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風險評估范文

時間:2023-03-31 20:32: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審計風險評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審計風險評估

篇1

[關鍵詞]審計風險;程序;了解環境

審計師在審計時應當考慮的風險包括三種,即企業的經營風險,審計風險,特別風險。經營風險是對實現企業目標或執行企業戰略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不確定因素,企業所具有的經營性質、所處行業、外部監管環境、企業的規模和復雜程度等因素都對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有密切的關系,許多經營風險最終都會造成財務后果,比如經營風險中競爭者開始延長產品保證期,這樣會給企業帶來增加預提保證費用的風險,還有如果原材料發生短缺,就會產生標準成本的損耗率上升,競爭者在市場技術上開始領先,這樣就會造成投資需要增加計提減值準備。審計風險則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核心概念,它由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組成,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它有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組成,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互為反向關系。特別風險是,在審計實務中需要特別考慮的重大錯報風險,即是否是舞弊風險、是否是近期經濟環境、會計處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變化、是不是復雜的交易、是不是重大的關聯方交易、是不是對重大事項存在不確定計量空間,是不是設計異常或超出正常經營過程的重大交易,由此看到,特別風險與非常規重大交易和判斷事項有關,即金額和性質異常并且不是經常發生的。

在審計實務中對各種風險的評價是風險導向審計的開始,審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目的是為了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為了了解被審計單位的重大錯報風險,審計師首先要了解被審計單位極其環境(不包括內部控制),這其中包括,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行業狀況、法律環境與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性質,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目標、戰略以及相關經營風險,財務業績的衡量和評價;其次要了解內部控制,這主要了解控制環境、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過程、信息系統與溝通、控制活動、對控制的監督;第三是對風險評估及其審計計劃的討論,主要是被審計單位面臨的經營風險、財務報表容易發生錯報的領域、錯報的方式、特別是由于舞弊導致重大錯報的可能性,第四評估重大錯報風險,主要包括財務報表層次、認定層次(各類交易、帳戶余額、列報、披露)。

為達到以上目的所要執行的具體審計程序有:

首先,詢問。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內部其他相關人員,詢問的主要問題有新的競爭對手、主要客戶和供應商的流失、新的稅收法規的實施、以及經營目標或戰略的變化、財務狀況和最近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可能影響財務報告的交易和事項、或者目前發生的重大會計處理問題等,審計師還應當考慮詢問內部審計師、采購人員、生產人員、銷售人員等其他人員,并考慮詢問不同級別的員工以獲取對識別重大錯報風險的不同需要,即詢問治理層、有助于審計師了解其針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編制環境;詢問內部審計師有助于審計師了解其針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有效性的情況,以及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是否采取適當的行動;詢問參與生成、處理或記錄復雜或異常交易的員工,有助于審計師評估被審計單位選擇和運用某項會計政策的適當性;詢問內部法律顧問,有助于審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有關訴訟、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影響被審計單位的舞弊或涉嫌舞弊、產品保證和售后責任、與業務伙伴的安排、以及合同條款的含義;詢問銷售人員,有助于審計師了解營銷策略及其變化、銷售趨勢或與其客戶的合同安排;詢問營銷或銷售人員,有助于審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原材料采購和產品生產等情況等情況。

其次,執行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審計師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分析程序還包括調查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數據嚴重偏離的波動和關系,審計師實施分析程序有助于發現識別異常的交易或事項,即特別風險,審計師還可以對財務報表的審計產生影響的金額、比率和趨勢進行預測。在實施分析程序時,審計師應當預期可能存在的合理關系,并與被審計單位記錄的金額、依據記錄金額計算的比率或趨勢相比較,如果發現異常或未預期到的關系,審計師應當在識別重大錯報風險時考慮這些比較結果。新晨

第三,進行觀察和檢查。觀察和檢查程序可以印證對管理層和其他相關人員的詢問結果,并可以提供有關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信息,審計師應當實施下列觀察程序,觀察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如觀察被審計單位人員正從事的生產活動和內部控制活動等;檢查文件、記錄和內部控制手冊,如檢查被審計單位的章程,與其他單位簽訂的合同、協議、股東大會、董事會議、高級管理層會議的會議記錄,各業務流程操作指引和內部控制手冊,各種會計資料、內部憑證和單據;閱讀由管理層和治理層編制的報告,如閱讀被審計單位年度和中期財務報告、管理層的討論和分析資料、經營計劃和戰略、對重要經營環節和外部因素的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管理報告,以及其他特殊目的的報告(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實地察看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場所和設備;追蹤交易在財務報告信息系統中的處理過程(穿行測試),這是審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業務流程及其內部控制時經常使用的程序。通過追蹤某筆交易在業務流程中如何生成、記錄處理和報告,以及相關內部控制如何執行,審計師可以確定被審計單位的交易和內部控制是否與之前通過其他程序所獲的了解一致,并確定內部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基于對企業風險管理的考慮,風險評估程序應當貫穿于企業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個過程,并運用大量的專業判斷識別、計量風險因素,為防止主觀和片面的判斷影響審計結果,要進行討論和研究,形成對被審計單位的總體情況報告、總結上年的工作情況、被審計單位的環境變化情況、財報的易錯領域、重要審計事項和審計領域、可能發生的重大舞弊和重大錯報風險、重要性水平的設定、最后制訂總體審計策略。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大數據;層次分析法;審計風險評估

1引言

醫療會計報表承載著醫院重要的財務與經營信息,是醫院會計核算的總結與歸納,能夠為醫院的整體發展與管理層對管理方法的改善提供重要的依據與信息[1]。對醫療會計報表進行審計,對于醫院的發展有重大意義。而在醫療會計報表的審計過程中履行實質性的內部測試與控制程序,即實施風險評估,能夠有效避免發生法律訴訟與審計失敗問題,對于強化審計報表的有效性,是一個十分必要的環節[2]。對于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的研究,國外有學者在研究中提出,影響醫療會計審計風險的因素具體包括被審計的醫療單位管理層的實際道德水平、出具審計報告之后該單位發生財務困難情況的可能性、外部財務報告使用者信任財務報告的程度、該單位實際存在的經營風險以及顯著性水平等方面。還有學者基于該研究結果提出一種云計算技術下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國內有學者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分析了影響醫療會計審計風險的因素,并提出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3-4]。由于以上方法存在風險評估準確性較低與風險預警能力較差的問題,因此,提出一種基于大數據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對醫療會計審計風險進行更加準確的評估。

2基于大數據的審計風險評估方法

2.1風險評估指標選取

基于大數據技術對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指標進行選取,選取審計風險評估指標時遵循以下原則:可比性、獨立性、可操作性、科學性以及全面性[5]。對醫療會計審計風險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以選取醫療會計審計風險因素指標,所選取的一級指標為重大錯報風險指標、檢查風險指標。根據選取的一級指標對其對應的二級指標與三級指標進行選取[6-7]。

2.2構建審計風險評估指標模型

根據選取的風險評估指標構建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指標模型[8]。構建的重大錯報風險指標所對應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指標模型具體如表1所示。檢查風險指標所對應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指標模型具體如表2所示。

3風險評估實例研究

3.1醫療企業概況

利用基于大數據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對某醫療企業實施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實驗。該醫療企業的股權結構具體如圖1所示。實驗醫療企業主要經營以下業務:工業設備及醫院設備,液體消毒劑、化學滅菌指示物、清洗消毒液,病房護理器具及設備、超聲類設備及儀器、口腔類器具及設備、診療室、急救室、手術室器具及設備、X線類設備及儀器、滅菌和消毒器具及設備等,屬于醫療器械經營企業,企業定位為醫療醫藥服務、制藥裝備服務、醫療器械服務這三個板塊。實驗醫療企業近幾年的固定資產額度與占比情況具體如表7所示。在對該醫療企業實施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的過程中,分析基于大數據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的風險評估準確性與風險預警能力。為增強實驗結果的對比性與可信性,將現有的兩種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作為實驗中的對比結果進行對比實驗?,F有的兩種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包括云計算技術下、基于深度學習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同樣獲取兩種方法的風險評估準確性與風險預警能力實驗數據,比較三種實驗方法的性能。

3.2研究結果

3.2.1風險評估準確性研究結果測試基于大數據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云計算技術下、基于深度學習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的風險評估準確性數據,獲取的實驗結果具體如圖2所示。根據圖2的風險評估準確性實驗結果可知,基于大數據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的風險評估準確率最高可達95.36%,一直高于云計算技術下、基于深度學習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的風險評估準確率,實現了風險評估性能的提升。3.2.2風險預警能力研究結果測試基于大數據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與兩種對比方法的風險預警能力,實驗結果具體如圖3所示。圖3的風險預警能力實驗結果表明基于大數據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的風險預警能力高于云計算技術下、基于深度學習的醫療會計審計風險評估方法的風險預警能力,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4結束語

篇3

    本文對風險要素的選擇主要考慮從客戶需求和業務風險兩個方面進行。

    (一)客戶需求角度

    客戶需求主要包括公司的戰略管理與發展需求,管理層的重點關注需求以及被審計對象的經營管理需求等。公司的內審工作必須與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保持一致,因此將公司戰略發展的重點引入到內審工作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另外,內部審計是為企業服務的,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出于對公司業績和經營某方面關注,也會要求內審人員實施某些特定項目的審計。被審計對象的需求則更不用說。對第一類需求,可以從公司的年度戰略規劃中識別,如中長期發展目標、戰略規劃等,第二類需求信息可以根據問卷調查的方式取得,第三類需求較靈活,一般是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臨時產生。

    (二)業務風險角度

    業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包括內控制度的有效性、企業運營管理水平、業務本身的性質和影響金額,以及年度工作的重難點領域等。對業務風險的評價,很多學者都已有所研究。謝維佳(2011)在對銀行進行風險評價時,認為應當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發生后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以及損失頻率等方面計算和衡量風險的大小,這也是大多數學者所認可和采用的方法。而劉穎斐在對企業的整體風險進行評價時,則考慮了風險評值、權重等因素。南方航空集團公司審計部課題組(2010)、喬林(2011)在研究風險導向審計時進一步引入了內控因素,如內控有效性、內控變化情況、上次審計時間等。任進軍(2011)提出從性質和來源角度評價風險,引發了我們對業務性質的關注。在審計計劃制定方面,甄士龍(2011)總結借鑒了前人的方法,還進一步將年度工作的重、難、熱點以及管理層關注的項目等也作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之一。從業務經驗來看,在具體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對業務風險的評估和判斷,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對某些重要運營指標的測試和評價,這也是業務風險評價中非常重要的考察因素之一。

    (三)綜合結果

    通過歸納、整理各種不同觀點,同時考慮業務經驗以及客戶需求,本文最終形成了以內部控制、運營管理、業務重點和風險評估為主的風險評價要素體系。其中內部控制包括內控制度完整性、最近一次內控測試結果、內控穩定性以及抽樣測試結果等。運營管理指標針對具體業務而定,不同審計業務,運營指標也各不相同。業務重點主要從戰略規劃重點、管理層需求、業務性質以及業務金額變動等方面評定。風險評估則主要從包括累計審計次數、上次審計時間、上次審計結果以及經驗估計等因素。

    二、風險要素評價與度量

    在風險評估的評價與度量方面,本文借鑒Z公司內部控制培訓中風險評估的方法,并結合具體工作需要,針對每一項風險要素確定了如下風險評級及對應的風險賦值說明:風險賦值范圍為1-10分,本文對風險評語的賦值主要采用均等分的思想,將賦值范圍(0-10)按評語級數(一般為5)均等分配,然后各取其中間值,得到每一評語的賦值,當級數為3時,每一級次的賦值范圍較大,此時采用范圍賦值的方法(按3、4、3的比例劃分),具體評分時再根據實際情況在范圍中確定。

篇4

關鍵詞:戰略審計;風險評估;企業;影響因素

一、 戰略審計的風險評估解析

一個企業的發展是從制定企業戰略開始的。而戰略的制定從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出發,分析其外部面對的機遇和威脅以及內部存在的優勢和劣勢,從而根據分析結果制定一套適合企業發展的戰略。絕大部分戰略制定出來之后,其實施過程都是存在風險的,比如可能對企業文化價值或發展方向產生重要影響。影響因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源于企業外部,如外部的經濟環境或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等;另一方面是源于企業內部,如企業改革或收購其他企業等。戰略審計就是從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現存的經營模式、實施的管理體制等方面綜合考慮,來評估戰略在制定、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其可行性、科學性。其中審計單位做的戰略風險評估也是審計程序之一。

二、 戰略審計的風險評估探索

審計人員對風險點的評估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在初步評估時,審計人員根據識別出的風險點,對戰略的風險狀況做出準確合理的判斷。在實施戰略風險評估時,審計人員要基于以上判斷的基礎上,參考其他的審計內容,重新評估有關因素對戰略的影響程度,從而對之前的審計結果做出相應的調整。

關于戰略審計的風險評估,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單一風險評估法,這個方法是對企業的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進行打分,評分結束后,得到的總評分體現的是企業的管理水平。其中,固有風險指的是沒有對某一風險進行控制時,企業面臨的狀況,固有風險越高意味著其重要性越高;剩余風險指的是風險進行控制之后,企業的實際狀況。下面我們將就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的評分維度進行分析。

1、 關于固有風險評分表的分析

(1)財務。該維度是指在管控不利時,這一戰略對企業的年利潤和資金流狀況的影響。影響的程度可以根據公司的凈利潤或者活動資金的平水進行判斷。

(2)聲譽。該維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時,這一戰略實施對企業的聲譽影響程度。影響的程度可以從負面新聞的引起的社會關注度進行判斷。

(3)客戶。該維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時,這一戰略對公司與客戶關系的影響。影響的程度可以根據業務量即客戶的訂單量來判斷。

(4)員工。該維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時,這一戰略司全體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的影響。影響的程度根據員工的流失程度來判斷。

(5)運營。該維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時,這一戰略對企業的整體業務的影響,包括運營中所付出的成本、時間、人力等。影響程度可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判斷。

(6)合法性。該維度是指在管控不力時,這一戰略違反相關法規的程度或罰款金額的數目來判斷影響程度。

2、 關于固有風險評分表的分析

(1) 響應速度。該維度衡量的是在風險發生后,企業采取補救措施的速度,響應速度越快表示風險越小。

(2) 控制效果和效率。該維度衡量的是風險發生后,企業在控制、整改、監測和報告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所改進,改進的程度是怎樣的。改進的越好風險越低。

(3) 風險管理能力。該維度是衡量風險發生后,企業在人力、技能、知識、第三方和流程方面所做出的反應,對這些方面的依賴程度等。依賴程度越低風險越小。

三、降低戰略審計的風險及其控制方案探討

審計風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審計機構自身不當、社會環境的影響、經濟環境的影響、法律環境的影響、審計方法的影響。下面我們將從審計風險的成因出發,通過控制審計風險的成因來降低戰略審計的風險。

1、 規范審計機構,嚴格要求審計人員

科學、健全、完備、系統的審計工作制度是保證審計質量的基礎,專業的審計人員是保證審計質量的根本。我們的審計人員除了要具備專業素質外,還要有一定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審計人員一旦確定后,后續教育要全面跟上。社會是不斷變化的,對于戰略的風險審計至關重要。審計人員需不斷進行再教育,緊跟時代步調,做到審時度勢。審計人員在工作時,應遵守客觀、公平、公正、獨立的原則,依法審計,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2、 明確審計程序

審計程序分為受托、準備、實施和報告四個階段。在受托階段時,首先詳細了解委托人的目的和業務內容,審計人員對其進行初步評估,判定是否有承辦能力,若有,接下來就要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雙方進行協商,確定合約關系。在實施階段時,審計人員根據承辦項目的要求和業務內容,然后分析所在行業的特點,選派熟悉這一行業的專業人員組成審計小組,群策群力,制定出包括審計內容、目標、方法等在內的具體實施方案。在實施階段時,分三步走,首先是審計取證,其次是規范審計工作底稿,最后審計人員高度自律。三個環節都要有序進行,實施過程合理、合法、客觀真實才是有效的。在報告階段時,對審計重點作出標示,對審計過程進行嚴格復核,確保準確無誤后,將審計報告交給委托方,并自己留一份底稿。

四、 結語

本文從戰略審計的風險評估解析開始,明確戰略評估的依據及其重要性,提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戰略審計方法,對戰略審計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剖析,是我們更加了解戰略中的風險因素以及他們的影響程度。最后,還針對戰略風險的成因,從源頭出發,通過規范審計制度、審計人員和審計程序,來降低戰略風險審計的風險,并對其進行控制。我相信,隨著審計制度越來越規范,審計方法越來越科學合理,我們戰略審計的風險評估會越來越準確有效,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參考文獻:

[1]廖洪,陳波.企業戰略審計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個綜述[J].審計研究;2005(2).

篇5

摘要:對被審計單位進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被審計單位中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是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的重要環節。風險導向審計是現代主流的審計方法,其要求注冊會計師通過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分析及時的發現其中存在的風險,并對風險進行評估,根據審計結果出具合適的審計報告。本文結合新的審計風險準則,對被審計單位進行風險評估的程序、內容以及方法等進行探析。

關鍵詞 :審計單位;風險評估;內部控制;錯報風險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經營管理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行業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加,現行的審計方法已經難以對財務報表中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有效應對。在這種背景下,為了進一步加強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提高審計質量,我國頒布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 1211 號———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這為注冊會計師開展被審計單位風險評估和審計提供了規范和依據。本文結合這一準則要求,對風險評估的程序、內容、方法等進行分析。

一、風險評估程序

風險評估程序主要是指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進行了解,從而對其財務報表中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

1.對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及其他工作人員進行詢問

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以及相關人員是單位信息的重要來源,注冊會計師應該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詢問的方式來獲得有用的信息。注冊會計師應該重點了解和詢問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應該關注的重點問題。例如,被審計單位在市場中所處的地位、競爭對手狀況、主要供應商和客戶的情況、經營管理戰略的規劃以及企業所執行的相關規章制度等;(2)被審計單位最近的財務狀況,包括資產負債率、現金流量、壞賬率等;(3)可能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的交易或事項,例如正在談判的企業合并等事項;(4)被審計單位最近發生的重大變化,例如股權轉讓、組織結構調整、內部控制制度變化等。

2.實施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數據以及其他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從而對單位的財務信息進行評價的過程。分析程序是進行風險評估的重要環節,其能夠幫助注冊會計師及時的發現被審計單位出現的異常交易和變動,并對財務報表中可能發生的重大錯誤風險的可能進行評價。

3.觀察和檢查

觀察和檢查程序可以有效的對詢問結果進行支持和印證,增加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環境的了解。觀察和檢查程序應該包括以下事項:(1 )對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觀察;(2)對被審計單位的文件、資料以及內部控制手冊等進行檢查;例如,檢查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計劃、預算資料、與其他單位簽訂的合同、業務流程資料等;(3)閱讀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編制的報告。例如,被審計單位年度財務報告、董事會會議記錄、重大項目可行性報告等;(4)對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實地考察;(5)穿行測試。

二、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注冊會計師應該對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過程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充分了解,為后續的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奠定基礎。注冊會計師應該了解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行業狀況、法律環境、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對被審計單位所處的行業進行了解,可以幫助注冊會計師對與被審計單位行業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根據審計準則的相關規定,注冊會計師應該了解的相關行業狀況包括:(1 )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的市場狀況,包括消費者需求、競爭者情況等;(2)對行業生產經營的周期性和季節性進行了解;(3)被審計單位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相關的技術變化;(4)能源的供應與成本;(5)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的重點指標以及數據。

另外,法律環境、監管環境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等外部因素也是需要注冊會計師了解的。

2.被審計單位的性質

(1)所有權結構。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所有權結構能夠便于幫助注冊會計師找出與其相關的關聯方,并了解掌握被審計單位決策管理的具體流程。根據審計準則25條規定,注冊會計師要了解與被審計單位所有者相關的關聯方關系,從而準確識別關聯方關系并核算關聯方交易。例如,注冊會計師應該對被審計單位的股東性質予以掌握,并了解其母公司、同一控制下的其他公司等關系。

(2)治理結構。內部治理結構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經營狀況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良好的治理結構能夠充分發揮其監督和治理作用,從而降低本審計單位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注冊會計師應該對被審計單位治理機構進行了解,例如被審計單位的董事會構成、董事會是否能充分行使決策權;獨立董事制度是否得到執行。注冊會計師要考慮被審計單位治理層能夠充分行使其獨立監督的職能。

(3)組織結構。復雜的組織結構可能會導致一些特定的重大錯報風險的發生。注冊會計師要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組織機構,掌握其可能引發的風險。例如要對被審計單位的子公司、聯營企業、股權投資等進行了解。另外,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以及財務報告都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內容。

3.被審計單位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

審計準冊第31 條規定,注冊會計師應該對被審計單位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進行了解,即了解單位在財務工作中是否正確運用了恰當的會計準則和制度。注冊會計師應該重點了解以下事項:(1 )被審計單位在處理一些重大或者異常交易時所采用的會計準則和方法;(2)對于一些沒有準確規范的文件作為指導的事項,被審計單位采用的會計政策;(3)本審計單位發生的會計政策及估計變更;(4)單位使用新會計準冊和制度的時間。

4.被審計單位的目標、戰略以及相關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主要來源于被審計單位在經營戰略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重大失誤。注冊會計師在評估經營風險的時候需要考慮行業發展、業務擴張、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信息技術的應用等因素;另外,經營風險大多數會帶來相應的財務后果,會對重大錯報風險產生影響。另外,還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業績以及內部控制狀況進行了解。

三、對重大錯誤風險進行評估

1.對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誤風險進行評估

根據審計準則第96 條規定,注冊會計師應該采取措施,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層次、認定層次以及與內部控制程序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在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時注冊會計師要實施以下程序:(1 )在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進行了解的時候,注冊會計師要充分考慮財務報表中存在的各類交易、列報以及賬戶余額等因素來識別風險;(2)將識別風險與可能發生錯誤的領域相結合;(3)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評估,認定其可能產生的影響;(4)對識別風險可能導致的重大錯報進行分析。

2.需要特別考慮的重大錯報風險

被審計單位存在的一些特別風險也是注冊會計師需要重點加以注意的,其應該充分運用其職業的技能和判斷,對這些重大錯報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特別風險一般是由于被審計單位發生的重大非常規交易事項導致的,因此注冊會計師在評估這種風險時應該對以下事項進行考慮:(1 )該風險是否屬于舞弊風險;(2)該風險是否與宏觀經濟環境變化、本審計單位所處行業變化以及會計政策變化等重大變化相關;(3)交易程序是否比較復雜;(4)是否涉及到一些重大的關聯方交易。

與特別風險相關的重大交易或者非常事項很難有效的受到被審計單位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注冊會計師應該了解被審計單位是否專門設計了相關的控制和約束程序來應對這些特別風險。

3.僅通過實質性程序無法應對的重大錯報風險

如果注冊會計師通過日常的實質性程序無法降低重大錯報風險的發生水平,則應該評價被審計單位的風險控制程序以及設計,確定其執行情況。

隨著很多被審計單位引入了高度自動化的交易系統以及信息系統,審計證據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電子信息的數據存在的,因此審計證據的有效性以及真實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系統的影響。如果注冊會計師認為其無法通過實質性程序來獲取充分恰當的審計證據,則應該對相關系統和程序進行測試和評估。

接下來,注冊師還需要根據所取得審計證據的變化對風險評估的結果進行不斷的調整和修正。

4.對風險評估的修正

由于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的過程中可能不斷發現新的審計證據,所以需要適時的根據情況對風險評估進行修正。例如,注冊會計師可能會通過對內部控制系統運行的狀況評價來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然而,在對控制系統運行的有效性進行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可能會發現證據表明在審計期間內控制系統并未有效運行。因此,當注冊會計師發現在審計過程中新取得的證據與初始評估取得的證據相矛盾時,需要對風險評估的結果進行修正,并在此基礎上實施新的審計程序。

參考文獻:

[1]范靜.論我國風險導向審計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0(08).

[2]張衛蓮.談談風險導向在內部審計中應用[J].中國證券期貨,2010(10).

篇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ropriate timing of pregnancy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related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20 cases with vaginal delivery indications underwent vaginal delivery, but 2 patients because of fetal distress to cesarean section; 36 patients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Conclusion: the best time of pregnancy after cesarean section cesarean section should be in 2 years. The first operation type of cesarean section, the first choice of preterm delivery and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 increas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

關鍵詞:剖宮產;再次妊娠;時機;風險

目前,由于多種原因,我國行首次妊娠剖宮產的患者逐年增多。剖宮產后再次妊娠出現子宮破裂、胎盤前置、胎盤粘連、出血等并發癥的幾率增加。剖宮產的次數增多和兩次妊娠間隔過短,使妊娠風險進一步增大。因此,確定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的時機和進行明確的風險評估,對患者的妊娠、分娩安全極為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我醫院分娩的56例患者,所有患者首次分娩均為剖宮產。年齡25~40歲,平均29.6歲。孕期38~42周,平均39.8周。10例患者再次妊娠距前次剖宮產時間

1.2 分娩方式:包括陰道試產和再次剖宮產。陰道試產的指征為:前次剖宮產為子宮下段,術中無切口撕裂,術后切口愈合好無感染;前次剖宮產距本次妊娠2年以上;前次剖宮產指征不存在且沒有新的剖宮產指征;無明顯頭盆不稱;孕婦愿意試產。陰道試產的禁忌證為:上次剖宮產切口為子宮體部切口、子宮下段縱切口或子宮下段橫切口有T型延長者,術后切口感染,產后晚期出血;上次剖宮產指征存在;本次妊娠存在明顯的剖宮產指征;有相對頭盆不稱、子宮破裂史;合并嚴重的內科或產科疾病;孕婦及家屬要求剖宮產。有剖宮產指征和拒絕陰道試產的患者本次分娩采用了剖宮產。

2 結果

有20例患者分娩時采用了陰道試產,2例患者因為胎兒窘迫而改為剖宮產。試產中有專人全程觀察處理,嚴密觀察宮縮、胎心、先露下降及產婦全身情況,注意先兆子宮破裂表現。第1產程人工破膜,了解頭盆情況;第2產程采用適當方法助產,盡量縮短第3產程的時間,禁止加腹壓。分娩后行宮腔探查無一例發生子宮破裂,出血量100~350 ml,平均170 ml。有剖宮產指征和拒絕陰道試產的36例患者本次分娩采用了剖宮產。

3 討論

妊娠間隔過短,再次分娩時出現低體重兒、早產、胎膜早剝及前置胎盤的發生率增加。剖宮產后子宮平滑肌修復較慢,1年以后的子宮切口瘢痕修復并不完全,因此間隔時間過短后再次妊娠,容易發生子宮破裂。因此,有學者認為,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的時機最好在剖宮產后2年。

前次剖宮產時的情況影響子宮切口的修復,進而影響再次妊娠。剖宮產最常用的切口是子宮下段橫切口,還有古典式切口、T形切口、子宮下段直切口等。古典式切口、T形切口和子宮下橫切口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子宮切口的愈合,再次妊娠時可出現子宮破裂。

剖宮產次數增加,孕婦出現并發癥的幾率增加,這些并發癥與子宮破裂、前置胎盤、胎盤粘連以及子宮切除有關。多數學者認為,隨著剖宮產次數的增加,患者出現子宮破裂的風險增加。美國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不建議對2次及以上剖宮產史的孕婦行陰道試產。本研究中對于多次剖宮產患者再次分娩時,也不采用陰道試產。

綜上所述,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的最佳時機應在剖宮產后2年。首次剖宮產的術式選擇、首次未足月分娩及多次剖宮產,增加了再次妊娠時出現并發癥的危險。

4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網絡 安全風險 評估 關鍵技術

結合我國近年來的互聯網應用經驗可知,用戶的互聯網使用過程很容易受到惡意軟件、病毒及黑客的干擾。這種干擾作用可能引發用戶重要數據信息的丟失,為用戶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利用綜合評估技術、定性評估技術等開展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常見的網絡攻擊手段

目前較為常見的網絡攻擊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1 IP欺騙攻擊手段

這種攻擊手段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偽裝網絡主機的方式,將主機的IP地址信息復制并記錄下來,然后為用戶提供虛假的網絡認證,以獲得返回報文,干擾用戶使用計算機網絡。這種攻擊手段的危害性主要體現在:在不法分子獲得返回報文之前,用戶可能無法感知網絡環境存在的危險性。

1.2 口令攻擊手段

口令攻擊手段是指,黑客實現選定攻擊主機目標之后,通過字典開展測試,將攻擊對象的網絡口令破解出來??诹罟羰侄文軌虺晒玫脑蛟谟冢汉诳驮诶缅e誤口令測試用戶UNIX系統網絡的過程中,該系統網絡不會對向用戶發出提示信息。這種特點為黑客破解網絡口令的過程提供了充裕的時間。當黑客成功破解出網絡口令之后,可以利用Telnet等工具,將用戶主機中處于加密狀態的數據信息破解出來,進而實現自身的盜取或損壞數據信息目的。

1.3 數據劫持攻擊手段

在網絡運行過程中,不法分子會將數據劫持攻擊方式應用在用戶傳輸信息的過程中,獲得用戶密碼信息,進而引發網絡陷入癱瘓故障。與其他攻擊手段相比,數據劫持攻擊手段產生的危害相對較大。當出現這種問題之后,用戶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的網絡狀態。

2 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類型

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2.1 綜合評估技術

綜合評估技術是指,在對網絡安全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同時,結合定量評估的方式提升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的準確性。

2.2 定性評估技術

定性評估技術向網絡安全風險評估中滲透的原理為:通過推導演繹理論分析網絡安全狀態,借助德爾菲法判斷網絡中是否存在風險以及風險的類型。這種評估技術是我國當前網絡安全評估中的常用技術之一。

2.3 定量評估技術

這種評估方式的評估作用是通過嫡權系數法產生的。定量評估技術的評估流程較為簡單,但在實際的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過程中,某些安全風險無法通過相關方式進行量化處理。

3 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的滲透

這里分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的滲透進行分析和研究:

3.1 綜合評估技術方面

結合我國目前的網絡使用現狀可知,多種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網絡出現安全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網絡使用過程中可能同時存在多種不同的風險。為了保證網絡中存在的安全風險能夠被全部識別出來,應該將綜合評估技術應用在網絡安全風險的評估過程中。在眾多綜合評估技術中,層次分析法的應用效果相對較好。評估人員可以將引發風險的因素及功能作為參照依據,將既有網絡風險安全隱患分成不同的層次。當上述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在各個層次的網絡安全風險之間建立出一個完善的多層次遞接結構。以該結構為依據,對同一層次中處于相鄰關系的風險因素全部進行排序。根據每個層次風險因素的順序關系,依次計算網絡安全風險的權值。同時,結合預設的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目標合成權重參數,進而完成對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的正確判斷。

3.2 定性評估技術方面

定性評估技術的具體評估分析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3.2.1 數據查詢步驟

該步驟是通過匿名方式完成的。

3.2.2 數據分析步驟

為了保證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定性評估技術在數據分析環節通過多次征詢操作及反饋操作,分析并驗證網絡安全風險的相關數據。

3.2.3 可疑數據剔除步驟

網絡安全風險具有不可預測性特點。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通過背對背通信方式獲得的網絡安全風險數據中可能存在一些可疑數據。為了避免這類數據對最終的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產生干擾作用,需要在合理分析網絡安全現狀的情況下,將可疑數據從待分析數據中剔除。

3.2.4 數據處理及取樣步驟

通過背對背通信法獲得的數據數量相對較多,當數據處理工作完成之后,可以通過隨機取樣等方法,從大量網絡安全風險數據中選出一部分數據,供給后續評估分析環節應用。

3.2.5 累計比例計算及風險因素判斷步驟

累計比例是風險因素判斷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評估人員應該保證所計算累計比例的準確性。

3.2.6 安全系數評估步驟

在這個步驟中,評估人員需要根據前些步驟中的具體情況,將評估對象網絡的安全風險系數確定出來。

與其他評估技術相比,定性評估技術的評估流程較為復雜。但所得評估結果相對較為準確。

3.3 定量評估技術方面

這種評估技術的評估原理為:通過嫡權系數法將評估對象網絡的安全數據參數權重計算出來。這種評估方法的應用優勢在于:能夠度量網絡系統中的不確定因素,將網絡安全風險量化成具體數值的形式,為用戶提供網絡安全狀態的判斷。

4 結論

目前用戶運用互聯網的過程主要受到數據劫持攻擊、口令攻擊、IP欺騙攻擊等手段的干擾。對于用戶而言,網絡安全風險的存在為其正常使用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當隱患爆發時,用戶可能會面臨極大的經濟損失。這種現象在企業用戶中有著更為明顯的體現。為了改善這種現象,促進互聯網應用的正常發展,應該將定量評估技術、定性評估技術以及綜合評估技術等,逐漸滲透在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工作中。用戶除了需要通過防火墻、病毒r截軟件等工具改善網絡環境之外,還應該加強對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的重視。當獲得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結束之后,應該需要通過對評估資料的分析,有針對性地優化自身的網絡系統,降低數據丟失或損壞等惡性事件的發生概率。

參考文獻

[1]陳雷.網絡安全態勢評估與預測關鍵技術研究[D].鄭州:信息工程大學,2015.

[2]李靖.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5):82-84.

[3]覃宗炎.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4):168-170.

[4]毛捍東.基于邏輯滲透圖模型的網絡安全風險評估方法研究[D].北京: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

[5]宣蕾.網絡安全定量風險評估及預測技術研究[D].北京: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

篇8

關鍵詞:腎病內科;跌倒風險;護理干預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見意外事件之一,指的是患者身體任意部位失衡后出現的突然性的非故意停頓致身體損傷的情況[1],特別是在腎病內科,患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壓、低蛋白血癥、水腫等為主要表現,在各種治療后需要長期臥床休息,還可能因長時間臥床導致性低血壓或者步態失衡的情況,跌倒危險性較高。一旦跌倒發生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新損傷,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經濟負擔,還會影響患者對醫療安全的信任度。因而,對其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和相適應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本文就我院腎病內科收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跌倒風險動態評估與護理干預的效果及臨床應用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腎病內科收治患者33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時的摩爾斯跌倒風險評分均在45分及以上。

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性患者13例?;颊叩哪挲g在12歲~77歲,平均(58.1±6.4)歲?;颊叩脑l疾病包括:腎病綜合征、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急性腎損傷、腎衰竭等,分別有13例、4例、3例、7例和6例?;颊叩淖≡簳r間在15d~20d,平均(17.6±2.1)d,且均接受相應的臨床治療,實施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腎穿刺活檢以及藥物治療的患者分別有10例、14例、3例和6例。

1.2 方法

1.2.1 評價方法 回顧性分析患者跌倒的原因,合并疾病、藥物應用等基本資料,并采用摩爾斯跌倒評估表對[2]患者入院后24h、入院后1w、出院時的跌倒風險進行動態評估。評估量表的項目包括:近3個月內是否有跌倒史;患者有無超過1個醫學診斷;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行走輔助用具;治療中是否需要實施靜脈輸液或使用肝素鎖;患者的認知能力是否正常;步態是否正常;所有項目的總分為125分,總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跌倒風險越大。

1.2.2 護理干預方法 健康宣教。患者在入院后要根據患者及患者家屬的文化程度等,為其提供有效的健康宣教,向其介紹疾病與治療的相關知識,告知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進行病情與跌倒風險評估,觀察其尿量、水腫程度、低蛋白血癥情況、血壓及藥物使用情況,針對不同情況在飲食、住院日常檢查治療中給予對應的預防性處理方法,特別是患者合并性低血壓的情況或者因血紅蛋白下降易于導致頭暈、乏力時,要求患者在起床、站立、行走及如廁等過程別注意,在各項活動之間提供緩沖時間,盡量做到有人攙扶。加強患者及家屬的防范意識,做好跌倒發生時自我保護的宣教。

住院環境。為降低患者的跌倒風險,要求醫院的地面平坦、干燥,持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做到無異物或者水漬,并做好醒目標識,提醒患者及家屬。同時為病房衛生間鋪設防滑地磚及防滑墊,并設扶手及輸液掛鉤,坐便器,減少衛生間內臺階的數量與高度,減少衛生間雜物,水臺及尖銳物品出予以防撞貼保護。保持病區走廊要通暢,在走廊設置安全扶手,病房準備移動輸液架。合理調整病床高度,配制床欄和傳呼器,保持床單元整潔,減少床周雜物。病區配備大、中、小號患服,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提供,為患者提供安全環境。

提高護理人員安全意識。對腎病內科的護理人員做好在職護理技能和思想培訓,要求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科室的安全管理相關規定,提高安全意識,掌握相關安全知識和預防處理跌倒的技能。根據影響患者跌倒的相關因素,在記錄中重點體現。做好每天的交接班工作,在患者的床頭懸掛醒目的防跌倒標識。能對患者的跌倒風險進行有效評價,辨別高危患者并給予積極的預防處理。加強病區工作人員對病區環境安全的管理,及時發現可造成跌倒的危險因素,并合理處置。

1.3統計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患者入院后24h、入院后1w及出院時的摩爾斯跌倒風險評分隨著時間推移顯著降低,兩兩對比均有統計學差異(P

3討論

通常情況下,導致腎病內科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疾病因素和環境因素[3],特別是自身因素,一方面,患者長時間治療常會合并貧血、血紅蛋白水平降低等情況,血液中的攜氧能力下降,容易引起頭暈心慌、四肢乏力的情況致跌倒,另一方面,患者的自身健康狀況不佳、防護意識差也是引起跌倒的主要因素[4]。而環境因素作為客觀的外在條件,可以通過預防性的改善大大降低患者的跌倒風險。

作為預防跌倒護理干預的第一步,對患者的跌倒風險因素進行正確有效的識別,是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基礎[5]。通過對該組患者進行動態評估,不僅護理人員做到心中有數,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還要讓患者及家屬對跌倒的危險因素有效把握,在治療護理的過程中積極配合。動態跌倒風險評估就是集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與再評價于一體的綜合性過程[6]。

本文研究從患者的年齡、疾病、自身身體條件等進行了綜合評估,并對其跌倒風險進行動態評分,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細節化的優質護理,從患者自身、家屬、護理人員等多方面入手,結合健康宣教、住院環境改善、提高護理人員安全意識等多個方面改善護理水平,降低跌倒發生率,結果表明,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的摩爾斯風險評分顯著降低,護理效果顯著,這與王瓊等[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共同證實其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穎,王建華,顏妍.跌倒風險評估在腎內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163-164.

[2]何燕,范玲紅,張菊明.內科病房跌倒、墜床風險管理的實施及效果研究[J].環球中醫藥,2013,6(S2):197-198.

[3]陳婷.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表在護理安全防范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12-15.

[4]魏霞.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內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5,21(10):116-118.

[5]汪春華.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5):33-34.

篇9

【關鍵詞】風險評估 誠信 風險偏好 人力資源政策

注冊會計師實施財務報表審計,其目的是對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錯誤或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獲得合理保證。風險導向審計是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要求鑒證業務必須采用的審計方法。風險導向審計要求注冊會計師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應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并根據所獲取的審計證據,發表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

注冊會計師評估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需要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其中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了解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內部控制是被審計單位為了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守,由治理層、管理層和其他人員設計與執行的政策和程序。內部控制主要有五要素組成:①控制環境;②風險評估過程;③與財務報告相關的信息系統和溝通;④控制活動;⑤對控制的監督。以下主要分析風險評估程序中對控制環境的了解需要考慮的因素。

一、管理層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

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是控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到被審計單位重要業務流程的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直接依賴于負責創建、管理和監控內部控制的人員的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

市場經濟倫理中的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實就是指在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實事求是、不隨意夸大或縮小事實、表里如一;守信就是信守契約信用,不弄虛作假、投機取巧。誠信的企業一般對自身行為有較高的道德標準,反對自私自利的行為,誠信的企業可能有更少的機會主義行為;誠信還將產生約束功能,主要體現為在一個共享的企業文化價值體系下,企業內部形成一種相互監督的氛圍,從而對企業行為產生一種無形的制約。在以誠信為導向的企業中,企業對自身行為和道德標準有較嚴格的要求,不誠信的行為會受到內部員工的監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不誠信行為的發生。

注冊會計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時,需要了解和評估被審計單位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溝通和落實情況,了解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是否身體力行,在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方面是否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被審計單位企業文化是否強調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是否以合適的方式傳達給全體員工,并對不誠信行為制定了適當的懲罰措施。

二、管理層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是指為了實現目標,個體在承擔風險的種類、大小等方面的基本態度。風險,通常是指未來事件或損失的不確定性。由于個體對于風險的感知存在差異,所以不同的人風險偏好也存在差異。根據風險偏好理論的一般劃分方法,風險偏好分為風險追求型、風險中立型、風險厭惡型三種類型。企業管理層風險偏好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有著決定性影響。由于存在“高風險、高回報”原理,管理層如果一味選擇高風險項目,很可能會將企業的經營置于高度不確定狀態中。

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風險偏好水平較高的管理者可能會采取盈余管理進行利潤操縱,而盈余管理活動與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有時很難區分,注冊會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應該關注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通過不斷加強獨立審計能力以鑒別盈余管理與真實交易活動。

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業管理層在編制財務報告時,通過各種會計手段或關聯方交易等做出影響企業利益相關者決策的行為。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降低了財務信息的有用性,并嚴重誤導企業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利益相關方的決策。盈余管理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該行為可以為企業管理層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注冊會計師應當注意分析被審計單位是否有一些特別的需求,例如:企業上市、負債融資等,使其有較強的動機進行盈余管理。

由于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各個企業的特殊性,企業會計準則允許企業管理層在編制財務報告時進行職業判斷。然而,管理層采用職業判斷為盈余管理創造了機會,即管理層會選擇不能準確反映公司真實經濟情形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粉飾報表,從而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作出錯誤的經濟決策。

三、人力資源政策與實務

被審計單位員工的素質與勝任能力是控制環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人力資源政策與實務涉及招聘、薪酬、考核、培訓、晉升等方面。被審計單位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雇用并保留一定數量既有勝任能力又有責任心的員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完善的人事政策與實務。

企業應當制定有關人力資源的招聘、培訓、考核、晉升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明確每個職位或崗位的員工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藝和能力,確保所招聘的員工都能勝任其崗位要求。人力資源政策中,薪酬管理非常重要,它與員工自身的利益密切相關,公平、合理且具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待遇將有助于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同時,注冊會計師還應當關注被審計單位是否有針對性的制定和實施了相應的開發員工勝任能力的培訓體系。良好的培訓能夠增強員工個體取得高績效的勝任能力和適應未來環境的勝任力;培訓內容可以從工作基本需要到拓展到員工個體的績效行為、知識技能、誠信及道德價值觀念等各個方面。在實際操作中,被審計單位是否有針對性的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

注冊會計師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存在令人滿意的控制環境是一個積極的因素。雖然令人滿意的控制環境并不能絕對防止錯誤或舞弊的發生,但卻有助于降低發生錯誤或舞弊的風險。

參考文獻:

[1]姜付秀,石貝貝,李行天.“誠信”的企業誠信嗎?――基于盈余管理的盈余管理的經驗數據[J].會計研究,2015,(8).

篇10

關鍵詞:神經內外科;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表;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389-01

患者在醫院住院期間,在護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所有意外事件、不安全事件都可以被稱為護理風險[1]?;颊咦≡浩陂g尚未發生不安全事件之前或者是發生后尚未結束之前,量化評估此不安全事件可能給患者治療、安全、生命等各方面造成的損傷和影響的程度,就是指風險評估??茖W、合理的風險評估可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影響[2]。神經內外科患者大多數屬于危急癥,很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急劇下降,行動上也有諸多不便之處,在意識上、肢體活動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程度障礙,極易出現壓瘡、凍傷、燙傷、墜床、跌倒、藥物損害、導管滑脫、窒息以及走失等不良事件。為了盡可能減少神經內外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本文對我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20例神經內外科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表前后不良護理事件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具體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科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未實施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表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患者年齡介于25-75歲,平均(26.4±2.6)歲。其中170例患者既往存在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病史。臨床癥狀:20例昏迷,22例失語,30例感覺功能障礙,35例吞咽困難,40例譫妄、昏睡、嗜睡,53例失語、偏癱。同時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實施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表的220例患者,其中男性130例,女性90例;患者年齡介于26-76歲,平均(26.3±2.8)歲。其中180例患者既往存在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病史。臨床癥狀:23例昏迷,25例失語,31例感覺功能障礙,39例吞咽困難,45例譫妄、昏睡、嗜睡,57例失語、偏癱。實施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表前后患者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對比經過統計學處理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價值。

1.2 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表的設計方法以及應用

在患者入院就診后,立即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建立預見性風險評估表,同時應該在4h內評估,或者也可以在患者術后或者出現病情變化時立即評估。評估的內容主要應該包括:窒息、走失、凍傷、墜床、燙傷、壓瘡、管道滑脫、跌倒、藥物損害等不良事件。如果有一項評估結果顯示具有一定風險,則應該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每個星期應該重復2次評估上述內容,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相應的防范措施,保證患者的安全,一直到患者評估結果顯示每項都無風險或者痊愈出院后,再從病案中取出預見性風險表,進行集中保管。對于已經發生的不良護理事件,影響將發生過程、處理辦法、改進方案等全過程詳細記錄下來,上交給護理部門。神經內外科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表設計見下表1所示。

如果沒有風險,則應該采用黑筆填寫,若存在風險則應該采用紅筆填寫,在防范措施欄中填寫的過程中應該簽全名。

1.3預見性風險評估表的內容

1.3.1墜床、跌倒??傇u分在4分以上,屬于墜床、跌傷的高危風險。1分:視力障礙、意識障礙、近12個月由于不明原因而跌倒、無人陪伴、服用對活動或意識有所影響的藥物。2分:眩暈性低血壓、頭暈。3分:肢體癱瘓、活動障礙、體能虛弱。

1.3.2凍傷、燙傷??傇u分在6分以上,屬于凍傷、燙傷的高危風險。1分:使用過冰袋或者熱水袋、沒有肢體活動障礙或者肢體癱瘓、無感覺障礙、體溫在38.5℃以上、并無肢端血液循環障礙。2分:未使用過冰袋或者熱水袋、存在肢體活動障礙或者肢體癱瘓、存在感覺障礙、肢端血液循環障礙、存在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既往病史。

1.3.3壓瘡??傇u分在12分以下,屬于壓瘡的高危風險。評估內容主要包括營養、活動方式、潮濕、感覺、剪切力、摩擦力等方面評估。

1.3.4管道滑脫風險。總評分在5分以上,屬于管道滑脫高危風險。1分:意識清楚、低危導管。2分:中危導管、輕度煩躁、意識昏迷。3分:高危導管、中度煩躁。

1.3.5走失風險??傇u分在2分以上,屬于走失高危風險。1分:焦慮、抑郁情緒、妄想、幻覺、精神病史、記憶力衰退、既往存在走失現象、鎮痛類藥物。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所有實驗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利用χ2進行檢驗,P

2.結 果

實施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表后,出現窒息、走失、凍傷、墜床、燙傷、壓瘡、管道滑脫、跌倒、藥物損害等不良事件發生率(3.2%)明顯低于實施前(9.5%),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X2=27.939,P

3.討 論

通過本組研究顯示,實施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表后,窒息、走失、凍傷、墜床、燙傷、壓瘡、管道滑脫、跌倒、藥物損害等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了6.3%。這一研究結果和錢芳等[3]研究報道基本一致。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相對于傳統護理風險評估而言具有預見性,可以及時發現患者可能會出現的安全隱患,及時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避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預見性防護措施應注意幾點:①跌傷及墜床。加強相關的安全知識教育,鼓勵患者采用輪椅、拐杖等輔助工具,在走廊內或者病室內少放障礙物,家屬應陪伴左右,采用約束帶,加設床欄。②凍傷、燙傷。禁止使用或者慎用冰袋或者熱水袋,注意保護好運動障礙以及感覺障礙肢體。③壓瘡。每隔2h協助患者翻一次身,采用氣墊床,及時更換創面敷料,加強患者營養。④管道滑脫。對患者四肢運動進行適當約束,每班應該交接高中危管道,適當采用鎮靜劑[4]。⑤走失風險。家屬應流陪,給患者佩戴身份識別卡片或者腕帶,懸掛防走失標識。⑥藥物損害。采用留置針,深靜脈置管,重點藥物在服用時需要交接班。

綜上所述,神經內外科實施預見性護理風險評估表可有效確保患者的護理安全,盡可能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減少臨床護患糾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