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賞析范文

時間:2023-03-16 20:42: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唐詩賞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唐詩賞析

篇1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2、翻譯:

一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遮映著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遠遠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3、賞析

篇2

關鍵詞:拖堂現象; 利弊; 改進措施;

一.前言

現如今,教師上課拖堂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也許,從學校的管理者或者從我們老師的角度出發,拖堂現象似乎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甚至反映了當代教師一種孜孜不倦的誨人品質。然而,這種現象是否有必要,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2008年印發的《中小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提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切實做到不拖堂。2010年教育部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學校要把減負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健身娛樂的時間。因此,既然國家相關文件有明確的規定,那么為什么教師拖堂的現象還在持續發生呢?

二.拖堂現象的成因分析

1.教師的主觀意愿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處于絕對的權威地位。在課堂上,部分教師為了加快進度完成教學任務故意的拖堂或者加課。一些教師甚至認為拖堂是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2.部分客觀因素起到了作用

2.1教師的備課

有的教師教案寫的不夠詳細,所以在上課時臨時發揮,浪費了很多寶貴時間;有的教師課前把課背的太多,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掌握能力,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不得不拖堂。

2.2教師的課堂有效組織教學與學生互動時間的比例

為了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許多教師采取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組織形式。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有的小組因為準備不充分而完不成任務,從而影響教學進度,導致教師下課拖堂。

2.3突發事件

有一類突發事件,比如:上課時有學生突然發生爭執、出現打架事件,有的同學突然生病,都會影響教師上課,所以,老師就會選擇拖堂來處理未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解決途徑

3.1學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加強監督管理

看似平常的拖堂問題,實際上是關于教師專業發展,關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作為教育管理者,必須采取一條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同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培養真正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2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認真備課

教師有效地設計教學程序和計劃,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有助于在規定的時間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感知、接受到掌握和應用的過程,善于啟發和誘導,用眼神與學生交流,用心靈與學生溝通。

3.3面對突發事件,教師要沉著冷靜

突發事件,這通常會給教學經驗不足的老師一個措手不及。因此,教師首先要保持冷靜的心態,積極處理突發事件,同時,及時地組織學生恢復到正常的學習狀態,通過靈活的方式處理余下的教學任務。

3.4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了解學生,充實自我

新時期的教師,要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的朋友,主動與學生溝通,善于與學生交往。這其中最有效的途徑是去聽課,不僅可以學習別人先進的經驗,而且要善于觀察,通過周圍同學的表現,更進一步把握學生的心理,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四.結語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新世紀人才成長的搖籃是學校,關注教育環境中的一些不合理現象,就是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教育的未來。其實,關于教師拖堂現象的成因和解決途徑遠不止這些,本文的目的在于呼吁全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一些教育教學活動的具體問題并能引起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Brown.根據原理教學:交互式語言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篇3

【關鍵詞】糖尿病;降糖;藥物;分析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1],2010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過11%。1993~2007年,全國糖尿病的醫療費用從2000億元上升至2216億元,直接醫療費用在衛生總費用的占比從1.96%上升至18.2%。糖尿病帶來的生命損失、經濟負擔和衛生服務壓力已不堪重負。因此,合理使用藥物對于有效控制和治療糖尿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文針對中心門診35歲以上糖尿病患者的處分進行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從本中心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內調取2013年的門診處方613870張處方,對具有糖尿病診斷的處方進行相關信息統計。

采用Excel(2007)進行數據整理、分析。從處方中挑選出服用糖尿病藥物并被診斷為糖尿病、年齡為35歲(含)以上的處方,然后再分別針對所選處方的年齡、性別、用藥情況及使用頻率、用藥頻度[2]等方面進行統一分析。

2 結果

2.1 處方統計

共查閱613870張處方,其中35歲及以上糖尿病處方47379張,占總處方量的7.72 %。有男性18606例,女性28773例。年齡分布:35歲~54歲4198 張,55歲~74歲25992張,76歲以上17149張,平均年齡69歲,最大年齡的104歲。

2.2 藥物使用情況

中心門診使用的降糖藥物共有6種。非口服類降糖藥物胰島素類有727張,使用率為1%;口服藥有五種,磺脲類18989張,使用率最高,為36%,其次為α-糖苷酶抑制劑16993張,使用率達到32%。格列奈類 、雙胍類、TZDs(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依次為15%、13%、3%。

各類口服降糖藥物中,用藥總金額最高的是阿卡波糖片,其次是瑞格列奈片。在日均費用中,最大的藥物是阿卡波糖片,最低的是二甲雙胍片。

1)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1)有糖尿病癥狀(口渴、多飲、多尿、體重減輕等),任何時候血糖≥11.1mmol/l(200mg/dl)及/或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不需作糖耐量試驗即可診斷糖尿病。(2)有糖尿病癥狀,但血糖值未達到上述指標者,應進行ogtt(成人口服75克葡萄糖,兒童每公斤體重用1.75克、總量不超過75克)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可診斷為糖尿病。(3)無糖尿病癥狀者要求ogtt2h及1小時血糖均≥11.1mmol/l(200mg/dl)?;蛄硪淮蝟gtt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方可診斷為糖尿病。

2)用藥頻度:限定日劑量(DDD)作為用藥頻度分析的單位,用于以主要治療為目的的成人藥物平均日劑量。DDDs=該藥年銷售總量(g)/該藥的DDD值。通過用藥總金額和DDDs等分析可以評價藥物在臨床中的地位。

口服降糖藥物中,用藥總金額和DDDs排序比值最接近1.0的藥物前三位依次為吡格列酮片、格列喹酮片、那格列奈片。

降糖藥物的聯合使用共有聯合用藥處分數6129張,占總處方的12.9 %。聯合用藥情況主要有六種,使用頻率最高的是磺脲類和α-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和雙胍類,處分數分別占總處方的33.50%、32.04%,α-糖苷酶抑制劑和格列那類、磺脲類和TZDs、雙胍類和α-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和格列奈類類只占總處方的34.46%。

3 討論

此次調查的處方中存在聯合用藥,所以此類藥總用藥頻率超出處方數。降糖藥物在糖尿病治療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合理使用降糖藥物有效控制血糖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3.1 患者年齡情況討論

從患者的年齡分布來看,55歲~74歲為主要人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這與我國的糖尿病患者年齡分布大致相同,這主要與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用藥情況以及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

3.2 不同種類降糖藥的使用及分析

1)DDDc:指日均費用,表示藥品的總價格水平,其值越大,表示患者的經濟負擔越重。

我中心應用的6類降糖藥中,以口服降糖藥物為主,占總降糖藥物使用的99%,與本社區糖尿病患者用藥情況一致。

磺脲類的特點是降糖作用快,同時能改善胰島素不足和胰島素抵抗,輕中度肥胖2型糖尿病首選。從處方數量來看,中心磺脲類降糖藥使用最多。

表2可以看出中心α-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藥物使用總金額、處方均次費用、日均費用均為最高。α-糖苷酶抑制劑類藥降血糖作用平穩,不增加胰島β細胞負擔,口服后2小時可達高峰,更適合于以餐后血糖增高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該類藥物主要從腸道排出,腎功能不全者也可以服用。單獨使用該藥物不會引起低血糖,適合老年患者使用。而通過對比DDDc(日均費用),可以反映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說明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卡波糖降糖藥物的經濟負擔最重。

用藥總金額和DDDs排序比值可以反映購藥與用藥人次數是否同步,比值越接近1.0時,表示同步性越好。通過表四,吡格列酮片排序比值最接近1.0,同步性最好。其次是格列喹酮片和那格列奈片。同步性最差的是二甲雙胍片。

3.3 降糖藥的聯合用藥分析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絕大多數 2 型糖尿病患者最終需要聯合治療。聯合用藥可以使單藥使用劑量減少,避免藥物劑量過大而帶來的副作用,可以取長補短,提高降糖作用,減輕胰島素的抵抗,保護和改善胰島β細胞的功能,長期穩定控制血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中心糖尿病藥物聯合應用的藥物主要有六類,其中聯合使用最多的是磺脲類和α-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和雙胍類。

4 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我中心門診降糖藥物應用頻繁,其中磺脲類、α-糖苷酶抑制劑類及雙胍類在中心使用的次數上位居前三位。從這次降糖藥物處方分析上可以看出我中心醫師的處方習慣和降糖藥的使用情況基本合理,在確保用藥合理的情況采取聯合治療。此次抽取處分,尚未針對糖尿病藥物與其他慢性病藥物聯合應用進行分析,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陳婧.我中心門診降血糖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海峽藥學,2013,25(11):149-151.

篇4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一個成功的、深受學生喜歡的化學教師,在語言表達能力、文學造詣、音樂、體育、繪畫、書法、藝術等方面都應該有相當的品味,在課堂上揮灑自如,時時展示教學魅力,使學生敬而受之,師生關系平等融洽,充滿民主的探討氣氛,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因此教師的教學特色、教學魅力是對教師全面素質的檢驗,如更高的教育教學水平、良好的心里素質以及對化學實踐的組織指導能力。

二、正確理解素質教育

化學教師如何在突出素質教育的化學教學中駕馭考試呢?一方面,考試所涉及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自學、思維等能力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對于觀察能力、化學實驗的動作技能及德行、體質等難以通過考試檢測,學校教師不要認為只要抓住了“對付考試”就抓住了一切,因為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價不單純是看升學率,同樣,學校評價教師也不再以升學率為唯一尺度。經驗表明:化學教師除了上好課外,也應與學生溝通情感,關心他們的思想品德、身體健康等諸方面的進步,即素質教育抓好了,考試成績也一定能夠上去的。

三、培養興趣、激發求知欲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它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又是思維的動力,對于初三學生接觸化學這門學科,有好奇心,但必須把好奇心轉化為興趣,而最有效的方法有兩個。

(1)利用實驗。如:在NaOH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劑,在加鹽酸,出現顏色變化:無色――紅色――無色。學生對此特別敏感,會提出許多問題,則先讓學生互相討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再告之:學習化學能解決此問題,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利用偵破故事,設計案例,把知識融化其中。如:教學白磷自然性質后,教師可講道:“有一棉花廠倉庫,半夜三更起火,雖然竭力搶救,火撲滅了,但損失很大。事后,調查起火原因,發現門窗未被撬動過,只有管理員有鑰匙,而無作案時間。另外在現場找到一個針盒,針盒下面有一個小洞,把針盒拿去化驗,發現上面有殘存的P2O5?!贝藭r學生互動討論得出:磷燃燒。同時教師又提出:A、是白磷還是紅磷?B、如何引起火災的?C、針盒上的小洞起什么作用?這樣有利于把化學知識貫穿其中,開拓思維想象力,培養科學素質,收到良好效果。

四、化學教學如何著眼于素質教育

首先,要重視實驗教學。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平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各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币虼?,我們不應該因為升學考試中對化學實驗的動作技能測試不到而忽視實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已深有體會: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科技素質,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實驗中的時間和空間的運籌能力;通過計算和稱量實驗幫助學生形成“量”的概念;通過“打開試劑和瓶蓋要倒放”的動作技能的訓練讓學生養成“揭開茶杯(或電飯煲鍋蓋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習慣。還可以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等。

篇5

論文摘要:月亮,向來是詩人的寵兒,與中國文學生而有緣,作為一種意象源遠流長。唐詩中的月意象是古典詩詞中最具魅力的形象之一。唐代的詩人或借月造境,或以月融情,將自己獨特的人文、宗教體驗寄予其中,展示了難以言表的情感流程,尤其是孤寂、凄涼、相思等感傷情愫。

自古至今,人們描寫月亮,贊美月亮,借月抒懷的詩歌比比皆是。這類作品尤以唐詩為甚,而唐詩中的月亮又經常與人們的孤寂、凄涼、相思等感傷情愫糾結在一起。本文主要從羈旅行役的思鄉之愁、兩地相思的哀婉情懷、人生感慨的哲理思辨、對月感懷的歷史沉思幾方面來闡釋由唐詩中的“月”意象透視出的唐代詩人的憂患意識和感傷色彩。

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在璀璨、繁榮的唐代詩壇上,月亮從眾多的自然物象中脫穎而出,成為唐詩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那么,為什么月亮會如此受到唐代文人的青睞呢?

詩歌中“月”意象的存在有其歷史的淵源。首先,“它給人柔和、優美、完整的感覺”·;“月圓之時,發出清幽明亮的光,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引;它那“由缺到圓、由朔到望的有規則的形體變化”,構成了其“形體美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月亮的這些美感特質都暗合了中國人的審美感知。原始社會中,初民所認識的月亮是與女性相結合的。在我國古代的傳說或歷史神話中有許多感月而孕的故事。《遁甲開山圖解》:“女狄暮汲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雞子,愛而含之,不覺而吞,遂有娠?!薄端螘し鹬尽飞嫌涊d:“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日生湯,號天乙”等等。這都應該屬于生殖崇拜的范疇?,F在不少地方還有著小兒拜月、老人望月的習俗,人們仍是把月亮當作一種生殖崇拜物,渴望對月祈福得以兒孫滿堂,人丁興旺。在古老的傳說中,月中搗藥的是蟾蜍,又作“蟾蝣”、“詹諸”?!短接[》卷四引《春秋緯演孔圖》:“蟾蝣,月精也。”《淮南子說林》云:“月照天下,蝕于詹諸”?!绑蛤鼙臼且粋€為天所‘媚’,受天之恩的‘非類’。然而,它恩將仇報,斗膽蝕月,毀了天之‘目”’,所以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常用蟾鉤、蟾盤、蟾輪來指代。

其次,諸如“嫦娥奔月”等有關月亮的一系列神話,更體現了月亮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痘茨献印び[冥訓》中記載:“羿請不死藥于西王母,嬗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漢高誘注:“妲娥,羿妻。羿請不死藥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妲娥盜食之,得仙,奔人月中為月精也。”女性是月亮的靈魂,月亮是女性的詩化象征。自然地談起月亮,人們不能不聯想到嫦娥(又作姬娥)。她孤獨地在廣寒宮中忍受著永恒的寂寞,因而又成為詩人反復抒寫的一個女性形象,作為月亮的靈魂被賦予了多重意蘊。月亮“伴隨著神話的世界飄然而至,負載著深刻的原始文化內容”,“流轉了中國廣闊的心靈空問”,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審美感情,成為高懸于天際的文化原型”。

再者,月亮與中國傳統審美追求相契合,“文人們對‘月亮’這個代表著陰柔、和諧、隨順與寧靜的意象表現出特殊的偏愛并不是一種巧合,它是中國古代文人特別是唐宋以來一些以自然閑適、清凈虛遠、淡泊寧靜為生活和藝術目標的文人雅士在生活情調和審美情趣上的必然反映”,這種反映恰恰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上的中國特色”。

亙古不移的月亮總是瑩瑩地照著大地,照著有情眾生。月光是柔和、迷蒙又清冷、朦朧的,似是蒙娜麗莎那淺淺的微笑。可以說,月亮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詩。在唐代,詩的顯赫地位離不開月的激揚和烘托。李白、杜甫、王昌齡、孟浩然、李商隱……常是一卷在手,月下窗前,精心細品,沐一身月輝,抒胸中愁緒,法自然天趣,得萬物之靈。由此,月與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度氤宓滩皆隆?、《江亭夜月送別》、《關山月》、《古朗月行》、《拜新月》、《月夜憶舍弟》、《江樓月》、《霜月》、《靜夜思》、《江樓感舊》、《楓橋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峨嵋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難以盡數的優美詩篇在月光的浸潤中登上了唐代詩壇。

唐詩中的“月”意象俯拾皆是:1.月的時間意象。月升月落,月圓月缺,契合著生命的輪回,因而古人常以“月”來感傷生命的易逝,歲月的飛度。李白從“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醉意中探尋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生命哲理,發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問月》)的慨嘆。2.月的邊塞意象?!半]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的啜泣訴說,“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沈儉期《雜詩三首.其三》)的綿藐深沉,“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幽怨悲亢,“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悲涼凄清……我們還可從盛唐邊塞詩中真切地感受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的渾融蒼茫,“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雄心憂患。3.月的相思意象。如孟浩然“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的孤寂凄惻;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深沉蘊藉;錢起“二十五弦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歸雁》)的郁懷難耐……在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渴念甚為空靈,同樣,愛情也甚是摯熱?!按挛鲙隆?崔鶯鶯《答張生》,一作《明月三五夜》)的癡心迫切,“落月滿屋梁”(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一)的空虛寂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李端《閨情》)的深深癡情……月似乎是愛情的最佳見證,凄迷的月光引起的情思縈繞著愛的惆悵和迷惘。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緒,莫不流淌著中國古人難釋的生命情懷,莫不激發古人情愛思戀的浩歌??傊?,“月”的意象是時光的飛逝,是情愛的寄寓,是人生悲歡離合的演繹……這其中蘊涵著詩人的憂患意識和感傷色彩,體現著他們不同的人生觀。

(一)羈旅行役的思鄉之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月代表著團圓,寄寓著和親人相聚的心愿與期待。然而,唐代的詩人們很少描寫月下團聚的歡樂,卻屢屢傾訴著離散的痛苦。月在漂泊遷徙的游子、獨守空閨的思婦心中,不僅寄托著團圓的期盼,更是引發愁思、悵恨的訊息。月以其慘白凄清的光輝,孤獨孑然的身影,喚起并契合了詩人們寂寞孤獨的感傷之情。無論他是在躑躅旅途,還是在獨守客舍寒窗,只要在月光的沐浴下,就會情不自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借月表思鄉懷遠之情的莫過于杜甫的《月夜》:

今夜廓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千。

此詩是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八月杜甫被安史叛軍所俘,于淪陷的長安月夜思家所作。詩的起首兩句“今夜郎州月,閨中只獨看”,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但他更焦心的是他遠在鄖州的妻子對自己的處境何等的憂慮。“今夜”的“獨看”與往日的同看形成鮮明對比,“憶長安”,百感交集?!斑b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平添妻子的負擔。一個“憐”字,飽含深情,感人肺腑。“雙照”與“獨看”相呼應,清朗的月光下,“我”身羈敵巢,諸事縈懷。整首詩不正面寫自己對月懷人之情,而從寫妻子對月懷念自己,淚流不止的情態人手,使懷人的愁思倍顯具體、深切,匠心獨具。全詩曲折有致,構思新穎,想象豐富,語麗而情悲。

由于家是依附在故鄉的土地之上的,所以游子思欲歸家之情便會自然延伸為征人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唐代邊塞詩中抒情主人公鐘情于把月亮作為其孤獨失意情感的象征,借助“月”意象強化征人置身偏遠異地、內心孤寂凄涼的特殊處境與感受,從而離開了戰馬嘶鳴、刀光劍影的陽剛之氣,產生了陰柔之美。每當我們讀到“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從軍北征》、“戰罷沙場月色寒”(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二)等詩句時,便能體會到征人的深深哀怨。王昌齡的名作《出塞二首》(其一)曾被譽為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它“音律雖柔,終是盛唐骨格”,其“悲壯渾成,應推絕唱?!盝(詩人從“秦月”、“漢關”入手,月照關塞,盡顯邊地荒涼,征人辛苦,意境悲涼蒼茫?!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氣勢雄渾,統攝全篇。唐代經常對外用兵,戰爭時起時伏,戍邊的將士常年鎮守邊疆,置身在廣漠無邊的黑夜,孤寂、清冷??梢韵胍?,他們的思鄉之情是何等迫切,愁緒又是多么的深沉!面對一彎冷月,月下彷徨,憂苦之情難遏。“征人月”因飽含深沉悠遠的歷史內涵而尤其顯得悲涼空曠。

月亮那凄冷的光,為自傷飄零的人們添愁益恨,成了他們失意困頓、羈旅行役之苦的見證;他們努力尋求慰藉和歸宿,于是流于文人騷客筆端的“月”又成了他們借以抒發愁腸百結的歸鄉之情的載體?!皻w家”這個永恒的文學母題積淀在唐代詩人心頭的依戀顯得格外的沉重,在這里,月亮成了孤臣浪子們啟動鄉愁,回歸家園的精神寄托了。

(二)兩地相思的哀婉情懷

唐代詩人還用“月”表殷切之愛,達別離之恨,抒發癡男怨女間的無限情思?;ê迷聢A,是愛情美滿的象征。滿月之夜,清輝照人,正是情侶們互訴衷腸的美景良辰,但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對于相隔兩地的情人來說竟是這樣的撩人心緒,勾起了多少離愁別恨。張九齡《望月懷遠》便是一首懷人之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競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起句意境雄渾闊大,氣象高華。在這漫漫“遙夜”,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對月相思,久不能寐,一個“怨”字油然而生。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情人”與“相思”呼應,“遙夜”與“竟夕”呼應,月亮皎潔圓滿的光華,更加讓人難以入睡:“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相思不眠之際,有什么可以相贈呢?唯有滿手的月光。這月光飽含哀婉的情思,真摯感人。

明月似乎確實與思婦結下了不解之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蓋全唐,可謂《全唐詩》的詩中詩。在《春江花月夜》里,月光從思婦心頭流過,我們不難瞥見民間永駐的情愛光輝。詩人用民歌般清麗憂傷的筆調,將離愁別緒的縷縷情絲,客愁閨思的脈脈情緣娓娓道來。從“自云一片去悠悠”到“落月搖情滿江樹”:一切景語皆情語,極寫春、江、花、月、夜五字之外的“情”字。“何處相思明月樓”是孤舟飄零的游子、閣中思夫的怨婦們共有的“相思”情結?!按藭r相望不相聞”到“江潭落月復西斜”:今夜月圓人不圓,既然只能“相望”,那么,倘能跟隨“月華”,“流”到他的身邊也好啊!然而這樣也不能如愿,那就請“魚雁傳書”吧,卻又“光不度(渡)”、“水成文(紋)”。至此,思婦望月懷人的凄美深情已逐層深入?!皦袈浠ā薄霸挛餍薄薄按河M”——“不還家”這一連串讓人神傷的意象,極大地激起形影相吊的婦人心中思人、惜春的耿耿情懷。經過曲折、含蓄而又深沉的渲染,全詩自然地進入尾聲:“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泵髟陆K于慢慢落下,情人卻依然遠隔天涯。詩人在極寫一對戀人忠貞愛情的同時,又宕開一筆,喊出了“不知乘月幾人歸”的時代心聲。這就使五字之外的“情”字有了新的色彩,余情裊裊,情深意遠。

(三)人生感慨的哲理思辨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能稱得上唐詩中的一朵奇葩,還因為詩人引出了對江月與人生、永恒與短暫的哲學思考。面對這一輪孤月,詩人不禁發出了這樣的人生感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边@不僅僅是“夢境中晤談”的“宇宙意識”~8J(P17s),還是經人類生命情感浸潤過的憂患意識。從明月初升——皎月當空——斜月西沉——落月搖情,這條生命網絡直貫無窮的宇宙和有限的人生,從而使詩篇具有了嶄新的思辨美和哲理美的意蘊。

月亮也是超拔脫俗的人生志趣的象征。以李白的《月下獨酌》為例: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月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這首詩以孤獨之苦寫樂,以樂反襯孤獨之苦。相傳寫于天寶三年,當時李自供奉翰林,遭人進讒言被唐玄宗疏遠,他無處訴說,只好借月下賦詩來排解自己內心的苦悶。詩人身在花間,手持酒杯,一個人登場,其孤獨之感可以想見。孤苦實在難耐,于是詩人便把天上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皶喊樵聦⒂?,行樂須及春?!弊屓烁械搅说?、難以言狀的悲愁。在詩中,月被賦予了人的情感,詩人從澄澈、永恒的自然之月身上,獲得了身心的寧靜與升華,達到了一種超現實的審美境界,我想這便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道”家境界吧。

再來看他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詩人以體道合天的豪情,抒發了對永恒生命的渴望?!敖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詩人把人與月進行比較,從中感悟到了一種超越宇宙的永恒。李白的一生始終在“仕”與“隱”的糾葛之中難以自拔,于是用及時行樂、對酒當歌的呼吁來舒緩心頭的壓力?!拔ㄔ笇飘敻钑r,月光常照金樽里”。酒是人間的奇物,月是天國的使者。在月下獨酌的韻致中,孤獨與充實、短暫與永恒都幻化為一片銀色的月輝,與茫茫的宇宙渾然相融了。李白對月進行了永恒性的審美觀照,而后,他忘卻了苦悶與煩憂,感悟到生命的律動,實現了現實生命與無限宇宙完美統一。

永恒而寧靜的月亮,曾經引發了多少文人騷客關于宇宙人生問題的哲理思考啊!他們深沉的喟嘆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對于人生局限性的審美悲情。面對著月華如水的明月,詩人們總會生發許多感慨,或感于懷才不遇、仕途偃蹇、壯志未酬,或慨嘆命運坎坷、時局黑暗、民生多艱……于是唐詩中又有了許多感懷之月。

(四)對月感懷的歷史沉思

唐王朝從輝煌的盛唐逐漸走向衰敗,面對依舊高懸的明月,中唐以后的一些文人心中難免會涌上一種凄楚的感覺。他們仍有著安邦治國的壯志雄心,對國事表現出極大的關注。詩人把自己的情感和對時事的感慨寄寓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發出了盛衰無常、今昔興亡的感慨。從而,月意象也被寄予了詩人宦海浮沉,人生失意的感慨和撫時傷世的悲憫情懷。劉禹錫在《石頭城》中詠道: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石頭城曾經繁華一時,而如今,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依舊多情地照著這早已殘敗的古城?!盎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痹娙嗣鑼懙氖恰肮蕠薄ⅰ凹拍钡默F實,反思的卻是六朝近三百年的歷史,是江月見證了這些朝代驟興驟亡的悲涼歷史。這秦淮舊月融進了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感傷。還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自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一夕小敷山下夢,水如環佩月如襟”(杜牧《沈下賢》)等等,這些“月”同樣都帶有歷史的痕跡,籠罩著無限哀婉的色彩。即便是在盛唐,當詩人的理想被現實無情地擊碎以后,在創作中便體現出他們人生價值的追求。杜甫的沉郁,子昂的悲慨無不由此開始。正是有開元盛世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才使詩人得以認清國家時事,關懷生命,具有了一種感時傷世的憂患意識。國難當頭,時代又賦予了詩人更為嚴峻的歷史任務。與道教的遺世高蹈和佛教的參禪坐忘不同,儒生士子多是“人世”的,他們注重的不是個性的自由和靈魂的升華,而是民族的榮辱和國家的安危。“詩圣”杜甫的詩歌不僅富有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人世情懷,而且也充分體現了儒家嚴謹整飭的特點和沉郁頓挫的憂患意識。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抒懷》)

懷古之作并不僅僅是在“發思古之幽情”,而主要是體現出詩人對于歷史、社會、民生、自身命運及未來的沉思。需要指出的是,詩人們感時傷世,情感雖然凝重,但并不悲觀。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與政治之間,狀態歷來是緊張的,自屈、陶、李、杜以來,有無數的詩人表達了對現實社會人生的焦慮。這種焦慮必然帶來一種反抗,他們將個人的不幸與國家的憂患相結合,以宣泄或抗爭。長期影響中國文人的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也是形成這種意識的原因之一。詩人通過憑高遠眺時的所見、所感,將憂時、憂世、憂己之情熔于一爐。于是就有了望月之時宦海沉浮的人生辛酸,報國無門的苦悶壓抑。

綜觀從唐詩中“月”意象透射出的憂患意識和感傷色彩的種種體現,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第一,愛情和青春本是人生最美好、最寶貴的。而我們卻不難發現,除少數作品有明亮、歡快的色調外,絕大多數詩作都充滿了哀怨、憂郁的色彩。在封建時代,自由美滿的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不得不唱出凄苦的哀歌。

第二,民族的災難,政局的危機,國家的前途堪憂,再加上詩人的身世之慨,凡此種種都通過“憂患”的面貌體現。

第三,詩“可以怨”(《論語·陽貨》)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使得許多失意的詩人們借月來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某些訊息,以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所以在邊塞詩、懷古詩中總隱含著揮之不去的哀婉、寂寥的意味。

篇6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注重在教學中使用規范的普通話,不能在教學中使用方言,主要是因為教師使用規范性的語言能夠更好地表達所要闡述的內容,提高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使用普通話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知識訓練的技巧和效果。教師在數學課堂中使用教學語言的規范性和準確性主要是需要教師在闡述知識的時候選擇合適的詞語,使其能夠體現所教授知識的數學性質,使教學更能夠體現數學的科學性質。對數學教學語言的規范性除了需要說普通話之外,還需要教師注重字詞的讀音,不能說白話,不能將數學知識概念中的讀音讀成其他的字音,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在數學的語言表達中還需要注意教師不能更改數學概念。例如,教師在講授“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時候,將概念說成“點到直線的垂直距離”,就嚴重地歪曲了概念。在數學的教學語言中,往往會因為一字之差而改變了原意,而出現不同的含義。所以,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數學語言的規范性和準確性,教師需要根據數學的原理和概念進行準確無誤的表達,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知識。

二、數學教學中應使用趣味性的語言

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巧妙地講解知識,具有趣味性,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并積極地參與,還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成績。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數學語言既不是口頭的語言,也不是書面的死板的知識,教師需要使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概念,并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使用具體的知識替代抽象的知識,把知識清晰化,之后使用自己的教學功底和積累將知識簡化,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在知識中進行思維的擴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發散思維,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教師不僅需要在教學中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轉換成具有趣味性的數學語言,教師還需要根據自身的才華,將一些優美的句子或者詞語帶入數學的課堂中,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適當使用一些修辭來豐富數學教學的語言,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數學的吸引力。常用的修辭語言主要有擬人和比喻,在教學中使用比喻,能夠更加生動和形象地描述數學中的一些相關概念,營造了一種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增加教學語言的趣味性,能夠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數學教學中應使用口語化的語言

初中數學教材中使用的語言主要是一些比較抽象的語言,并且這些句子都是一些很長很復雜的句型,這主要是因為設計者進行教材設計的時候,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閱讀而不是識記,這些復雜的長句有利于反復地進行閱讀。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講授的時候,只按照課本中的句子進行講解,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其中的知識概念,會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是很僵硬的,他們不理解其中的含義,使數學課本在學生之中缺少親和力,學生就會降低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這樣會嚴重降低教學效率,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注重增加語言的口語化程度,把課本中相關的數學概念轉化成學生能夠理解的口語化語言,將課本中的長句轉換成幾個小短句,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將教科書中的大問題轉化成幾個小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幫助學生一步步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這樣學生不斷地理解通俗性的數學語言,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效率。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將教學語言口語化也要遵循規范性和準確性的原則,不能改變知識和問題的本質。同時教師還需要關注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語言習慣和知識水平,初中生在思維能力和語言方面都不像高中生一樣成熟,所以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語速和語言的思維。

四、數學教學中應使用生活化的語言

初中數學教學需要注重使用生活化的語言,將數學知識的講解和生活聯系到一起,這樣便于學生的理解。數學是一門能夠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的學科,數學知識的學習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雖然數學知識是從生活中發現的,但是卻又高于普通的生活,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將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例如,教師在講解勾股定理的時候,可以引入生活中“建房的時候進行定位放線”的原理。教師應該將生活引入數學課堂中,以學生熟悉和了解的生活常識作為數學學習的背景,引導學生不斷認識生活和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同時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知識并不是枯燥無味的,教師在數學和生活之間建立一種聯系,可以幫助學生改變對數學的認識,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篇7

(映示大海視頻)看,這是哪兒?(生:大海)誰親眼看過大海?你們想更多地了解大海嗎?(生:想)今天我們要學的《識字5》就是幾組和大海有關的詞語。學習了這一課,你們就像到了大海邊一樣,對大海知道的就更多了。(板書課題,齊讀)

【點評】南京的小朋友可能多數沒有見過大海,但所有的小朋友都通過視頻、圖片等對大海有所了解。楊老師通過課前準備和導入談話,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營造了新課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已知走向未知,從而激發了“探究”大海的興趣。

二、 學習韻文

1. 學生自讀。那就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讀課文。輕輕打開語文書,翻到第102頁。聽清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詞兒要連讀。(生自由讀課文)

【點評】楊老師一改讀書前先識字的慣例,讓學生邊讀書邊識字,把識字與讀書融為一體,可謂“一石三鳥”:一是承接上個環節,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讀書,以滿足其了解課文內容的渴求;二是寓識字于讀書之中,在語境中識字,不但減少了識字的難度,而且充分彰顯了識字的價值;三是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既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又鞏固了拼音教學的效果。

2. 檢查學生初讀情況。(1) 逐行讀,正音。注意讓學生互評。(2) 小朋友讀得很認真,老師最喜歡你們專心讀書的樣子!現在字音都能讀準嗎?(能)第一行誰來讀?我請一個最勇敢的小朋友讀。(指名讀,用詞卡強調“沙灘”)教師評點:讀得不錯,沙灘的“沙”這個字是翹舌音,你發音很準確。就請你當小老師,領著同學們再讀一遍。

(3) 第二行我請聲音最響亮的小朋友讀,誰來讀?(指名讀),用詞卡強調“風”和“浪”。

評點:其實“風”和“浪”這兩個字可不好讀呢?都是后鼻音,你讀得這么準,不簡單。誰能像他這樣來讀讀?

(4) 第三行我請剛才聽得最認真的小朋友讀?。ㄖ该x),用詞卡強調“珍珠”。

評點:讀得真好聽!看,這兩個字的聲母里都有一把小椅子,看到它,舌頭就要翹起來。大家一起讀。

(5) 最后一行我請坐得最好的小朋友讀?。ㄖ该x)你覺得他讀的怎么樣?(學生評點)。用詞卡強調“漁船”。

3. 四行連起來讀。

這一行一行的詞,我們會讀了,四行連起來能讀好嗎?誰來試試?(指名讀)短短幾分鐘,就把這么多的詞讀準了,不簡單。去掉拼音讀。(指名讀,齊讀)

【點評】這個環節體現了教者的三個理念:一是準確把握了課文的特點――通過分行讀,連詞成串,獨立成句,形成一個個表象;通過四行連讀,連串成篇,整合了文本,構成了大海的立體畫面。二是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寓識于讀,以識促讀,即在讀書中識字,通過識字促進讀書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對重點字音的提示和訓練,化解了識字的難點,保證了讀書的質量。三是組織教學融于學習情境之中――楊老師既深諳此理,又精通此道,她把讀書的機會“獎勵”給融入學習情境中的學生,諸如“聲音最響亮”“聽得最認真”“坐得最好的”,多角度地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 將詞語與事物掛鉤。(1) 詞串會讀了,你懂它們的意思嗎?咱們來玩個小游戲――“送詞語寶寶回家”。請小朋友一邊讀詞串一邊看圖,(出示背景圖)看誰能很快把詞語寶寶送回家。(2) 學生回答,相機映示詞語在相應圖的下面。重點理解:(港灣)港灣就是停船避風浪的地方,它是漁船的家。重點鑒別:(“漁”和“魚”)(持詞卡)看,漁船的“漁”比魚蝦的“魚”多了一個什么?三點水。“漁船”就是――打魚的船。

(3) 詞語寶寶安全回家了,我們再和它們打個招呼吧!(生齊讀)【點評】詞串識字課文的配圖是詮釋課文的情境圖,因此,課文中的詞語在情境圖中基本都有對應的圖畫,這就給學生學習詞語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學生只要詞圖“對號入座”就可以了。楊老師引導學生玩了個“送詞語寶寶回家”的小游戲,學生就輕松地理解了詞語,并把詞語形象地儲備在頭腦中。這樣的詞語教學是輕松的,高效的。

5. 詞串歸位,四行連讀。(1) 小朋友,這四組詞分別說的是海邊、海上、海里和海港的景像,連起來就像一首小詩。老師也想讀一讀,可以嗎?(配樂范讀)。老師讀得好不好?(好)(2) 你知道老師為什么能讀得好聽呢?有個小秘密告訴你,就是一邊讀一邊在腦子里想畫面。當老師讀到沙灘時,腦子里就出現軟軟的,細細的沙子;當讀到貝殼時,腦子里就出現了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貝殼。你們想試一試嗎?(生邊讀邊想象)(3) (指名讀)嗯,有那么一點味道了,如何把詞串讀得更美,讀得更有韻味,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的內容。

【點評】這個環節又是本課教學的一大亮點。楊老師通過范讀和現身說法,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再創造”能力,使學生不但把書讀通順了,而且明白如何把書讀得有感情。

三、 指導寫字

1. 出示5個生字:沙、貝、風、浪、漁。教師

問:還記得這些字寶寶的名字嗎?

2. 自學筆順表: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寫字是要按一定順序的,請你看著筆順表,伸出小手指,自己練一練,看誰又快又好。

3. 重新排列5個字:出示沙、浪、漁/貝、風。

師:現在老師把5個字重新排一下,看,第一排,你有什么發現?(都是三點水,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4. 重點指導:浪。

(1)“浪”這個字里面有一個新的筆畫,它的名字叫“豎提”,跟老師讀兩遍:“豎提”。

篇8

關鍵詞:中專英語;賞識教育;應用

近年來,進入中專學校的門檻越來越低,導致生源也比較差。而且,許多學生在進入中專學校以后,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沒有很大的信心,尤其是對于英語學習沒有很大的自信以及興趣,學生在英語語法還有英語詞匯方面掌握的知識普遍都比較少,而且因為中考的打擊,所以對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沒有自信。因此,賞識教育在中專英語教學中很有必要。

一、把握中專英語賞識教育需求

每一個學生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賞識的,希望被教師重視,得到教師的關注。相比于知識的掌握來說,學生更希望得到的是教師的賞識。如今,賞識教育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了?,F在,有很多的教育專家是這么認為的:一個好的學生是教師夸出來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賞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增強自己的勇氣,從而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教師在進行賞識的時候應該多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話語或者語句,鼓勵的方式是有很多種的:教師在學生回答是贊同地點頭即是鼓勵;在學生對自己的答案搖擺不定的時候贊許的眼神或者目光就是一種鼓勵;在學生猶豫的時候拍一拍學生的肩膀也是一種鼓勵。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的好方法。教師還可以用一些簡潔的話語對學生進行鼓勵,比如在學生回答正確的時候說“Goodjob”或是“Welldone”或者是一個單詞“Excellent”,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回答的較為猶豫的時候對學生說“Youaredoingagreatjob”這就讓學生的信心大為增強,回答的時候也就更為順暢了。這些語句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對于信心不強的學生來說確實他們無限的動力,促使著他們去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

二、注重中專英語賞識教育體驗

曾經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是這么認為的,賞識能夠給予學生更為成功的體驗,這句話在教育當中就是金科玉律。對于學生來說,成功不僅僅只是收獲了很多的知識,更是自己在情感、自信心方面的提高,以及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的態度產生了相應的變化。體驗是對于一種高興、愉悅、滿意并且具有積極意義的情緒的體驗。學生只有覺得自己有了潛力,有了相應的價值,有了力量,他們才會覺得自己是有信心的。所以我們英語任課教師都應該給每一個學生一個適當的機會,給學生的成功提供一個比較好的機會,教師應該去仔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品格性格,了解學生具有的能力,讓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時候能夠收獲更多的東西,學生只有收獲了,才能讓自己有更大的進步,給自己更多的動力去提升。比如說,學校經常會組織學生去才加全省的一個英語演講比賽,有的學生因為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的比賽,所以在參加比賽的時候會有很多的顧慮,對自己沒有比賽的信心,教師就應該對這樣的學生進行鼓勵,鼓勵學生去參加這個比賽,去積極地展現出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表現,挑戰自己。可能有的學生在第一次參加這種比賽之后只拿到了一個三等獎,但是對于學生自己來說是一個提升,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經歷,激勵學生日后更加努力。

三、優化中專英語賞識教育開展

賞識教育的開始并不是一味的鼓勵、夸獎,也應當進行有效的優化。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師在進行賞識的時候要把握真實這一特點,只有發自內心的夸獎才能讓學生有一個積極的回應。教師如果夸獎得不到位,學生就會產生一定的疑問,那么教師的鼓勵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教師真誠的鼓勵和夸獎會讓學生有一種動力,一種我以后一定要努力學習的動力和激情,這樣的話學生日后確實會在英語學習中更加努力。教師的賞識也要恰當、及時,在學生有一點進步之后,教師就要給學生適當的夸獎還有激勵,讓學生有一種滿足感還有榮譽感,這樣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也會做得更好。舉個例子,教師對于一些英語成績有欠缺的學生,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個英語朗誦或者是閱讀大賽。然后對于一些朗誦閱讀英語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就要給這些學生一些恰當和合適的鼓勵,讓學生心里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濃濃的贊許之意,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教師心中的位置。另外,教師在賞識的時候也要注意賞識的開放性,在全班面前或者是通過公布名單的方式表揚抑或是開大會進行表揚,這些都能夠讓被表揚的學生心里面得到一個最大的滿足感,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信心。教師表揚某些學生的時候也很好地為班級里的其他學生樹立了一個較好的榜樣,讓他們有了更大的動力去進行學習。總而言之,賞識教育在中專的英語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賞識可以鼓勵學生去更好地進行學習,加強學生學習的動力,推動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而且,教師在進行賞識的時候要注意賞識的公平、實事求是,讓學生有一個較好的體驗,教師在進行賞識的時候也要注意以鼓勵為主,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賞識的作用,促使自己進步。

參考文獻:

[1]鄭桂芳.賞識教育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龍巖學院學報,2015,(1):58.

篇9

【關鍵詞】初中歷史自主學習

一、什么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或學習方式,是一種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監視、調控由目標和情境特征引導和約束的認知、動機和行為。自主性學習也是新課程改革極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實質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切實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自主學習中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自己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開展學習過程、進行結果評價,而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糾正。

二、初中歷史課堂上開展自主學習的作用。

1、可以提高學生主動性。

初中歷史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性,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動手、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而創新最需要的就是主動性,主動性是創新開展的基礎。創新要求創新主體能夠具有很好的動手能力,要求創新主體能夠具有主動要求創新的意識,要求創新主體主動參與到創新活動中,要求創新主體具有主動開展創新的行為。因此,自主學習在歷史教學中的開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性。

初中歷史自主學習中學生要具備高度的獨立性,因為學生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主宰,外部的約束減少了,教師也只是起到指導作用,更多的是靠學生自己積極的思考,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求學生能夠在外部幫助和支持很少的情況下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因此,自主學習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獨立性。創新要求創新主體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獨立地發現問題,而在創新的過程要能夠科學地安排時間、進程、階段,要能夠獨立解決負責的問題。因此,獨立性對創新非常重要。歷史自主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從而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3、可以提高學生自覺性。

初中歷史自主學習中,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得到極大的發揮,學生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但是學生主動性、獨立性和主體性發揮的前提是其必須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即學生能夠自覺、自愿地參加到歷史自主學習活動中來。沒有學生的自覺學習,活動的開展過程就會不順利;沒有學生的自覺學習,活動的效果就會不理想。因此,自覺是歷史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而創新活動是耗時間、費精力的活動,對創新主體的智力、體力、精力具有很好的要求。同時創新活動要做好長期的打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創新主體的自覺、自愿對創新活動非常重要。鑒于歷史自主學習和創新對自覺性的要求,歷史自主學習對學生自覺能力的發展、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大有裨益。

4、可以提高學生主體性。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目前教育界統一的認識,教育的出發點和結束點都是學生,因此只要是教育就離不開學生,只要是教育學生肯定就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初中歷史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是主導的角色,負責指導、糾正和監督,而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學生才是教學過程的策劃者、開展者、評價者。創新是以人為核心生產力的活動,人是整個創新活動的主體,創新活動中人要制定創新的指導思想、目標、計劃、評價等,人的主體性不能夠動搖。歷史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在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水平,對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開展自主學習的注意事項。

1、傳授自主學習的方法。

歷史自主學習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只有在將自主學習開展好的情況下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首先要將自主學習開展好。初中歷史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獨立性和自覺性,但是教師作為學習過程的主導必須將自主學習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夠自主學習。

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制定計劃的方法、發現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習過程的控制和調整辦法、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人際關系協調的辦法等,讓學生在遇到不同的問題時具有理論的依據和進行方法的選擇,不至于由于方法的不對造成“謬以千里”的狀況。

2、加強監督和指導。

歷史自主學習中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絕對主體,具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和自由,具有提高自己創新能力的平臺。但是歷史自主學習必須注意到,初中生的心理正處于發展的階段,很多心理特征在許多方面還不成熟,比如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待提高、學生對情感情緒喜好的把握有待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需要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需要提高,學生的適應和協調能力需要提高。因此,教師要加強對自主學習的監督和指導,及時發現并糾正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保證學生主體的前提下對自主學習的全過程提供建議,更好地促進自主學習的開展,為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3、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

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今天,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初中歷史教學也擔負著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任務。初中歷史自主學習中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幫助,鼓勵學習進行創新,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初中歷史自主學習中培養學生創新的興趣可先從引導學生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學習開始,讓學生了解自主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并讓學生領會和體會到自主學習中自己的角色,慢慢地提高學生的獨立能力;在此基礎上加以進一步的指導,傳授學生創新的知識,引導學生對創新的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興趣。

參考文獻

篇10

一、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早上是幾點鐘來到學校的呢?生1:是七點半.生2:是七點一刻.生3:是七點四十分.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時刻都是如何來表示的嗎?又是如何在鐘表中指針進行表示呢?生1:我看的是電子表,電子表直接有數字顯示的,所以通過數字就能夠知道幾時幾分.生2:在有指針的鐘表中,最短的那根針是時針,走的最慢.最長的那根是秒針,也走得最快,剩下的那根針就是分針.師:同學們說的很好,電子表很方便,能夠準確知道時刻,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今天主要講的是機械表的時刻表示,讓同學們可以通過機械表的指針表示知道具體的時刻.本來還想考一考同學們的,但是沒想到同學這么厲害,已經知道時鐘上面的針的意思了,這名同學們看來在課前進行了預習,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別的同學要向生2學習.

【設計思路:在進行教學內容引入的時候,教師主要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來展開,這樣就能夠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投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學生也能夠積極參與問題的回答.教師此時就需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積極的表揚,無論正確與否,都要讓學生看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能夠積極參與到回答問題過程中.當然,教師要對一些回答突出的同學進行額外的表揚,這樣就能夠在班級中樹立起學習的榜樣,來指引別的同學的學習.】

二、課堂互動,積極賞識

師:就像剛才生2同學說的,在時鐘的指針中,最短的是時針,最長的是秒針,而中間的是分針,那么同學們接下來看老師手中的這個表,現在我們來看著秒針,看秒針是如何走完一圈的,在秒針走的過程中,同學們要觀察時針和分針是如何變化的.現在我們就從秒針從正對著12的這個位置開始數起.(然后整個班級里面的同學都開始觀察秒針的走向,每名同學的表現都很專注.)師:同學們,你們在剛才觀察秒針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下呢?時針和分針在秒針走一圈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變化呢?生1:秒針走一圈走了六十下.生2:秒針走一圈的時候,分針走了一小格,時針卻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師:同學們說的非常的好,觀察得也很仔細.沒錯,秒針走一圈是60下,而分針走了一小格,而時針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但是實際上時針也是變化的,只是因為走得幅度太小被我們的肉眼忽略掉罷了.生1:那么怎樣才能夠看清時針的走向呢?師:我們剛才僅僅觀察了60秒的時間,也就是一分鐘,所以分針走一格.但是如果分針走了一圈的話,也就是60分鐘,那么時針就需要走一大格,這樣我們就能夠看到時針的明顯變化了.生1:原來如此,原來時針是這么變化的,真有趣!師:看來同學們已經對時針、分針和秒針的基本內容已經有了了解,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畫一畫各個時刻.剛才有的同學說了七點半、七點一刻、七點四十這樣的時刻,這些如何在鐘表中畫出來呢?生1:七點半就是時針是7和6的正中心,而分針指向6這個數字.生2:七點一刻就是時針也在7和6的中間,但是更偏向6,而分針是指向3這個數字.師:同學們說的很好,我們通常在進行時刻表示的時候,主要是用時針和分針進行表示,比如七點鐘就是時針指向7,分針指向12.整點半的表示生2同學已經說明,在進行其余的時刻表示的時候,分針指向相對應的分,而時針則根據分的大小來進行適當的偏向.

【設計思路: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來讓學生對時針、分針以及秒針的表示方法進行了解,教師要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并且對學生進行表揚,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氣氛會很好,教學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三、小組討論,小組表揚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已經對時刻的表示方式進行了了解,那么接下來同學們就來完成一個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將你們每天的時刻表用鐘表的形式來畫出來,比如七點鐘起床的時刻如何表示,七點十分吃早餐的時刻如何表示.同學們就行動起來吧?。ㄈ缓蟀嗉壚锩娴耐瑢W就開始進入到小組討論和小組協作的狀態.)師:同學們,你們的時刻表畫好了嗎?哪個小組的同學能夠讓老師看一下呢?生1:我們小組一共四個人,每天做的主要有十二項事情,所以每個人畫了三個,都在這個圖中展示出來了.師:這組的同學畫的很不錯,并且每一個時刻都表示得很正確,同學們要向這組同學進行學習,今天我們的課程就講到這里,下課!

【設計思路:在課程最后要留給學生訓練的環節,這部分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一方面是鞏固課堂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就是讓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小組合作的形式還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感情.教師對于小組合作完成的作業要進行積極的表揚,從而使學生對小組合作充滿信心和期待,久而久之,就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