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主題電視劇的類型探討

時間:2022-10-22 10:44:18

導語:茶文化主題電視劇的類型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茶文化主題電視劇的類型探討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近年來依托傳媒技術的發展,載體越加多元化,不僅在傳統紙媒,還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數字媒體將茶文化傳播到了世界。當今社會的茶主題電視劇或涉茶文化電視劇,一定程度上舒緩了人們在快節奏工作和生活中產生的焦慮。中國茶文化的歷史跨度之長、維度之廣、底蘊之深、呈現之美,在選擇媒體傳播茶文化的考量上,電視是重要的選擇載體,作為主流媒體,電視的受眾廣、影響力強、聲畫效果好,能為中國茶文化的傳播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和細節還原,在新時代可對傳統茶文化做出更全面的詮釋。

一、茶主題電視劇的“地域”“工藝”劃分

電視劇創作是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與各地政府對茶文化的重視、推動有極大的關聯。在《武夷仙凡界》《鐵觀音傳奇》《八兩金》《茗定今世緣》等電視劇中主要涉及茶品是烏龍茶,劇里關于烏龍茶制作的不少鏡頭都集中在手工茶、老匠人方面,這也和當地主打的茶類高度關聯。在《第一茶莊》《如意》《深宅1937》劇中,綠茶唱主角,茶工藝主要涉及是綠茶,制茶風格多偏向傳統工藝,值得一提的是《深宅1937》講述的是民國背景下的貴州茶商,將所謂“梅山茶”工藝發揮得很有特色,這在當時主打綠茶加工的貴州省來說,跳出常規做茶的思維。涉及普洱茶工藝的是《茶頌》《茶馬古道》,這兩部電視劇中全線貫穿普洱茶原產地的種植、采摘、加工、制餅及利用,普洱茶因其地域特殊性,其工藝標準在全國獨一無二,結合云南傣族、布朗族、基諾族等民族對茶的生產和飲用習慣,以此展開的劇情無不透露著云南大葉茶制作的特殊工藝。江南茶區盛產名優綠茶,出產的電視劇作品,較有影響力的是《如意》。涉茶主題的電視劇中,對茶的工藝解讀是重要組成部分。茶具制作工藝及鑒賞、收藏文化也是解讀茶主題電視劇的重要維度。目前我國涉及茶具、茶器主題的作品較少,較為有影響力的是《紫玉金砂》講述了紫砂文化,該劇以紫砂壺的產業鏈為線索,講述了揚州潘家兩代掌門人曲折的人生經歷,該局成功之處是以全新的視角填補茶具主題電視劇的空白,讓觀眾了解和關注了紫砂收藏市場和陶瓷文化。

二、情懷表達:以茶為媒,承載理念

電視劇在創作上體現的視野角度、表現手法都為觀眾提供了廣闊的文化視野,茶是一個兼具藥物屬性、飲料屬性和文化屬性的產物,在茶主題元素上,有茶葉、茶史、茶人、茶藝、茶事等方面,茶與人相關,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相關,與人文和歷史相關,在時代、民族、技藝、社會環境等不同的維度下,茶呈現出不同的認知方式和表現形態,茶詩、茶文、茶著是茶文化的載體與媒介,以茶為媒,能連接起人與人、人與物的關系,以茶園為依托,可以講述一系列故事。茶主題的電視劇從不同角度傳遞著茶文化,從不同層面傳播著茶文化。2018年2月,英國柴米制作公司《白銀帝國》紀錄片攝制組到貴州省雷山縣西江、郎德等地拍攝。紀錄片《白銀帝國》故事涉及中、英、美以及俄羅斯等國,節目將在英國BBC、美國PBS和史密森頻道播出,攝制組在貴州拍攝的一個重要選題就是茶葉,攝制組邀請相關專家現場講訴茶葉發展的歷史,通過展現黔東南茶文化片段,向觀眾呈現了貴州的生態、匠人、特產、風物。2019年4月,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放的《黔茶》記錄片在全國得到了極大的反響,這代表著國內社會對茶文化的關注的熱度持續升溫。在這兩部紀錄片中,以茶為媒,承載了人文、民族、生態、手藝、風物、情懷、家國。茶文化在當代社會傳播逐步升級,《綠茶情緣》講述通過移栽茶樹成功而實現“小家”幸福的過程,劇情背景是山東在20世紀50年代實施“南茶北引”工程不斷失敗,原因是南北在水土上的局部差異,所以工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南方的種植方式,經過不斷嘗試和研發,結束了山東喝茶依賴南方的歷史,并形成了具有山東獨特的飲茶習慣。《鐵觀音傳奇》中穿插的人文歷史極為豐富,劇中以鐵觀音起源為切入點,將流傳源的傳說相結合,在挖掘傳統茶文化的同時,展示人與人之間的互相認同的紐帶;鐵觀音工藝特征與閩南地域文化高度相關,劇中閩南地域文化的展現將中國茶文化納入一個廣闊背景下表達。在《茶頌》中,家國情懷呈現十分到位,國人用普洱茶為主的名茶來抗衡東印度公司對茶葉的壟斷,通過感化少數民族,聯合其他茶商,依托普洱六大茶山,讓中國茶葉揚名世界,從而實現“大家”的文化自信。

三、電視劇中的“鑒茶”表達

這里講“鑒茶”包含對茶品類、產品的解讀以及對特定茶文化的解讀?!拌b茶”需要有很強的茶學專業素養及對世界茶史、中國茶史的系統學習?!拌b茶”水平高、表達力強,則可在大量的特寫鏡頭中展現唯美的茶道文化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吨瘛防锷婕暗乃问近c茶及常規飲茶,系統普及了古代茶文化,中國茶文化興于唐、盛于宋,宋代盛行斗茶,攪拌茶粉顯出茶沫,在建盞中能得到較好的展示,劇中時常呈現茶盞、燙瓶、盞托、茶碾子、絹羅、茶筅、煮水器、泉水等,都十分講究。在中國古裝電視劇中,不少鏡頭涉及茶文化,有關商家也在劇本里時常對茶進行特寫,并且隨著該電視劇收視率提高,逐步打造出了不少“網紅”茶產品。《錦繡緣華麗冒險》中,黃曉明有句“杰克蘇”式的臺詞:“更喜歡福鼎的白茶……”產自福建的工藝白茶之“福鼎白茶”一時爆紅網絡,廠家借勢營銷,同時帶火了“白牡丹”“壽眉”“白毫銀針”。《瑯琊榜》中,涉及男主角梅長蘇的衣、食、住、行的產品,不少成為了“網紅款”,劇本里為他設置最愛的茶,是福建南平的“武夷茶”,從專業層面上講,福建武夷巖茶有巖骨、巖韻,茶性溫而不寒,符合梅長蘇人設,在這之后,給武夷茶如“名樅”“肉桂”“水仙”都帶來了極大的宣傳效益。在茶具領域,《知否》以展示宋代生活的鮮活畫卷將建盞推向了一個高潮,宋式點茶是整部劇的亮點,建盞成了宋朝的網紅爆款。在電視劇里,備受宋朝人的歡迎建盞出現頻率極高,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留下相關詞句,如“松風鳴雷兔毫霜”“兔毫紫甌新”“建安瓷盌鷓鴣斑”“忽驚午盞免毫斑”“鷓鴣斑中吸春露”“鷓鴣碗面云縈字,兔毫甌心雪作泓”等。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裝劇在追溯、還原古代涉及茶文化場景時,有時會在專業上出現疏漏,導致“鑒茶”失誤,這就需要創作人員加強對茶文化的認知和學習。如在《楚喬傳》里,出現過楚喬侍寢婢女比試的場面,臺上擺放茶道六君子,考究下來,該劇以魏晉南北朝為背景,那時并無茶道六君子的組合?!恫讲襟@心》歷史背景是康熙雍正時期,作者選擇“太平猴魁”作為主角四爺最愛的茶,理由該茶寓意太平,與小說的人設一致,但實際上“太平猴魁”的創制時間是清朝末年,在清咸豐年間,民間制作出扁平挺直的“太平尖茶”,多數學者認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后來因政治和其他一些原因,該茶才被專家定名“太平猴魁”。

要將涉茶元素的電視劇拍得更好,必然要進行跨學科的整合,茶文化本身就是跨界跨學科的產物,這其中涉及植物學、文學、園藝學、市場營銷、空間美學、水文學、制造業、食品科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的研究領域,以后涉及茶主題、茶元素的劇組應該多在茶文化的廣度和專業深度上下功夫,重視第一手資料的收集,才能在劇情內容上建立起高度,統籌全局,得到受眾的全面認同。

作者:劉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