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發展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0 00:09: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交通發展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綠色交通與交通可持續發展論文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口的膨脹和不斷惡化的環境使現代交通系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在這樣的形勢下有效地解決交通問題從而獲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的發展是交通運輸管理者們所必須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快捷高效城市交通持續發展
交通運輸系統作為現代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持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保證人民的生活質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態環境污染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綜合考慮土地使用、城市規劃和其他許多社會經濟因素。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口的膨脹和不斷惡化的環境使現代交通系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在這樣的形勢下有效地解決交通問題從而獲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的發展是交通運輸管理者們所必須研究的課題。
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領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和“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的戰略意圖,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七大精神上來,把城市交通系統建設落實到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戰略意圖上來。目前,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由于城市規劃、土地使用和交通規劃的脫節,使得這些國家的大城市交通狀況擁擠不堪、管理混亂、污染嚴重,很大程度上桎梏了經濟的成長,并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我國一些城市也出現了類似現象,許多大城市正進入高速擴展的階段,亟待尋求適當的戰略以避免重蹈其他發展中國家城市建設的覆轍。構建綠色交通不失為解決以上問題的良策。
一、制定交通發展策略,為城市交通提供必要的管制和調控
交通系統的發展目標與挑戰交通系統的規劃是城市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國家主體規劃的框架之下,交通系統發展的基本目標應以建立整合、高效、經濟的道路交通網絡,并使之持續滿足國家、人民的需要。在確保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優化利用現有交通資源和保證公共交通的通暢。如今中國的大中城市,隨著人流量、車輛的驟增,交通堵塞、擁擠現象愈來愈嚴重,而城市的的地理條件也決定了不可能通過擴充面積來適應不斷增長的交通需求。那就只有通過充分發揮現有土地與交通資源的潛力,合理控制交通需求的增長,才有可能用有限的資源保證道路交通戰略基本目標的實現。基于這種思考,交通發展策略應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戰略論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發達城市的發展模式,并結合重慶城市公共交通的特點,對其發展戰略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公共交通發展戰略軌道交通
交通發展戰略是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首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對城市交通未來發展趨勢的總體預測和判斷的基礎上,宏觀地把握城市交通發展的方向,關注城市交通發展的大局。重慶市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交通通信樞紐和貿易口岸,是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然而,重慶城市交通在系統建設、模式選擇、建設標準和供需管理等方面與一些先進城市仍然存在差距,所以重慶城市交通發展需要立足于城市功能、布局與交通的協調發展,尋求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建立以軌道公共交通為主的交通模式
交通模式反映了城市交通的發展戰略。交通模式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經濟水平以及社會環境等特定條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結構,即各種交通方式承擔出行量的比例分配。
以日本東京為例。東京是世界上著名的交通繁忙城市,城軌系統和鐵路系統是公共交通的主導方式。從東京市區范圍出行的交通結構來看,東京市區公共交通比重最高,而小汽車比重最低。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東京的公共交通比重高于重慶,尤其是軌道交通比重相差甚遠。在世界先進城市中,東京以發達的、極具吸引力的軌道交通而成為特大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成功典范,東京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應該成為重慶城市交通發展的首選模式。
現代化交通體系發展論文
1.交通現狀評述
1.1地域范圍及性質
“大北京地區”是中國的首都圈。是我國沿海地帶目前最為發達的四大產業和城市集聚區之一。地域范圍包括北京和天津二直轄市、以及河北省唐山市、保定市、廊坊市、秦皇島市、張家口地區、承德地區。面積16.87萬平方公里,現有人口6005萬人,城市化水平中等,城鎮人口占38%。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520億元,占全國7.96%。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科技文化教育中心,金融中心。正在迅速成長為國際大都市。大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圈,是全國、特別是北方廣大地區聯系世界的窗口。在產業方面北京與天津、唐山和周圍的城市有著密切聯系,形成了實力強大的工業和流通業,其它城市在大北京都市圈中的地位和產業分工各不相同。京津二市以及周圍城市各有優勢,互補性強,已經形成一定的經濟分工。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有的分工和協作已經不能適應自身的需要和國家賦予的職能。必須通過結構合理調整,建立更具活力和整體競爭力的經濟體系。改善交通條件是實現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重要基礎。
1.2大北京地區交通體系特征
1.2.1交通區位極其重要
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在對城市交通成本分析的基礎上,對城市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交通成本進行了比較,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交通成本對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影響,繼而提出了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益所在;從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平衡利用能源和加強環境保護的角度論述和探討了通過城市交通社會成本內部化來促進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交通成本,社會成本,公共交通
一、引言
20世紀中后期。各國都把汽車工業作為支柱產業進行大力扶持,汽車工業尤其是小汽車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私人交通的發展。在城市交通領域,私人交通的無限制發展導致了城市公共交通比例的下降,引起了整個城市尤其是中心地區交通的擁擠,甚至是交通癱瘓;人們的出行成本也隨之升高,環境污染嚴重,造成了城市整體形象的下降。
二、城市交通成本分析
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各種交通成本費用大大增加。這些成本不僅僅指可以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來的財務成本如燃油費等,還包括那些非市場價格成本如環境污染等。總體說來,可以分為兩大類:個人成本和社會成本(如表1所示)。
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分析論文
摘要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從總體上有效地處理好城市持續增長的交通需求與有限的交通設施供給能力之間的關系,以保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在分析當前北京城市交通問題癥結的基礎上,依據城市未來的發展,提出城市交通發展戰略目標,及實現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交通發展戰略
大量實踐經驗表明,任何一項事業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條件是制定正確的戰略和政策。當前,我國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將要進入跨世紀發展新時期,城市化、汽車化進程不斷推進的條件下,如何從總體上有效地處理持續增長的交通需求與有限的交通設施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以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城市交通安全、有序、通暢、方便、經濟、高效和生態的綜合目標。
制定北京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要從分析北京道路交通現狀和問題的癥結入手,依據未來的發展需要,確定一個時期的交通戰略目標,尋求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和調控模式,選擇這一時期道路交通建設的戰略重點和主要對策,并在實施中依據情況的變化進行適時的調控,以保證交通戰略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一、交通現狀與癥結分析
盡管八十年代以來,北京的道路交通建設和交通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交通需求與供給在總量和結構上的雙重失衡日趨嚴重,從而導致大范圍的交通擁擠阻塞和城市活動效率每況愈下。造成這種結果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淺析公共交通發展論文
交通發展戰略是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首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對城市交通未來發展趨勢的總體預測和判斷的基礎上,宏觀地把握城市交通發展的方向,關注城市交通發展的大局。*市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交通通信樞紐和貿易口岸,是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然而,*城市交通在系統建設、模式選擇、建設標準和供需管理等方面與一些先進城市仍然存在差距,所以*城市交通發展需要立足于城市功能、布局與交通的協調發展,尋求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建立以軌道公共交通為主的交通模式
交通模式反映了城市交通的發展戰略。交通模式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經濟水平以及社會環境等特定條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結構,即各種交通方式承擔出行量的比例分配。
以日本東京為例。東京是世界上著名的交通繁忙城市,城軌系統和鐵路系統是公共交通的主導方式。從東京市區范圍出行的交通結構來看,東京市區公共交通比重最高,而小汽車比重最低。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東京的公共交通比重高于*,尤其是軌道交通比重相差甚遠。在世界先進城市中,東京以發達的、極具吸引力的軌道交通而成為特大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成功典范,東京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應該成為*城市交通發展的首選模式。
2007年5月,*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主城區軌道交通線網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在主城區2737平方公里范圍內修建“九線一環”共十條軌道交通線路。“九線一環”遠景線網線路總長513公里,其中地下線220.9公里,高架線(含地面線)292.1公里,遠景線規劃期限為2050年。“九線一環”建成后,主城每平方公里范圍內軌道交通線網密度將達到0.65公里。
本文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結合*自身特點,充分考慮城市土地和交通資源以及環境上的約束條件,認為*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應該是:優先發展能滿足大部分交通需求的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公共交通體系,大幅提高公共交通的客運分擔比重;同時努力引導和控制小汽車的使用,壓縮出租汽車的所占比例。
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戰略論文
建立以軌道公共交通為主的交通模式
交通模式反映了城市交通的發展戰略。交通模式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經濟水平以及社會環境等特定條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結構,即各種交通方式承擔出行量的比例分配。
以日本東京為例。東京是世界上著名的交通繁忙城市,城軌系統和鐵路系統是公共交通的主導方式。從東京市區范圍出行的交通結構來看,東京市區公共交通比重最高,而小汽車比重最低。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東京的公共交通比重高于重慶,尤其是軌道交通比重相差甚遠。在世界先進城市中,東京以發達的、極具吸引力的軌道交通而成為特大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成功典范,東京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應該成為重慶城市交通發展的首選模式。
2007年5月,重慶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主城區軌道交通線網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在主城區2737平方公里范圍內修建“九線一環”共十條軌道交通線路。“九線一環”遠景線網線路總長513公里,其中地下線220.9公里,高架線(含地面線)292.1公里,遠景線規劃期限為2050年。“九線一環”建成后,主城每平方公里范圍內軌道交通線網密度將達到0.65公里。
本文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結合重慶自身特點,充分考慮城市土地和交通資源以及環境上的約束條件,認為重慶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應該是:優先發展能滿足大部分交通需求的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公共交通體系,大幅提高公共交通的客運分擔比重;同時努力引導和控制小汽車的使用,壓縮出租汽車的所占比例。
發展“以人為本”的綠色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發展戰略分析論文
建立以軌道公共交通為主的交通模式
交通模式反映了城市交通的發展戰略。交通模式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經濟水平以及社會環境等特定條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結構,即各種交通方式承擔出行量的比例分配。
以日本東京為例。東京是世界上著名的交通繁忙城市,城軌系統和鐵路系統是公共交通的主導方式。從東京市區范圍出行的交通結構來看,東京市區公共交通比重最高,而小汽車比重最低。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東京的公共交通比重高于重慶,尤其是軌道交通比重相差甚遠。在世界先進城市中,東京以發達的、極具吸引力的軌道交通而成為特大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成功典范,東京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應該成為重慶城市交通發展的首選模式。
2007年5月,重慶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主城區軌道交通線網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在主城區2737平方公里范圍內修建“九線一環”共十條軌道交通線路。“九線一環”遠景線網線路總長513公里,其中地下線220.9公里,高架線(含地面線)292.1公里,遠景線規劃期限為2050年。“九線一環”建成后,主城每平方公里范圍內軌道交通線網密度將達到0.65公里。
本文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結合重慶自身特點,充分考慮城市土地和交通資源以及環境上的約束條件,認為重慶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應該是:優先發展能滿足大部分交通需求的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公共交通體系,大幅提高公共交通的客運分擔比重;同時努力引導和控制小汽車的使用,壓縮出租汽車的所占比例。
發展“以人為本”的綠色城市交通
綠色交通建設發展論文
摘要:作為現代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交通運輸系統對于維持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保證人民的生活質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態環境污染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總是需要和土地使用、城市規劃和其他許多社會經濟因素綜合在一起全盤考慮。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全球人口的膨脹和不斷惡化的環境使現代交通系統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如何在這樣的形勢下有效的解決交通問題從而獲得持續的經濟發展就成為每個國家的管理者們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關鍵詞:綠色交通持續發展現代化都市
一、引言作為現代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交通運輸系統對于維持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保證人民的生活質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態環境污染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總是需要和土地使用、城市規劃和其他許多社會經濟因素綜合在一起全盤考慮。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全球人口的膨脹和不斷惡化的環境使現代交通系統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如何在這樣的形勢下有效的解決交通問題從而獲得持續的經濟發展就成為每個國家的管理者們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眾所周知,亞洲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在上世紀中葉以后經歷了高速但是無計劃的經濟發展。時至今日,過度的城市化和工業化以及私人汽車的盲目普及使得這些國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城市規劃、土地使用和交通規劃的脫節,這些國家的大城市交通狀況擁擠不堪,管理混亂,污染嚴重,很大程度上桎梏了經濟的成長,并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然而,新加坡作為偏居亞洲一隅的城邦小國,以區區68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和不到420萬的人口,卻以其健全發達的交通路網和運輸系統,前瞻性的交通管理與調節戰略,有計劃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擴展政策,成為世界聞名的"花園城市",為大多數亞洲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現代都市發展的典范。雖然新加坡在國情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它的成功卻包含了普遍性的發展經驗。當今中國大陸的許多大城市正進入高速擴展的階段,亟待尋求適當的戰略以避免重蹈其他發展中國家都市建設的覆轍,而新加坡模式無疑值得仔細借鑒和學習。
本文在簡單回顧新加坡城市和交通規劃發展歷史的基礎上,系統介紹和分析它如何利用合理的策略來克服現代都市發展中有限資源與持續發展之間的基本矛盾。本文將重點強調整合的土地使用和交通規劃政策,公共運輸為主體的交通發展(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s,TQS)以及交通需求控制策略。一言以蔽之,希望新加坡的發展經驗能為中國大陸持續、均衡的城市發展和交通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二、歷史回顧近代新加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ThomasStanfordRaffles為東印度公司在馬六甲海峽的咽喉要道建立的為轉口貿易服務的殖民地。此后,新加坡一直作為大英帝國在亞洲貿易和殖民的心臟而存在,直到二戰爆發后被日本占領。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聯邦正式分家,現代意義上的新加坡共和國從此誕生。
交通系統發展建議論文
摘要:本文結合智能交通技術在美軍交通運輸中的應用,對比分析了軍隊與國家在智能交通系統方面的差距,從而提出了我軍ITS建設的幾點建議,對我軍智能交通運輸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智能交通系統;交通運輸
一、引言
ITS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電子控制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運籌學、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綜合運用于交通運輸、服務控制和車輛制造,通過加強車輛、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間的聯系,從而形成的一種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運輸系統[1]。目前,我軍的運輸保障高新技術含量還比較低,嚴重影響了運輸保障效能的提高和軍事斗爭準備工作的落實,因此大力研究和發展“智能交通運輸系統”,成為目前我軍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
二、智能交通技術在美軍交通運輸中的應用
1自動識別監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