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00:40: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英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英國證券法初探
英國證券法是一個由若干單行法規組成的,以《1986年金融服務法》(FinancialServicesAct,1986)為統率的證券法規體系。該體系中的若干法律,如《1974年友誼會社法》(FriendlySocietiesAct,1974),《1982年保險公司法》(InsuranceCompaniesAct,1982),《1987年銀行業法》(BankingAct1987)等,均對證券投資從業者有各自的規定,但是對此問題進行最為全面規范的當屬《1986年金融服務法》。這部法律中,涉及投資從業者的規定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條文上,均占據了相當的部分。證券投資從業者的資格問題,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獲得這種資格,以及在什么情況下根據什么理由失去這種資格,對任何國家的證券市場均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考慮到英國證券業的悠久歷史和發達程度,以及管理證券市場的豐富經驗,本文就以英國證券法對這些方面的規定為主題進行探討。
證券投資從業者(personscarryingininvestmentbusiness)這個概念并不包含單純的“投資者”(investor),特別是作為個人投資者的普通公眾。它所指的主要是在證券市場上為證券投資提供中介服務(如證券經紀)和其它服務(如結算服務)的人,也包括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investor)如投資公司(investmentcompanies)及交易商等在內。英國證券法規定,只有獲得“授權”(authorization)或者“豁免”(exemption)的人(不限于自然人)才可以從事證券投資業。當然,這里所謂的“授權”與“豁免”均指證券法上的授權和豁免。
1、被授權人(authorizedpersons)
根據《1986年金融服務法》,可以三種方式成為“被授權人”,即依該法第25條直接由證券監管當局〔1〕授權;依第7條由被認可自律組織授權;依第15條由被認可專業團體給予證明而獲得授權。通過這三種途徑獲得授權的人有以下主體:
(1)被認可自律組織(recognizedregulatingorganization,SRO)之成員。“被認可自律組織”在《1986年金融服務法》第207條〔1〕款被定義為:“依本法之宗旨,任何依國務大臣〔2〕之現行有效命令而為被認可自律組織之團體。”從這個“定義”仍無法得知“被認可自律組織”之確實含義,因此有必要引用第8條的解釋,即被認可自律組織是“一個(無論為法人團體或非法人社團)依其強制性規章對投資業進行規范,因投資者為其成員或因他們在其它方面服從其控制故其規章有約束力的團體”。由此可以看出,“成員”即指被認可自律組織中有該組織成員資格的人,也包括那些雖無成員資格,但由于從事投資業務而受自律組織規章約束的人。這樣規定的結果便是證券法調整范圍大為擴展,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某些國家證券市場上因法律無法對那些無“正式資格”但又從事投資業的人無力監管所造成的問題,同時又保留了這些投資者是否參加某一自律組織的選擇自由。另外,這一規定并不減損投資從業者努力爭取自律組織成員資格的必要性,因為盡管在市場監管方面無正式成員資格的投資從業者也可能被視為自律組織的成員,但這類“成員”卻不能因此享受該法第7條〔1〕款的利益,即被認可自律組織成員僅憑其成員資格就可以成為被授權人。
然而,某一成員可能依第7條〔1〕款逃避其必須服從的其它特別法規的限制。因此,《1986年金融服務法》繼而規定,在某些成員依該法其它特別條款〔3〕已經成為被授權人時,不適用第7條〔1〕款的規定。
英國諾丁山狂歡節
擁有40年歷史的歐洲最大規模的街頭文化藝術節——英國諾丁山狂歡節于10月29日在倫敦西部的諾丁山地區火熱登場。
當天上午10時,狂歡人群開始向諾丁山地區各主要街道聚集,諾丁山地區再次成為歡樂與喜慶的海洋。按照傳統,兒童是狂歡節第一天的主角。不同膚色的孩子們身著色彩斑斕的服裝,臉上涂著各色顏料,載歌載舞,成為狂歡節彩車游行隊伍中的最大亮點。雖然天公不作美,但風格濃郁、熱情四溢的加勒比海音樂令所有參加狂歡節的人們都興奮無比。
30日的成人狂歡節將使本屆狂歡節達到高潮。屆時將有49個彩車隊、15支鋼鼓樂隊及41支其他各類樂隊參加狂歡,重點展示加勒比海地區的音樂及風情。據組織者介紹,本屆狂歡節的主題是“自由與公正”,人們將通過舞蹈、音樂及彩車游行來詮釋這一主題。
倫敦諾丁山狂歡節有限公司負責人克里斯·米拉爾說:“狂歡節走過了40年的歷程,這在倫敦的文化版圖又寫上了濃重的一筆。”據悉,為期兩天的狂歡節將吸引100多萬人前來參觀助興。為確保狂歡節的順利進行,英國警方特意抽調了1萬多名警察負責狂歡節期間的安全保衛工作。
一年一度的諾丁山狂歡節起源于1964年,由當時聚居在諾丁山地區的特立尼達移民發起。這一活動至今已演變成規模宏大的多元文化節,其規模僅次于巴西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每年吸引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已成為倫敦頗受歡迎的旅游項目之一。
英國的習俗禮儀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英國是歐洲西部的群島國家,面積25.4萬平方公里,人口5650萬,其中英格蘭人占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羅馬天主教。首都倫敦,被稱為"世界霧都。有時數天濃霧不散。幾步之外什么都看不聽清。
現英國政府實行君主立憲,責任內閣制。國會分上、下兩院。下院議員由人民選舉,任期5年。上院由世襲或加封之貴族、教士或社會賢達組成。此外,內閣掌握政權,閣員由首相提名,經由國王同意任命。此外,首相為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有權解散、改選下議院。王位繼承,無子時由長女繼任。現任國王為伊麗沙白二世。
英國有"世界工場"之稱。英國是世界上工業化最早的國家。到1850年,英國工業生產占世界總產量的39%,貿易量占世界貿易量的21%,均居世界第1位。煤和鋼鐵總產量都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英國是世界第4貿易大國,是依靠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
英國的國民特性與其文化背景密切相關。英國的經濟發展較早,在大部分外國人的眼里,英國人"自命清高"和"難于接近"。但是,事實上,也并非完全如此,他們之間善于互相理解,能體諒別人。無論辦什么事情,總是盡可能不留壞印象,紳士風度,處處可見。他們懂得如何造就一個協調的環境,讓大家和諧而愉快地生活。職業感強烈,是英國人的另一大特性。選擇了一種職業,就一定要讓自己的業務精益求精。商務交往中,他們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質,不掂斤撥兩,一副大家的作風。對商務談判,他們往往不做充分的準備,細節之處不加注意,顯得有些松松垮垮。但英國商人很和善、友好,易于相處。因此,遇到問題也易于解決。他們好交際,善應變,有很好的靈活性,對建設性的意見反映積極。在英國,"外表決定一切",與英國人交往要盡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謝,事后致函表示謝意,更能引起注意,贈送小禮品能增加友誼。在英國經商,必須屬守信用,答應過的事情,必須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英國購物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英國商務禮儀
商務禮儀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英國是歐洲西部的群島國家,面積25.4萬平方公里,人口5650萬,其中英格蘭人占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羅馬天主教。首都倫敦,被稱為"世界霧都。有時數天濃霧不散。幾步之外什么都看不聽清。
現英國政府實行君主立憲,責任內閣制。國會分上、下兩院。下院議員由人民選舉,任期5年。上院由世襲或加封之貴族、教士或社會賢達組成。此外,內閣掌握政權,閣員由首相提名,經由國王同意任命。此外,首相為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有權解散、改選下議院。王位繼承,無子時由長女繼任。現任國王為伊麗沙白二世。
英國有"世界工場"之稱。英國是世界上工業化最早的國家。到1850年,英國工業生產占世界總產量的39%,貿易量占世界貿易量的21%,均居世界第1位。煤和鋼鐵總產量都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英國是世界第4貿易大國,是依靠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
論英國金融監管模式改革
摘要:文章以英國為例,簡述了1997年開始英國對其金融監管模式進行全面改革的原因措施意義以及其后在國際社會造成的影響,對我國完善和發展自有金融監管模式的啟示
關鍵詞:金融監管模式;改革;啟示
一英國金融監管模式的改革
金融監管模式是指一國關于金融監管機構和金融監管法規的結構性體制安排20世紀末,一些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為適應經濟金融形勢發展的需要,先后對金融監管模式作了重大改革,尤以英國最為典型,其改革對全球金融業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改革前的分業監管體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新型化多樣化電子化為特征的金融創新,改變了英國傳統的金融運作模式發生在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投資業之間的業務彼此滲透,使英國金融業多元化混業經營的趨勢加強越來越多的非金融機構也開始經營金融產品和業務,混業經營的日益發展,使英國成為全球金融業混業經營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論文
然而,直到1998年之前,英國實行的仍然是以政府監管和自律組織自律相結合的分業監管體制在分業監管時期監管機構分別行使對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投資業房屋協會等機構的監管職能,同時自律組織發揮了較大作用,三個證券自律組織分別負責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資咨詢機構的執業行為監管和審慎監管在英國分業監管使得一個金融機構同時受幾個監管機構同時監管的現象大量存在,不僅成本增加,效率降低,監管者與被監管者間容易產生爭議,分業監管體制的弊端顯現無余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分業監管有效性的降低,特別是在巴林銀行事件后,英國國內要求改革金融監管體制的呼聲日益高漲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朝野上下對改革金融監管模式有了較為統一的認識
英國討厭過問私事
如果您去英國旅游,千萬不能像在國內一樣,問人家“您去哪兒”,吃飯了嗎?這類問題,中國人認為很熱情,英國人會認為你很粗魯,他們討厭別人過問他們的個人生活,英國人更忌諱別人淡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就連他家的家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這些卻是他閃個人生活的秘密,絕不允許別人過問。
淺析英國金融監管改革
20世紀末,一些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為適應經濟金融形勢發展的需要,先后對金融監管模式作了重大改革,尤以英國最為典型。繼1997年英國工黨政府上臺以來,英國金融業已由分業監管轉向了混業監管。一個全新的綜合性的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服務監管局(FinancialServicesAurhority),已經取代了若干個獨立的監管機構,統一行使對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的監管職能,從而成為英國整個金融行業唯一的監管局。英國金融監管模式的改革,對英國和全球金融業的發展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金融監管模式改革的政策背景
1.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程度不斷加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新型化、多樣化、電子化為特征的金融創新,改變了英國傳統的金融運作模式。發生在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投資業之間的業務彼此滲透,使英國金融業多元化混業經營的趨勢加強。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一浪高過一浪的金融業并購浪潮,使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實現了跨行業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間的業務界限愈來愈模糊不清。越來越多的非金融機構也開始經營金融產品和業務,如英國的房屋建筑業協會通過開展住房信貸業務日益銀行化,事實上已經成為金融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混業經營的日益發展,使英國成為全球金融業混業經營程度最高的國家這一。
2.金融業分業監管的缺陷日漸暴露。1998年6月1日之前英國實行的是“分業監管”,共有9家金融監管機構,分別是英格蘭銀行的審慎監管司(SSBE)、證券與投資管理局(SIB)、私人投資監管局(PIA)、投資監管局(IMRO)、證券與期貨管理局(SFA)、房屋協會委員會(BSC)、財政部保險業董事會(IDT)、互助會委員會(FSC)和友好協會注冊局(RFS)。這些監管機構分別行使對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投資業、房屋協會等機構的監管職能。由于在英國已經形成了一個跨行業的金融市場,銀行、保險公司與投資基金都在爭奪共同的顧客,經營著類似的金融產品。分業監管雖然表面上無所不包,但一個金融機構同時受幾個監管機構政出多門的“混合監管”,不僅成本增加,效率降低,監管者與被監管者間容易產生爭議,而且某些被監管者可以鉆多個監管者之間信息較少溝通的漏洞,通過在不同業務類別間轉移資金的方法,轉移風險,人為地抬高或降低盈利等方法,以達到逃稅、內部交易甚至洗黑錢等目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分業監管有效性的降低,使英國朝野上下對改革金融監管模式,逐漸有了較為統一的認識。
二、金融監管模式改革的主要內容
1.頒布新的金融監管法律。英國曾實施過較長時期的自律式監管體制。英格蘭銀行對銀行業監管的主要特點是以金融機構自律監管為主,英格蘭銀行的監管為輔,且以“道義勸告”為主要監管方式。20世紀后期,英國制定了一系列用以指導相關金融業的法律、法規,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2000年6月,英國女王正式批準了《2000年金融服務和市場法》(FinancialServicesandMarketsAct2000)。這是一部英國歷史上議院對提案修改達2000余次創下修改最多記錄的立法,也是英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一部關于金融服務的法律,它使得此前制定的一系列用于監管金融業的法律、法規,如1979年信用協會法(theCreditUnionsAct1979)、1982年保險公司法(theInsuranceCompaniesAct1982)、1986年金融服務法(theFinancialServicesAct1986)、1986年建筑協會法(theBuildingSocietiesAct1986)、1987年銀行法(theBankingAct1987)、1992年友好協會法(thefriendlySocietiesAct1992)等,都為其所取代,從而成為英國金融業的一部“基本法”。該法明確了新成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和被監管者的權力、責任及義務,統一了監管標準,規范了金融市場的運作。這一整套新的“游戲規則”為英國適應新世紀金融業的發展和監管,提供了一個空前嶄新的改革框架。
英國新年——訪友不敲門
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圣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勻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后,朝屋里邁進第一只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火夜舉行,“迎新宴會”,便是其中之,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肴和點心,供人們通宵達量地開懷暢飲。午夜時分,人們打開收音機,聆聽教堂大鐘的新年鐘聲,鐘聲鳴響時,人們一片歡騰,舉杯祝酒,盡情歡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由當地的旅館和舞會,夜幕降臨。人們身著節日裝,從四面八方杰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還云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臺還在廣場做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英國新年 訪友不敲門
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圣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勻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后,朝屋里邁進第一只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火夜舉行,“迎新宴會”,便是其中之,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肴和點心,供人們通宵達量地開懷暢飲。午夜時分,人們打開收音機,聆聽教堂大鐘的新年鐘聲,鐘聲鳴響時,人們一片歡騰,舉杯祝酒,盡情歡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由當地的旅館和舞會,夜幕降臨。人們身著節日裝,從四面八方杰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還云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臺還在廣場做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