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論文

時間:2022-03-04 05:55:24

導語: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論文

1血清樣本庫信息平臺總體架構和建設方案

1.1血清樣本庫信息平臺總體架構及其技術

基于J2EE(Java2Platform,EnterpriseEdition)的多層分布式體系,采用Oracle數據庫、虛擬專網(VirtualPrivateNetwork,VPN)、安全認證和加密傳輸技術,以B/S架構建立覆蓋整個蘇州市(一期工程主要覆蓋蘇州古城區,即姑蘇區;二期工程將覆蓋整個蘇州市)的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平臺,涵蓋血樣的采集、運輸、接收、分離、存儲和血清樣本庫管理、儀器設備綜合管理、存儲監控報警以及與區域衛生服務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對接等功能。并可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實現居民健康檔案調閱功能;基于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實現各類信息的統計分析;監控各個環節的質量并進行應用評估。血清樣本庫信息平臺總體架構見圖1。總體架構主要分成兩部分,一是硬件部分,二是軟件部分(即數據交換與共享平臺)。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服務器、計算機、內部網絡建設、外部網絡聯接和終端工具(如條形碼掃描儀等);而軟件部分又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管理軟件的編制,二是接口軟件的編制。管理軟件根據工作流程(標準化要求)、管理需求和安全需要編制,通過建立5個數據庫(自然人連續性信息動態檔案庫、血樣采集管理信息庫、血清標本管理信息庫、儀器設備運轉信息庫以及其他檔案數據庫)而實現7個功能(信息標準管理、儀器設備運行管理、血樣采集綜合管理、血清標本綜合管理、血清日常應用管理、運行監控與預警和分析與應用評估功能);接口軟件主要是向蘇州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目前還限于蘇州市姑蘇區)提供標準接口軟件,進行兩個信息平臺對接,以此實現獲取健康檔案和醫療信息的功能。

1.2血清樣本庫信息平臺建設的現有基礎

蘇州市衛生信息化建設工作起步較早,為本項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有基礎包括:(1)蘇州市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2)蘇州市慢性病社區管理信息系統;(3)蘇州市衛生信息系統(一卡通);(4)蘇州市城區健康檔案建檔率已經達到50%以上,并基本進入信息平臺系統;(5)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和腫瘤等病種信息已錄入慢性病信息化平臺。

1.3血清樣本庫信息平臺建設的工作步驟

1.3.1網絡設計(1)血清樣本庫信息平臺與各采血點(以合作協議的方式,確定愿意加入血清庫項目的醫療衛生機構內部固定的采血樣場所,目前血清庫已有15個采血點)建立獨立網絡系統;(2)血清樣本庫信息平臺與蘇州市姑蘇區信息平臺建立互通渠道。1.3.2信息流程設計(1)血清樣本庫工作人員制作條形碼下發至各采血點。條形碼至少制作6份,2份送采血點,4份留血清樣本庫。采血點條形碼1份貼知情同意書,1份貼采血管。血清樣本庫4份條形碼貼于分裝標本的試管。(2)每一采血點配備身份證(或醫保卡)閱讀器,采血者在完成知情同意書后粘貼第1份條形碼,并用身份證(或醫保卡)讀取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住址、身份證號等。(3)采血者粘貼第2份條形碼于采血管上,并掃描進入電腦,與身份證(或醫保卡)信息相關聯,采血者完成采血后將信息傳送血清樣本庫服務器。(4)血清樣本庫工作人員分裝完血清標本后,將標本試管條形碼掃描進入相應的信息元,自動存儲在血清樣本庫服務器內。(5)用身份證(或醫保卡)通過信息平臺導出健康檔案信息,包括基本情況、目前健康狀況和最近一次體檢的全部信息,導出的信息形成表格保存于血清樣本庫服務器內,便于隨時統計分析。(6)用身份證(或醫保卡)通過信息平臺查詢門診和住院就診記錄,以及社區疾病管理記錄,需要時下載相關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2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

為了使該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系統成為一套實用工具,提出了如下一些需求進行研究與開發。

2.1系統框架及用戶權限管理

(1)支持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依次按蘇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簡稱“疾控中心”),市區各大綜合醫院,市區專科醫院,區、縣疾控中心,區、縣綜合醫院,區、縣專科醫院分級管理;(2)支持不同機構類型分類管理:主要按疾控中心、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分類管理;(3)支持角色授權與功能授權:依次按管理員、標本分離人員、各采血點標本采集員授權不同功能。

2.2基礎標準庫管理

(1)行政區劃:主要分為姑蘇區、高新區、吳中區、相城區、工業園區、吳江區6個區和常熟市、張家港市、昆山市、太倉市4個縣級市;(2)人群分類:主要分為健康體檢人群、腫瘤患者、精神病患者、眼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3)冷藏箱管理:所有冰箱均采用海爾冰箱自帶的一套溫度報警功能,當溫度超出閾值便可通過手機短信平臺和語音通知平臺通知工作人員前來維修處理,確保標本的安全。(4)低溫冰箱存儲區間管理:每個-80℃低溫冰箱分為4層,每一層放置5個特制凍存架,每一個凍存架有5個抽屜,每一個抽屜可放置4個10×10管的凍存盒,故每個-80℃低溫冰箱的容量為4萬個凍存管;(5)各類編碼規則設置:所有人群的編碼均按順序依次編碼,無特殊規則;但樣本分離時采用增加末尾數字的方法來加以區分,即當一份血樣分成3份血清和1份白細胞時,在采血管相應條碼的末尾增加一位貼于凍存管,增加的末尾為1、2、3時分別表示血清,為0時表示白細胞。

2.3儀器設備綜合管理

實現各類儀器(-80℃低溫冰箱、-40℃低溫冰箱、溫控設備、電腦燈)設備、固定資產的綜合管理,包括儀器設備的每日情況記錄、定期檢測、新增、維護、報廢等功能。

2.4血樣采集和標本管理流程

具體流程見上述1.3.2信息流程設計。

2.5血清樣本庫信息管理系統

建立以人為唯一索引的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系統,同時加入該人員的多維信息管理體系,例如:腫瘤患者、糖尿病患者、健康體檢者等信息;存儲人的健康狀況,若出現多次采集同一人的情況,則存儲多次當前健康狀況;通過數據交換與共享平臺,可以實現人的健康檔案的檢索、醫療記錄的檢索和利用。

2.6溫度監控與報警

通過實時監控低溫冰箱的傳感器自動測溫記錄和報警系統,實現溫度超過閾值時在線自動報警功能,可通過短信自動通知相關負責人或通過語音設備實現電腦合成語音電話通知工作人員前來修理,確保標本安全。

2.7血清標本日常應用管理

建立血清標本日常應用綜合管理系統,實現標本日常使用記錄,可結合日常應用專業以及專業研究結果的記錄;在專業應用時,可以實現同一人員信息的連續檢索和具有相同信息指標的不同人員的綜合檢索等功能。

2.8數據交換與共享系統

與整個蘇州市衛生服務信息平臺進行對接,實現健康檔案信息、發病信息、疾病管理信息、死亡信息與血清樣本庫信息自動匹配的功能。

2.9統計分析與應用評估

針對日常血樣采集流程、血清樣本庫日常管理、血清樣本庫日常專業應用等方面進行綜合統計與分析,實現綜合管理與應用效果評估。

3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

3.1操作性強,入庫方便

該系統不論在標本信息錄入、管理,還是分離存儲、查詢統計等方面的操作較為方便簡潔,如基本信息采用身份證讀卡器自動錄入、條形碼編號采用掃描槍錄入、采樣信息由系統自動生成、標本分裝完成后由系統自動分離存儲并及時更新統計數據等,這些功能一方面保證了信息錄入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更是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入庫工作量。

3.2自動存儲,可視化好

這是該系統最為突出的優勢。當1份血樣被分裝成4份標本后,只要掃描一下采血管上的條形碼,便可自動跳出該標本的基本信息,核對無誤后只要點擊“分離”按鈕,系統便可將該血樣的所有標本自動順位分離到不同的冰箱中。除此以外,該功能的可視化效果非常好,在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系統的血清分離存儲界面,可直接觀察到每一個冰箱的每一層、每一層的每一盒、每一盒的每一孔位,同時顯示該標本的詳細信息,非常直觀清晰。

3.3分級管理、角色授權

對采血點只授權標本信息錄入和查詢功能,而信息修改功能只能對該采血點錄入的錯誤信息進行修改,并自動生成修改記錄,這就保證標本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對血清樣本庫工作人員則授權系統所有功能(除服務器功能需由專門信息人員控制),以方便標本入庫、出庫、核對、存儲、查詢、統計等操作。所有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核,經授權后使用賬號和密碼方能登錄系統。

3.4溫控監測、實時報警

目前血清樣本庫擁有23臺-80℃海爾冰箱和2臺-40℃SANYO冰箱,全部安裝溫控系統,并與血清樣本庫工作人員的移動電話相關聯。一旦冰箱溫度超出閾值,冰箱便會自動發出蜂鳴聲,溫控系統也會立即給相關聯的移動電話發出信息,以便工作人員及時前來處理維修,確保標本的存儲安全。

3.5尚待完善之處

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系統需與市區域衛生服務信息平臺、社區健康電子檔案和醫院信息系統(HIS)實現無縫聯接,以獲取與標本相關的健康和疾病信息;需建立嚴格和完善的血清標本出庫核查、審核、記錄和再入庫等SOP文件,以利于血清樣本庫標本的高效使用。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系統應具備自動備份功能,雖然現有的網絡服務器功能非常強大,但無法保證永遠不會出現不可逆的故障,所以系統數據定時自動備份功能不可缺少。血清樣本庫信息化管理系統不僅可在線為居民健康檔案、慢性病流行病學調查、衛生行政部門科學決策、科學研究等提供基礎信息,而且可為加快科研成果的應用和臨床轉化醫學提供服務。

作者:高艷顧國浩邱駿陸艷孫忠保胡一河單位:蘇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血清樣本庫項目辦公室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