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間性視域下思想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01 10:00:37

導語:主體間性視域下思想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體間性視域下思想道德教育論文

一、新時期我國德育方法總體現狀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德育目標過分關注社會整體利益,忽視學生個體德育訴求

現階段我國德育方法盡管多樣,但是過分注重社會利益,忽視學生的個體訴求。學生希望在德育素質提高的同時,個體訴求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而現階段我國采用的德育方式恰恰忽視了這一點。這種片面強調整體和社會德育價值目標的實現往往會導致兩種消極后果:一是德育效果差,甚至德育完全流于形式,不能從根本上使學生樹立正確道德觀。二是在德育過程中,學生不會主動去探索德育過程中自身的積極性訴求,從而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德育過程中采用不恰當德育方式,甚至出現虐待學生等不良德育行為

在德育的過程中,個別老師為了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而采取了一些例如罰站、罰跪、罰掃地、打耳光等不當德育教育方式,嚴重的則有學生不聽話或者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老師便拿剪刀等利器傷害學生身體的不良德育行為。這種極端行為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陰影,致使學生不能健康的發展,德育目標便不能有效實現。

(三)學生對德育目標的質疑直接導致他們對德育目標認同感不強

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他們對現階段的德育目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質疑,無法將這些內容內化為自身行為指南。教育者這種認同感缺乏會直接導致教育者無法樹立起道德榜樣作用,教育者在課堂上的德育內容與自身行為習慣往往是背道而馳的,受教育者對德育目標缺乏認可,這將會直接影響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主體間性視域下我國德育方法的缺陷

主體間性是主體間關系的規定性,指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相關性、統一性、調節性。主體間性是兩個或多個個人主體的內在相關性,它以個人主體性為基礎。如果人不成為主體,不具有主體性,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主體間性。對主體間性理論的深入研究與應用可以極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同時可以提高德育素質教育的實效性。在新的視域下,德育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缺陷有:

(一)德育方法研究沒有針對性,缺乏可操作性

在德育方法中強調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但學者在研究德育方法時并沒有提出切實可行的德育方法;強調實行教學民主,變單項灌輸為雙向交流,而課堂大多是教師灌輸式的德育方法,德育交流方法缺乏明確研究。在現階段,我們在研究德育方法時應特別注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做到主體間性下德育方法成果研究。

(二)德育方法主要采用灌輸式教育,方式較為單一

不可否認,灌輸式德育教育對學生學習德育內容,實現德育目標是有積極作用的。若教育者過分依靠灌輸式教育,而忽視其它有效的德育方式,就會造成教學模式單一化現象。這種傾向直接影響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積極性,且這與主體間性視域下充分發揮各主體積極性要求是相違背的。因此,教育者在采用教學方法時,應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模式、多途徑出發,充分調動不同主體的積極性,從而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能夠產生真正的和諧,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德育效果。

(三)德育方法實施局限于封閉校園,與社會契合度不高

大學校園相對于高中校園是比較開放的,但對于社會來說仍然是一個封閉的環境。教育者在進行德育課程教育時,往往局限于課堂和書本,不能將課堂與社會上的現實情況有效契合,學生便無法產生共鳴,因此也達不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最近社會上比較熱的“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傳統的德育教育引導我們遇到摔倒老人要扶,可許多血淋淋的社會現實我們不得不反思在德育課堂上還能一概而論的說遇到老人摔倒都要扶的德育教育嗎?在學校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想要真正搞好德育教育是很困難的。

三、在主體間性視域下轉變德育方法的具體對策

傳統的德育方式從單一主體—教師出發,在主體間性視域下德育目標的實現更傾向于從雙主體出發。我們應從當前社會文化環境出發,找尋適合新時期德育目標實現的新方式。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1.構建新型互動雙主體師生關系,改變傳統被動受教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引入主體間性理論,首先從改變師生關系入手提高教學效率。主體間性背景下的師生關系被認為當下最有效的新型師生關系模式,主要體現的是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以此為前提,進行信息交流,精神溝通,建立意義關系,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效率。而意義關系的建立則是要靠師生之間以平等人格為基礎的交往中共同完成的。

2.巧妙結合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合理利用個人利益訴求

有學者認為主體間性關系要在教育方式上進行轉變,摒棄以往的教育與被教育關系,轉化為互相影響,由灌輸轉向互動。道德作為調節個人與社會利益的手段,目的是保障集體利益。在德育方法中合理的加入一定的個人利益成分,例如在考研、公務員考試、從業、升職等考試中加入德育考試課程,不僅可以提高該類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教育效率。

3.要追求多樣性與實用性,同時要緊密結合時代步伐

在現行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忽略時展變化,仍然將訓斥式德育方法貫穿于德育課堂,這與時展是相違背的。在新時期,我們進行德育教育時應盡量避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對立,將矛盾合理疏導,使受教育者與教育者能真正達到心靈上的共鳴。要緊抓時代脈搏,結合社會道德現狀,不斷更新德育教育方法,改變單純地一刀切、方法過于單一的教學現狀。德育素質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素質良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國家綜合國力提升。因此,在現階段如何搞好德育工作,使德育教育取得實質性進展至關重要,我們要本著順應時展不斷創新德育教育方法,力求德育工作開展有吸引力、有實效,能促使全體社會成員德育素質切實得到提升,使德育目標早日實現。

作者:楊敏單位: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