蓋草能防除禾本科雜草[3]。

2.4.4 病蟲防治。冬瓜應帶藥移栽,重點搞好蚜蟲的防治。在7―9月重點做好斜紋夜蛾的防治,可用2.2%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2 500~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2.5 適時采收

廣東特大黑皮冬瓜1年可采收3次,當冬瓜表皮毛掉落、皮色加深和表皮變硬時,即可采收。

3 玉米栽培技術

3.1 品種選擇

選擇植株長勢旺盛、抗病高產、適應性廣、生育期適中的美國201超甜玉米品種。

3.2 適時播種育苗

玉米在3月12日左右育苗,采用覆膜集中泥團育苗,可提高植株抗倒性,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具體方法:①苗床準備。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排水較好的田塊。②制作營養缽。將泥土、棉花果蔬專用881肥料加水拌和后,用打缽器制缽,整齊放于苗床上。③播種。種子可不浸種,每個營養缽放1粒種籽。④覆土蓋膜。播種后及時用細土蓋種,搭好小拱棚并蓋膜。

3.3 移栽

3月22日左右移栽玉米,栽植3.45萬株/hm2左右。栽后用過磷酸鈣750 kg/hm2和一定量的火土灰填實孔穴并澆水。秧齡期不能超過15 d,超齡缽土容易竄根,不利于玉米移栽后返青成活。

3.4 大田管理

3.4.1 施肥。玉米苗高20~30 cm時,用尿素75 kg/hm2撒施于植株周圍10 cm處;玉米拔節期重施穗肥,追施尿素180 kg/hm2,以促進幼穗分化,促穗大粒多。

3.4.2 病蟲草害的管理。在玉米四葉期,苗高約30 cm時進行1次化學除草,用50%銹去津3 kg/hm2對水450 kg/hm2帶罩定向噴霧于行間雜草上,注意不要噴施到冬瓜苗上[4-5]。

美國201鮮食甜玉米早熟栽培病蟲害發生較輕,但為了確保甜玉米的品質,在玉米吐絲抽穗期,應重點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750 mL/hm2對水均勻噴霧。

3.4.3 及時摘除多余穗苞。有多個穗苞的玉米植株,及時摘除下部的穗苞,每株只留取最頂端一個苞穗,以利于光合產物集中供給一個穗苞,確保大穗高產。

3.5 適時采收

美國201超甜玉米因主要作為鮮食和制成甜玉米罐頭供出口,因此要適時采收,保持其品質。當穗苞花須枯萎變黑,剝葉籽粒變金黃色即可采收。采收時,將穗棒連同苞葉一起摘下,輕放裝袋。采收過晚,玉米粒甜度和產量均下降。

4 參考文獻

[1] 楊明江,薛志新.雙膜覆蓋西瓜套種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1):124.

[2] 魏國軍,丁玉萍.西瓜套種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137-138.

[3] 關旭.麥套冬瓜間套玉米高效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9):184.

篇3

1、冬瓜需要基肥,冬瓜生長周期較長,果實較大,這就要求所施的肥應以有機肥料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因為這樣有機肥料能給生長中的冬瓜帶來大量的養分,保證冬瓜各個階段的所需養分。一般每畝冬瓜可施用廄肥2500-3000公斤和堆肥2500-4000公斤作基肥,也可施用腐人糞層500-750公斤,腐熟豬牛糞750-1000公斤,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50-75公斤,土雜肥50-100擔。菜農如果有條件可以在基肥中混合40-75公斤餅肥。

2、適量追肥,冬瓜追肥一般遵循“前輕后重,先淡后濃”的施肥方法。在冬瓜生長前期只需施兩到三次稀糞水即可。等到冬瓜藤生長到80厘米左右,可以每隔4天左右施一次稀糞水。冬瓜生長到座瓜后可適當增加施糞頻率,同時需增加糞水的濃度,以保證足夠養分。冬瓜重量大約18斤時,要使用灌溉技術,起到抗旱作用,還在施肥時加入一些稀薄人糞尿、豬糞尿。

3、重施壯瓜肥,在冬瓜藤上剛結出幼果時就可以開始噴施壯瓜蒂靈,可以使瓜蒂生長得結實、粗壯,有強化營養輸送,促進冬瓜果實加速生長的作用。當果實長到3公斤左右要注重肥料和水分的管理。正常情況下要保持瓜地土壤濕潤,大雨后要及時排除積水。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關鍵詞 冬瓜;品種篩選;性狀;產量

中D分類號 S642.3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085-01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the new high yield and quality of wax gourd varieties adapt to the local climate,3 wax gourd varieties and the control variety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Fengza wax gourd 09-3 were the best,showed high yield,strong resistance,its yields uncreased by 12 258.42 kg/hm2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Modilong,the yields increased by 11.83%.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Fengza wax gourd 09-3 was also the strongest.Fengza wax gourd 09-3 was suitable for further promotion of planting.

Key words wax gourd;variety screening;property;yield

冬瓜肉質潔白,脆爽,營養豐富。冬瓜的種植成本低,產量高,耐熱性強,耐貯藏,耐運輸,可作為現代化農產品加工的良好原料。近年來,咸寧市嘉魚縣將冬瓜作為當地的主栽蔬菜品種,冬瓜種植產業得到大力發展,冬瓜栽培面積逐年擴大。但由于單一品種多年連作、肥料偏施、品種退化等因素,冬瓜的產量和品質受到嚴重影響,經濟效益下降明顯。為解決這一問題,篩選出適合當地氣候栽培的高產優質新品種,咸寧市三綠種業有限公司開展冬瓜新品種選育,咸寧市農業科學院在嘉魚縣潘家灣鎮進行了冬瓜新品種比較試驗。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咸寧市嘉魚縣潘家灣鎮農業科技園,試驗區土壤為壤土,中等肥力[1-2]。

1.2 試驗材料

供試冬瓜品種:粉皮2號,由咸寧市三綠蔬菜種業有限公司提供;藍寶石1號,由咸寧市三綠蔬菜種業有限公司提供;粉雜冬瓜09-3,由咸寧市三綠蔬菜種業有限公司提供;墨地龍。

1.3 試驗設計

試驗根據冬瓜品種設4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墨地龍作對照(CK)[3]。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12個小區,小區面積32.5 m2。

1.4 試驗過程

2016年4月3日播種,2016年4月30日定植,2016年7月2日一次性收獲完畢。畦面寬、溝寬分別為2.1、0.4 m,雙行“品”字形定植,株行距0.65 m×2.50 m,每小區種植20株,種植約6 000株/hm2。穴盤育苗,幼苗2片真葉開始定植。定植前施基肥,即施腐熟有機肥15 t/hm2、復合肥750 kg/hm2、鈣鎂磷肥750 kg/hm2,并覆蓋地膜。植株生長期間追施復合肥225 kg/hm2、尿素225 kg/hm2,整個生育期追肥3次。單蔓整枝,及時摘除多余側芽,留瓜的最佳節位約是25節,定瓜后留10片葉進行主蔓摘心。其他栽培管理按常規方法進行[4-5]。

1.5 調查內容及方法

植株生長期間每小區隨機選取10株,調查各參試品種的果實性狀和抗病性,實測小區產量。調查數據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統計分析[6]。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冬瓜品種的果實性狀比較

粉雜冬瓜09-3、粉皮2號的果實形狀為長圓筒形,墨地龍為長炮彈形,藍寶石1號為圓筒形。墨地龍和藍寶石1號的果皮顏色為墨綠色,粉雜冬瓜09-3、粉皮2號的果皮顏色則是青綠色披白粉色。由表1可知,墨地龍品種瓜最長,達 72.6 cm,而藍寶石1號的瓜最短,只有38.6 cm,粉雜冬瓜09-3、粉皮2號的瓜長介于二者之間;瓜橫徑以粉雜冬瓜09-3最粗,達20.7 cm,藍寶石1號最細;瓜肉最厚的是粉雜冬瓜09-3,達6.5 cm;心室最小的是藍寶石1號,粉皮2號和墨地龍的心室較大。

2.2 不同冬瓜品種的產量比較

由表2可知,粉雜冬瓜09-3平均單瓜最重,達到 18.62 kg,墨地龍次之,粉皮2號居第3位,小區平均產量最高的是粉雜冬瓜09-3,達到376.56 kg,顯著高于其他參試品種,較CK增產11.83%,墨地龍與粉皮2號之間差異不顯著。

2.3 不同冬瓜品種的抗病性比較

由表3可知,粉雜冬瓜09-3對霜霉病的抗性最強,種植期間沒有發現病株,其余3個品種均有不同程度的染病,但并不嚴重。同時粉雜冬瓜09-3對炭疽病也具有較強的抗性,整個生育期病指為0.3。粉雜冬瓜09-3對白粉病、疫病的病指也較CK低。對照品種白粉病發病較重。由此表明,粉雜冬瓜09-3的抗病性最強。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參試品種中粉雜冬瓜09-3的綜合性狀較好,產量高、抗病性強、果實整齊美觀、極耐貯運,商品價值高,因而可替代老品種作為減肥減藥技術栽培的新品種在當地大力推廣種植。

4 參考文獻

[1] 李景柱,高治暢,徐繩武,等.抗病粉皮冬瓜新品種粉雜冬瓜09-3[J].長江蔬菜,2016(1):19-20.

[2] 彭榮鋒,班永飛,梁永生,等.南寧市黑皮冬瓜引種比較試驗[J].廣西農學報,2009,24(4):33-34.

[3] 孫琴,趙春,鄭志強.春種冬瓜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2010(5):31-32.

[4] 朱勝林,皮向紅,湯崇儉,等.冬瓜品種引種試驗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08(5):22-23.

篇5

永興鎮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西南部,東與府城、龍泉鎮接壤,南與遵譚、東山鎮相連,西鄰石山鎮,北接海秀、城西鎮。下轄永秀、永德、博強、建中、美東、雷虎、建群、羅經8個村委會和永興墟社區居委會。境內有獅子嶺工業開發區。全鎮總面積108 km2,耕地面積1 278.3 hm2,適合農可開墾的荒山荒地5 866.7 hm2。永興鎮是海口市10個中心鄉鎮之一,也是省“百鎮重點建設”鄉鎮,鎮府駐永興墟。海口市永興鎮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于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濕涼多臺風暴雨,冬季干旱時有冷氣流侵襲帶有陣寒。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左右,最低平均氣溫18℃左右;極端最高氣溫38.7℃,最低4.9℃。

永興鎮共有76個村莊,推廣這項技術種植青皮冬瓜的面積為182 hm2,占全鎮為61%。667 m2產量達7 350 kg,比不應用的667 m2增產1 620 kg,成本減少170元,增收將近1 000元以上。該項目推廣后,為永興鎮減少投入成本為46.4萬元,增收273萬元。

1 品種選擇

多選擇耐濕、耐低溫、耐陰及早熟性強而葉面積小、適宜密植的品種,如青雜2號。該品種為湖南省長沙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海南近幾年引進試種表現良好。該品種主蔓長約500 cm,葉長33 cm,寬37 cm,深綠色。在海南冬春季播種,表現出較強的耐寒性和早熟性,有相當明顯的市場優勢。

2 備耕

施足基肥,667 m2用農家肥1 000 kg和過磷酸鈣100~150 kg、花生餅30 kg進行混合充分漚腐熟,施前再加六國牌磷酸二銨和金正大高鉀復合肥20~30 kg混施。定植前7天用根寶藥液500倍液全部噴于畦面上,再隔3天用“奧普爾”有機活性液肥250 mL對水125~150 kg噴或淋于穴中,3天后移植。

3 播種育苗

3.1 播種期

冬瓜喜溫、耐熱,開花期氣候條件對坐果率影響很大,為獲得豐產,必須確保開花坐果期和果實發育期處于適宜的氣候條件中。天氣晴朗、氣溫適宜、濕度較大,有利于坐果,永興鎮高產優質青皮冬瓜適播期為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

3.2 種子處理

挑好的種子在晴天9:00~10:00曬種2次,后用55℃溫水浸30 min。把消毒洗凈的種子倒入“天豐素”1 000倍液中浸種12 h撈出催芽。催芽后播種前,用25%甲霜靈(藥用量為種子干質量的0.3%)進行拌種,防止種子和土壤帶菌侵染芽和鞘。

3.3 育苗程序

選擇上好的土雜肥并淋施根保500倍液。將露白已拌甲霜靈的種子播于水分含量適中的營養體中,每天早上用噴桶淋水1次,一般以土壤含水量60%左右為準。苗期1葉1心時667 m2用獅馬綠(大量元素水溶肥料)15 g對水15 kg葉面噴施。2葉1心時667 m2用甲霜·噁霉靈25 g+天豐素(蕓薹素內酯)1/4包(8 g/包)+水15 kg+磷酸二氫鉀50 g噴霧,以利增加營養及防治猝倒病,移栽前2天再用獅馬藍(葉面肥)15 g+千紅(吡蟲啉)10 g+霜霉威25 mL+15 kg噴霧。

4 田間管理

4.1 移栽定植

將備耕時準備的基肥5~6成穴施或溝施作基肥。把2葉1心或3葉1心大、中、小的苗分類移栽定植于大田,同時用手壓實后淋定根水。

4.2 營養生長期

定植后7~10天667 m2用磷酸二銨和復合肥各6 kg對水600 kg淋施,并用氨基酸35 mL+天豐素1/4包對水15 kg全面噴霧。隔5~7天觀察苗情結合病蟲害防治選適當農藥混“愛多收”10 mL+氨基酸35 mL對水15 kg進行葉面葉背噴施1~2次。5葉1心時,用“植物動力”2003或強力生根壯苗劑15 mL對水15 kg作葉面噴施。用竹木搭棚,一般搭“人”字架,高1.5~2 cm。

調節營養生長提高產量必須及時做好壓蔓及引蔓工作,同時,據苗長勢強弱打頂,坐果前剪掉側蔓,僅留2~3條側蔓即可。

4.3 生殖生長期

開花前667 m2用翠康花果靈25 g對水15 kg噴霧,定植后生長到15~17節開始長出第一雌花,一般冬瓜的第3~5個雌花產量最高,應予留用。開花時,可以進行人工授粉,留瓜定瓜,留優去劣,高質量瓜主要是留取主蔓的第二個或第三個幼瓜,其余摘除。每檔應多留1~2個幼瓜,待幼瓜長至0.3~0.5 kg時,再擇留取,生產中稱之為定瓜。留瓜定瓜前后,必須用15 mL“植物動力2003”或或強力生根壯苗劑對水15 kg葉面噴施以提高根系吸收能力,滿足瓜膨大的需要。

4.4 果實膨大期

為做到及時、充分滿足果實營養需要,花期后,667 m2用“植物動力”2003或強力生根壯苗劑15 mL對水5 kg噴施葉面葉背,每隔20~30天噴施1次,以力促根深葉茂,防根、蔓葉早衰;用迦姆豐收10 mL+氨基酸35 mL對水15 kg噴4~5次,每隔5~7天1次。

整個栽培措施的指導思想是應從健康的培養技術措施入手,以治本為主,或治本與治標相結合。施肥策略是施足有機農家肥為前提,土施和葉面噴施相結合,勤施薄施;氮、磷、鉀三大要素與多種微量元素相結合,切忌偏施氮肥,多施鉀肥;對口的多種葉面營養液肥與防治病蟲害農藥混噴。

4.5 防治病蟲害

重要病蟲害有霜霉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細菌性葉斑病、疫病、瓜薊馬、蚜蟲、紅蜘蛛、黃守瓜、地老虎等。為害時期主要在苗期、五葉期、初花期、初果期。

蟲害可用唑磷·毒死碑1 500倍液或外耳啶蟲脒1 000倍液或綠寶3 000倍液或殺蟲雙300倍液或順發寧(順式氯氰菊酯)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病害可用神圣2號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 1 000倍液或根保500倍液或加瑞農800倍液或松脂酸銅700倍液等農藥噴霧防治。

5 采收

冬瓜在花凋謝后30~35天即可采收。成熟的冬瓜表皮茸毛稀少、色深,可根據市場需求提早上市,以提高經濟效益。冬瓜采收不宜過晚,過于老熟會造成冬瓜肉質軟、適口性差、不耐貯運。

參考文獻

[1] 符燕.無公害青皮冬瓜高產栽培技術[J].蔬菜,2011(10):18-20.

[2] 黃巧生.無公害青皮冬瓜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08,25(11):43-44.

[3] 楊華新,謝永剛,鄒海勇,等.青皮冬瓜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09(2):40.

篇6

冬瓜“變臉”

只聽說過孫悟空會七十二變,如今,清苑縣清涼城村的冬瓜也學會了這神奇的本領,通過提升加工技術“搖身一變”,成了市場上搶手的糕點餡料,讓當地的企業經營者和瓜農都嘗到了甜頭。

清涼城種植冬瓜有多年歷史,如今種植面積達萬畝,優質的土壤使這里的冬瓜肉頭厚、形狀好、產量高。可是產量再高,也掙不了多少錢,特別是近年來競爭加劇,高產不增收現象常常發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政府支持產業化發展。村民開辦了清城食品廠,對冬瓜進行深加工。廠長特意到北京農科院和上海、廣州等地的食品企業進行考察,“挖”來3位科技人員,帶來冬瓜深加工技術,延深了產業鏈條,大大提高了冬瓜的附加值。

在加工車間,我們看到,冬瓜經過洗選、切塊、擠水、攪拌、烘焙等工序后,變成了晶瑩潤澤、清香怡人、色澤各異的糕點餡料,數一數有15種之多;算一算,銷售價值比原來提高了30%,種植戶再也不用為賣冬瓜發愁,光節約運輸費用這一項每畝冬瓜就增收近600元。“這些產品在市場上深受歡迎。”提起這些,廠長深有感觸地說,“科技是咱農民增收的‘妙方’。”去年,以清涼城村為中心,周邊村冬瓜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6萬畝。

新種“顯威”

踏著薄霧,走進清苑縣白團鄉農成校大門,只見收獲了玉米的秸稈已發黃枯萎,但都沒有收割。“這地是我們農成校的試驗田和示范田,專門用來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優良品種和實用農技,我們先在這里試驗,成功后再向農民推廣。”白團鄉農成校校長介紹說,“看!這塊地雖然不大,卻種著9個玉米品種,都是近幾年科技人員研究引進的新品種。”

據了解,清苑縣18個鄉鎮,鄉鄉都有農成校,幾乎校校都有試驗田。“這些新品種都是去年引進的,各有各的優點。”白團鄉農成校校長手里拿著金光閃閃的玉米棒告訴記者,“農民每種一個新品種,產量和價格都會提高一大截,新品種推廣容易多了。只有讓農民看到實惠,才能調動使用新品種的積極性,才能讓科學種田深入人心。”“這些秸稈種玉米是我們特意留下來作示范的,目的就是要讓鄉親們親眼看看各個品種的長勢,結合實際進行選擇……”

“過去推廣農業新品種新科技,宣傳號召多,實踐印證少,有的農民盲目選用,不僅沒有達到增產的目的,反而影響了增收,嚴重挫傷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白團鄉農成校校長說,“我們利用這片地搞起試驗田,按照節氣,堅持科學管理,然后通過組織培訓,現場觀摩,把優良品種和使用農技綁在一塊兒推廣,很受農民的歡迎。”

“先實驗后推廣,降低了風險,同時有利于提升農民的科技意識,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嘗到了科技帶來的甜頭,群眾對科技的渴望從沒像今天這樣強烈過,專家每每來講課,院里聽課的人擠都擠不動。如今,我鄉優質小麥方、優質玉米方都超過兩萬由,每年都有新品春到站在高處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綠地毯、黃地毯;秋季,望不到邊際的,還是這豐收景……”白團鄉黨委書記王福增驕傲地說著。

據有關部門統計,經過卓有成效的引導推廣,清苑縣良種覆蓋率均達到100%,70%靠優良品種實現了增收。

土地“配餐”

“沒想到土地和人一樣,也得‘吃配餐’,缺啥就得補啥。”在清苑縣東閭鄉韋各村,一位村民在菜地里快樂地忙碌著。去年,他嘗到了配方施肥的甜頭:辣椒長勢喜人,肥料錢還少花了70多塊!

“莊稼、枝花,全靠肥當家。”過去,大部分農民使用傳統的施肥方法,不僅增加成本,而且造成土壤養分失衡,影響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而今,“測土配方施肥”正在使人們傳統的觀念發生著變化。

為引導農民科學施肥,清苑縣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全縣耕地進行“體檢”,了解各個地塊的營養成分,然后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需求,開出“藥方”,分發到各村各戶,并通過專題講座、實地指導等方式進行培訓。目前,已有5萬余農戶接受培訓,使用“測土配肥”的農民越來越多。

提起“測土配方施肥”,農民贊不絕口。白團鄉白團北街村民王領弟高興地說:“我種了15畝小麥,按配方每畝施用40公斤復合肥,用量比過去少了20%,去年麥收時,畝產反而提高了20公斤。”另一位農民扳著手指算開了賬:“測土配肥”每畝地至少要節省15塊到20塊,這一里一外就是30多塊,算到全縣增收上,效益大了去了。”

篇7

綏陽縣位于貴州黔北腹地,平均海拔866 m,年平均氣溫15.1℃,年降雨量1 160 mm,土地較肥沃,素有“黔北糧倉”之稱,農業生產傳統種植模式多為油菜―水稻一年兩熟制。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蔬菜產業作為結構調整的首選產業之一,現年栽培面積已達4 000 hm2以上。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復種指數,促進農民增收,我們于2011-2012年在綏陽縣蒲場鎮進行黑皮冬瓜―大白菜套種大蔥一年兩熟三收高效栽培模式研究。2011-2012年示范種植面積8 hm2,每667 m2冬瓜平均產量8 000 kg,平均產值8 000元;大白菜平均產量2 500 kg,平均產值5 000元;大蔥平均產量3 700 kg,平均產值7 400元。年平均每667 m2總產值達2.04萬元,經濟效益較高。現將該高效模式簡述如下,以期為國內同類型地區生產應用提供借鑒。

1 茬口安排

3月上中旬進行冬瓜育苗,4月上旬移栽,7月底8月初收獲冬瓜。6月上中旬進行大蔥育苗,大蔥苗齡一般70~80天,7月上中旬進行白菜育苗,白菜苗齡25~30天。冬瓜收獲后及時換茬,翻犁瓜田整地,8月上中旬定植大白菜,行距80 cm,株距40~45 cm,大白菜定植后10~15天即8月下旬,在行間開溝套種1行大蔥,株距8~10 cm,大白菜和大蔥的共生期30~40天,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大白菜,翌年3月底至4月初收獲大蔥。

2 栽培要點

2.1 黑皮冬瓜

①品種選擇 黑皮冬瓜選用生長勢強、抗逆性強、果實長圓柱形、肉厚白色、肉質致密、耐貯運的黑皮冬瓜,如巨寶特黑大冬瓜、廣東黑皮冬瓜等。

②培育壯苗 3月上中旬播種,托盤漂浮育苗技術育苗,即在育苗大棚內建好苗池,準備好育苗基質,然后將基質裝入育苗盤內,每穴播種1粒,播完后再撒上基質將穴孔填滿,最后把播好種子的托盤整齊地放到苗池里。7~10天出苗,出苗后看天管苗,晴天中午溫度高時卷起棚膜通風降溫,棚內濕度大時也要卷膜排濕,瓜苗3葉期時在苗池水中添加營養液。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 3片真葉展開時卷起棚膜,使棚內外溫度保持一致,煉苗5~7天。

③開廂定植 采用地膜覆蓋栽培,1.6 m包溝開廂起壟,壟面寬40 cm,結合起壟667 m2溝施充分腐熟牛圈肥1 000~1 200 kg、30%復合肥40 kg、硫酸鉀或氯化鉀10 kg、硫酸鋅3 kg作底肥,起好壟后蓋地膜。4月上中旬、苗具真葉4~5片時定植,在作好的壟上按80 cm的株距打孔定植,每窩1株,定植后淋足定根水或澆透腐熟清糞水,最后用細土蓋嚴孔口。

④田間管理 a.追肥。追肥共3次。移栽后15~20天,冬瓜苗開始抽蔓時追施第1次肥,冬瓜坐住果時追施第2次肥,瓜質量4~5 kg時追施第3次肥。追肥用清糞水對尿素和過磷酸鈣淋窩,每667 m2每次用尿素4~6 kg、過磷酸鈣6~7 kg,前期少,后期多。冬瓜膨大期視長勢,可葉面肥噴施0.6%尿素加0.5%磷酸二氫鉀混合液1~2次。

b.搭架整蔓。待瓜蔓長1 m左右時,用高2 m左右的架材及時搭“人”字架,并用橫桿把“人”字架連成一排。冬瓜以主蔓結瓜為主,摘除側芽和腳葉,留主蔓,主蔓20節左右開始開花結果,留第25節前后節上著生的瓜,瓜質量達5 kg左右時用繩索或網袋吊瓜,每株只留1個瓜。要多次理蔓、摘側芽和老葉,當冬瓜定型后摘斷主蔓生長點,促冬瓜成熟。

⑤病蟲害防治 a.立枯病和猝倒病。主要在苗期發生,可用35%立枯凈(福?甲霜)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0%苗菌敵(多?福)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b.枯萎病。發病初期可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35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200倍液灌根防治。

c.白粉病。發病初期可用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0%醚菌酯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

d.霜霉病。發病初期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e.日灼病。成熟期要盡量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在瓜上,可用瓜葉覆蓋,或用其他覆蓋物遮蔭。

f.蚜蟲。可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或1.8%阿維? 吡蟲啉1 000倍液噴霧防治。

g.黃守瓜。可用98%敵百蟲800倍液或20%敵?氯乳油800倍液噴霧防治。

h.地老虎。可用2.5%地虎隔夜殺(高滲高氯)

1 000倍液或50%易撒凈(氰氨化鈣)顆粒劑拌細土撒施或配制成毒餌誘殺。

⑥采收 7月底至8月初,冬瓜已成熟,瓜身黑而發亮,就可及時采收換茬。

2.2 大白菜

①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性強、生育期80~90天、葉球長筒、擰心或炮彈型、商品性好、耐貯運的秋季大白菜太原二青、石綠85、高抗王AC-2等。

②培育壯苗 采用營養塊育苗,用熟化的菜園土,去3 cm表土后,取泥過篩,加入細土質量30%的腐熟有機肥、3%的復合肥、0.5%的尿素,用清糞或沼液拌勻,堆放發酵制成營養泥。將堆制好的營養泥與床土充分混勻,用清糞水或清水拌濕,抹光土面,劃成4~6 cm見方的營養塊,在每個營養塊上打筷子頭大小1 cm深的洞,每個小洞播1~2粒種子,撒細土蓋種,然后起拱蓋遮陽網,時值高溫,晴天10:00~16:00要蓋遮陽網,25~30天即可移栽。

③開廂定植 冬瓜收獲后及時翻犁瓜田,施基肥,667 m2施腐熟牛圈肥1 500~2 000 kg、30%復合肥40 kg、硫酸鋅2 kg、硼肥1 kg,結合整地與耕層充分混勻,然后按行距80 cm、株距40~45 cm定植大白菜,667 m2栽1 800~2 100株,栽后及時澆足定根水,由于是營養塊帶土移栽,雖然時值盛夏高溫,但是基本不影響大白菜活棵。

④田間管理 定植成活后及時查缺補苗,以保全苗,定植后10~15天,在大白菜行間套種1行大蔥,結合大蔥套種,給大白菜進行1次中耕和追肥,667 m2追施尿素4~5 kg,生長期要保持田間土壤濕潤,在大白菜結球初期,667 m2追施30%復合肥20 kg,

蓮座期和結球期各用0.5%尿素加0.5%磷酸二氫鉀混合液葉面噴施1次。

⑤病蟲害防治 a.霜霉病。發病初期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

b.病毒病。要注意預防蚜蟲,發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

c.蚜蟲。可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或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1.8%阿維?吡蟲啉1 000倍液噴霧防治。

d.跳甲。20%敵?氯乳油800倍液或48%毒死蜱(樂斯本)1 000倍液噴霧防治。

e.菜青蟲、小菜蛾和斜紋夜蛾。可用55%毒死蜱?氯氰乳油1 000倍液或13%阿維?毒乳油1 000倍液或2.5%菜喜(多殺菌素)懸浮液1 0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

f.采收。大白菜包心緊實后,應及時采收,一次性收完,及時清理田園,轉為對大蔥的管理。

2.3 大蔥

①品種選擇 大蔥選用植株完整、緊湊、葉肥厚、假莖潔白、致密、抗病性強、耐熱、耐寒的品種,如元藏大蔥、日本進口的長悅大蔥等。

②育苗 a.整理苗床地。苗床地選土質疏松、肥沃、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播前5~7天整理苗床地,按苗床面積30~40 m2栽植667 m2準備苗床,40 m2的苗床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00 kg、過磷酸鈣或30%復合肥2 kg,淺耕耙平后開廂,輕輕踩實,使廂面外實里松,平整,防止局部積水。

b. 浸種。栽植667 m2大蔥用種70 g,播種前先進行溫湯浸種,即用55℃溫水燙種25 min,邊浸邊攪拌,然后再用0.2%高錳酸鉀液浸種25 min,時間到后用清水將藥液沖洗干凈。

c.播種育苗。采用撒播,先將整理好的苗床澆足底水,待水分滲完后,將種子與細干土或細沙拌勻后均勻撒播,然后蓋1 cm厚的細土,6月上中旬正值高溫雨季,要起拱蓋遮陽網控溫保濕,保持土壤水分充足,表土不板結,利于出苗。當幼苗2~3片葉時,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1.5 kg;不間苗,幼苗30~40 cm長時應停止澆水,適當煉苗,準備定植。

③定植 沿著大白菜行間挖溝,溝深20~24 cm,每667 m2用硫酸鉀型復合肥40 kg、硼肥1.5 kg、硫酸鋅2 kg、尿素2 kg混合成復混肥撒施在溝里與泥土混勻,定植前,首先剔除病弱苗、畸形苗,按苗大小分成大、中、小3級分別栽植,株距8~10 cm,667 m2栽9 000~10 000株。栽插時蔥苗應垂直,不能彎曲,蔥葉生長方向與壟成45°角或與壟垂直。

④田間管理 a.澆水。大蔥定植緩苗期一般不澆水,蔥白生長初期保持土壤濕潤即可,蔥白旺長期,需水量大,應視其土壤濕度合理澆水;蔥白充實期,需水量相對減少,但仍需保持土壤濕潤,一般視天氣情況及土壤干濕合理澆水。

b.追肥。大蔥喜氮、鉀肥,一般生長前期喜氮肥,生長中后期,喜鉀肥,因此,應根據其需要適時追肥。蔥白生長初期,667 m2施尿素15 kg或硫酸銨20 kg;蔥白旺長期,氮磷鉀要配合使用,結合培土,每667 m2每次追施復合肥(15-15-15)20 kg,追施1次后隔25~30天再追施第2次。同時,用0.5%硼砂液葉面噴灑,10天左右1次,連續使用2~3次。

c.培土。培土有軟化蔥白、改善品質的作用,一般在追肥澆水后進行,應掌握前松后緊的原則,生長前期培土宜松,生長中后期宜緊實;一般培土3~4次,每次培土厚約10 cm,將土培至葉鞘與葉身的分界處略下,勿埋沒葉身。

⑤病蟲害防治 a.紫斑病。發病初期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6.2%氧化亞銅(銅大師)水分散顆粒劑1 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b.霜霉病。發病初期可用69%錳鋅?烯酰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c.白尖病。發病初期可用72%克露(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霜霉疫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d.灰霉病。發病初期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e.蔥薊馬。可用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和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噴霧防治。

篇8

1 精選良種

根據當地栽培習慣和市場需求,選擇植株生長勢好、分枝能力較差、抗日灼能力強、商品性好、耐漬、產量高、田間抗病抗逆性強、耐貯運和適宜加工的優良品種,如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的鐵桿粉斯、墨地龍,海南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的粉皮冬瓜,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的鐵柱168等。

2 播種育苗

2.1 播種期確定

冬瓜播種期依早熟、中熟和晚熟栽培目的、本地早春氣候條件及冬瓜種子本身發芽所需溫度3個條件綜合決定。冬瓜低于5℃發生凍害,15℃以下生長發育不良。春提早保護地栽培,1~2月播種;春季露地栽培一般3月上中旬播種;延秋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播種。

2.2 浸種催芽

冬瓜種子種皮厚,發芽困難,浸種后種皮上黏液較多,處理不好極易爛種。在浸種催芽前,可用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種1.5 h)或0.1%~0.2%高錳酸鉀(浸種30 min)等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凈,再用溫湯浸種6 h左右,浸種后反復搓洗種子,洗掉外皮上的黏液,瀝干后用紗布包好,在30℃條件下催芽,每天翻動1次種子,并用清水洗1次,經過4~5天大部分種子發芽即可播種。

2.3 播種育苗

苗床地選床土平整、向陽不積水處。播后覆蓋的營養土應松軟保濕,以3~5粒冬瓜籽厚度為宜,注意保持濕潤,防鼠害。育苗可有3種方式:苗床撒播,子葉展開時苗床地假植,1葉1心或2葉1心時移栽;苗床撒播,子葉展開時營養缽假植,2葉1心時移栽;直播營養缽,2葉1心時移栽。播后苗床表面或營養缽上蓋一層地膜,再用小拱棚覆膜,膜邊周圍用土密封。開始出苗時應揭掉地膜,以防燒傷幼苗和形成高腳苗,晴天注意揭膜通風和煉苗。

3 整地、施肥、定植、植株調整

①整地 生產地以排灌方便的非瓜菜田為宜。壟溝、腰溝、圍溝“三溝”配套,圍溝要深,做到雨停溝干,預防病害發生。

②施足基肥 基肥每667 m2施菜餅(枯)100~150 kg+磷肥50 kg+鉀肥或復合肥15~20 kg;或施50~60擔(50 kg/擔)人畜糞(可用豬、牛、雞、鴨糞土雜肥代替),另施磷肥50 kg+鉀肥或復合肥15~20 kg;或施復合肥100 kg+磷肥50 kg+鉀肥15~20 kg;或施菜餅(枯)100 kg+復合肥50 kg。盡量不施或少施尿素、碳酸氫銨等氮素肥料。定植行覆蓋0.8~

1.0 m寬地膜,基肥主要施于定植行,爬蔓行少量撒施。

③定植 應選晴天下午離畦邊15 cm定植,定植前苗床澆透底水,移苗時不要傷根,多帶土,定植后第2天澆復蔸水。

④植株調整 原則是讓冬瓜莖葉均衡分布于土面,使其更好地利用土壤營養和空間條件,促進坐果和果實發育。有3種方式,根據土壤肥力和整枝方式,因地制宜選用。畦寬8 m(含1條溝),雙行定植,株距70 cm,667 m2栽約210株,主蔓基部留3條側蔓,相向引蔓;畦寬6 m(含1條溝),雙行定植,株距70 cm,667 m2栽約300株,主蔓基部留2~3條側蔓,相向引蔓;畦寬4 m(含1條溝),單行定植,株距70 cm,667 m2栽約160株,向土中央引蔓,主蔓基部留3條側蔓,坐瓜后主側蔓任意生長。

4 選瓜、定瓜

以第2~5朵雌花坐瓜為好,選留品種特征好、形狀正常、發育快、果型大、茸毛多的幼瓜。當幼瓜坐住后“彎脖”,單瓜質量 0.3~0.5 kg時即可定瓜,1蔓1瓜(含主側蔓),摘除畸形瓜。

5 追肥

冬瓜在定植后,依基肥量和苗情追肥,若葉片黃而瘦小,表明肥料不足,可以追肥。幼瓜長到約0.5 kg,可用稀人畜糞每星期追1次,前輕后重,或每667 m2埋施15 kg復合肥,避免蔓葉凋落、枯黃及植株早衰,促進果實膨大。

6 抗旱

高溫少雨季節,冬瓜缺水易萎蔫,選水涼、氣涼、土涼時灌溉,深度不要超過溝的2/3為宜,以防灌到土面,導致病害傳播而死苗。灌水的同時或之后注意施肥促苗。

7 防腐、防日灼

結瓜處不能積水或太濕,適時翻瓜,以免爛瓜,翻瓜時注意瓜、瓜柄、莖配合行動,防止脫瓜、斷柄、斷莖。冬瓜生長中后期,注意用稻草、秸稈、報紙等覆蓋物覆蓋瓜面,防止太陽灼傷腐爛。

8 常見病蟲害防治

8.1 常見病害

①猝倒病 選擇前茬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作育苗床;營養土要盡早翻曬;施用的有機肥要腐熟;床面要平、無大土塊;播種前早覆蓋,將床溫提高到20℃以上。幼苗發病時,用銅銨合劑防治(即用硫酸銅1份、碳酸氫銨2份,磨成粉末后混合,放在密閉容器內封存24 h),每次取出銅銨合劑50 g沖清水12.5 L,噴灑床面。

②疫病等其他病害 防治疫病、蔓枯病可噴施72%杜邦克露(霜脲?錳鋅)或69%安克錳鋅(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 900倍液;枯萎病可噴施 50%混殺硫懸浮劑 500 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炭疽病可噴施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或2%抗霉菌素水劑 200 倍液;霜霉病可噴施 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4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 200 倍液或 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每 6~7 天噴 1 次,連續 2~3 次;病毒病可用病毒 A、植病靈、83增抗劑等防治;白粉病可噴施 1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20%粉銹寧乳油 2 000~3 000 倍液,每隔 7~10 天噴 1 次,連續 2~3 次。

8.2 常見蟲害

常見蟲害為瓜絹螟、斜紋夜蛾、棉鈴蟲、瓜蚜、紅蜘蛛、黃(黑)守瓜、薊馬、潛葉蠅和粉虱,應選擇適宜時機噴灑低毒農藥進行防治。

篇9

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全面履行職責,切實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一是縣委、縣政府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非常重視,成立了由主管縣長任組長的領導組織,明確了相關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任務和責任。二是為切實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管理,縣蔬菜中心成立了由主任和兩名副主任及三名技術人員組成的蔬菜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蔬菜質量安全和蔬菜質量檢測工作的分管領導和質量安全管理責任。技術人員包村開展工作,層層建立責任制,做到了重點突出,檢查細致、責任明確、效果顯著。同時,組建了以基地、學校、農貿市場、超市、酒店賓館等重點區域(單位)為主的蔬菜質量安全信息聯絡員隊伍,為開展蔬菜質量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強化宣傳,提高認識

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我們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科學引導正確的消費觀,提高人民群眾自我保護能力。在大蒜、彩椒、黃瓜、冬瓜等蔬菜基地實現技術規程和禁限用農藥明白卡入棚入戶,抓好基地源頭管理,規范田間記錄,要求廣大菜農按規程開展生產活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并不定期進行抽查。

三、抓好準入工作,強化流通監管

一是開展蔬菜市場速測。我們加大工作力度,要求各大市場以及學校、工廠、超市開展蔬菜農殘自律性速測。并完善蔬菜進貨臺帳登記冊、蔬菜農殘自行速測等質量安全相關制度,凡上柜臺的蔬菜一律先檢測、后銷售,并將檢測結果在顯要位置向消費者公布,檢測不合格的,及時作出處理,逐步增強了蔬菜生產者、經營者市場準入的安全意識。二是實行蔬菜標識銷售制度。對超市蔬菜實行標識銷售,進行包裝銷售,向社會公開,接受廣大群眾監督。三是實行產銷結合。我們引導蔬菜基地協會和經銷商推行“產地與銷地”、“基地與市場”的質量對接與互認,建立穩定的進貨銷售渠道,使生產者和銷售者實現雙盈。

四、開展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

截止目前,我縣通過的綠色蔬菜產地認定面積11萬畝,大蒜被認證為綠色蔬菜產品;瓦西黑皮冬瓜合作社申報的韭菜、芹菜基地已通過有機產地認定。同時,加強已認定蔬菜標準化種植園、特色品牌基地產地跟蹤管理,按照“十有”標準和“四化”要求,指導、督促各蔬菜基地建立標準化生產管理制度,設立無公害、綠色生產操作宣傳牌,印發蔬菜生產投入品登記小冊,簽訂了協會與農戶、公司與農戶的質量安全責任書,明確基地質量安全的負責人和監督員,落實有償服務和有獎舉報制度,從源頭上把好蔬菜生產安全關。

五、完善蔬菜質量檢測體系

篇10

采訪楊春暉,你會常常被他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思路打斷,但聊上一會兒,你就發現這位大廚不是徒有個性,而是一位菜品、管理都拿得住的合格大廚。比如,他說:“一個總廚能罵手下員工,原因只有兩個,一是因為員工怕老大,挨罵忍著,另一個是老大和員工關系特別好,把老大當自己大哥,我和我的員工應該是第二種情況。”

楊春暉

北京烹飪大師,高級烹飪技師,高級營養配餐員,餐飲職業經理人,師從亞洲大廚屈浩,現任北京冠榕大酒店行政總廚。

楊春暉的伙伴們

楊春暉個性言論:

不要讓自己跟著工作轉,而讓工作跟著自己轉。比如,出新菜,要在客人所想之前,讓自己的菜品吸引客人來消費,而不是按照客人的口味再出新菜。所以,平時要拓寬做菜的思路。

我跟員工講:工作和家庭,要先考慮家庭,因為有了幸福的家庭,員工才能安心工作。

要想管理好員工先要疼他們,疼員工的好方法之一是和相關部門搞好關系,如前廳、行政部門等,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善待我廚房的員工。

做菜,原材料可以省一點,但是調料不能省。設備可以省一點,但是人才不可以省。

做菜要尊重原料的天性,尊重原料本身的口味特點和特性,不要將其他的一些外在味道加在其上,否則出力不一定討好。比如,鵝肝天生麗質,脂肪含量很高,本身口感柔柔滑滑,入口香濃,所以加工時不需要將其反復“蹂躪”,保留其本性就很好。再比如上等牛扒,本身味道就很香,不要加任何香料來烹調,否則用香料味來掩蓋牛扒本身香味,得不償失。但是,魚翅海參類的原料就需要其他原料來增進口味了。

特邀點評:(北京)吳衛東(上海) 徐江輝:

本組菜品總體不錯,原料搭配既有創新又非常和諧,菜品口味、技術過關。

蒜豉香蔥爆神戶牛腱

售價 199元/份日售 20多份

亮點:牛腱一般用來鹵制,很少生炒而成的,神戶牛肉因為飼養和屠宰過程比較講究,肉質鮮嫩,肌腱類部位也不例外,所以急火快炒或者涮之,其口感除鮮嫩之外還有肌腱類肉質的爽脆,但千萬不要炒制過火。

主料:神戶牛腱(右圖,可用普通小牛腱肉代替)300克。

配料:青蒜100克,香蔥100克。

調料:鹽2克,味精、雞粉各3克,蠔油、陽江豆豉各5克。

制作:1、神戶牛腱頂刀切如圖片,青蒜和香蔥切斜段。2、起鍋下色拉油,燒到五成熱時下神戶牛腱中火滑2秒至六成熟。3、鍋留底油,下香蔥、青蒜、豆豉炒香,下神戶牛腱大火翻炒數下至熟,下入其余調料勾薄芡起鍋即可。

味型:蒜豉香。

鵝肝汁牛肋排 50元/位

亮點:不加香料,僅用鮑汁和雞湯煨制,最后撒鵝肝粒。

主料:新西蘭牛肋排(最好取中間部位,肉質最佳,左下圖)一根約300克,蒸熟的鵝肝(切丁)30克。

調料:味精3克,鹽、蠔油各10克,雞湯、鮑汁各500克。

制作:1、牛肋排沖凈血水,入六成熱油中炸一下定型。2、砂鍋下調好底味的鮑汁和雞湯,下炸好的牛肋排大火燒開小火煨2小時,關火燜至湯涼,以便軟爛入味,撈出后入280度烤箱烤五分鐘,取出入盤。3、將煨牛排的原汁內混入熟鵝肝丁,勾薄芡,淋在牛肋排上即可。

味型:濃香。

制作關鍵:牛排一定要沖凈血水顏色才美觀。

點評:成菜最好去掉骨頭,否則不方便食用。另外,感覺鵝肝的香味和牛排香味是互相影響的?

作者解答:1、牛肉已被浸到離骨,食用方便。2、鵝肝丁非常少,最后撒在上面,起到造型和豐富口感的作用。

香蒜金槍魚 售價 19元/位日售 50多位

亮點:熏后的金槍魚保留了香滑豐腴的口感,搭配紫蘇葉卷食,解膩,吃法新穎。

主料:白金槍魚肉(肉質白嫩)100克,刺身用紅金槍魚肉(紅色肉質)100克。

白金槍魚肉

紅金槍魚肉

配料:炸蒜末30克,白蘿卜絲、胡蘿卜絲各適量,紫蘇葉數片。

調料:鹽3克,白糖10克,茶葉15克。

制作:1、熏爐內放入白糖和茶葉,放入兩種魚肉熏5分鐘至上色。2、取出兩種金槍魚,切成0.8厘米厚的片,均勻地撒上鹽和炸蒜末,如圖裝盤,點綴白蘿卜絲、胡蘿卜絲,搭配紫蘇葉,上桌后用紫蘇葉卷食即可。

味型:蒜香味濃,槍魚香滑。

創意由來:金槍魚又稱吞拿魚 以其肉質滑嫩口感出眾而著稱。金槍魚以前的做法多是刺身,我將其略熏,外皮是熏后熟的口感,而里面還是金槍魚本身的口味,再搭配辛香的紫蘇葉,增進了口感。

闔家平安 售價 69元/份日售 20多份

亮點:本菜的傳統做法是用一大塊冬瓜煨入味道后勾芡,蒸制費時且口感水淋淋,本菜將冬瓜切絲或者打蓉,便于成型,加快了出菜速度,最后撒干貝絲口感更好。

主料:冬瓜2000克。

配料:白果50克,紅腰豆50克,福建紅蘑菇50克,鮮松茸50克。

調料:鹽3克,味精2克,雞粉3克,蠔油2克,上湯750克,蒸熟的干貝絲50克。

制作:1、冬瓜切成細絲,入雞湯小火煨5分鐘至透,壓一下瀝干水分,放入盤中方形模具中定型(如圖),將紅蘑菇、松茸入雞湯小火煨10分鐘至透,白果汆水,紅腰豆煮熟,圍在成型的冬瓜周圍。2、鍋下上湯燒開,加入蠔油、鹽、味精、雞粉等調料調好味道,撒上干貝絲,勾芡淋在主料上面即可。

做合家平和的模

味型:咸鮮清淡,老少皆宜。

藍莓鵝肝醬

售價 69元/位日售 30多位

亮點:普通鵝肝鹽腌蒸熟加黃油重新成型,可以達到進口水平。

主料:鵝肝2000克,面包一片。

配料:黃油400克,草莓一個,苦菊10克。

調料:鹽20克,藍莓醬15克。

制作:1、把鵝肝從中間剖開,挑去血管和筋膜,撒上鹽腌2小時。2、將腌制好的鵝肝用保鮮膜包好,入蒸籠旺火蒸40分鐘,取出瀝去水份,打碎成泥。面包片外抹少許黃油,入200度烤箱略烤至表皮發脆。3、將打好的鵝肝摻入化開的黃油,放入方形模具,冷卻后切片,取一片,放在面包片上,如圖裝盤,將藍莓醬擠在鵝肝周圍,一起食用即可(面包除了能防止鵝肝粘盤子之外,還可配鵝肝一起食用)。

味型:咸香味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