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癥臨床護理論文
時間:2022-10-14 05:29:00
導語:心血管病癥臨床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心血管神經癥;護理;放松訓練
摘要:心血管神經癥是功能性神經癥的一種類型,可能是由于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用,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癥狀。此外,過度勞累,體力活動過少,循環系統缺乏適當鍛煉,以致稍有活動或少許勞累即不能適應,因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致本病。我科于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護理19例心血管神經癥患者,現報道如下。
一、臨床資料
1.1一般情況本組患者男6例,女13例。年齡18~65歲,平均32歲。其中文化程度大學(專科)以上5人,高中或中專者10人,初中及以下為4人。
1.2臨床表現病人常見癥狀是心悸、全身乏力、嘆息性的呼吸困難、持續時間較長心前區疼痛;痛的部位多在左乳頭下附近,痛的程度不太劇烈,但有時可持續幾小時,含硝酸甘油不能緩解,體征和心電圖檢查多無異常發現。另外,尚有各種其它神經官能癥癥狀,如情緒易激動、多汗、發抖、失眠和頭暈等。
1.3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癥治療:鎮靜藥物如安定、硝基安定等,谷維素30mg口服,一日3次,如有心動過速予以β2受體阻滯劑。
1.4療效經過治療19例病人均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癥狀明顯緩解。有9例出院后未再復發。
二、護理
2.1心理護理心血管神經癥雖然沒有器質性疾病,但患者自覺癥狀非常嚴重,以致影響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心理負擔非常重。護士必須使病人了解本病的性質以解除其顧慮,使其相信并無器質性心血管病變。在交流過程中護士一定要耐心、細心、語言親切和藹,要充分注意尊重、理解和接受患者的心理,要注意交流的技巧,避免引起患者的反感,如切記不可說:“你又沒病,還整天說這兒不舒服那兒不舒服”,要向患者說明為什么沒有器質性疾病仍可出現各種各樣的癥狀,使其能夠接受,并在疾病發作時能保持情緒穩定,不再恐慌。
2.2生活護理心血管神經癥的病人飲食調養和普通人的飲食沒有太大區別,只是癥狀明顯時候,注意節制食量。可多食有安神的食物,如龍眼肉、大棗、小麥、百合、蓮子等。此外要忌酒、濃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飲食要有規律,忌暴飲暴食。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心血管神經癥病人基本睡眠都不好,而失眠又會加重心血管神經癥的癥狀,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睡眠對心血管神經癥病人尤為重要,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必要時可口服催眠藥。
2.3放松訓練焦慮是神經癥病人的共同癥狀。放松訓練法能明顯減輕焦慮,降低應激水平,而且不受條件限制,不增加病人負擔,簡單易學,病人容易接受。放松訓練對各種神經癥的治療,尤其對以焦慮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癥有較好的療效。放松訓練主要通過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聲音、想象等方面來降低病人對周圍環境的感應能力,以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動,使肌肉松弛,心理放松。具體步驟如下:以舒適的姿勢靠在沙發或躺椅上。首先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頭部,咬緊牙關,然后將牙關松開,咬牙的肌肉就會產生松弛感。接著把注意力轉移到頸部,盡量使脖子的肌肉緊張,感到酸痛,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第三步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兩手上,將兩手用力握緊,直至發麻、酸痛,然后放松,放在舒服位置,保持松軟無力狀態。第四步是把注意力移到胸部,先做深吸氣,憋幾秒鐘,緩緩把氣吐出,如此反復,讓胸部覺得輕松為止。如此類推,依次將注意力集中于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最后,全身軟軟地處于放松狀態,保持2~3min。按此法有次序放松全身肌肉,每日2次。實踐證明放松訓練對心血管神經癥的治療非常有效。
2.4改善環境,消除誘因,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生活要有規律,盡量做到勞逸結合,避免勞累及環境嘈雜等不良因素的影響,避免過度緊張、憂郁等不良情緒,保持情緒穩定,心情愉快,不宜從事持續時間很長、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2.5家庭支持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神經癥患者自尊心較強,自我認識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對各種事件或活動期望值過高,追求不同程度的完美,對軀體狀況及家庭支持、周圍環境、事件敏感多疑,對事物的認識易偏激,難以體驗娛樂的快感,當家庭支持系統缺失時,極易導致患者出現軀體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和病人家屬交流溝通,要求家屬理解病人,給予足夠的關心。公務員之家
綜上所述,心血管神經癥是一種功能性疾病,所以護理尤為重要,良好的護理可以使心血管神經癥癥狀明顯減輕及避免再次發作。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56-7.
[2]丁霞。放松訓練在中孕引產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安徽醫藥,2006,10(6):477.
[3]周曉榮。放松訓練的應用研究及對護理工作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129.
[4]許又新。神經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06-14.
[5]王玲。家庭環境對心血管神經癥患者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13(5):431.
- 上一篇:高職貿易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論文
- 下一篇:孕婦醫院分娩全面舒適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