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家思想探討論文

時間:2022-02-03 10:24:00

導語:孔子儒家思想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孔子儒家思想探討論文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當代社會的突出價值

(一)自強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年輕時,他好學上進,不斷進德修業。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為實現自己的主張孜孜以求??鬃酉蛲ネ踔危M醯来笮?,實現仁政德治??鬃佑凶约旱莫毩⑷烁?,他對社會歷史與現實有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可他依然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奮斗。他希望教化社會人心,講究仁愛,遵守秩序,并為之四處奔走,到處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鬃有哪恐杏幸黄嵉奶斓?,這就是要實現天下為公、講信修睦、謀逆不興、盜賊不作的大同社會。孔子晚年喜愛《周易》,《易傳》中多次提及的“剛健”、“有為”,《象辭》所說的“自強不息”,其實正是孔子生命主題的寫照。

(二)與時俱進

孔子執著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絕不是愚頑不化的人。人們誤解《禮運》篇,以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會是所謂“原始共產主義時代”,其實,認真對讀《孔子家語》與《禮記》的該篇,就會發現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時期??鬃铀枷氲娘@著特征是主張“時變”,主張在變化的時勢中找到最合適的切入點,《大學》引述古訓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薄兑讉鳌穭t有:“生生之謂易”以及“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發展觀念?!墩撜Z》、《中庸》、《易傳》中都記有孔子的相關論述,而《周易》中所說的“與時偕行”,最為準確地表述了孔子的這一思想。

(三)天人和諧

孔子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突出表現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貫思想上。在《易傳》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組成的三大要素?!顿S·彖傳》日:“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與自然并列,就應和諧相處,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相互協調觀念。孔子認識到客觀規律不可抗拒,他說:“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豐富的天人和諧等生態意識,認為人應當自覺認識與遵守自然規律。《論語·述而》說孔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孔子家語·五帝德》記孔子說:“治民以順天地之紀”、“仁厚及于鳥獸昆蟲”、“養財以任地”、“履時以象天”、“春夏秋冬育護天下”之類,都包含有注重生態平衡,遵從自然規律的意義。

二、孔子儒家思想對當代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

(一)教育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曾預言,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科技發展將會突飛猛進,這取決于四個有利因素:經濟實力的強大、決策者的決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傳統。在傳統方面,楊振寧極為看重由孔子開創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遠影響。眾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視教育,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學思結合、重視實踐、學仕結合……其中的一些觀點今天看來更顯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張,幾乎就是我國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質,以實現“科教興國”政策的古代版本。

再如,在興起于西方的現代教育中,技術教育、職業教育是最重要的內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則普遍被忽視,其結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備、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補其偏。

(二)經濟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動機的驅動下.西方傳統的管理思想強調高效率、標準化。在這種體制下,人只被視為整個生產流程中的一個環節、一道工序,或只是龐大而復雜的制造金錢的機器上的一個零件,他的生活和權利得不到企業管理者真誠全面的關心。與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則是“以人為本”,實實在在地愛人、關心人,而不僅僅是利用人、控制人。這就使得生產者在企業中有一種“家”的歸屬感,企業的對內凝聚力、對外競爭力也由于生產者對“家”的忠誠奉獻得以增強。用一位日本企業巨子的話說,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盤,一手持《論語》。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現得最為全面。其博施濟眾、依群利己的經營宗旨,以人為本、仁民愛物的經營原則,以義取利、誠信為本的經營道德,好學重教、以智經商的經營特色,以和為貴、和氣生財的經營方法?!@一切無不是孔子思想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創造性運用。

(三)政治

當今世界有兩大顯著趨勢,其一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擴展,人們被愈加緊密地聯系在一個“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國家間的沖突和矛盾似乎在朝著擴大、加劇的方向發展,帝國主義、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的幽魂仍在四處游蕩。在未來的世界中,各國應當遵循怎樣的政治倫理,才能使我們這個星球平安無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鬃映錆M仁愛精神的“忠恕”之道應當是當今世界各個民族和國家相互尊重、和平共處的中心價值??鬃又鲝埖摹昂投煌睉斒强朔拔鞣街行闹髁x”、“大國沙文主義”,實現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發展、國家共同繁榮的基本法則。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不應成為歧視和強權的現實借口,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也不足成為人類未來發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徹底摒棄滿懷惡意的達爾文主義的西方政治思維,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識,用孔子一樣對他人充滿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國家和民族,庶幾人類可以實現“有道”的大同社會。

參考文獻:

[1]張衛中.論語直解[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

[2]楊樹增.論語導讀[M].北京:中華書局,2002.

[3]周韜.孔子與儒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4]蔡尚思.孔子思想體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論文關鍵詞:孔子;儒家思想;當代社會

論文摘要:隨著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人們在變得更加理性的同時,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種理論指引我們重新步入正常的發展軌道??鬃幼鳛槿鍖W的創始人,是人道的啟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還具有現實意義,我們應進一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