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14:41: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中英語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中英語教學設計策略
【摘要】在新課改實施的背景下,使得高中英語的教學理念發生變化,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重“學”輕“教”的情況,造成高中英語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基于此,本文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師生協同發展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策略,以期為高中英語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師生協同發展;高中英語;教學設計
高中英語一直是高中生學習中的難點,使得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存在學習困難、學習效率低的情況,英語學習成績一直提不上去。因此,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就需要創新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嚴格遵循師生共同發展的理念,從而提高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目標。
一、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重“學”輕“教”。高中是高中生學習最關鍵的階段,在此階段,高中生將面臨高考,因此,各個學校將教學主要目標都放在升學率上,將升學率當做對高中教師評價的標準,造成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精力都放在高中生學習效果上,而忽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在此種情況下,高中生學習成績雖然提高了,但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卻下降了,進一步制約了高中英語教師的發展。(二)高中英語教學中有“師”無“人”。高中英語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對高中生的高考成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各個高校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語成績上,忽視高中英語教師的地位,使得高中英語教師僅僅是為了學校發展需求而存在,存在感直線下降。在此種情況下,就會造成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性下降,影響高中英語教學質量。(三)高中英語教學中重“試”失“養”。現階段,在應試教育背景下,使得高中英語教學理念發生了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的教學精力都集中在如何提高高中生考試成績,造成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呈現出程式化、單一化,教學內容多集中考試內容,缺乏對英語課外知識的拓展,造成高中生高中英語學習成績一直無法提升,英語核心素養無法形成,呈現出重“試”失“養”的教學情況,無法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目標。
二、師生協同發展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策略分析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10篇
第一篇:多媒體輔助高中英語教學的思考
一、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理論依據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多種現代媒體技術以及預先制作好的教學軟件來開展教學活動的行為,即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其中常用的媒體技術有計算機、投影儀以及網絡。通常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通過對多種媒體信息的充分利用從多個方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受與思維,促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注重學習者對自我知識結構的構建,希望學習者能夠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強調學習者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強調學生作為主體的認知作用,同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者、促進者,其指導和引導作用不可忽視。因而,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在對教學進行設計時僅是考慮教學目標是不夠的,還要考慮所創設出來的教學情境對學習進行有意義的建構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對教學情境的創設予以高度的重視,慎重處之。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理論基礎正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點之上,且通過以往的教學實踐也表明,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多媒體技術相比傳統教學手段更具優勢,教學效果更佳。根據語言習得理論,語言學習者語言的習得是一種下意識掌握語言的過程,大多數語言習得者的學習母語的目的是為了交際時能夠正確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語言習得理論下,學習者要想掌握語言、習得語言,首先要理解語言、聽懂語言,也就是“可理解輸入”。實踐表明,外語教學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語言輸入的質量,要想掌握一門語言,大量的可理解輸入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讓學習者在外語學習中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就需要擴大學習者與目標語言的接觸面,為其營造一個盡可能逼真的語言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不知不覺的進行語言學習。現代多媒體技術擁有多種信息功能,將其運用到外語學習中,正好滿足外語教學進行大量語言輸入的要求,且通過其所營造出來的語言學習環境,更適合學生進行外語學習。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1.有助于活躍英語課堂教學氛圍。在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下,學生所接觸到的英語學習世界更加生動鮮活。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錄像、影碟、視頻、動畫以及圖片,使教學內容有原本單一的文字表述向更加豐富立體的表述轉變,更便于學生理解和認識所學。教師基于對學生水平和教學需要的考慮,借助多媒體為學生營造出過多種教學情境,且通過文字、圖象、聲音等多個方面來向學生提供大量的英語感官刺激,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學生更好的融入教學之中。且相比傳統的英語教學而言,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學內容的展現形式更加多變,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也正是得益于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環境營造方面的優勢,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運用英語來進行思考和自我表述的能力也隨著而逐漸提高;且由于在多媒體輔助下,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方式更加多樣化,避免了因單一的文字內容而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與乏味感,更容易贏得學生的喜愛與關注,徐盛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自然加強。比如在教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事先收集一些來自世界各國節日的圖片、新聞、短視頻等,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合適的方式在事宜的時機向學生展現出來,并引導學生就相關的內容進行補充、討論與交流,一方面為學生營造出一個適宜的課堂教學氛圍,另一方面有效的調動學森的學習的積極性。
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不乏一些篇幅較長的課文,這些課文中蘊含著大量的詞匯與知識點以及語法內容,教師在講解這些課文時,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備課,還需要花大量的課時講解給學生。且每節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左右,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要講解大量的內容,而學生也要將這些內容吸收,僅是教師口述,學生聽是難以達到教學目標的。多媒體教學有著十分豐富的表現力,借助其來輔助英語教學可以使難懂的教學內容變成形象的解說,使教學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且這樣的教學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十分明確,為學生的理解與掌握提供了方便。
高中英語教學困境及對策分析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各學科教學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為了適應全新的教學目標、標準,很多學校都在積極推動教學改革。現階段我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舊面臨著巨大的困境,必須要持續不斷地發現并解決問題才能走出困境,助力高素質英語綜合應用人才的培養。在高中教育中,英語作為一門主要學科,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該文將從這方面入手,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有效的對策,希望可以助力高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學生學習;教學方法
英語是現今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的一門語言,不僅是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在各類國際交流活動中也廣為應用。因此我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將英語作為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科目。而隨著近些年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英語教學的理念、方法、內容都出現了一定的更新,但教學實踐同樣也遭遇到了一定的困境,需要在深入研究之后進行針對性的解決。
1新課程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概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英語教學目標、標準以及結構較過去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在教學目標方面,確立了基礎知識技能、教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3個維度構成的目標體系。過去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高中英語教學普遍存在“唯學習”“唯分數”的情況,以分數高低衡量教師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得學生埋首于書面知識之間,忽視了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而新課程標準下的三維目標體系在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的基礎上,納入了教學過程與方法、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育兩方面的內容,兼顧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鍛煉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形成英語學習的目的意識,掌握英語學習的正確策略,并形成跨文化意識。在教學標準方面,根據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內容來看,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自然延伸,應對英語課程性質、理念、教學內容、設計、評價、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教材編寫發揮指導性作用,課程標準的制定是英語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在英語教學結構方面,高中階段英語課程設置作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進階,必須要突出專業性,以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為導向,遵循均衡性、綜合性以及選擇性3個方面的原則,一是高中英語課程類型、內容英語其他科目保持合理的比重;二是英語課程設置英語現階段英語學科教學現狀相適應;三是英語課程設置必須契合社會發展對英語人才的現實需求。
2現階段我國高中英語教學面臨的困境分析
初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摘要:初中生升入高中后,會有一段時間無法適應高中學習。高中英語教師要幫助他們盡快地掌握高中英語學習的特點和方法,培養他們學習高中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初高中英語;銜接;對策
作者簡介:謝國安,任教于廣西武鳴縣武鳴中學。
送走畢業班學生,筆者又拿起了高一英語課本。當有些教師滿腔熱情地給學生們上高中英語課本第一冊(上)中的第一個課時的時候,筆者仍一如既往地開始了“高中英語課程學習前訓練”,歷時一周左右。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教訓告訴筆者:初高中英語的銜接必不可少!正如前人所說:Educationisnotthefillingofapail,butthelightingofafire——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團生命的火焰。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廣大普通高中的學生,從慘淡的初中階段逾越高一英語階段卻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一、高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極度薄弱的基礎制約著高中生英語學習的進步
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模式探究
摘要:由于受地域特點、文化因素、經濟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中英語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民族地區高中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教師可通過對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新課標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民族地區教育的重視和扶持力度,民族教育質量逐步提高,但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仍然呈現低效性。我根據自己在藏族地區多年的從教經驗,對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教學模式進行了嘗試和探索。
一、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與其他發達地區的高中英語教育相比,現階段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課堂以教師為主導,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地注重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系統講解,而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究意識,也不重視對英語語言實用性的發掘。(二)家長和學生對于英語學習不夠重視。由于民族地區英語教育起步晚,學生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較低,導致家長和學生對于英語學習重視不夠。我所在的學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都來自農村,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長未受過高中及以上的教育。許多家長都認為學習英語沒有用處。(三)語言之間的相互影響。民族地區的高中學生既要學習母語,還要學習漢語和英語,語言之間的相互干擾和學生精力的分散也給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難度。大部分學生對于同時學習三門語言都感到非常吃力,學習的側重點會放在母語和漢語上,對于英語學習基本采取放棄心理。
二、對于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進行的一些探索
高中英語教學德育論文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德育引領的相關內容,即教師的示范引領、教師的價值引領、思維品質的引領,然后提出了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實施策略,包括教學設計中體現道德目標的設定;德育滲透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利用新媒體開展德育滲透。
關鍵詞:高中英語;德育;立德樹人;批判性思維
我國傳統教育理念認為德育就是思想教育,是思政教師的任務,與其他課程無關。黨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北京大學生座談會上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立德就是要讓人養成良好的品德,并在社會實踐中行善積德;要樹人,先立德,立德是樹人的前提,首先要具備良好品德的人才能稱之為人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未來人才的培養者———教師,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要實施“立德樹人”工程就要構架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將學生培養成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具有不怕苦、拼搏奮進的精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具有健全的人格。因此德育應是所有教師的職業信念和追求,融入教師教學始終。作為全球通用語的英語教育在我國已有很長的歷史,英語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擔負起了立德樹人的重任,2017年版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指出“能分析、鑒別文化現象所反映的價值取向,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吸取優秀文化,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感”[1]。因此承擔起培養人才的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審美情趣。本文主要探討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體現及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德育的策略。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的德育引領
(一)教師的示范引領。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正確思想的引領者,教師的行為起到了示范引領的作用。韓愈在《師說》里就提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北京師范大學將“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作為校訓。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KevinRyan曾提出教師要做到5個“E”,其中第一個就是“example”即教師的榜樣作用,這些都強調了教師的示范性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2]。首先,教師的示范性體現在思想政治上要堅持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是先進思想和文化的傳播者。其次,教師在師德師風上,要做到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以自己人格魅力打動學生,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使學生信服,才能教出好學生。(二)教師的價值引領。英語是學生看世界的窗戶。英語教師教授學生語言知識同時也應幫助學生透過事物現象剖析本質,對事件發表獨特的見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語篇教學中學生可根據文本中出現的顯性詞匯(kind,honest,persistent等)和文字背后隱含信息提取出價值內容,引導學生對人物或事件作出評價,并引導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其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等。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1第3單元TravelJournal時教師向學生提問“WhatdoyouthinkofWangWei?”,讓學生找出描述人物的顯性詞匯(stub-born,determined,madeuphermind等),歸納、總結出王維的性格特點,并引導其形成意志堅定、不怕困難、敢于冒險的優秀品質。學習第5單TherestofElias'Story時讓學生透過“terror,fear,cruelty,beating,beg”等詞可以發現黑人在種族隔離制下身心所遭受的痛苦,及其不公平待遇。同時可讓學生通過文字,挖掘其背后的隱含價值內容。可讓學生對文中以下內容作出評價“Blackpeoplecouldnotvoteorchoosetheirleaders.Theycouldnotgetthejobstheywanted...Noonecouldgrowfoodthere.”學生通過這些文字可以判斷出當時南非種族隔離制的殘酷,并幫助學生形成反種族歧視的品質。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評判西方的文化現象,對于負向價值能辯證地看待,不能摒棄傳統的道德信念,不能偏離社會主義路線,在尊重他國文化的同時保持文化自信,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在考試命題建議中就提出,試題的設計可適當設計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語篇,引導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進行理解和判斷,對語篇反映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分析和闡述。(三)思維品質的引領。我國基礎教育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高端人才的培養與發展[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提出了要2019年7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其中批判性思維在思維品質的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與批判性思維密不可分,有學者指出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須建立在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基礎上[4],批判性思維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批判性思維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它不是將價值理念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體現了學生能積極、主動、自信、持續的思考、對事物有獨到的見解,進而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判斷、歸納、演繹、創新等思辨能力,對語篇中所陳述的事實或人物行為能客觀批判。在教學中教師可挖掘教材中的各種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能力。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或信息結構圖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其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對信息的獲取與梳理、概況與整合、內化與運用。以人教版英語必修第5單元AtripontheTrueNorth為例,教師要求學生認真研讀課文并對兩位中國學生在加拿大旅行的基本信息進行梳理和概況,繪制出她們在加拿大的旅行路線(Vancouve,RockyMountains,Calgary,Thunderbay,LakeSuperior,Toronto)并從中重組和提煉出加拿大國家概況,挖掘出文化內涵。同時要求學生課后通過小組合作,搜集、整理關于中國的文化地理概況,并與加拿大國家概況做對比,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實施
高中英語教學中美的挖掘
摘要:高中英語知識點繁多,大量的單詞、枯燥的語法、句法知識,單調的教學模式,常常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本文通過挖掘高中英語教學中美的因素,探討如何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中英語;興趣;美
英語作為一門外國語言,在缺少真實環境的條件下,要掌握這一門語言非一日之功,需要長年累月的學習、積累、練習和運用,如果沒有興趣做支撐,這個過程就會變得非常漫長、痛苦和煎熬。目前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缺少興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心理懼怕學習英語。其二,厭倦英語學習。為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一些英語教師通常采用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豐富的英語教學手段,善用賞識教育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挖掘英語本身的魅力。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不管哪一門學科,都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要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關鍵在于挖掘英語中的美,讓學生發現英語的美,從而真正愛上英語本身。因此,英語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能夠敏銳地、準確地挖掘、提煉英語教學中美的因素,并將其呈現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美,在美的感受中愛上英語,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這門語言學科。那么,在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應該如何挖掘英語的美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美的內涵
翻開我們的英語教材,仿佛走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一幅幅生動的插圖,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無不給人以美的感受。而且編者在充分調查研究高中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涉及了十多個話題范圍,比如,風俗習慣、中外文化、飲食文化、傳統節日、名人傳記、音樂娛樂、體育衛生、環境保護等,這些話題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而且所選取的文章無疑是精彩的范文,文字優美、地道,富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義。然而,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束縛,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常常局限于知識點的教學,枯燥無味,毫無美感可言。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時,要轉變觀念,知識傳授不僅僅局限于知識點,要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美,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一)挖掘崇高的愛國美
高中英語教學的優化思考
摘要:高中英語教育是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和終身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一環,為此作為學生英語學習引路人,在新的形勢下,老師應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優化教育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發展探究知識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和約束執行能力,使學生有機會并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育;優化教育教學;PWP教學過程
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也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要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打好有助于今后升學、就業和終身學習或使用英語所必需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習得能力兩大基礎,培養學生作為21世紀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英語素養。
高中英語教育本就應該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平臺。
而目前,結合當前新課改的教育形勢,我們則要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方式。
首先,教育教學方式的優化應以教師思路的轉變為起點。高中英語教育教學可以說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培養英語能力的起點,但并非終點,學生自己才是他們探求知識以及磨練能力的終點。
高中英語教學優化論文
摘要:高中英語教育是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和終身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一環,為此作為學生英語學習引路人,在新的形勢下,老師應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優化教育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發展探究知識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和約束執行能力,使學生有機會并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育;優化教育教學;PWP教學過程
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也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要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打好有助于今后升學、就業和終身學習或使用英語所必需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習得能力兩大基礎,培養學生作為21世紀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英語素養。
高中英語教育本就應該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平臺。
而目前,結合當前新課改的教育形勢,我們則要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方式。
首先,教育教學方式的優化應以教師思路的轉變為起點。高中英語教育教學可以說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培養英語能力的起點,但并非終點,學生自己才是他們探求知識以及磨練能力的終點。
高中英語教學互動模式論文
摘要:交際英語教學理論的核心就在于交際能力培養必需具備互動這個性質。課堂教學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因而,課堂教學就應該是互動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因此,倡導互動教學是改變高中現狀的重要手段之一。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高中英語教學互動模式
一、引言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互動式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機械操練變成了靈活應用的過程,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課后學生的學習注入了動力,從而對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全面提高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學的互動性體現了教學雙方互通信息共同發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學的最終目標,有利于培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以適應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
二、互動教學模式的概念
互動教學模式的直接理論依據是交際教學法。它強調語言的多種用途和學習外語的多種目的,強調教學應以人為本,課堂組織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意念和思想。Richards指出:“語言的互動是一種合作的活動,它包括:建立一個由發送器、接受器和語境三者構成的三角關系。”可見,互動不只是傳遞信息的過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過程。真正的互動其信息走向應該是多維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等。互動教學模式不僅具有反饋和雙向互動的特點,學生甚至可能直接獲取老師沒有講授的外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