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對策研究

時間:2022-03-29 02:59:53

導語: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對策研究

摘要:新農村建設規劃已經逐漸成為了城市規劃中一個重要的部分,這也與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有密不可分的作用,經歷多年的江西省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暴漏出相應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江西省新農村建設的現狀進行描述,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進一步提高村民的參與意識,加強政府部門的審核與管理,不斷的完善農村建設規劃用地,更好的建設新農村。

關鍵詞:江西;新農村建設規劃

1現狀于問題分析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新農村建設規劃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農民經濟實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受到傳統攀比的思想,很多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民開始大興土木、修建自家的“豪宅”,使得人均建設的面積出現了大幅度的超限。江西省建設廳2006年出臺《江西省村莊建設規劃技術導則》,人均建設的用地指標60—80㎡。但是實際的調查結果是人均用地超過了150㎡。但是農村人口密集程度在一年的時間中只有過年過節才會有所增加,平時房間都是屬于空閑狀態,這種現狀對于土地的使用率來說也相當的不合理。新農村戰略的實施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觀念,但是現在農村的情況就是自建房屋過多,大家都有“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觀念,使得農村的生活環境較為惡劣,農村自然環境包括村容村貌、生活垃圾的規劃等方面,但是村容村貌無人管理,垃圾的堆放也很不合理,牲畜到處制造垃圾無人清掃,自然環境難以適合標準;社會環境方面,村民相對學歷較低,教育的水平較為落后,村民們以打麻將作為主要的生活方式,整個人文環境難以有人文的氣息,這也是導致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接受教育,外出生活,從而造成了農村大量房屋的閑置。

1.1農村建設規劃質量參差不齊

農村建設規劃由于缺乏專業的人員也缺乏較為先進的理念,很多地方的規劃較為單一,實施的過程也變成了簡單的拆、搬、蓋,很多人認為農村建設規劃是多此一舉,大部分農村建設規劃用地不合理,建設的建筑也較為千篇一律,一些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村莊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難以真正落實農村建設規劃的整體思路。作為教育不夠先進的江西省,設計規劃人才的欠缺也成為了制約農村建設規劃的瓶頸所在,加之,村委會領導的建設意識較為落后,也使得政府層面的農村建設規劃難以進行下去。

1.2規劃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可行度不高

《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中要求以鄉鎮為單位,搞好鄉鎮所在地、行政村、自然村的規劃,但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鄉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缺乏整體的布局,科學性很難保證,建設規劃與其他產業、基礎設施的規劃之間協調性很差,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也難以統一,是的規劃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大打折扣。規劃的不合理導致實施過程中難以進行,比如隨著城鎮化的不斷行進,農村人口數量在逐漸減少,入學適齡的兒童在銳減,學校建起來了,但是學生招不下,從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加之城鎮布局的不合理性難以做到規劃與土地使用相結合,一味的圖眼前的利益,占用了耕地面積,布局的合理性也值得推敲。

1.3規劃缺乏農民私權的保護

江西省農村土地的分配已經基本到戶,盡管不能像圖紙規范的整齊有序,村民在承包土地中有很多的合作行為,也習慣將房子建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新農村建設中對于農民私權保護不夠,將農村居民居住的地點進行集中,投入較大,同時也為農民的日常生活引起了很大的不便。農村建設用地的使用較為混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農民土地產生的收益較多的流失,損害了農民相應的利益。

2對策研究

2.1提高村民對農村規劃的參與意識

(1)充分的將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的作用,選擇典型的案例先進的規劃案例,讓農民從案例中學到規劃的意識,參與規劃,主動的改變;(2)村委會組織相關的科普講座,動員村里學歷較為高的村民作為組織參與者,調動所有村民參與管理的積極性;(3)積極的村級村一級規劃辦公室的建立,統一組織,統一實施,做行政保障的后盾。

2.2對農村規劃進行科學的編制,不斷加強政府的審批管理

鄉村規劃的科學性才能使得農村建設規劃的發展方向進一步的向正方向發展。在保證經費來源的情況下,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的進行經費的預算,對于不同經濟水平的村莊要依據當地財力的情況進行建設規劃,不僅要改變村容村貌,更要合理安排好農民的生產生活,讓合理的規劃管理真正的實施到位。村莊的生活要舒適、實用,其空間的布局要以居住、娛樂、衛生、自然環境保護為一體來進行,讓農民在寬廣的農村土地上更加幸福的享有政策所帶來的成果與效應。作為各級城鄉審批機關要不斷的加強規劃的管理,審批制度的合理性與嚴格程度直接關系到建設規劃的期限與實施的程度與治理,審批通過的前提條件包括:(1)專業人員進行合理的布局與相關的配置,做好建設規劃的預算;(2)布局的合理性以人為本,更多的關注農村環境的建設與布置,重點對于衛生管理與建設,包括生活垃圾、污水廢水的排放等等,促進良好環境的建設;(3)招標建設,科學一條龍服務,在進展的過程中鄉鎮審批的部門要注意對于施工隊伍的管理與選擇,保證建筑的質量也要提高農民生活的質量;(4)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建設,獻計獻策,招聘當地勞動力參與建設,緩解就業壓力,也建設了村民的美好家園。

2.3對農村集體土地產權進一步的明確

2008年《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強調要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提哈的制度,必須通過統一有形的土地市場、以公開規范的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與國有土地享有平等的權益。但是目前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登記體制不完備,只在國土部門進行備案登記,而農村土地的承包權卻由農業部門的登記。因此,需要出臺相關的政策,建立明確管理的部門,規范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的管理模式,以便造成集體土地流轉不夠符合相關的規劃,只有將土地市場建立起良好的秩序,才能夠更好的明確土地流轉的方向與流轉程序,做到同地同價。江西省特殊的管理模式:鄉村建設以鄉鎮作為主要的管理部門與機構,縣市作為輔助的行政機構,而鄉鎮的人員與專業技術工人較為短缺,難以將規劃布局的合理性更好的進行展示,這也導致了鄉村建設規劃的相關實施難以很好的事實,因此需要進一步明確集體土地產權,在統一的市場競爭中,促進農村建設規劃的發展。

3結語

江西省作為經濟欠發達的省份,新農村建設規劃合理的布局必將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推進,而農村用地的管理與規劃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統籌、協調管理,確保新農村建設規劃健康有序的良性發展。農村作為擁有江西省多半人口的區域,農村經濟的發展勢必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因此新農村建設需要作為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不斷的推進與建設,這項工程也應當得到政府、社會人士、村民的協助與關注,面對復雜的問題這對我們而言肩上的責任與負擔更加的艱巨。

作者:鄒文博 單位:江西省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