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調研報告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06:03: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調研報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訂單農業調研報告
一、概述
訂單農業也稱合同農業式契約農業,是指農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按照簽訂的合同安排生產,實行以銷定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20世紀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訂單農業在美國和歐州出現并迅速發展,到世紀末,訂單農業已在發達國家全面展開,成為現代農業基本特征之一。我國在改革開放后,沿海地區首先引進訂單農業發展地方經濟,六安市在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出現訂單農業,率先的是霍邱縣慶發湖、華安達兩個柳編集團和壽縣板橋的席草生產及加工。進入新世紀,訂單農業發展很快,成為農村經濟新亮點、農業生產新形式、農民增收新方式、涉農企業發展新路子。20**年9月中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訂單農業課題組到各縣區調研,走訪20余戶企業,實地查看訂單農業合同、田地、產品,召開各種座談會8次,查閱大量資料數據,對我市的訂單農業發展作一個基本小結,對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二、基本情況
六安市地處**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轄五縣兩區,以及省級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葉集改革發展試驗區。20**年農業總產值149.36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59.01%,六安市訂單農業雖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較快,效果明顯,前景看好。
(一)、面積擴展,品種增加
20**年,全市共簽訂農業合同60778份,合同總額達93348萬元。訂單農業的品種也由少數經濟作物,雜交稻制種擴展到水稻、蔬菜、茶葉、竹制品、席草、杞柳等特產、畜產、水產等大宗農副產品,由種植業延伸到養殖業、加工業。
農業成本調研報告
**年**市設施農業成本收益較**年比較呈現“三低一高”特點,即價格、產量、收益低,總成本高,調查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年**市設施農業總面積12955畝,設施類型有混合結構薄膜溫室、竹木結構大棚、混合結構大棚等,共14400個。**市發展改革委成本調查隊結合**市設施農業生產規模以及種植特點,設調查戶11個(其中在市區北郊設定了5個混合結構大棚,在南郊設定了6個混合結構薄膜溫室),調查面積10.75畝,調查時間**年8月31日至**年8月31日,調查品種有西紅柿、黃瓜、辣椒、蘿卜、刀豆、豇豆等。
二、每畝成本收益情況
1、價格
**年設施農業每畝平均價格為1.42元,較**年的1.45元下降了0.03元,降幅2.01%。
審計農業轉型調研報告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黨中央歷來十分重視“三農”問題,先后發出10個“一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全局,密集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戰略部署,**報告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國掀起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潮。
審計部門作為政府的重要經濟監督部門,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有所作為,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金的安全有效、促進新農村建設各項政策的落實。近年來,各級審計機關牢固樹立民本審計理念,加大了對“三農”資金的審計監督力度,在促進“三農”工作的扎實開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不斷擴大,農業審計工作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農業審計思維方式、管理模式、審計目標和審計手段及審計方法等,已難以適應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要求,農業審計轉型已勢在必行。因此,在新形勢下對如何開展農業審計轉型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充分發揮農業審計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監督和服務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形勢下加快農業審計轉型的必然性
農業審計伴隨著審計機關的建立而產生發展。審計機關開展的傳統農業審計,實際上是農業資金的審計,是對各級財政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監督的行為。主要側重于二方面內容,一是農業事業費的審計,對財政預算安排給農口主管行政機關包括農業、水利、氣象等部門及其下屬的企事業單位組織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活動所需要的事業費支出審計;二是支農專項資金的審計,對各級財政預算安排使用,用于扶持改善現有農業基礎生產條件、加速農業生產集約化經營、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的專項資金審計。
隨著黨的**將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定位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得到了快速推進,審計工作如何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更好地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在新時期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農業審計工作轉型已顯得十分必要。同時,農業審計作為審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審計創新創業、加快審計轉型的大環境下,必須同步跟進,在審計的理念上、在審計的方式方法上、在審計的技術手段上等各個方面,必須與審計轉型保持一致的節拍;**審計創新創業、加快審計轉型又為農業審計轉型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務支持,使得農業審計工作加快轉型變得十分可能。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結合,使農業審計在新形勢下加快轉型成為必然。
(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加快農業審計轉型的根本要求
訂單農業調研報告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家工商總局關于推進新農村建設系列文件精神,全市工商系統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以“訂單農業”為載體,積極開展涉農合同幫扶、合同行政指導工作,促進了涉農合同的規范,有效的防止了涉農合同欺詐行為的發生,保障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通過一年來的實踐和探索,目前我市訂單農業已逐步形成了公司(客商)+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經紀人(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形式的農副產品訂單銷售模式,引導訂單農業向深層次、規范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全市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生產產業化的發展。截止到今年8月,參與“訂單農業”的企業已達607家,簽約農戶數55892戶,簽約金額8.33億元。
一是根據國家總局“支持發展‘訂單農業’,開展涉農合同幫扶工程”的工作部署,高度重視“涉農合同幫扶”工作。市局專門出臺了《關于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扎實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引導和支持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穩步推進訂單農業、規范農業經紀訂單合同文本、加強涉農合同行政調解、嚴厲打擊涉農合同欺詐行為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召開了全市工商系統推進訂單農業現場會,認真總結了近年來開展訂單農業和涉農合同幫扶工作的有益經驗,進一步明確了全市涉農合同的行政監管和服務指導工作。
二是綜合運用工商職能,營造訂單農業良好的發展環境。首先,充分發揮職能優勢,進行廣泛的宣傳、組織合同法培訓、提供合同法律咨詢等多種形式,提高涉農企業和農民的訂單意識。其次,加強對涉農合同的監管,農業訂單作為《浙江省合同行為管理監督規定》的監管內容,依法對農業訂單合同實施備案審查,杜絕不公平、不平等條款和合同違法行為的出現。通過對訂單合同從簽訂、履行等環節實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控,極大地提高了合同的履約率,減少了合同糾紛的發生,防止了合同欺詐行為的發生。同時,加強行政指導,促進農業訂單的規范運作。在認真聽取企業、中介組織和農戶意見的基礎上,依據不同品種特點,分類制定示范文本,受到企業和農戶的普遍歡迎。
三是搭建誠信平臺,不斷營造訂單農業的守信氛圍。在涉農企業中大力開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動,對近年來簽訂農業訂單較多、履約率較高,農民反映較好,且在相關行業占主導地位的涉農企業中開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誠信和帶頭作用,樹立企業良好的市場形象,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讓更多的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全市已認定涉農“守合同,重信用”單位46家。
訂單農業調研報告
國家工商總局煙臺“訂單農業”研討會之后,我們按照總局的要求和省局的部署立即向局黨委進行了匯報,并根據局領導的指示,對我市的“訂單農業”情況進行了再分析、再研究、再動員。一是在嶗山召開了一次推廣嶗山訂單茶葉工作的現場會,傳達了國家總局、省局會議精神,交流了“訂單農業”工作的情況;二是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合同幫扶促進“訂單農業”繼續深入發展的通知》;三是結合青島的實際,就訂單農業目前開展的情況、作用、特點、效益及存在的問題等擬定提綱,下發各市區。根據調研提綱,各單位都進行了認真調查,有的還寫出了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調查報告。從我市目前調查的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和困難:
一、目前一些市區黨委和政府對“訂單農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還沒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從調查的情況看,市縣一級、鄉鎮基本上沒有專門制發關于發展“訂單農業”這方面的文件,有的市區領導在工商局工作情況簡報上批示,有的鄉鎮政府轉發了工商局開展合同幫扶“訂單農業”的做法,但以黨委政府的名義、農業部門的名義專門下達此類文件還沒有。
二、缺乏相應的發展環境和條件。不少鄉鎮領導心有余悸,不愿就推廣“訂單農業”做更多工作。由于前些年有的鄉鎮領導用行政命令直接干預村和農民的種養殖,結果豐收之后賣不出去,使農民遭受很大損失,到頭來第二年轉產,群眾意見很大,有些鄉鎮領導不從主觀上找原因,埋怨群眾覺悟低,意識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此導致“訂單農業”推廣普及不夠,規模和數量有差距。以我市某市為例,全市開展“訂單農業”的鄉鎮11個,占全市鄉鎮總數的78.5%。2005-2006年簽訂訂單31539份,金額25928萬元,僅占農業總產值的10%。
三、一些農村對“訂單農業”的意義和重要性宣傳不夠,一些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偏僻山區信息不靈,農民仍然靠趕集或經紀人下鄉聯系收購來銷售產品,因此價格較低,有的壓級壓價,甚至有的農民上當受騙,農民對種什么,養什么,什么賺錢知之不多,生產比較盲目,導致收入上不去。
四、目前“訂單農業”推廣主要還是靠當地生產加工企業,尤其是當地人開辦的加工企業,組織安排貨源。一些經紀人、經紀公司為外地企業組織貨源,鄉鎮政府、有關部門主動參與組織不多。近兩年,工商局主動參與,積極宣傳,指導規范合同內容,調解糾紛有成效,但是由于工商職能多,特別是工商所主要任務是執法、收費,人員較少,工作的普及和推廣還不夠。
五、農戶對龍頭企業的依賴性較大。因此造成企業訂單中基本是格式形式,對農民要求較高,規定責任多、權利少,有明顯的不公平問題。多數訂單違約條款的規定不明確,還有一些企業和農戶有一種包贏不輸的思想,不愿把合同條款定細,以便在違約時給自己留后路。
農業稅對農業生產影響調研報告
根據市財政局工作安排,月日—日,我局組織專人,利用四天時間,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4鄉(鎮)8村,采取實地查賬、走訪問談相結合的方式,就取消農業稅對農村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專門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概況
聞喜縣地處山西省南部,隸屬運城市管轄,縣域面積117.11平方公里,轄區7鎮鄉,42個行政村,總人口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萬人),耕地面積79萬畝。聞喜縣是一個傳統農業縣,農民向以農業為本,以種植小麥、玉米糧食作物和谷子、棉花等經濟作物為主,農民收入主要依賴土地。作為國定貧困縣,聞喜縣堅持實施“工業富縣”戰略,促進了第二產業的迅速壯大,全縣各項經濟指標均居全市前列。但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20元,且很不平衡,多數農民仍然沒有徹底擺脫“有糧無錢”的困窘狀況。
二、取消農業稅對農村產生的影響
我縣從年起開始進行農村稅費改革,到年全面取消農業稅,延續了年的古老稅賦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這是我國農村社會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必將對我縣產生積極而深遠影響。現就改革前后的調查情況進行分析:
(一)取消農業稅我縣農民負擔情況
農業節水調研報告
從我區“荒漠綠洲”、“灌溉農業”的特點來看,建設節約型社會第一位就是節水。農業節水特別是現代農業節水,對緩解我區供水矛盾,減少水資源浪費,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具有決定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建設節約型社會,必須走高效節水之路。
一、統一思想,進一步強化對農業節水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當前我區農業用水效率低下,推進農業高效節水建設的速度、規模、質量和效益都處于較低水平,遠不能適應自治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要求。要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必須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資源節約基本國策,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高效節水建設的極端重要性。農業節水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和治本之策,是我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首要任務,各級黨政、各族干部群眾、全社會都要牢固樹立“在新疆建設節約型社會第一位就是節水”的觀念,大力推廣節水技術,轉變水管理模式,千方百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最少的水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過去單一的追求節水上升到農作物品質的提高和用水效益的提高,提升農業節水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
二、明確任務,全面推進高效農業節水建設
認真落實《自治區農業節水發展規劃》,依據規劃布局及要求統籌考慮支持我區農業節水建設。南疆以渠道防滲等常規節水建設為主,以加快地下水開發利用,改良鹽堿地為重點,以設施農業、高效林果業基地建設為突破口,積極試點示范滴灌、低壓管灌等田間高效節水新技術。北疆、東疆要加大噴灌、滴灌等田間高效節水技術的應用,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地面灌溉技術。切實重視節水建設規劃的制定,按照規劃布局,科學有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推進節水建設,切忌一哄而上。
三、創新機制,加大對農業節水建設的投入
訂單農業工作調研報告
根據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支持發展訂單農業,開展涉農合同幫扶工程”的有關工作部署,為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合同監管職能作用,有必要總結交流近年來各地工商部門開展訂單農業工作的經驗和做法,開闊視野,拓展思路,研究落實進一步開展訂單農業的措施和辦法,從理論和實踐上全面、深入、扎實地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開展。
一、充分認識“訂單農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逐步實現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著眼點和經濟基礎。訂單作為農業產業化的鏈條和紐帶,是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的基礎,是推動農村生產力發展的著力點。因此,工商部門要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高度,從大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角度,充分認識訂單農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進訂單農業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性工作
在我國,農業歷來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產業,又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根本性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問題非常重視,從1982年中央發出第一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開始,到今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共發出了8個此類文件。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訂單農業”。
在“十五”期間,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歷史性突破。2004年,全國各類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8454萬戶,每戶從中平均增收1200元。至2005年底,全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11.4萬個,固定資產總額8099億元。龍頭企業通過訂單與廣大農戶實現有效對接,在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可以說,在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訂單農業發揮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層農業調研報告
發展特色經濟,為了提高農民收入。近期,辦就全區特色農業現狀與發展規劃進行了專題調研。區特色農業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但存在問題也很突出。針對這一現狀,辦在充分研究探討基礎上,大膽謀化,多措并舉,努力推動全區特色農業向縱深發展。
一、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現狀
總播面8.92萬畝,年全區共有耕地4.7萬畝。其中糧田8.2萬畝,菜田0.71萬畝,其他濟作物0.1萬畝。設施播面0.25萬畝,主要集中在方村鎮方村和西京北兩村。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68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94元。
建有溫室580棟,全區確立了優質專用糧、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導產業。一是無公害蔬菜產業。主要分布在方村鎮方村、西京北兩村。其中集體規模生產面積0.25萬畝。涉及農戶23戶。主要生產品種有黃瓜、西紅柿、等普通蔬菜品種和名、特、優、新品種。二是糧飼兼用糧產業。經過近幾年來的種植結構調整,糧飼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斷增大。全區特色糧飼兼用生產面積達2.1萬畝。主要分布在宋營、方村兩鎮,生產品種邯鄭單958蠡玉14農大109等。
二)基本特點
農業節水灌溉調研報告
**管理區屬典型的農牧交錯地帶,缺水非常嚴重,素有“十有九旱”之稱,農牧業生產頻頻遭災,農業經濟脆弱,環境惡化,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飼草短缺,嚴重制約了項目區農業、畜牧業的發展。
一、基本情況
**管理區土地總面積34萬畝。其中耕地16萬畝,草場12.9萬畝,林地3.4萬畝。下轄四個管理處,24個自然村,總人口2.4萬人。
區內地上水系主要有閃電河和沙井子河兩條河流:閃電河南北貫穿全區,沙井子河東南、西北向流經小城子管理處大梁底草灘,匯入閃電河。淺層含水層系指處于地層最上部的孔隙潛水含水層。榆樹溝管理處和小城子管理處位于閃電河兩岸。以閃電河沖積成因為主,含水層連續性較好。閃電河兩岸地下水水位埋深多為1—2m,其余地帶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7m之間。含水層底板的埋深一般不超過20m,局部地段達30—40m,黃土灣東北部的含水層底板埋深只有10m左右。深層含水層為孔隙承壓含水層,水量豐富。單井出水量普遍在100m3/h至200m3/h之間,屬富水性強的含水層,為人畜集中供水及農田供水的理想含水層。當水位降深為10m時,各富水等級區的單井抽水影響半徑均為387m。深層含水層的巖性為含泥質砂礫石,且泥質含量較高,透水性能相對較差,富水性屬較貧水區。當含水層厚度為29m,水位降深值為10m,單井出水量為76m3/h。其單井抽水影響半徑為274m。根據張市地質第三大隊鉆井記錄和我區資料記載,項目區承壓水含水層埋藏深度一般為150-175m之間,含水層厚度一般在20-65m左右,最大厚度為75.23m。根據資料計算,總補給量8278萬立方米/年,調節儲量6923萬立方米/年,動儲量1355萬立方米/年,靜儲量15558萬立方米。
二、節水灌溉發展情況
為改善管理區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自2003年以來,我區大力實施節水灌溉。其節水灌溉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98-2000年采用鋁合金管道式全移動噴灌機,該灌溉方式較渠灌節水,但費時費力勞動強度較大;2001-2002年采用鋪設地下防滲管道,地面建出水栓,利用卷盤噴灌機進行澆灌,該灌溉方式雖然節約人力物力,達到了節水的目的,但該噴灌機要求壓力較高,需配套大功率高揚程潛水泵,因此該灌溉方式耗能較高;2003后以后采取鋪設地下防滲管道利用指針式噴灌機進行澆灌,該灌溉方式達到了節水、節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前兩種灌溉方式無論從節水、節能和工作效率上都與后種灌溉方式相差懸殊,其唯獨優點是不受地塊限制,而后種灌溉方式受地塊限制,一是要求面積要大,二是其澆灌范圍內不能有障礙物。但我管理區大部分土地還屬管理區支配,因此該灌溉方式目前在我管理區還是比較適宜的,是具有推廣應用價值的節水灌溉方式。節水灌溉的建成使我區廣大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到噴灌機技術的先進性,以及帶來的良好的經濟效益。我們充分體會到它具有節地、節水、高產、高效等突出優點。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大大推進了我區種植業招商引資工作進展,截止目前來我區租賃承包土地的公司和個人11家,租賃承包土地19610畝,每年交納承包費235萬元。另外,租賃承包土地的公司和個人2006年種植馬鈴薯16000畝,具統計每畝馬鈴薯需人工費150元,16000畝馬鈴薯可為我區職工群眾創利240萬元。不但解決了我區剩余勞動力,同時也拉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