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合醫療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15:40: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農合醫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農合醫療

新農合醫療會議講話

同志們:

經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今天召開2009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工作動員大會。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我縣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情況,安排部署我縣2009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工作,并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剛才,縣衛生局長谞同志就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作了全面總結,深入分析了工作中還存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并對2009年的工作講了很好的意見,我完全贊同。下面,結合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實際情況,我還強調三個方面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對全縣新農合運行的簡要回顧和總體評價

從目前運行的總體上看,我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合作醫療基金運行平穩安全,參合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醫療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有所緩解,總結探索了新形勢下建立新農合制度的一些新路子,實現了黨和政府得民心、參合農民得實惠、衛生事業得發展的三贏局面。一是黨和政府得民心。合作醫療緩解了農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實際問題,將黨和國家對農民健康的關心和關懷送到千家萬戶,拉近了干部群眾之間的距離,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二是參合農民得實惠。今年上半年,我縣平均補償率達42.1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6個百分點;平均住院費用2125.9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全省平均住院費用為2709.82),農民醫療費用平均減輕40%以上。三是衛生事業得發展。特別是實行定點醫療制度,促成了各定點醫療機構良性競爭態勢,各單位在服務環境、服務理念、服務質量、服務設施上狠下功夫,促進了各醫療單位進一步向前發展。

在分析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與農民群眾的期望和上級部門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籌資工作難度較大,農民參合率仍然不高。二是合作醫療制度還不夠完善,工作的規范化程度還不高。三是合作醫療保障水平還不高,與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四是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調查研究,強化工作措施,健全籌資機制、運行機制和監督機制,促進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健康發展。

二、扎實推進新農合籌資工作,確保完成籌資任務

查看全文

新農合醫療制度優化研究

1.新農合醫療制度價值分析

從新農合醫療制度本身來看為了讓其能夠與國家發展及社會發展達成匹配,在其涉及過程中并未采取強制性措施,也就是說農村居民對參與社保具有篩選權力,這也使得相關資金籌備由多方共同籌資構成。在籌資過程中政府無疑占據了主導性地位,換句話說若要保持社保基金可穩定運作必然需要政府的支持,當然也需要農村居民積極配合。一直以來我國都是典型的農業大國,即便是在國家工業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改變不了農業大國這一屬性,這也使得國家一直對“三農”問題都抱有密切的關注。國家明確指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解決農村居民看病就醫問題而建立的-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這反也反映出了當與政府對農村居民生活的重視程度。盡管如此但依然存在部分農村居民對該制度抱有遲疑、觀望態度,態度并不積極。農村居民對制度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制度的可行性,因此在大力推廣新農合醫療制度的同時應當切實考慮農民需求,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新農合醫療制度的實際價值。從價值角度來看新農合醫療制度使農民的生命權與健康權得到了保障。相對而言部分農民屬于低收入群體,在家庭聯產承包制度導向下使的農民家庭經濟條件與社會聯系不緊密,當出現經濟風險時農民家庭只能通過內部生產資料進行風控。假設農民不幸出現嚴重疾病時,那么醫療費用將給農民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而正是這種經濟壓力使得部分農民放棄治療,這樣農民的健康必然得不到保障。新農合醫療制度價值的出現無疑讓上述情況得到了緩解,最起碼降低了農民看病的經濟負擔,這對于社會穩定發展也有著深遠意義。另一方面新農合醫療制度也體現了醫療資源配置的合理化。相關數據表明在衛生事業投入上,城鎮投入幾乎是農村的2倍有余,從中可以看出衛生資源分配出現了不平衡的狀態,也反映出了城市與農村的貧富差距。通過新農合醫療制度的有效實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述不平衡的狀態,在政府帶動下實現了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讓農村居民的基本權利得到了保證。同時新農合醫療制度為農民抵御疾病風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別是對于農民因病致貧、返貧產生了極其有效的控制作用。綜合來看新農合醫療制度對于促進我國社會平衡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點。

2.新農合醫療制度特征分析

新農合醫療制度若要發揮其實際效用必然需要與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緊密貼合,而在不同時代下制度也具備不同特征。從發展角度來看我國新農合醫療制度曾經出現了多次更替并在更替過程中不斷演變、完善、健全。目前新農合醫療制度在社保體系當中已經具備了導向性地位,它與城鎮醫療保障共同組成了整個社保體系。在新時期新農合醫療制度也體現了一定程度的時代化特征。首先在當前新農合醫療制度當中參與了商業保險。這種結合擴充了醫療保障的范圍深度,讓農民的受益面得以增大。在商業保險作用下可讓農民醫療費用報銷額度大幅度上升使得農村醫療保障水平得以促進。這對于農民抵御重大疾病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當商業保險與新農合醫療制度融合后對于國家來說即可對醫療保險進行層次劃分,可將管理、經辦以及監管工作進行分離來提升事務處理效率。商業保險也可使農村醫療保險介入門檻降低,讓更多的農民關注醫療保障服務并加入其中。新農合醫療制度與以往的醫療制度在籌資機制上表現了較大的差異,它要求各級政府在醫療基金籌集上必須要給予財政支持,也就是說政府承擔了出資義務,必須向農村居民參保者提供相當數額的醫療基金。當前新農合醫療制度在保障側重點上強調了應該建立適應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并將其付諸于提升農民抵御大疾病風險能力。在資金管理上以縣為統籌單位,一般情況下統籌基金層級愈高,其范圍也將得到提升,以此可促進經濟體相互促進并增進了風險控制能力,降低突發性風險給農民帶來的損失。

3.優化新農合醫療制度對策分析

3.1完善農村醫療衛生管理體制

查看全文

新農合醫療研查匯報

關心民眾疾苦、解決農民看病難一直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全黨、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衛生事業,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并且強調:“從現在到年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是: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三農”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全局性的根本問題。而不解決好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就無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際,也談不上現代化社會的完全建立。經過多年努力和探索,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小病不治變大病、因病致貧的狀況,尤其近年來中央不斷加大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資金投入,使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問題得到根本性改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農村社會事業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其具體的地方條例、政策落實情況及廣大參合戶的反映,是具有一定調查價值的。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范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

中央在農村合作醫療發展戰略中指出:“到年,在全國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較完善的衛生體系,國民健康的主要指標在經濟較發達地區達到或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在欠發達地區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先進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地區正在不斷的增加,而市撫寧縣較早的就成為了示范縣,那么,現在的運行情況如何呢,就這個問題于年月日我專門走訪了撫寧鎮合作醫療辦公室,辦公室負責人王奇偉同志熱情的接待了我,并詳細的向我介紹新政策以及相關運行數據:

1,從年新農合開始,農民參合的費用由原來的10元提高到20元。其中10元歸農民自己支配,用于門診報銷。國家補助每個人由原來的40元提高到80元。另外對于五保戶、低保戶等特困戶由民政局負責繳納個人出資費用。

2,用藥范圍由原來的712種提高到916種。

查看全文

新農合醫療調研報告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要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統籌城鄉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為提高農民群眾基本保障和健康水平而作出的重大舉措。為了更好地推進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我們對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主要采取了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查看資料等形式進行。現將調查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平南縣轄4鄉17鎮284個行政村,全縣人口129.34萬,其中農村人口115.86萬,占全縣總人口89.58%,全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5人。20**年11月,平南縣被確定為廣西新增的第二批十二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之一。2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啟動新農合試點工作,經過全縣上下共同努力,我縣新農合試點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取得了“三多一平穩一降低三滿意”的成效。

1、“三多”。一是農民參合人數逐年增多。20**、20**、20**年,全縣參合農民分別是57.43萬人、67.37萬人、94.55萬人,分別占全縣農業人口的49.89%、58.20%、78.95%,20**年比20**年增加近10萬人,20**年比20**年增加27.18萬人。二是群眾受益增多。20**年,全縣住院補償14595人(次),補償金額698.88萬元,門診補償10.81萬人次,補償金額221.3萬元;20**年住院補償28485人(次),補償金額1997.23萬元,門診補償15.91萬人次,補償金額419.48萬元;20**年1—10月住院補償36102人(次),補償金額2190.63萬元,門診補償11.79萬人次,補償金額318.91萬元;20**年人均住院補償478.84元,20**年人均住院補償657.52元,20**年1—10月人均住院補償6**.79元。三是醫療業務收入逐年增多。20**、20**年全縣醫療業務收入分別是10169.61萬元、12198.76萬元。20**年比20**年增長18.41%,20**年比20**年增長18.70%。

2、“一平穩”。基金運行平穩,可控合理,20**、20**、20**年1—10月,基金使用率分別為58%、74%、62%。

3、“一降低”。人均住院醫療費用降低。20**年、20**年、20**年1—10月人均住院醫療費用分別為2182.99元、2**9.30元、20**.68元,20**年比20**年下降103.69元,20**年比20**年下降63.62元。

查看全文

新農合醫療運行報告

同志們:

這次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回顧總結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運行情況,安排部署2009年度合作醫療工作。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2008年合作醫療運行情況

(一)參合情況。2008年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村居民181040人,實際參合162600人,參合率達到89.81%,比2007年上升2.1%,參加合作醫療的人數比2007年增加4492人。2008年中央省縣三級人均補助80元,個人繳納10元,我縣合作醫療人均籌資90元,全年合作醫療資金總額為1463.4萬元。

(二)方案調整情況。由于財政補助標準增加,根據《衛生部、財政部關于做好2008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通知》,結合2007年度我縣合作醫療運行實際情況,對2008年方案作了以下調整。

1、基金分配調整

查看全文

新農合醫療的調查匯報

關心民眾疾苦、解決農民看病難一直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全黨、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衛生事業,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并且強調:“從現在到年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是: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三農”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全局性的根本問題。而不解決好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就無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際,也談不上現代化社會的完全建立。經過多年努力和探索,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小病不治變大病、因病致貧的狀況,尤其近年來中央不斷加大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資金投入,使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問題得到根本性改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農村社會事業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其具體的地方條例、政策落實情況及廣大參合戶的反映,是具有一定調查價值的。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范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

中央在農村合作醫療發展戰略中指出:“到年,在全國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較完善的衛生體系,國民健康的主要指標在經濟較發達地區達到或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在欠發達地區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先進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地區正在不斷的增加,而秦皇島市撫寧縣較早的就成為了示范縣,那么,現在的運行情況如何呢,就這個問題于年7月6日我專門走訪了撫寧鎮合作醫療辦公室,辦公室負責人王奇偉同志熱情的接待了我,并詳細的向我介紹新政策以及相關運行數據:

1,從年新農合開始,農民參合的費用由原來的10元提高到20元。其中10元歸農民自己支配,用于門診報銷。國家補助每個人由原來的40元提高到80元。另外對于五保戶、低保戶等特困戶由民政局負責繳納個人出資費用。

2,用藥范圍由原來的712種提高到916種。

查看全文

夯實新農合醫療會議講話

總結過去我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成效,安排部署年度工作任務,做到思想再發動、認識再提高、目標再明確、措施再落實,圓滿完成年度籌資工作任務,努力推動我鎮新型農合醫療工作再上新臺階。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正視問題,堅定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信心

自啟動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以來,我鎮切實把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關心群眾疾苦、構建和諧酒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民心工程”來抓,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四年來,我鎮新農合工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緩解。四年來,我鎮參合農民補償人數一直較高,并且補償金額也較大。獲得補償人數1005人,補償金額936964元;獲得補償人數1592人,補償金額1800736元;獲得補償人數1996人,補償金額2455685元;月-月獲得補償人數482人,補償金額553777元。遠遠超出了我們所交金額,較好地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呈現出參合農民得實惠、黨和政府得民心、衛生事業得發展的三贏局面。二是新農合管理機制日趨完善。建立了政府組織領導、衛生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經辦機構運作、醫療機構服務、農民群眾參與的管理運行機制;建立了農民以家庭為單位自愿參加,以村為單位統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建立了財政代收、銀行、專戶儲存、專賬管理、經辦機構審核、直接劃撥、封閉運行的基金管理機制;建立了行政監督、審計監督、民主監督和技術監督相結合,公開、透明的監督管理機制;建立了定點醫療機構準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醫療機構管理機制。三是醫療機構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以來,我鎮衛生院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大力改善服務質量,積極創造條件改善環境,推行零距離、人性化服務,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就醫。投入資金100萬元改善住院樓的住院條件,有爭取國資項目改善門診樓。大大優化了病人就醫環境,有效地推動了我鎮衛生事業的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由于這項工作的長期性、系統性和復雜性,我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宣傳發動不夠充分。長期以來,農民健康投資觀念、互助共濟觀念淡薄,對潛在的疾病風險缺乏足夠認識,“小病拖、大病扛”現象突出。近兩年雖然通過大力宣傳,農民對新農合的知曉率有所提高,但在政策的認識上還有偏差,有相當數量的農民心存疑慮。二是基層服務能力不夠強。由于受經濟條件等因素制約,農村醫療機構與城市相比差距拉大,區域內不同地方就醫條件差別大,基層衛生服務能力不高。我鎮衛生院b超、心電圖機、光機,還不夠先進,有些復雜的病難診斷出;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層次較低,非衛生技術人員較多等等。隨著參合農民就診人數的增加,其服務能力不能滿足參合農民的就醫需要。三是參合對象資料不夠完善。合作醫療證上無家庭成員照片,導致個別人鉆空子,冒名頂替,弄虛作假。對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緊扣目標,突出重點,強力推進新農合工作

查看全文

新農合醫療籌資方案

為切實做好我鄉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工作,提高農民群眾醫療健康保障的覆蓋面,增強合作醫療保障能力,根據衛生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和國家中醫管理局《關于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衛農衛發號)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發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結合我鄉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籌資對象

鄉行政區域內具有農村戶口的農民(包括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和選聘到村任職的高校畢業生,不得重復參合(保)。

二、籌資原則

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群眾自愿參加,以戶為單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三、籌資標準

查看全文

新農合醫療調查小結

村集體衛生室做了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電腦錄入員的工作。看到過近幾年來關于農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決定利用工作之便對我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進行調查。簡單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群眾調查問卷,暑假期間。查閱了關于新農合的知識,分析了農民對醫療保障的主要看法。總體了解如下:

一:歷史弊端

農村,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情況司空見慣,目前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達到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戶中70%因病導致的自1985年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增長幅度明顯小于城鎮居民。剔除物價因素,1985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1%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為9%1988年以后,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處于停滯狀態,1989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僅為1.4%但與此同時,農民醫療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為例,2000年前三季,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與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醫療衛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壓療支出14.41元,1998年歷史最高為52.11元,1999年為51.65元,10年間增長了2.52倍,而10年間農民純收入增長也僅是2.52倍。

農民被排擠在保障體系之外。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而且在全國的保障制度中。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內容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對于城鎮社會保險改革進度而言,農村社會保險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區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以醫療保險為例,國當前進行的醫療保險改革不同于發達國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醫保,而只是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改革,目前是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曾在農村被廣泛實踐過,但幾經周折,最終由于各種原因而解體。

二: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簡稱“新農合”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查看全文

新農合醫療情況總結

一、基本情況

鄉位于縣東北部,與、兩縣市接壤,距縣城28公里,全鄉耕地面積46134畝,轄8個行政村。

年8個村委會: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鄉域總人口39812人,是典型的農業鄉。截止年12月31日,籌集資金35萬多元。

年參合農民門診看病11400人次,補償家庭帳戶金額323013.9元,每次人均補助28.34元。

年參合農民在醫院住院出院1580人次,住院總費用932644.02元;合理費用912822.58元;共補償585696.51元;人均費用590.28元,人均補償費用370.69元,補償率62.8%;自費費用9821.44,自費率2.13%;藥品總費用211184.20元,藥品自費費用752.66元,藥品自費率0.00%;診療費用107076.08元,診療自費費用2711.68元,診療自費率3.0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