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渣土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0 08:42: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建筑渣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區住建委建筑渣土綜合整治通知
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部門:
為有效整治建筑渣土撒漏和亂拉亂倒行為,控制揚塵污染,改善城市衛生環境,現就開展建筑渣土綜合整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工作目標。以建設“品質長清,城市新區”為目標,落實渣土源頭管理,突出重點,實施標本兼治,實現長效管理。年1月底前,實現城市化管理區域內各建設施工工地渣土源頭管理率、運輸單位及車輛監管率、撒漏亂倒應急處置率、渣土傾倒場規范化處置率均達到80%以上。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建筑渣土綜合整治工作實行區政府統一領導,各主管部門分頭負責,積極參加,密切配合,各司其職的運行管理機制,形成整體合力。
建筑垃圾和渣土整治方案
第一條為加強對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處置的管理,維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根據建設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處置管理辦法》、《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處置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以下統稱渣土)處置是指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淤泥、余渣及其它廢棄物的排放、中轉、運輸、回填和消納活動。
第三條城市管理執法局負責本辦法的組織實施。公安、交通、建設、工商、環保、規劃、國土等部門和相關街道,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渣土處置管理工作。
(一)城市管理執法部門職責:負責組織實施渣土運輸市場準入、受納場所監管工作,受理渣土運輸企業申報,辦理渣土處置手續。對渣土運輸車輛進行審驗,發放《渣土運輸卡》,對涉嫌市容環境衛生違法行為及渣土處置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二)公安部門職責:負責核定運輸車輛行駛路線和時間,統一設置渣土運輸車輛外觀標識,對無牌、套牌、涂抹車牌、拼裝運輸車及超高、超載、超速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全區建筑渣土管理指導意見
為進一步規范建筑工地渣土運輸管理,維護整潔、優美、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按照“鞏固、提升、精細化”的工作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質量為標準,逐步形成源頭控制有力、運輸監管嚴密、消納處置有序的建筑渣土全程管理長效機制,加大巡查力度,有效監控建筑渣土超載,杜絕渣土散落現象,保持車容車貌整潔干凈,努力推進“最干凈城市”建設。
二、工作措施
(一)明確管理主體,確定處置范圍
區政府成立區建筑渣土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管理辦公室),管理辦公室設在區環衛局,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由區環衛局、區住建局、區城管執法局、環保分局、交警大隊、區交通運輸局、市規劃一處、國土資源分局、公路分局、區煤炭局、區房管局、區園林局、區市政公司、區水資辦等單位抽調人員組成,負責區域范圍內建筑工地渣土的統一管理,并做好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
地方建筑渣土管理交流材料
近年,隨著縣委縣政府“四大戰略”的實施和旅游業的發展,使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到旅游觀光的客人與日俱增。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垃圾也急劇增加,如何規范建筑渣土處置管理,加大渣土清運監管力度,以及有效遏制各種違章行為,提升縣城整體形象,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建筑渣土的管理工作
幾年來,雖縣城建設取得了很大發展,但渣土管理方式沒有得到及時改進,工作中處處處于被動。“哪里癢,抓那里”成了渣土管理工作的真實寫照,往往在污染已發生才介入管理,造成“時時被動,處處挨打”局面。要實現建筑渣土更高層次的規范化、專業化管理,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提高政府的執行力,滿足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需要,從而不斷提高建筑渣土管理水平。
二、加強建筑渣土管理,必須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縣城由于自然條件和無環城公路等原因,導致大部分建筑渣土在清運過程中必須經過縣城鬧市區或主要交通要道。而一些建設施工單位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往往忽視建筑工地渣土運輸管理的相關要求,隨之造成的是工程運輸車輛帶泥行駛、沿途撒漏建筑渣土污染環境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此類污染有其隨機性和流動性,給渣土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一)設立建筑渣土處置許可制度
全縣建筑渣土管理調研報告
近年,隨著縣委縣政府“四大戰略”的實施和旅游業的發展,使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到旅游觀光的客人與日俱增。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垃圾也急劇增加,如何規范建筑渣土處置管理,加大渣土清運監管力度,以及有效遏制各種違章行為,提升縣城整體形象,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建筑渣土的管理工作
幾年來,雖然縣城建設取得了很大發展,但渣土管理方式沒有得到及時改進,工作中處處處于被動。“哪里癢,抓那里”成了渣土管理工作的真實寫照,往往在污染已發生才介入管理,造成“時時被動,處處挨打”局面。要實現建筑渣土更高層次的規范化、專業化管理,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提高政府的執行力,滿足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需要,從而不斷提高建筑渣土管理水平。
二、加強建筑渣土管理,必須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縣城由于自然條件和無環城公路等原因,導致大部分建筑渣土在清運過程中必須經過縣城鬧市區或主要交通要道。而一些建設施工單位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往往忽視建筑工地渣土運輸管理的相關要求,隨之造成的是工程運輸車輛帶泥行駛、沿途撒漏建筑渣土污染環境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此類污染有其隨機性和流動性,給渣土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一)設立建筑渣土處置許可制度
規范建筑渣土運輸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規范建筑渣土(含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運輸管理,有效減少施工工地揚塵和道路揚塵,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規范建筑渣土運輸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政函〔2021〕57號)的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部署,按照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要求,嚴格規范我縣建筑渣土運輸管理,壓實屬地責任,強化部門職責,落實嚴管措施,促進建筑渣土運輸規范化、常態化,實現我縣大氣污染指數“退后四十”目標。
二、整治措施
(一)車輛采用精密封閉廂體,做到車箱不漏水、車頂無揚塵。廂體采用U型結構貨廂,全部貼密封條,外表面平順光滑不易殘留渣土;車廂頂部安裝自動軟篷全密閉覆蓋裝置(即自動平移折疊式全密閉裝置),覆蓋材料采用具有耐磨損、耐高溫、防雨防塵、抗拉性強的帆布軟篷等材料,定期更換廂尾密封條,車廂與門板銜接處無縫隙。
(二)嚴格管控空車行駛以及裝載運輸。車輛要裝有定位系統,接入交管、綜合行政執法、交通部門監控平臺,實行全過程監管。建筑垃圾裝載高度低于車廂上沿10厘米以上,不得超載運輸。車輛空車行駛、停放時,必須按照全密閉運輸標準苫蓋廂體。定時維護全密閉運輸裝置,確保精密封閉運輸。
全縣建筑渣土管理調研報告
近年,隨著縣委縣政府“四大戰略”的實施和旅游業的發展,使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到旅游觀光的客人與日俱增。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垃圾也急劇增加,如何規范建筑渣土處置管理,加大渣土清運監管力度,以及有效遏制各種違章行為,提升縣城整體形象,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建筑渣土的管理工作
幾年來,雖然縣城建設取得了很大發展,但渣土管理方式沒有得到及時改進,工作中處處處于被動。“哪里癢,抓那里”成了渣土管理工作的真實寫照,往往在污染已發生才介入管理,造成“時時被動,處處挨打”局面。要實現建筑渣土更高層次的規范化、專業化管理,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提高政府的執行力,滿足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需要,從而不斷提高建筑渣土管理水平。
二、加強建筑渣土管理,必須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縣城由于自然條件和無環城公路等原因,導致大部分建筑渣土在清運過程中必須經過縣城鬧市區或主要交通要道。而一些建設施工單位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往往忽視建筑工地渣土運輸管理的相關要求,隨之造成的是工程運輸車輛帶泥行駛、沿途撒漏建筑渣土污染環境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此類污染有其隨機性和流動性,給渣土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一)設立建筑渣土處置許可制度
城市建筑渣土管理方案
第一條為加強城區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處置的管理,維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根據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建設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以下簡稱渣土),是指建設、施工單位或個人在新建、改建、擴建、拆除各類建筑物、構建物、管網等設施以及裝飾裝修房屋或門店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淤泥、余渣及其它廢棄物和工程回填土。
第三條凡在我縣城市規劃區內處置渣土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辦法,包括傾倒、堆放、運輸、中轉、回填、消納、利用等建筑垃圾處置行為。
第四條縣城市管理執法局是我縣渣土處置管理的主管部門,其所屬的縣建筑渣土管理執法大隊負責渣土處置管理的具體工作。
縣住建、規劃、國土資源、公安、交通、環保等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配合做好渣土處置管理工作。
第五條渣土處置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誰生產、誰處置的原則;鼓勵建設、施工單位和渣土運輸單位優先采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
建筑垃圾渣土試驗結果分析
目前,我國正處于基礎設施大量建設時期,城建項目、舊城改造和軌道交通等工程進展產生的大量渣土,作為固體廢棄物嚴重制約著城市發展。據估計,目前我國城市建筑渣土的堆積量達到100億t,且以每年3億t的速度增長;而礦山資源保護力度逐年增大,工程建設所需建材存在缺口,尤其是用量較大的路基材料,以固化渣土替代傳統道路填筑材料成為解決建材原料供需緊張的有效途徑。土壤固化是指在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增強土壤粘結性,改善土體工程技術性能的固化材料。按材料種類劃分,土壤固化材料分為無機固化劑、有機固化劑和離子類固化劑,其中無機固化劑主要為水泥、石灰、粉煤灰、礦渣等無機結合料,通過自身反應生成的膠凝材料形成穩定密實的結構[1];有機固化劑通過包裹土壤顆粒,增強土壤表面吸附力使顆粒聚集固化[2];離子類固化劑具有較高的電荷強度,解離出的陽離子置換出土壤顆粒中的陽離子后可降低土體之間的相互排斥力,在壓實功的作用下使固化土體達到一定強度[3,4]。目前我國路基填料固化土多采用水泥、石灰等無機固化劑,但無機固化土體存在多種問題,如水泥固化土體存在收縮大、易開裂問題,石灰固化土體存在早期強度低、強度增長慢、水穩定差等缺點。因此,以離子固化劑增強無機固化的方式,分析不同固化材料摻量、渣土顆粒組成對固化土性能的影響規律,提供一系列滿足工程需求的配合比,尋求經濟效益最佳方案,為路基填料用固化土的工程應用提供依據。
1原材料及試驗設計
1.1原材料
1.1.1水泥試驗采用北京金隅琉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其主要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1.1.2石灰試驗所用石灰有效鈣鎂含量為60%,其中大于0.3mm顆粒含量為0.3%。1.1.3渣土試驗所采用渣土為首鋼資源綜合利用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處理線篩余渣土,渣土中4.75mm以上顆粒占比23.1%,4.75mm以下顆粒占比76.9%(篩分結果見表2),4.75mm以上顆粒壓碎值為17.1。為提高固化土強度,需保證一定量的粗骨料含量,本試驗所用渣土控制4.75mm以上顆粒含量為75±5%。依據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試驗所用渣土的塑性指數屬粉質粘土類(塑性指數10≤IP≤17),液塑限試驗結果見表3。1.1.4固化劑試驗所用固化劑為美國貝塞爾固化劑,棕色,液態、離子型固化劑。
1.2試驗設計
固化土基本性能試驗選定離子類固化劑(以下簡稱固化劑)的摻量和水泥、石灰、渣土的比例。在渣土顆粒級配的3種影響因素中,固化劑摻量對固化土性能的影響選用單因素研究法,固化劑摻量分別為0,0.01%,0.02%,0.03%,0.04%,0.05%,0.06%,以外摻方式添加,水泥、石灰、渣土摻量及渣土顆粒級配對固化土性能的影響以三角等焓圖方法設計配合比。三角等焓圖指三角等值線圖類似地形的等高線圖,可用于觀察某性能指標的最高值區域和最低值區域。三角等焓圖的設計原則為三種因素之和為100%,圖1研究了水泥、石灰、渣土摻量對固化土7d無側限抗壓強度的影響,水泥的含量從0到8%,石灰的摻量從0增加到8%,渣土的摻量從92%增加到100%。三角等焓圖坐標的讀取方法為平行線法,以G點為例,按圖中箭頭方向作三角形三邊的平行線,平行線與“渣土摻量(%)”坐標線的交點即為渣土的摻量94%,平行線與“水泥摻量(%)”坐標線的交點即為水泥的摻量2%,平行線與“石灰摻量(%)”坐標線的交點即為石灰的摻量4%,三者之加和為100%。右側為抗壓強度標簽值,三角等焓圖內的各點所對應的顏色即為不同配比下凈漿的強度。
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處置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以下簡稱渣土)處置的管理,維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根據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市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有關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凡在本市市區范圍內從事建設工程、裝飾工程、修繕和養護工程(以下簡稱工程)需要棄置、受納。運輸(以下統稱處置)渣上的,均應當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市市容管理委員會是本市渣上處置管理的主管部門,其所屬的*市固體廢棄物管理處(以下簡稱市固管處)負責渣上處置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安、工商、規劃、環保、交通等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配合市市容管理委員會,做好渣上處置管理工作。
第四條產生渣上的各類工程,建設單位或者人個必須在工程開工前,攜帶證照、加工圖紙等有關資料,到市固管處申請辦理渣上處置手續。市固管處對申報資料進行審核,按照有關規定收取管理費和棄置費后,發給準運證。渣上處置收費項目及其收費標準按*市有關規定執行。市政工程項目的渣主管理費和棄置費,可以按規定減半收費。建筑、修繕面積在200平方米以下的工程,其渣上處置的審核、收費、發證事宜,由市固管處委托工程所在地區環衛部門辦理。居民裝飾、修繕住宅需要處置渣上的,必須到居民住所地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按照本規定和市固管處具體要求辦理手續。
第五條回填工程基坑、洼地等需要受納渣土的,受納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到市固管處申辦手續,由市固管處會同有關部門按規劃和建設需要統一調劑。
第六條各類工程完工后,施工現場堆存的渣土應當由建設單位清除完畢。市市容管理委員會應參加工程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