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非石油能源戰略綜述

時間:2022-05-06 02:55:00

導語:印度非石油能源戰略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印度非石油能源戰略綜述

一、印度的非石油能源戰略及其意義

受地質條件限制,印度的石油儲量十分有限,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6.6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0.8%;人均占有量只有1.6噸,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2。隨著印度經濟的起飛,對石油的需求迅速攀升。目前印度日均石油消費量達200多萬桶,居世界第6位,70%的石油需求卻依靠進口。如果不能發現新的油田,以現在的開采速度3000~3500萬噸/年,石油儲量只能用到2016年。另據國際能源情報署預計,到2018年,印度的石油需求有可能增長一倍,日耗油將達到400萬桶,屆時印度對海外石油進口的依賴將高達9o%。能源供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印度經濟的瓶頸,印度國內經濟開始受國際石油價格的嚴重影響。2OO4—2005財政年度,印度因油價上漲造成的外匯損失就達36億美元。印度財政部長Chidambaram指出:國際原油價格每上升5美元/桶,將使印度GDP增速放慢0.5%,并導致通貨膨脹上升1.5%。這種形勢使印度政府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那就是如果不能解決自己的能源供應問題,印度今后的發展將會受到能源供應國的制約。對于一心想做“有聲有色大國”的印度來說,這是一個不能接受的現實。為改變這種狀況,印度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能源獨立”戰略,即擺脫對石油、天然氣、焦炭等能源的進口依賴,以資產能源供應確保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這種戰略意味著印度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向其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也是印度實現其大國夢的關鍵步驟。為完成能源獨立這一歷史使命,印度政府早在20世紀9o年代經濟起飛時就制定了許多意義深遠的政策,鼓勵本國能源工業的發展,特別是新型和可再生能源工業的發展。其目標是到2030年通過利用煤炭、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柴油等形式的新型和可再生能源,大大降低對進口油氣的依賴,最終實現能源的獨立。印度這項戰略是有著科學依據和切實可行的政策支持的,總統卡姆拉和總理辛格2005年在印度獨立日和其他公開場合多次提到了這項宏偉的戰略。其主要內容是:

1.繼續發展煤炭工業印度煤炭儲量超過2400億噸,其中35%以上為探明儲量,占世界煤炭可采儲量的6.8%,儲量產量比為227年。豐富的煤炭儲量為印度發展煤電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料,在印度當前l2.1萬兆瓦的發電裝機容量中,煤電所占的比例為56%,是最大的電力生產部門。為充分利用煤炭資源,保證煤電單位能夠得到價格合適的優質煤炭,2003年印度政府成立了專門的煤炭資源部,對全國的煤炭資源和煤田進行監管。為確保今后經濟對能源的需求,印度政府計劃在第十個和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中以每年67%的速度增加煤炭的產量,使煤炭的產量在2011年達到4.45億噸。同時,繼續加大對煤電的投資,并鼓勵私人和外國公司投資煤電事業,投資比例可以達到100%,目標是到2030年使煤電的裝機容量達到20萬兆瓦,使煤電在整個電力供應中的比例維持在5o%左右。為解決煤炭含硫量和含灰量高的難題,政府聯合德里大學、印度能源與資源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開發出了煤炭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技術,并開始在一些電廠投入使用。

2.大力開發小水電印度擁有巨大的經濟上可行的水電潛能,在6o%的負荷條件下估計約為8.4o萬兆瓦。此外,小型及微型水電工程的潛在裝機容量為6782兆瓦。隨著印度對國際石油市場的依賴逐漸增大,政府深刻認識到了開發小水電的重要意義,在加大對小水電投資的同時允許私人投資該項目,并在2003年通過《國家電力法案》,對投資者的利益進行保護。政府還成立專門的非常規能源部,對小水電項目的開發進行規劃和監管。以BOT方式或其他適合的管理方式開發大量小型或微型水電工程,簡化了中央電力局(CEAs)的技術、經濟和環境等許可證的轉讓程序,制定合理的水電工程電價,并允許在峰荷期間上調電價,允許開發者向政府提出一些可接受的追加成本的建議,政府將對征地、移民、修復及流域的開發給予支持。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印度計劃在第十和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增加3.4萬兆瓦的水力發電能力,主要是小水電的開發。目標是到2012年使每一個家庭都能用上電,實現電氣化并把電費控制在l盧比/千瓦時(約0.2元人民幣)以內。

3.加大投資的同時積極研發新燃料核電站印度核電設計和應用技術在第三世界國家中名列前茅,除個別是當年美國和加拿大援建的外,絕大部分核電站都是印度本國設計和建造的。印度的第一座國產快堆于2005年1O月l8日完成了20年的運行,它極大推進了印度使用釷基燃料反應堆的研發。目前,印度已有l4座核電站和8個重水工廠,核電在整個電力供應中所占的比重為3%。當前印度正在加快建設8座核電站,其中6座為重水反應堆核電站,2座為輕水反應堆核電站,計劃到2008年核電裝機容量將由目前的3000兆瓦增至670o兆瓦,2015年計劃增加到4萬兆瓦。印度的鈾儲量約占世界總量的0.8%,對于印度目前建造的反應堆的容量來說是非常不足的,因此印度目前仍需進口大量鈾礦。但印度釷的儲量十分驚人,約占世界釷儲量的32%。印度核電發展的長期計劃已經集中于開發可以使用釷燃料的快中子增殖堆。印度原子彈之父,總統卡姆拉在2005年8月15日印度獨立日的講話中指出了印度釷基反應堆的計劃,指出這是印度能源獨立的有效保證。

4.保持在風能利用中的領先地位印度位于南亞次大陸,屬于印度洋季風氣候,風力資源豐富,潛在風能為4.5萬兆瓦,其風能利用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印度是繼德國、西班牙、美國和丹麥之后世界第五大風力發電國家。印度的風力發電的裝機容量在2005年達到3000兆瓦,風力發電設備的生產已形成規模,國內已形成一定規模的風力渦輪機生產基地,最先進、現代化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風力渦輪機正在印度生產和安裝。為保持印度在風能利用中的領先地位,同時也為了解決日益嚴峻的能源短缺問題,印度政府也對風能事業給予了大力支持。政府通過推廣示范為風力發電的技術開發開辟新的思路,使工業界更多地了解風力發電的作用;制定綜合指導方針以保障風能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建立風能創業園為私人投資提供各種優惠服務;通過建立風能技術中心加快風能利用技術的轉移。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到2012年,使風能發電的裝機容量達到9OOO兆瓦,在整個電力供應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6%。

5.積極利用太陽能太陽能是所有能源中最清潔的能源,世界各國都在致力于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在發展中國家,印度太陽能產業發展最快。目前太陽能電站的年產能為3O兆瓦,累計裝機容量為5O6o兆瓦;在某些方面例如納米管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研發上,印度科學家已經走到世界前列。太陽能發電占印度電力供應的比重為O.2%,但大量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泵在印度廣大農村投入使用多年。印度也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項目,該項目位于拉賈斯坦邦的馬薩尼亞鎮,安裝了l7.5萬千瓦聯合循環機組,3.5萬千瓦為太陽能,l4萬千瓦為礦物燃料。為減少太陽能的投資成本,印度正在推廣100兆瓦柵極鎖定超大型太陽能電池(VLSPV),國家科學實驗中6,~IE在加快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印度開發太陽能的主要目的是加快農村地區的電氣化,解決農田灌溉和海水淡化中的能源短缺問題。

6.開展生物燃料開發利用的可行性研究生物燃料是將植物的果實進行脂化處理的產物,可直接用于內燃機,而且由于不含硫和其他雜質,對空氣的污染很小。長期以來,印度就在開展這種燃料的研發工作,目前已經取得不少成績。印度能源與資源研究所長期致力于麻風樹的研究,發現麻風樹果實的30%可以用于提供生物燃料,65%可以作為高效氮肥,經濟前景可觀。印度有近6OO0萬公頃荒地,其中3OOO萬公頃可以用于種植麻風樹等能源植物,而3OOO萬公頃麻風樹每年可提供約6OOO萬噸生物柴油,開發潛力十分巨大。印度鐵路部門已經開始在部分路段上嘗試使用這種生物燃料,并在鐵路沿線種植了約750萬棵麻風樹。印度能源與資源研究所在麻風樹培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正在編寫麻風樹種植操作手冊,并為感興趣的企業提供免費咨詢服務以加快推廣這種植物的種植。同時,其他科研部門也在研究提高麻風樹產油率的技術。

7.掀起全國范圍內的節能運動印度于2001年通過《能源節約法》,并在2005年對其作了進一步調整,其中涉及工業企業及部門管理的相關條文,尤其是堅決制止一些陳舊過時的生產技術或無節電功能的生產設備和家用電器進入印度市場。根據計劃,印度所有政府部門及公用設施必須切實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確保在未來幾年內將能源消耗降低至少30%。新的措施還包括,各個政府部門、國有工業用電如果每年超過了1兆瓦,就會被列入電力消耗大戶“黑名單”,自動執行能源強制審計制度,每年必須將電力的使用情況向管理部門詳細報告。計劃還著重強調,即使是特殊行業特殊部門,如機場、港口以及軍事設施等也不能例外。此外,利用經濟杠桿來調節能源的使用分配。印度總理辛格多次在講話中均提到了電力、天然氣等能源的合理定價問題。他表示,政府今后可能會考慮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提高價格,使人們意識到節約能源的重要性,以確保有限的能源盡可能得到高效合理的使用。

二、印度的能源戰略對中國的啟示

同為發展中大國,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比印度大許多,煤炭需求是印度的5倍,石油需求是印度的2.5倍,電力需求是印度的2倍,能源緊缺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遠遠超過對印度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能源供應上,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形勢的嚴峻性,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能源獨立戰略,保證今后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通過分析印度的能源獨立戰略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要實現我國能源獨立,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大力提高我國能源利用率,以盡量低的能耗產出盡量多的GDP,這不僅能降低能源需求,而且有利于環保。目前,我國的能源利用率不僅大大低于發達國家而且與印度也有很大的差距,印度當前的能源利用率是中國的1.3倍。低效的能源利用率,不僅使寶貴的能源資源白白浪費,而且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今后我國能源戰略的重點應放在提高能源使用率上。

2.實行彈性的石油開采制,即在國際油價高漲時加大本國油田的開采,而在國際油價低廉時增加購買。并盡量保留國內石油資源以供后用。自從中國在大慶地區發現石油之后,二十多年內中國向日本等國輸出了近2億噸的石油,雖然換回一些外匯但現在卻使中國面對石油緊缺的局面。因此,今后我們應該謹慎開采國內能源以應對未來更為嚴重的能源緊缺問題,在國際能源價格下降時果斷動用我國雄厚的外匯儲備購進能源。

3.加大水電資源的開發力度,使水電在整個電力供應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到4o%。中國是世界上水能蘊藏量最大的國家,除了長江、黃河、紅河等大江大河外,大量的水能蘊藏在一些支流上面。開發這些支流的水能不僅花費小而且可以切實解決偏遠山區群眾的用電難問題,在這方面應加強向印度學習。

4.加快煤液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形成規模經濟以降低成本。中國的煤炭存儲量居世界第一,而且煤質較好,所以今后我國的能源利用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煤炭上。火電廠應盡量建在煤礦附近降低煤炭運輸成本。要解決好煤炭的液化技術,也就是煤變油的研發。目前神化集團500萬噸/年的煤變油生產規模還應該再擴大,以滿足市場對各種油料的需求。

5.在引進技術的同時。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設備的研制。做到技術上的獨立。我國的核能和平利用技術在發展中國家中處于領先地位,但與發達國家比較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大型核電站的設計上。“十一五”計劃期間的幾大核電站都準備對外招標,上千億美元的市場將為外國公司占有。因此,加快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大型核電站的研發,應成為今后十年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的重點。

6.加快新型能源技術的研發與推廣。特別是風能、太陽能和地熱能的利用。中國這幾種能源的蘊藏量都十分豐富,但是開發速度卻不盡如人意,某些方面已經落后于印度。加快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十分必要,要在借鑒印度某些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制定出新能源開發的國家戰略,以解決日益嚴峻的能源緊缺問題。

7.改變經濟結構。逐漸淘汰高耗能低附加值的行業。大力發展低耗能的制造業。特別要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最大優點是低耗能,今后應該將經濟增長的重點逐步轉移到第三產業上來,將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盡快提高到50%,以達到印度2o世紀90年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