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職業勝任力保險學課程教學探析

時間:2022-09-10 11:22:51

導語:基于職業勝任力保險學課程教學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職業勝任力保險學課程教學探析

摘要:隨著我國保險業的迅速發展,保險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從職業勝任力的角度出發,結合多年的保險學課程教學經驗,提出了保險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舉措,拓展課程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職業勝任力 ;保險學 ;教學方法改革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關鍵要素。保險業是我國金融市場主要參與者,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保險業對人才質量的標準不斷提高。高校培養出的保險人才必須適應社會的變化,符合保險行業的人才需求標準,只有這樣,高校才能不斷向社會輸送合格的保險人才。

一、職業勝任力及保險學的內涵

(一)職業勝任力的內涵職業勝任力是指完滿較好地完成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態度等用行為可體現出來的。這種行為是可指導的、可觀察的、可衡量的,對個人和企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根據斯賓塞提出的職業勝任力的“冰山模型”,職業勝任力可分為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征和動機。其中,知識是個體在特定專業領域獲取的經驗信息;技能是完成特定任務的結構化知識及能力;自我概念是個人的態度;特征是指個人的生理特征和對情境一致性的反應;動機是指個人的內在行為能力。這五種要素中,知識和技能是較容易獲得和改變的,就目前保險市場對保險人才需求的現狀,以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主要導向是解決高校保險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的主要方式。(二)保險學保險學是研究保險基本理論、保險業務種類和保險市場運作及操作方法的學科。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也具備較強的實踐性,因此保險學課程的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導向,要求學生能夠獨立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對保險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解決。

二、保險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保險學課程理論性的內容比較多,涉及風險管理、風險補償、商業保險的分類、保險的基本原則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基本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晦澀難懂,學習方式較為枯燥,課程學習效果不良。結合目前社會對保險人才的需求、及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基于職業勝任力的視角,亟需對保險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實現以下目標:一是豐富保險學教學的內容,對于保險學的原則、商業保險險種、國內外保險市場的運作過程進行全面研究。二是提高學生的職業勝任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分析,為將來學生供職保險行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保險學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

目前保險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課程教學全程以老師占據主要地位,采用“滿堂灌”,學生參與度低;課堂氛圍消極,學生學習熱情減退,較難激發學習興趣;課程教學以教材為單一主體,課外知識拓展較少,學生課余時間利用效率低下,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過程。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教師在保險學課程教學中要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手段,適當創新地教學方法,既能豐富保險學課程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未來學生步入職場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通過對一些真實的、典型的實例講解、分析,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討論。學生拿到案例后,熟悉案例內容,然后查閱各種必要的理論知識,加深理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保險學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在課上教學中,結合教學進度,最新的保險學實際案例,點出相關的知識點并設計問題。學生帶著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并收集、組織文字,回答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二)討論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是將探討研究融入課堂教學中,形成以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探索為基礎的老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為基本教學方式的課堂教學方法。保險學課程中引入討論式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內容中安排主題討論環節。例如,在講授保險與其他類似活動(儲蓄、賭博、救濟等)的比較后,可以安排一次“保險是投資嗎?”的討論課。將參與討論的學生分成兩個對立小組,面對面進行觀點陳述、自由辯論、觀眾提問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辯論后,由老師對討論內容及結果進行點評。在講解保險市場篇章內容時,也可以安排一次“中國保險市場是否要引進外資保險公司?”的討論。通過這種討論式教學,既有助于學生鞏固保險與其他類似活動的異同點的理論知識,又有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語言表達、即興思考等方面的能力。(三)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由教師布置項目任務,學生自行分組合作,查找各種學習資源,進行主動獨立探索,協同合作。保險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任務來驅動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布置一項任務,學生自行分組,分解任務,自主收集資料、設計方案策略,最終成果展示,教師予以評價。如在講解社會保險的類型時,教師將所要學習的內容隱含在一個任務之中,分配給班級學生,由學生自行分組并選出小組長。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課下查找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完成小組實踐任務,然后上課時選出發言代表以多媒體形式進行匯報交流。這種方法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滿堂灌教學,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學習模式。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四)“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法。該方法是依據教學內容,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人物和案例,學生扮演其中的情景角色,進行模擬演練。如在講授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環節中的面談時候,可讓同學分別扮演保險公司業務員及保險客戶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模擬面談場景。采用這種方法,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真實地體會保險經營管理中真實的面談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五)企業專家授課法。保險公司設有業務培訓部門,擁有眾多優秀的業務內訓師,培訓的內容包含保險行業的實戰案例、保險的營銷策略,具有較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引進優秀的保險行業內訓師進入課堂,為學生開展主題講座授課,既能拓展保險學的課外知識,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又能接觸最新的保險行業的最新動態和政策導向,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眼界。(六)社會實踐教學法。社會實踐法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通過社會實踐,把“實踐”和“書本”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將社會實踐法引入到保險學課程,能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同時在現實中發現自身不足,不斷改善,從實踐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保險學的相關知識,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目前高校已與多家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實地到保險公司參觀或者業務實習,了解保險公司的組織架構和業務類型。或者組織學生集中時間段在保險公司不同的業務部門進行輪崗鍛煉,既能幫助學生熟悉保險公司的業務及操作流程,又能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保險專業知識,查缺補漏。

四、結語

保險行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對高校保險學課程的教學提出了諸多要求。為培養出合格的保險行業人才,高校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學生未來的職業勝任力。然而,在保險學教學方法改革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師生的地位,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學習保險學的熱情,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念,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永嬌,鄭建明.基于職業勝任力的房地產評估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8年第26期:148-149.

[2]胡旭雯,鄧潔.應用型高校保險學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23:205-206.

[3]王宏揚.應用型高校保險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高等教育,2019年10月:185-186.

作者:王丹丹 單位:安徽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