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大自然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12:43: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大自然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0―0101―01
做為一名語文教師,作文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更充實,更具體、更生活化呢?這實質(zhì)上要求我們跳出課堂,把語文還原于生活本身,把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個體的需求和發(fā)展當中。要求我們想方設(shè)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在真實體驗中展開寫作。
那么,我們?nèi)绾我龑W生汲取作文素材呢?
一、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一)引導學生留心生活,在觀察中積累寫作素材。葉圣陶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說明作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現(xiàn)實生活的沃土,才有可能成功。教師要有意地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缺乏寫作材料的難題。比如,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突發(fā)事件,作為老師就要牢牢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說話寫話,培養(yǎng)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寫作素材。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可根據(jù)作文的訓練需求,結(jié)合學校開展的各類專題教育活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為學生“有話可說”做好鋪墊。如運動會、文藝演出、演講比賽等活動,學生都喜聞樂見。活動結(jié)束之后,大家聚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敘述出活動的全過程,并且談談自身對這次活動的體會,學生都特別興奮,語言也較流暢。于是,我們可以順勢引導:你們想不想把這些有趣的活動寫下來與別人分享呢?學生自然都非常愉快地投入到寫作中來了。家庭生活方面,如日常家務、做飯洗衣、打掃衛(wèi)生、和父母互換角色等。把學生引入濃濃的親情中,既受到傳統(tǒng)禮儀的熏陶,又體驗了親情和友情,從而進行愉快寫作。
(三)提倡學生走進自然,在感悟中豐富寫作素材。大自然是人類生命的搖籃,而現(xiàn)在的學生卻常常是遠離了大自然。沒有了大自然的熏陶,孩子們執(zhí)筆再握時,便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受,寫出的文章,難免就枯燥無味了。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提倡學生走出校門,走入大自然的懷抱,去采擷陽光,采擷雨露,采擷蟲鳴蛙鼓,采擷鳥語花香。引導孩子用各種感官去親近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教他們?nèi)绾螌W會以小見大,教他們怎樣觀其形,辨其色,聞其聲,觸其體,嗅其味。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放飛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四)指導學生巧用文本,在教材中搜尋寫作素材。教師分析課文的過程也是教孩子寫作文的一個浸潤過程。只要做一番整理歸類,不少內(nèi)容都可作為寫作的材料,畫家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备闼囆g(shù)離不開一個借鑒模仿的過程,但不能生吞活剝、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適時地指導學生概括文本內(nèi)容,摘抄名言佳句,摘錄文本中的典型事例,就文本內(nèi)容展開適當評論。潛移默化地將相關(guān)知識和能力內(nèi)化運用,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二、從課堂中習得寫作章法
學生有了平時的觀察和積累,并且被某事某物某景有所觸動,并且產(chǎn)生了想表達的欲望。但不知道或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該怎么辦呢?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好作文課,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一些寫作的方法技巧。我在教學中總結(jié)了以下方法:
篇2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自然?!贝笞匀灰云浼毮伾鷦拥墓P觸,描繪了千姿百態(tài)、各式各樣的景物,顯示了其獨有的魅力。因此,我選取了《多角度描寫景物》這一課題。希望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能成為學生寫景作文入門的一把金鑰匙。在備課時,我精心設(shè)計了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教學有針對性、實效性。通過上課,我發(fā)現(xiàn)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下面我就這兩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學亮點
在導入新課和練筆環(huán)節(jié),我通過播放生動優(yōu)美的視頻畫面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在播放視頻時,學生都被視頻中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吸引,學習和寫作的興趣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
在授課過程中,我能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jié)合。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悟并掌握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方法,我結(jié)合學過的經(jīng)典文章中的語段,進行有針對性的賞析,因為是學過的文章,所以學生對于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理解起來就簡單了很多。方法掌握了就要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我設(shè)計了練筆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去寫一個描寫落葉的語段,學生在寫作時能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法。
“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在作文評價環(huán)節(jié),我把評價的權(quán)力還給學生,讓他們互評,學生真正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我用這種方式來喚醒學生寫作的熱情,評價時引導學生圍繞本次作文課的訓練重點展開,致使教學目標鮮明。
二、需要改進之處
教學過程中,在引導學生理解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時,自己講得較多,有些急于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沒有讓學生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能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篇3
在自然界面前,人沒辦法和它并列,更不是它的主人。如果自然是一位祖父,人只能算一群晚生的子孫。
自然受到敬畏的理由,不光是它河流洶涌的規(guī)模讓人害怕,它的靈秀、秩序和精密同樣讓人驚嘆。大自然和人本身一樣,包藏著造物主的匠心和永遠探究不盡的秘密。
中國文學的精神,算是親近自然的。但自從唐代之后,文人所描寫的“風景”轉(zhuǎn)向人格化,成為情緒的背景與道具,離自然本身越來越遠。
應該這么說,純粹地反映自然,是文學的主旨之一,也有高下之別。“純粹”的含義是切實、生動,進而上升到詩意。
作為寫作訓練,描寫風景的基礎(chǔ)是觀察。觀察的含義是“我手寫我見”。在許多文章中,描寫風景成了最可以懶惰和抄襲的方便工藝。我讀中學的時候,作文結(jié)尾必定有“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篇篇如此。一種話,如果人人都能說出來,必定是套話,與觀察無關(guān)。在作文中,用成語偷懶成為通病。比如:桃紅柳綠、草長鶯飛、綠茵如織等等。現(xiàn)代語言中,這類似是而非的成語太多,使人們感到不需要觀察。
觀察是和自然一起生活。看到草木雨雪的“不同”,而非“相同”。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光線下,自然界變化萬千,怎么會相同呢?拿樹說,它的“綠葉”有的近于灰,有的近于黑,而光線過了一個時辰,顏色又不同。潔白的雪花,在早春和深冬也不一樣。對寫作的人來說,自然界混沌也罷,精微也罷,落到筆下,只能是一些細節(jié)。只有細節(jié)才生動可感,它來自觀察。
篇4
一、從古詩詞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
古代詩歌描寫自然景物或即景抒情的成份較多,此類詩詞具有深蘊的意境,引導學生透過景物的美而體會其深刻的含義。如“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的雅趣,“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清新,“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的清麗,“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的少女情懷等,一旦納入了詩人的詩句中,無不閃爍著耀眼的光彩,透過文學的鑒賞,有助于培養(yǎng)起學生的審美情趣,這是審美者內(nèi)心深處極其敏感的一根弦,撥動它就能很自然的激發(fā)起一片濃濃的情愫,對民族對故土的依戀。
二、從現(xiàn)代散文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
許多現(xiàn)代散文,大多即景而發(fā),筆調(diào)流暢,景物鮮活生動,美麗怡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朱自清的散文中較多地方表露出自己對美學問題的見解,如他在《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對秦淮河水的描寫就富于變化之美。天未斷黑時,“秦淮河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暗鹊綗艋鹈鲿r,陰沉沉的變?yōu)樯畛亮恕保龅乃?,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在燈月交輝的情形下,秦淮河水又“綠如陳酒”,同時秦淮河由于天黑,燈光、月色不同,水面顯現(xiàn)出異彩,真是“一眨眼一個樣,層出不窮。”在教學散文中,多引導學生分析此類活潑多變,而無板滯之感的文章,其美感而得以體現(xiàn)出來。
老舍《濟南的冬天》里,群山環(huán)繞之形象美,無不透露出作者詩人般的筆觸。而王蒙、張愛玲等的作品里,更體現(xiàn)出作家們對自然景物細膩的情懷。所以,通過對現(xiàn)代名篇散文教學,引導學生領(lǐng)會大自然的美景,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觀賞美、熱愛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三、現(xiàn)代詩歌培養(yǎng)學生審美
許多詩歌,通過描繪景物,表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人生的觀察和體會。行行詩歌,除了具體的景物對象,更多的是作者們思想感情深沉的流露。徐志摩《再別康橋》中,“云彩”“晚霞”“康橋”“河水”等無不寄托詩人深深的惜別之情,一行行詩里,無論從節(jié)奏美、音樂美,還是描繪的情景美,都展現(xiàn)給讀者一幅美麗而遙遠的映像,同時那一份憂郁的情緒給全詩罩上一層濃濃的感彩。除開名篇現(xiàn)代詩,更多的小詩中還描繪出許多清新秀麗的意象,給人以明麗空靈的境界。
四、通過作文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審美
大自然可說是一部永遠看不完的美麗畫冊,學生的觀察、掌握知識的角度等方面的能力畢竟有限, 需要我們在平時作文訓練中引導學生體會、觀察、欣賞自然的美景。當然在教室里憑著自己的想象,遠遠沒有親自走到山間、田野、溪流、河畔觀察而得的生動形象。在教學中,大膽的鼓勵學生對照書本中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感情,通過一次次的訓練,學生的感悟能力會提高;在作文時鼓勵學生大膽描繪,久之,則能培養(yǎng)學生自由的個性,以及對美的觀察和熱愛,從而與日俱增地去創(chuàng)造美。
篇5
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官當鎮(zhèn)高橋小學六年級 李宇軒
指導教師 陳繼榮 金運德
大自然好是一個“酷我音樂盒”,它有許多美妙的音響,令人百聽不厭,叫人心曠神怡。
我愛雷聲。“轟隆隆,轟隆隆——”雷公公是不是感冒了呀?怎么老是打哈欠?雷公公打的哈欠聲也太大了,在樹枝上唱歌的小鳥被嚇跑了,在荷葉上奏樂的青蛙被嚇得跳出小河,和小魚兒玩耍去了……雷公公的哈欠聲,尤如千萬匹駿馬在奔騰,又好像千萬頭雄獅在怒吼。
我愛雨聲?!吧忱怖玻忱怖病庇蛇h而近,一場大雨來了。天地渾成一體,形成一幅壯觀的雨簾。雨,落在地上,濺起一朵朵美麗的水花。屋檐下,雨水像斷了線的珍珠,不斷地往下落,滴嗒滴嗒……彈奏的是一首悠悠的小令。
我愛蛙聲?!斑蛇蛇桑蛇蛇伞庇赀^天晴,青蛙王子和青蛙公主們一個個蹬在玉盤似的荷葉上,不知是在炫耀自己的美麗打扮,還是在展示自己甜美的歌喉?!斑蛇蛇伞眱A聽青蛙的演奏,我也不由得輕輕吟誦“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我愛溪水聲?!皣W嘩嘩,嘩嘩嘩——”你聽,小溪又在彈琴了,溪流上漂浮著白色的、粉紅色的花瓣,緩緩地向遠方流去。清清的小溪,你要這些美麗的花瓣帶到哪里?花瓣中也有我美麗的夢想!
我愛蜜蜂聲?!拔宋宋?,嗡嗡嗡——”金燦燦的油菜花叢中,勤勞的蜜蜂邊歌邊舞。那動聽的歌聲,引得喜鵲亮開了嗓子“喳喳喳”,惹得麻雀情不自禁“嘰嘰嘰”……
篇6
關(guān)鍵詞: 創(chuàng)新 作文教學 智慧
寫作永遠是一個強調(diào)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中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
一、啟發(fā)想象,喚醒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先導,是模仿到創(chuàng)新的階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就要做好“攻心”工作,激發(fā)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為學生想象的馳騁提供廣袤的天地,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思索。
創(chuàng)造機會,向?qū)W生介紹各個領(lǐng)域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而取得成就的典型事例;結(jié)合情境,組織學生開展需要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大討論;共享美文,評論創(chuàng)新寫作的價值。相同的題材,從不同角度出發(fā),作者即能夠創(chuàng)作出萬花筒般風格迥異的優(yōu)秀文章。欣賞這樣的文章,學生自然對創(chuàng)新與循規(guī)蹈矩作出正確的選擇。比如,向?qū)W生提供朱自清和俞平伯《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營造出的不同意境。另外,文人喜歡的秋季,筆下大多描繪的是落葉滿山,寒蟬凄切的蕭瑟之境,但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表現(xiàn)出的則是高昂的精神和開闊的胸襟,唱出非同凡響的秋歌。
列舉這些例子,能讓學生以“天下文章一大抄”為恥,以“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為榮,激發(fā)寫作創(chuàng)新的強烈欲望。當然,結(jié)合作文練習,選取一些人云亦云,不求創(chuàng)新,一味模仿方面的負面材料,讓學生評論文章,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比較、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來,摒棄陳規(guī),發(fā)前人所未發(fā),立意求異,在潛移默化中鞏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創(chuàng)意表達,寫出真情實感
只有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期望“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的出現(xiàn);只有真正做到了“自由表達”,才能實現(xiàn)“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每一個學生本來都是一位詩人,一個畫家,他們眼中的世界繽紛燦爛,如詩如畫,作文教學更應鼓勵學生發(fā)展個性。讓學生在習作中“真實、真誠、自然地表達自己”,當學生寫出有創(chuàng)意的話時,要用“這是你的獨特創(chuàng)造,“你的想象很形象”等話語鼓勵,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有創(chuàng)意表達的習慣。
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長。腦子靈活的,讓他們工于構(gòu)思;語言幽默的,讓他們精于表達;思維深刻的,讓他們挖掘內(nèi)涵;喜歡體育的,讓他們多些競賽;關(guān)注社會的,讓他們多些評論……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充分發(fā)揮,從而顯得個性十足。作文要求中的文體不限給了學生更加寬廣的空間。
三、留些空白,讓學生想象無限
維納斯女神雕像斷臂的空白藝術(shù),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中國古代文獻《詩品》中“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文學創(chuàng)作空白藝術(shù),更讓讀者對文學形象、意境等展開充分的想象。留些空白給學生,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nèi),更重要的是賦予他們一對想象的翅膀,在立足文本的基礎(chǔ)上,激活學生的思維,開創(chuàng)出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有些課文雖然已經(jīng)有結(jié)尾了,但意猶未盡,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空白,如《變色龍》結(jié)尾是這樣的:“‘我早晚要收拾你!’奧楚蔑諾夫向赫留金恐嚇說,便裹緊大衣,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焙髞淼那榫霸鯓?,課文沒有交代。這樣的空白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我讓他們把后來的發(fā)生的事想象出來,并加入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批閱他們的文章,我感受到他們仿佛進入了角色,和主人公的感情融為一體。
教師要善于捕捉課文中的“空白”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或添加內(nèi)容,或補充情節(jié),或續(xù)寫故事,或遙想歷史,或注入時政,讓學生開闊思路,放飛想象,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走進大自然,引領(lǐng)學生碰撞靈感
作文素質(zhì)的提高,僅僅依靠課堂是很不夠的,廣闊的社會更能夠給學生提供更有價值的養(yǎng)料。所以讓他們了解祖國綺麗風光、壯美山河和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觀對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刻苦求知的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把握基本技能的基礎(chǔ)上,教師要求學生多觀察生活,關(guān)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把自己所看到的美麗景觀、感人的事件介紹給大家,讓大家都知道祖國不僅有引以為榮的名勝古跡,還有引以為傲的山川河流和人文風情。
篇7
這段時間,我們學習了《自然之道》這篇課文,它主要描寫了“我們”及向?qū)Ш屯閭兊叫u上觀察幼龜怎樣進入大海,“我們”因為不能見死不救得情況下救了只幼龜而害了一群幼龜被嘲鷹叼去的事。學完以后我們知道了:一定要遵守自然規(guī)律,不然一切都可能適得其反。
當故事發(fā)展到一切都“寂然靜止”時,“我們”才明白好心辦壞事的傷心和悲哀,“人是萬物之靈,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我們的心里跟作者一模一樣。如果不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好心辦壞事。大自然的規(guī)律十分復雜,沒有調(diào)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
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初夏時,大地被陽光照的金燦燦的,一棵棵小樹苗們經(jīng)過風吹雨打,終于,長成了一棵棵參天大樹,高大而又壯觀;潔白而又清晰的河面泛起陣陣漣漪,像面長長的鏡子,一只只梔子花潔白的身軀美麗多姿,一幕美景盡顯眼前。在一年當中,梔子花只在一個季節(jié)開花,就是那烈曰炎炎的夏天。
那還是初夏,梔子花已長出了大大的花苞,跟梔子花不相上下,只要是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下,只是外形不一樣,香味還是那么清香。這不經(jīng)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那時年幼的我還不懂事,在那時,我就有一種強烈的欲望—想重溫把梔子花捧在手心,抱在懷里,聞著那沁人心脾的香味,真是提神又解熱,我已經(jīng)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拿起小刀就往我家門口那開滿了大花苞的梔子樹跑去,小心翼翼的把它那大大的花苞給一刀一刀地劃爛了,那久違的清香撲鼻而來“哇,真香!”我喃喃道。
那梔子花外形好看,猶如仙女一般那樣美,那樣漂亮,那清香撲鼻而來的情景令我心曠神怡,我坐下來,靜靜的,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花,真美啊,猶如一朵潔白的水晶燈,清晰而明亮。但不知是怎么回事,梔子花慢慢的倒下,花瓣一下子就消了我這時才明白了,我破壞了大自然的規(guī)律,梔子花才會這樣啊!梔子花在一定時間,一定季節(jié)就會開花啊,不能違背自然規(guī)律,要讓它自己的成長,才會開出最好的花,最清香的花,最美麗的花。只有讓它最自然的成長,才會得到最自然的結(jié)果,才會給我們一個最自然的答復。
遵守大自然的規(guī)則作文二:
時光流轉(zhuǎn),云水千年。現(xiàn)存于寂靜天地里的每一個存在,都是光陰的饋贈。物轉(zhuǎn)星移,適者生存,每一個生命都是在剎那千年里的競爭與爭斗中,存活下來。在萬物踏遍山河萬里的進程中,都進化出屬于自己的本性與生存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是在歷史風沙的磨礪沉淀出來的,萬不可隨意變更。不顧事物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為所欲為的人,必定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揠苗助長的故事:農(nóng)夫不顧稻子自然生長的規(guī)律,而自作聰明地拔高幼苗以求其快速長高,結(jié)果卻使所有稻子都蔫了。我們?nèi)绻晃兜匾蜃约旱南埠?,胡亂喂食野生動物,為所不該為,則必定會使得動物失去覓食的主動性,失去在自然中生存的警惕性與攻擊性,失去動物們原本的生活規(guī)律和有勞才有所獲的生存法則。當野生動物漸漸喪失覓食的能力時,它們的生存便全成依賴性,在自然的激烈競爭中,必將被淘汰。
萊蒙特曾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一定的規(guī)矩秩序,各就各位。”強扭的瓜不甜,我們?nèi)缛暨`背自然規(guī)律,為所不應為的,勢必會適得其反。而順應萬物其本性,并借以利用該規(guī)律,為所應為,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禹之父鯀,歷時九年未能夠解決黃河洪澇之災,他一直采取“水來土掩”的治水方針,以墻垣抵擋洪水的沖擊,效果甚微。大禹卻采取與其父親“堵”相反的方針,叫做“疏”,即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自由地通過。“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高考滿分作文大禹在總結(jié)了洪水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順應其自然規(guī)律,因勢就導,才使得黃河多年的水患得以控制。
篇8
一、多觀察,力求寫實。
無論是寫日記還是寫作都離不開觀察,只有用心觀察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才能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但是現(xiàn)實中,很多學生的作文都脫離實際,生編硬套,廢話連篇。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象呢?現(xiàn)在我們先看看,著名作家豐子愷的《白鵝》中對白鵝特點的描寫“它伸長勃頸,左顧右盼、白鵝的步調(diào)從容、大模大樣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還有通過對狗“躲在籬邊窺視”“敏捷的跳上來,努力地吃它的飯”“立刻逃往籬邊,蹲著靜候”等描寫,體現(xiàn)白鵝的老爺派頭。這一系列描寫,形象生動,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為什么作者能把白鵝的特點寫得如此逼真呢?是因為作者以生活為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和思考,才把這一特點寫活,所以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去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動心靈的素材,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這樣我們就不會為無米之炊而煩惱了。
二、多活動,積累素材。
現(xiàn)在不少學生平時很少讀課外書籍包括古典名著,缺乏寫作材料,學生基本過著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閱歷淺,周圍又沒有風景名勝,一提到作文望而生畏。對此,我們應該抓住一切機會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活動。如:春天可以組織學生春游,到田野中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冬天可以組織學生堆雪人、打雪仗……前幾天我班有一名學生發(fā)生車禍,家庭條件本來不好可謂雪上加霜。因此我及時組織了一次“愛的奉獻”主題班會,在富有感情的樂曲中我訴說那位同學不幸遭遇,同學們都留下了眼淚,原本幾個調(diào)皮搗蛋也深深底下頭,大家紛紛提議要捐款給其幫助,這時我又把汶川地震大家互救感人場面播放給學生看,同時我把本次作文題目《感動》告訴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氣氛的感染下同學涌起不能自控的情感便會用言辭表達出來。結(jié)果本次同學們寫作非常成功,還有幾篇文章刊登在校刊上??梢姸嘟o學生提供活動機會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對于積累素材最后到成文是多么重要。
三、多寫多練,開闊思路。
篇9
一、走進生活。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作品是對生活的認識、感受,對生活的反映。同樣。學生習作也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體現(xiàn),習作過程是兒童體驗和感受生活的過程,是對生活創(chuàng)造和審美的過程的反映,因此。我們要引導小學生走進生活,學會觀察生活、參與生活、體驗并感悟生活,使他們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讓寫作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
在教學中,引導他們爭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處處在意”,實現(xiàn)定向觀察和隨機觀察相結(jié)合,讓學生多積累生活素材,寫作時就有話可說,比如在教“我的自畫像”這一習作時,對于人物的外貌描寫,先觀察同學的外貌,然后玩一個小游戲“猜猜他是誰”之后,就來寫真實的我,讓其他同學來猜我是誰,這樣學生的興趣高漲,學生要寫的愿望就會越來越強烈,作文從“老師要我寫”變成“我要寫”的局面。我還經(jīng)常帶領(lǐng)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導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如:觀察大自然的花草樹木、田野小河、瓜果蔬菜……盡可能讓學生去體驗,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讓學生習作時有話可說、有物可寫,我注重學生人際交往,語言思維,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認識、感受生活、面對生活,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喜悅,有受到挫折的沮喪,也有被責難、被誤解的惆悵。我鼓勵學生大膽的寫出來,習作中自然充滿生活的氣息,表達了孩子率真的靈氣。
二、把生活帶進課堂。每一位學生的生活都是不同的,對生活的觀察、認識也是不同的,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學生,就會有幾十個不同的認識和感受、那么,如何使他們之間的認識和情感進行交流呢?我在每周的作文課中抽出一節(jié),為學生專門開辟了交流場所,并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出一個交流題目。讓他們展開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在交流中表現(xiàn)出非常高的興趣,有些學生還做了筆記,學生在作文的時候不僅寫了自己對事情的感受,還把同學問對同一類事物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進行分類和整合,概括出一種全新的看法和感受,學生習作水平有了提高,對寫作業(yè)也更有了興趣。
篇10
如果讓你描寫自己喜愛的一種植物,應該怎樣去做呢?
一、認真觀察抓特征
不同的植物會在形態(tài)、顏色、味道、用途等方面表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特點來,如松枝的蒼勁有力,荷葉的圓潤光滑,柳條的飄逸柔軟,牡丹的高貴芬芳,蘭花的清香淡雅。
即使是同一種植物,比如花,在不同的季節(jié)(春夏秋冬)和不同時間(早晨、中午、晚上),其形狀、顏色、氣味也是不盡相同的;同樣是綠色,也還有嫩綠、翠綠、墨綠之分;同樣是香,也有清香、淡香、濃香等的區(qū)別。
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之前,必須要對所描寫的植物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抓住其與其它植物的不同,寫出它做為“這一個”的與眾不同的特征來。
范例舉隅:
那一尺多高的萬年青,遠看就像古老的金字塔,近看卻似一個青羅蓋。那粗糙的身軀,頂著密集的枝葉,翠綠的枝葉一層層重疊著,有的蜿蜒向上,也有的垂直向下,這形狀再配上那的龍爪似的勁根,仿佛是一條翻騰的蛟龍。再看看枝條上那些綠油油的葉子,大的一寸來長,橢圓橢圓的,映出幽幽綠綠的光澤,使萬年青顯得更加生機勃勃。它雖無馥郁的馨香,也無紅花的點綴,而只有樸素的綠葉為伴,但它那奇形怪狀的樣子,卻叫人十分喜愛。
(選自作文《那一株萬年青》)
妙點精評:
作者抓住“萬年青”“青”的特征,寫它“無紅花的點綴”,“只有樸素的綠葉為伴”,“那綠油油的葉子”,“層層重疊”,“使萬年青顯得更加生氣勃勃”。這一株萬年青的形象在我們看來如此清晰,這跟作者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觀察是分不開的。
二、言之有序條理明
要將植物介紹清楚,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描寫??梢韵葟恼w入手,看它像什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寫也;也可以按照它生長的時間順序?qū)?,先長什么、再長什么,最后長什么;也可以按根、莖、葉、花、果實的順序?qū)憽傊?,只有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才能做到層次清楚,有條不紊。
范例舉隅:
春天,皂莢樹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開出白里帶點黃的小花。夏天,皂莢樹長成了大片的綠蔭,讓人感覺不到如火的驕陽。秋天,皂莢樹落葉滿地,風吹黃葉,落葉像翩翩的黃蝴蝶。冬天,皂莢樹的枝條上裹上白雪,成了銀的冰枝。
(選自作文《老院里的皂莢樹》)
妙點精評:
植物總是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生長變化。在寫作時,作者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來組織描寫的順序,這樣,皂莢樹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不同的風姿,便條理清晰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
三、惟妙惟肖細描摹
除了要抓住特征、安排好描寫順序之外,描寫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可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來豐富描寫的層次與角度;可運用聯(lián)想來豐富描寫的內(nèi)容與內(nèi)涵;可運用修辭來增加文采,使被描寫物更加生動形象等……
范例舉隅:
它的干像竹子,一節(jié)一節(jié)的,有明顯的痕跡。根部是深綠色的,越往上越細,而顏色越來越紅。葉子是錐形的,四周呈鋸齒狀,像大扇子。葉子正面布滿了許許多多密密麻麻的小白點,大的像米粒,小的像芝麻。葉子背面是淺紅色的,幾道粗壯的葉莖把葉子分成一塊塊的,非常醒目。(選自作文《我喜歡四季海棠》)
妙點精評:
在描寫海棠樹的“干”和“葉子”時,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即使是沒有見過海棠樹的同學,也能由作者的描寫中知道海棠“干”和“葉子”的形狀來;而且修辭的運用也使文章富有文采。
四、托物寓意寄深情
文章中的寫景狀物,都是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的,是要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的。描寫樹木花草也是一樣,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無“知”無“覺”的植物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
范例舉隅:
盆栽里的仙人掌,它的堅韌的性格已經(jīng)夠使人吃驚了。有水,沒水,天熱,天冷,它都不在乎。它那翡翠似的、長滿硬刺的掌狀莖一直向上伸著,像疊羅漢似的,一片“綠色的手掌”上面又長出一小片來,重重疊疊,以這個姿勢矯健地挺立著。無論天氣怎樣亢旱,別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頭,它卻總是生機蓬勃,凌空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