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網絡消費影響因素及空間特征

時間:2022-07-10 04:50:43

導語:居民網絡消費影響因素及空間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居民網絡消費影響因素及空間特征

摘要: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購物等基于網絡平臺的網絡消費市場也獲得快速發展。本文通過對皖西地區居民網絡消費情況的問卷調查,統計分析文化水平等因素對居民網絡消費的影響和居民網絡消費的空間特征。

關鍵詞:網絡消費;影響因素空間特征;皖西地區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商業活動中的普及和發展,網絡消費作為一種創新型購物方式隨之產生。網絡已經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消費方式的改變對人們出行消費和城市空間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問卷與調查

(一)問卷調查的設計與實施。本文在參考以往有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查閱文獻和期刊資料編制適合本研究的《皖西網絡消費的影響因素和空間特征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每個調查點抽取40份樣本,回收問卷193份,問卷回收率為96%,扣除填答不完整等樣卷,抽出182個有效樣本,問卷有效率為91%。(二)數據的整理與分析。在有效問卷中,男女比例分別為51.1%和48.9%,樣本的年齡構成為18~27歲樣本66個(36.2%)、28~37歲樣本64個(35.1%)、38~47歲樣本37個(20.3%)、48歲及以上樣本15個(8.2%)。從樣本的學歷構成來看,專科和本科所占比例較高,從樣本的收入統計看,月平均收入2000~5000元和5000~8000元的比例較高,分別占樣本總量的41.8%和44.5%。從有效樣本進行網上購物的頻率看,45.6%的樣本經常進行網上購物,44.5%的樣本偶爾進行網上購物,9.8%的樣本很少或從不在網上購物。

二、居民網絡消費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個人社會經濟屬性的影響分析。個人社會經濟屬性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水平以及經濟收入水平等情況,本文將分析這幾種因素對居民網上購物產生的影響。在有效問卷中男女比例分別為51.1%和48.9%,對于男女是否經常進行網上購物的調查統計顯示,男性經常網上購物的比例為40.9%,偶爾網上購物的比例為44.1%,而女性經常和偶爾網上購物的比例則分別達到50.6%和46.0%;很少甚至從不在網上購物的男性比例為15%,女性比例為4.4%。由此可以看出,性別對網絡消費的影響,女性進行網絡消費的頻率相較于男性較高。網絡消費是基于網絡平臺的購物方式,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文化水平的居民對網絡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情況不同,其進行網絡消費的頻率也不同。對于各年齡階段進行網上購物的調查情況統計顯示,18~37歲居民經常進行網上購物,38~47歲居民多數是偶爾進行網上購物,而48歲以上的居民中在網上購物的頻率明顯減少,經常進行網絡消費的僅有1人。不同文化水平居民對網上購物的頻率統計,專科和本科學歷的居民進行網絡購物的頻率較高,分別有57.4%和54.3%的樣本經常進行網絡消費,專科以下的樣本63.4%偶爾選擇網上購物,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居民網購的頻率以經常為主,但是與專科和本科相比有所減少。統計顯示年齡是影響網絡消費的主要因素之一,青年網購的頻率遠遠大于中老年人,且受教育程度對網絡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專科和本科居民多數經常進行網絡消費,專科以下學歷的居民選擇網絡購物的相對較少。其次也離不開居民經濟收入水平,只有居民生活質量好、消費水平高才具備經常進行消費和網絡購物的能力,人均收入越高,對用互聯網購物消費的需求也越強烈。(二)交通方式和快遞使用的影響分析。有效問卷中,選擇電動車出行購物的比例為64.8%,選擇公交出行所占比例為54.4%,而24.7%和12.1%的居民通常乘用出租或駕駛私家車出行購物,交通工具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實體消費和網絡消費產生影響。本文的問卷統計結果中,一半居民頻繁使用快遞,37.4%的居民經常使用快遞,偶爾或基本不用快遞的僅只有12.6%。這表明網絡消費還可能與城市交通運輸能力有關,城市客運量大,人員流通速度快,使網購的信息更新更快,可選擇網絡消費產品的范圍越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網絡消費的發展。綜上所述,個人社會屬性和經濟條件、交通方式和快遞行業的發展等反映居民社會階層的要素是網絡消費的最主要影響因素,中高等收入水平且具有較高受教育程度的青年更易于進行網絡消費,交通方式出行也與網絡消費有著密切關系,同時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普及使用的背景下,家庭寬帶和移動網絡的使用成為居民網絡消費的關鍵性影響因素。

三、居民網絡消費的空間特征

(一)不同區域居民的網絡消費特征。根據居民網購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六安市中心市區、外城區和郊區三個區域居民的購物情況,研究皖西居民網絡消費的空間特征。從空間變化看,居民網購人數比例從市區向郊區不斷減少,中心市區和外城區居民網上購物的比例分別為89%和81.9%,郊區居民網購的比例為59.3%,這與該地區從市區到郊區網絡信息技術水平越來越差的現狀相符合,也反映出皖西地區居民進行網絡消費的人群比例均達到較高水平,網購已成為較為普遍的購物方式。(二)網絡消費商品種類的構成。目前居民網上購物基本以購買服裝類、食品、家居用品、娛樂等產品為主,并且不同商品網上購物的市場需求量存在較大差別。從對皖西地區居民網上購物商品類型的調查來看,服裝類產品網上購物的人群比例較高,其次為家居用品、食品、娛樂等。從網上購物商品類型的空間構成來看,服裝、居家用品、數碼電子和配飾等類型產品呈現出由市區到郊區逐漸減少的特征,文體類產品的網上購物人群比例在郊區相對較高。

四、網上購物對交通出行的影響

因為網上購物對實體購物活動產生的一定影響,進而影響居民交通出行,由于居民網購產品類型、居住地及周邊商業設施配套、個人喜好等因素的差異,其網上購物對實體購物以及出行的影響程度存在差異。通過對皖西居民的問卷調查分析,41.2%的居民認為網上購物能大量減少出行,表明網上購物對實體購物產生一定的替代作用,48.9%的居民認為網上購物稍微減少出行,由此可以看出在城市中,空間和區位的差異會導致信息接收能力產生差別,也會影響城市中不同圈層的居民的社會分工,最終會對城市不同空間居民的出行產生影響。

五、結論

21世紀以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網絡成為消費者獲得產品和服務信息的重要來源,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相應的生活方式也發生巨大改變,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并嘗試網上購物,網上購物是現代電子商務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過調查統計,對皖西地區居民網絡消費的影響因素和空間特征作出以下總結:(一)居民網絡消費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主要概括為個人社會經濟屬性和交通發展的影響個人社會經濟屬性是影響網購的主要因素:(1)女性網上購物的比例比男性高,且女性進行網購的頻率比男性頻繁;(2)青年網絡購物的比例高于中年人,中老年人很少在網上購物;(3)專科和本科進行網購的比例較高,專科以下和碩士及以上的居民網購的人數相對較少;(4)經濟收入水平高的居民網上購物的頻率更頻繁。(二)交通工具的發展和快遞的普及對居民購物長生一定的影響(1)大部分居民選擇電動車和公交車出行購物,交通方式多樣化和便捷化減少居民網購的頻率;(2)80%以上的居民經常進行網上購物,快遞的發展和普及促進了網絡消費的發展。

總而言之,對居民網絡消費影響因素和空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從居民角度更好地理解信息發展對城市空間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本文從不同圈層來研究皖西地區居民網絡消費的空間特征,反映了信息時代網絡消費的總體性空間特征和空間影響。

作者:李允 趙詠梅 單位:皖西學院環境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