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23:34: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土流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土流失現狀防治論文

一、自然和經濟社會概況

丹江口庫區及其上游即丹江口水庫集水區,亦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近期水源區(以下簡稱水源區),地處我國南北過渡、東西交替的秦巴山區,土地總面積為9.73萬km2,涉及陜西、河南、湖北、甘肅、四川、重慶6省(直轄市)12個地(市)48個縣(市、區)。其中陜、鄂、豫3省的水源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6.89%,而甘、川、渝則都只有1個縣的一部分在其中。

水源區地貌以中低山和丘陵為主,一般高程為500~2000m。地質構造復雜,褶皺強烈,巖體風化層較厚,主要有石灰巖、片麻巖、石英巖、花崗巖和頁巖。土壤主要有黃棕壤、棕壤、黃褐土、水稻土等,土層一般厚20~40cm。氣候溫和濕潤,多年平均氣溫12.2℃,多年平均降水量987mm,年內分配不均,5~10月占全年的8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植被以落葉闊葉—針葉混交林為主,主要樹種為櫟樹、松樹、柏樹、楊樹和刺槐。

據2000年調查,水源區耕地總面積135.76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13.96%,其中,水田面積17.87萬hm2,梯平地29.56萬hm2,兩者占耕地總面積的34.94%。區內森林覆蓋率為23.15%,但分布不均;適宜生長的經濟林果種類多,但名優品種少。礦產種類較多,但分布零散且品位低。多年平均徑流量286.6億m3,人均水資源量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為1284.53萬kW,已開發165.61萬kW,占總蘊藏量的12.89%;其中小水電蘊藏量為613.48萬kW,已開發57.44萬kW,占小水電蘊藏量的9.36%。

水源區總人口1293.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82.2%。區內經濟以農業為主,據2000年統計,區內農業總產值179.37億元,糧食總產量41.46億kg糧食基本能實現自給;農民人均純收入1198元,低于同期全國平均值一半;財政總收入為28.03億元,人均財力為216.71元,48個縣中,有32個縣為國家級貧困縣,有7個縣為省級貧困縣,是相當貧困的地區。

二、水土流失及其特點

查看全文

礦業區水土流失預測思考

1項目區概況

興城市把石溝興園銅鉬礦開發項目位于遼寧省興城市郭家鎮境內,地勢自北向南逐漸降低,自低山過渡為丘陵地區。海拔一般在180~380m之間,地面坡度15~300。屬于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境內河谷呈“v”字形,切割深度30~50m。溝壑密度2.92km/km2,地形地貌條件屬簡單。本地區土層較薄,土壤類型主要是棕壤土,其中大部分為薄層酸性巖棕壤土;組成物質為第四紀沖積、坡積物與風化殘積物。地表結構由上至下為棕壤、亞黏土、中砂、粗砂和基巖。礦區周圍有疏林地,主要為刺槐、松樹和低矮灌叢。礦區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天然植被退化。本工程地處遼寧省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等級采用二級防治標準。項目區分為兩個采場,分別為一采礦區和二采礦區。礦區平硐等井口開采的廢石及采礦廢棄的廢石就近堆放在洞口附近,采礦區占地包括井口占地以及廢石場占地。兩個采礦區共用一個辦公生活區和炸藥庫。辦公生活區位于一采礦區的西北角,炸藥庫位于一采礦區的西側。為滿足礦區生產生活需要,在二采礦區需建設一條長200m的運輸道路,與原有鄉間道路連接,以便需要生產運輸。一采礦區直接與鄉間道路連接,不需修建新路。

2水土流失預測所需基本參數

2.1水土流失預測范圍

依據工程組成、擾動特點、施工工藝、水土流失影響程度等因素的辨識,分析項目建設產生水土流失的各種條件,同時以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為前提,對于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數量及其危害進行預測與分析。本工程水土流失預測范圍為一采礦區、二采礦區、辦公生活區、炸藥庫區、運輸道路區五個防治區范圍。

2.2預測時段

查看全文

水土保持對防治水土流失的關鍵論文

摘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區和風沙區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于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事業。

關鍵詞:水土保持規劃研究

一、我國水土保持的現狀

合理利用山丘區和風沙區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于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事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水土保持應該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在水利方面,我國存在著水多、水少、水污、水濁的四大問題。其中水濁既獨自為害水體,又增加其他“三水”對河流的不利影響,處于關鍵地位。水土流失破壞土壤結構,降低植被質量,影響流域對徑流的調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質量,影響水生物活動,又作為污染物的載體,提高污染的濃度與防治的難度。從辯證的觀點來看,似不應就問題論問題,而應當追根溯源,將水土保持作為水利的中心環節與戰略措施,提高其在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的地位與作用。

水土保持面廣量大,情況復雜,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用問題,既是自然科學,也是社會科學,既注重于經濟發展,更關注生態環境,既要有辯論思維,又要考慮政策法規。從人與自然以及物與物之間的和諧共處,才是水土保持的最高理想。當然,這既是很高的要求,也是很艱巨的任務,既限于科技水平,也限于政經條件。但是只要我們努力研究,積極爭取,總有一天能夠達到或部分達到這一艱巨而偉大的戰略目標。

二、土壤侵蝕量與輸移比防治的方向與對策

查看全文

林業技術在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

摘要:從森林水土流失治理技術的發展現狀、治理技術的保護作用兩方面入手,對水土流失現狀進行探討,系統分析林業技術措施的應用方法,如加強林業管理和林業執法力度、提高森林防火意識、提高森林保護意識等,提出提高森林水土流失治理技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林業技術;治理技術;水土流失;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水土流失已經成為嚴峻的環境問題。森林資源在促進生態平衡中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防止水土流失,采取了林業技術的相關措施進行環境保護,必須要嚴格制定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用以提升林業技術的應用效率和質量,減少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當前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些環境問題也得到了很好解決,但一些典型環境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影響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最典型的問題就是水土流失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開始用林業技術來控制水土流失問題,對林業生態系統進行保護,以達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1水土流失現狀探究

對水土流失治理中林業技術措施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大致可分為:森林水土流失治理技術的發展現狀、森林地區水土流失治理技術對林業生態系統的保護作用進行探究,以期指導生產實踐。1.1森林水土流失治理技術的發展現狀。我國的森林分布較為廣泛,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木材和林副產品,而且在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森林面積普遍呈現下降趨勢,導致水土流失的區域分布更加廣泛。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我國政府加強了水土流失治理技術的保護力度,森林面積的下降趨勢在整體上得到了控制。森林面積的增加,可以有效防止地表水的流失,起到蓄水降水的作用。每平方公里森林面積每小時可吸納雨水20~40t。雨水多時,森林可以貯水,雨水少的時候,森林還能慢慢放水。目前,森林作為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已經受到國家的重視和保護。1.2治理技術的保護作用。1.2.1有利于水資源的保護。水土流失會使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利用林業技術措施進行造林,可以對水資源進行合理保護,一些深層植被根系可以對水資源進行很好的貯存,確保土壤不被暴雨沖刷,起到有效預防水土流失的作用。1.2.2有利于土壤的保護。森林面積的增多會令地表徑流量減少,這樣可以有效減少雨水對地表的沖刷作用。之所以會選擇森林來防止水土流失,是因為一些草木植物插入地表的根系很淺,對土壤的保護作用很小,一旦受到水流的沖擊,就會被沖走。而林木大多數是喜水的,是在水資源較為充足的地方生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可以再生的資源,而且樹木的殘葉還可以起到保護地表土壤的作用,避免雨水的侵蝕,長此以往,對周圍的土壤也可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可以很好地保護水資源和預防水土流失。1.2.3有利于氣候條件的調節。森林對氣候的調節有很大的幫助。大面積的森林能夠形成穩定的森林林業生態系統,夏天時樹木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比較快,能迅速將水分釋放到空氣中,將水分中的熱量帶走,人在森林中會變得涼快舒適。而冬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緩慢,熱量散發不出去,又有陽光的直射,使森林的溫度升高,森林就變得暖和。森林是“地球之肺”,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釋放氧氣,提高空氣的質量。森林還是大自然的“調度師”,它調節大自然中空氣和水的循環,影響氣候的變化,減輕了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傷害。隨著工業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環境污染現象較為嚴重,環境污染的類型也在大幅度增加,森林可以滯留空氣中的粉塵和消除煙霧,使空氣變得清新。現在的噪聲污染也是影響人們正常生活新的污染源,森林可以消除噪聲,起到凈化空氣的效果。

2林業技術措施的應用方法

查看全文

地方水土流失現狀與對策分析論文

武威市涼州區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流失面積占總面積的64.3%,主要以水蝕和風蝕為主。為了有效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必須提高對水土流失治理的認識,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加強預防監督職能的發揮,改革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管理辦法,按區域生態工程類型分工,調動積極性、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加強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學治理水平。

1、基本現狀:

1.1、基本情況:

武威市涼州區位于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北麓,東經101º59''''35"-103º23''''40",北緯37º23''''15"-38º12''''54",東鄰古浪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南依天祝藏族自治縣,西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北與永昌、民勤兩縣接壤,屬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總的氣候特點是: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夏季炎熱、冬季嚴寒、降水少、蒸發量大、空氣干燥、晝夜溫差懸殊。全年日照時數為2967.8小時;氣溫以7月份最高,為29℃,1月最低,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mm,年蒸發量2020mm。國土總面積4873.85km2,人均占有土地面積僅0.006km2,人均耕地0.0013km2,(區內土地包括:農用地2063.58km2,占土地總面積的42.35%,其中: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24.16%、1.54%、2.81%、13.46%和0.38%;建設用地為341.54km2,占土地總面積7%;未利用地為2468.73km2,占土地總面積的50.65%)。流經區內的西營河、金塔河、雜木河、黃羊河是全區的主要地表水源,多年來平均地表徑流量為6.80億m3/a,(1993年~2003年)。區內地下水取水量為5.25億m3/a,其中90%為河渠入滲量、基巖裂隙水入滲量,近十年來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為2.816億m3。全區地表水、地下水總的可利用量多年平均為9.616億m3。森林面積達462.16km2(天然林42.47km2,人工林419.69km2),森林覆蓋率達9.1%。

1.2、水土流失現狀:

涼州區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132.34km2,占土地總面積的64.3%,其中:風蝕面積1949.26km2,占流失面積的62.2%,水蝕面積1183.08km2,占流失面積的37.8%。

查看全文

礦山水土流失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

簡介:礦山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項綜合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必須有一支專業隊伍進行水保治理工程規劃、設計技術指導,以確保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順利進行。從我市現有水保行業技術力量來看,市水利水電建筑勘察設計所足以為此項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字:礦山水土流失對策

在2005年的全市礦業秩序整頓中,我作為市水土保持業務部門的一員,有幸參與了此項工作。我局依據《水土保持法》和《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規定》的要求,對全市112家礦山企業進行了水土保持現場監督檢查。通過檢查,使我對現有礦山的水土流失現狀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引發了我對礦山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現狀

1、礦山分類

在我市的所有112家礦山企業中,除5家從事地下水抽取的水業公司外,其余企業從開采方式上可分為兩種:露天開采和洞采。采用洞采方式的企業主要是煤礦、石膏礦、粘土礦等企業,全市共有59家。采取露天開采的主要是石灰石礦、石英石礦、玄武巖礦、頁(砂)巖礦等企業,共有48家。從礦產品種類上主要又可分為以下七種:煤炭企業、石膏企業、粘土企業、石灰石企業、石英石企業、玄武巖企業、頁(砂)巖企業。具體統計如下:煤礦34家,石膏礦10家,粘土礦16家,石灰石礦17家,石英石礦7家,玄武巖礦7家,頁(砂)巖礦16家,至于其它分類方式,由于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在此不再贅述。

查看全文

水土流失現狀與綜合治理展望

摘要:新疆位于我國西北邊陲,幅員遼闊,但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具有類型多樣、分布廣、危害嚴重、治理難度大的特點。為有效解決新疆水土流失問題,文章在總結其水土流失現狀的基礎上,對水土流失治理的必要性進行論證,并提出針對性治理建議。研究成果對類似地區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治理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水土流失;現狀;治理建議;治理展望;新疆

1研究區域概況

新疆面積約166.49萬km2,境內高山盆地相間,地形主要包括山地、丘陵、沙漠等,地貌由北往南依次為:阿爾泰山地、準噶爾盆地及西部山地、天山山地、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與帕米爾高原。構成了“三山夾兩盆”的基本地貌輪廓。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水土保持公報,截至2011年,新疆水土流失面積為88.54萬km2,占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的30%,占全疆面積的53%。經過“十三五”期間水土流失治理,到2018年末,全疆水土流失面積下降到84.16萬km2。按水土流失強度劃分,輕度、中度、強烈、極強烈、劇烈侵蝕面積分別為44.94萬、21.43萬、5.90萬、3.43萬、8.47萬km2,其所占比重分別為53.40%、25.46%、7.00%、4.08%、10.06%。新疆生態環境本身比較脆弱[1-5],現狀水土流失具有類型復雜、分布廣、危害嚴重、治理難度大的特點[6-8],為保持新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文總結了水土流失現狀,充分論述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針對性治理建議,并進行了綜合治理展望。

2水土流失現狀

2.1水土流失類型與面積

查看全文

水土流失補償費防治費

第一條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充分發揮水土保持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根據《申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相國水土保持法)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建設、資源勘探、開發和其他非水土保持建設活動損壞原地貌、植被或水土保持設施,造成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單位相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地貌、植被是指在自然和人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的地表形態及其覆蓋于地面上的植被和植物群落。

第二章補償費、防治費征收范圍和標準

第四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建設、資源勘探、開發和其他非水土保持建設活動,損壞原地貌、植被或水土保持設施而使原有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者喪失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按規定收費標準交納水土流失補償費,并對其造成的水土流失負責治理,不治理或因技術能力等原因不便自行治理的,應按水土保持方案所需的費用或規定收費標準交納水土流失防治費。

第五條水土流失補償費按下列標準征收:

查看全文

水土流失綜治工程項目辦法

根據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即發改委農經號文件和江西省水利廳即水保字號文件精神,確定我縣為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試點縣。為把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試點工程做實、做好,特制定本項目實施辦法。

一、組織機構

成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擔任,副組長由縣政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及縣水利局局長擔任,成員由縣監察局、發改委、財政局、國土局、農業局、林業局等有關單位領導及項目區內鄉(鎮)長組成。縣領導小組制定工程建設的有關政策和管理辦法,統籌安排好試點工程相關的項目,及時研究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領導小組下設項目部,項目部設在縣水利局。各項目所在鄉(鎮)應成立相應的機構。

二、工程實施

本項目工程施工由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部,有關鄉(鎮)政府共同組織實施全縣的坡耕地治理工程。按有關規定選擇施工隊伍,同時積極鼓勵當地群眾投勞,采取一事一議與項目區群眾簽訂投工投勞承諾書,群眾能自己承擔的工程建設任務,都盡可能組織當地群眾實施,使其從工程建設中得到更多實惠。

縣項目部和有關鄉(鎮)作為本項目的組織實施管理部門,應協調有關部門及單位把好技術關、質量關、數量關和資金關,真正把國家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為群眾辦成好事實事。

查看全文

水土流失與整治調查匯報

根據縣委批轉的《縣政協2011年度工作要點》安排,縣政協常委會統一部署了“建設生態”專題調研,“水土流失與治理”調研組利用兩個月時間,深入香爐山鎢礦區、溪口礬礦、義寧鎮湘竹、竹坪青石材廠等礦點,采取座談專訪、現場視察、查閱資料等多種形式,了解和分析我縣礦山水土流失現狀,引發了我們對礦山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建設生態過程中迫切性的認識,初步形成了我縣礦山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一些想法和對策。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礦山水土流失及治理現狀

㈠礦山企業基本情況、特點、貢獻率

1、基本情況。我縣是礦產資源大縣,現已發現并列入國家資源表的有26種,已開發的礦種有鎢、金、釩、高嶺土、飾面板巖、大理石、花崗巖、建筑灰巖、石英、長石、石煤等。“十五”以來,我縣礦山開采發展迅速,到2010年底,全縣取得采礦許可證的企業81家。其中由國土資源部批準的有724礦1家;省國土資源廳批準的有香爐山鎢礦、昆山鎢礦、北岸釩礦3家;市國土資源局批準的有四都大理石和灰巖,義寧鎮、馬坳、上杭石煤,山口、黃坳、布甲石英礦,水源長石礦,竹坪、征村、古市飾面板巖,古市鎮花崗石,建筑用石材等遍及全縣30家;縣礦管局批準的各鄉鎮建筑用石材企業47家。礦區面積達到3075.6畝,開采總面積達到3100畝以上。

2、主要特點。礦點多、小、散、亂是我縣礦山開采的主要特點。我縣采礦企業集中程度低,除香爐山鎢礦通過整合外,露天開采的礦點遍及全縣,這些礦點規模小而散,企業經濟實力不強,科技含量不高,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這些小企業設備簡陋,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土流失。

3、我縣礦山企業的貢獻率。據縣礦管局提供數據,經縣財政局、縣經貿委核實,我縣礦山企業2010年度工業總產值83946萬元,上交稅收占我縣財政半壁江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