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地下室工程防滲施工控制

時間:2022-05-17 03:21:00

導語:漫談地下室工程防滲施工控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地下室工程防滲施工控制

摘要:住宅地下室工程滲漏的原因,防滲漏控制。

關鍵詞:地下室工程;防滲漏控制措施

住宅地下室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滲漏水問題,致使建筑物功能閑置,得不到充分利用,無法發揮他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且降低了強度,影響使用年限。因此有必要對地下工程滲漏的成因及施工過程控制,避免滲漏發生。

1.滲漏原因分析

1.1對防水重要性缺乏認識、施工過程控制不嚴,一般施工單位在地下室工程的施工,認為滲漏水對結構的安全影響不大,施工中對防水工程按程序簡單化處理,缺乏有效監管,造成工程建成后出現滲漏問題。

1.2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中,為作業方便,任意加大水灰比;搗固不密實或搗固過久,表面浮漿過厚或漏搗以致出現蜂窩和鼠洞,混凝土中混入雜物,綁扎鐵絲穿透混凝土層,出現露筋;砌體縫灌漿不飽滿,混凝土或砂漿養護時間不足,表面干燥,聚冷聚熱,均引起裂縫而滲漏。

1.3特殊部位未作防水處理。地下工程的側墻與基礎、側墻與拱腳等薄弱部位未作特殊防水處理.基層塊石夯填不均勻,地基土質差,竣工后產生不均勻沉陷或結構上的負荷變化事前沒有作特殊處理,使基礎斷裂以致滲漏。

1.4建筑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

2.易出現滲漏部位

2.1大體積結構滲漏。采用外加劑防水混凝土作為結構自防水,它是依靠混凝土本身的密實性達到自防水的目的.它不但在工程結構中承擔防水作用,而且還起著承重和圍護作用,使結構防水和承重成為一體。因此,它是防水之本,施作時必須嚴格按有關規定實施。

2.2各類施工縫滲漏。施工縫是地下工程重要的防水部位。由于施工條件限制,防水材料質量差以及施工方法不合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結構滲漏。

2.3穿墻管滲漏。穿墻管包括工藝穿墻配管和施工穿墻配管和穿墻螺栓,以圓形為多,其材料又大多為鋼、鐵鑄件,外緣較光滑,與混凝土難以牢固地、緊密地結合,二者結合部常常變成滲漏水的主要通道.據統計,地下建筑物約有87%的穿墻配管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滲漏水問題。因此,穿墻管的滲漏水問題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2.4預埋件滲漏水。預埋件體積小,不起眼,其重要性常被忽視,但預埋件對工程的影響難以估計。預埋件施工質量如有問題,可能產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如結構報廢,生產停頓,防水混凝土滲漏。

2.5軟防水施工質量差。

3.防滲施工措施

3.1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防滲措施。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特大單體建筑越來越普遍,因此基礎及地下室大體積砼隨之產生。而有效控制砼施工過程對地下室的結構自防水尤其重要。為盡量減少裂縫等引發滲漏,本人通過學習、了解、實踐總結出以下措施:

3.1.1施工前控制。針對大體積砼結構設計特征及季節特點,制訂可行的澆筑方案。

3.1.2施工過程控制。減少每次澆筑的蓄熱量,減少水化熱的積聚,減小溫度應力,混凝上采取斜面分層澆筑,每層厚度控制在500毫米左右;采用斜面分層澆筑法。技術人員經常檢查前面澆筑的混凝土初凝情況并配合采用二次振搗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抗裂能力,同時也可防止出現冷縫。

3.1.3嚴格控制振搗時間。擬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混凝土施工中充分振搗可使骨科和水泥漿在模板中得到致密排列,有助于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抗裂性的提高。但過分振搗將使粗骨科沉落并使表層混凝土有較大收縮性,水分蒸發后易集聚形成凝縮縫。一般要求振搗手控制在20秒一30秒,或觀察混凝土表面不冒氣泡且已有部分泛漿即可。

3.1.4分層測溫。《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中規定“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應根據氣候條件采取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溫度和內部溫度,將溫差控制在設計要求的范圍內,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溫差不宜超過25℃”。為保證工程質量,采取測溫手段是必要的,測溫孔均勻分布于基礎平面,一組設三層,埋設深度自下而上為100毫米、900毫米、1700毫米。在混凝土的升溫階段每2小時測溫一次,降溫階段每6小時測溫一次.并同時測定環境溫度,直至溫度穩定為止。

3.1.5控溫措施。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釋放水化熱多,會產生較大的溫度變化和應力收縮,可能導致混凝土表面裂縫或貫穿性裂縫,影響結構的安全。采取的措施是:摻優質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熱;加泵送劑,延長凝固時間,促使水化熱峰值平滑:混凝土表面進行覆蓋,采用麻包片和塑料布覆蓋兩層,以減少內外溫差;盡量降低混凝土澆筑的溫度。夏季施工時,在輸送泵送時采取在水平輸送管道上鋪草包噴水降溫措施,以防入模混凝土溫度升高。冬季施工時,對結構厚度在1.0米以上的大體積混凝土一般宜在正溫攪拌和正溫澆注,并靠自身水化熱進行蓄熱保溫。

3.1.6加強混凝土的養護。這是保證混凝土強度的一道重要工序。認真做好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我們采用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和一層麻袋片的方法,由專人負責覆蓋及灑水養護,確保7天的養護期。可達到保溫和保濕的目的,保證混凝土表面溫度不至過快散失而產生表面裂縫,同時可使由混凝土的平均總溫差所產生的拉應力小于其抗拉強度,避免產生貫穿裂縫。根據現場溫度實測,將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較好地防止了尚處在強度發展階段的混凝土表面產生干縮裂縫。

3.2施工縫防滲漏措施。

3.2.1嚴格控制施工縫的留設位置。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宜少留置施工縫。當需留置施工縫時,應遵守下列規定:第一,底板、頂板不宜留施工縫,底拱、頂拱不宜留縱向施工縫。第二,墻體不應留垂直施工縫。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墻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當墻體有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于300mm。拱墻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拱(板)墻接縫線以下150mm~300mm處,先拱后墻的施工縫可留在起拱線處,但必須注意加強防水措施。縫的迎水面采取外貼防水止水帶,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漿等做法。第三,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不應留置施工縫。

3.2.2施工縫的留置形式。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縫,根據經驗,發現采用“凹凸”型施工縫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難度大,而且很難保證質量,施工縫處混凝土鑿毛時,極易將“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減少和縮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離,從而產生滲漏水現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漿粉末難以清理干凈,使在澆筑新混凝土后,在凹槽處形成一條夾渣層而影響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結質量,留下滲漏水的隱患。而采用橡膠止水帶防水,因止水帶是呈柔性的,安裝時難于固定,且容易在澆筑混凝土時受擠壓變形移位,從而容易造成局部滲漏水,而且橡膠止水帶易老化失效,也不利于結構的長久使用。根據很多的施工實例,發現采用400mm寬、2mm厚的鋼板作為施工縫處的止水帶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將鋼板止水帶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長度,在施工現場安裝就位后進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變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對拉螺栓上,上部用鋼筋點焊夾住固定在池壁兩側模板支撐系統上;三是施工縫上下止水板均有200mm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較大,具有較好的防滲漏效果。所以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采用鋼板止水帶為宜。

3.3穿墻管滲漏水防滲漏的措施。

3.3.1所有穿墻管預先埋設,避免事后開鑿。

3.3.2增加滲水長度,工藝配管埋設要設置止水法蘭盤,位置固定后再澆筑混凝土。施工墻壁混凝土結構時,盡量不用或少用穿墻螺栓,減少滲漏機會.必須設置穿墻螺栓時,螺栓中間必須設置一道以上的止水環帶。

3.3.3對穿墻管表面進行處理,砂漿、殘渣和銹蝕層都必須清理干凈。

3.3.4加強對穿墻管周圍混凝土振搗,必要時采用大流動混凝土或其它特殊處理,保證不產生裂縫。

3.3.5澆筑時振搗棒別碰穿墻管。對由于溫差、不均勻沉降引起的穿墻管變形,穿墻管與混凝土之間最好采用柔性連接.先埋一節與墻壁厚度等長、直徑比穿墻管大l0cm的過墻套管,再把穿墻管與套管之間的空隙用石棉水泥或油膏嵌填,以適應穿墻管變形。

3.4預埋件滲漏防治措施。

3.4.1預埋件設計成L形,不得穿透底板和墻壁,保護層厚度不小于5cm。

3.4.2預埋件布置要合理,以方便施工,保證澆筑質量,加強振搗,必要時在預埋件處采用大流動混凝土。

3.4.3預埋件表面要清理干凈,使之與混凝土粘結牢固。

3.4.4對預埋件要保護,防止碰撞,對無法避免的,應事先制成混凝土預制塊,表面做防水抹面處理,穩定于固定位置,再與混凝土澆灌成整體。

3.5軟防水(卷材防水層)防滲漏措施。

3.5.1樁頭防水處理。樁頭應用高壓水槍沖洗暴露的樁身上的泥土、浮漿、松動的碎石等;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涂刷樁頂表面、暴露的樁身及周圈250mm范圍,涂刷用量約1.2Kg/m??2,厚度約0.8mm;樁鋼筋周圍纏繞遇水膨脹止水條;在卷材防水收頭前先在樁頭立面并向平面延伸300mm涂刷溶劑型橡膠改性瀝青涂料1mm厚,然后卷材鋪貼至樁周圍,最后再在卷材上用改性瀝青涂料封口以及涂刷樁身側面(涂料與卷材搭接200mm),厚度為1mm。但是不得涂刷深入承臺部分的樁身,在樁周圍200范圍內烘烤卷材表面的PE膜,以保證涂料與卷材可靠連接。細部構造所用的接縫密封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5.2水平面鋪貼。先在基層上彈出一條基準線,然后由低向高鋪貼,展開卷材的同時,揭開隔離膜,沿基層鋪粘。

3.5.3垂直面鋪貼。垂直面由府向高鋪設,邊展開邊揭開隔離膜,鋪貼后用橡膠棍壓實,卷材手頭應用密封材料密封;卷材下面的空氣應排凈,并棍壓粘結牢固;鋪貼卷材應平整順直,搭接尺寸準確,不得扭曲皺折;接縫口應用密封材料封嚴,寬度不應小于10mm。

3.5.4自粘橡膠瀝青防水卷材。檢查全部自粘卷材有無撕裂、破損、氣泡、卷邊、開口,如果發現及時修復,并在上面擴大面積,再粘貼一塊,壓緊壓實;涂料防水層及其轉角處,變形縫、穿墻管道等細部做法均須符合設計要求;基層應牢固,基層表面應潔凈、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動、起砂和脫皮現象,基層的陰陽角應做成圓弧形;平均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最小厚度不小于設計厚度的80%;與基層應粘結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勻,不得有流淌、皺折、鼓泡、露胎體和翹邊等缺陷。

3.5.5側墻防水施工。防水層的搭接縫應粘(焊)結牢固,密封嚴密,不得有皺折、翹邊和鼓泡等缺陷;基層應堅實,表面應潔凈、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動、起砂或脫皮現象.基層陰陰角應做到圓弧形。防水層的收頭應與基層粘結并固定牢固,縫口封嚴,不得翹邊;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收頭處、抹角處、變形縫、穿墻管道等細部構造網必須符合設計構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