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9-28 09:39:13

導語: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原有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為了緊跟時代的腳步,適應教學的發展,教學管理模式也要相應地改變。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關注并探索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是為了適應由學校生源地復雜而造成文化多元的形式而探索出的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學分制;雙導師制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顯著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外留學生加入到我國這個大家庭。為了融合國外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不同的文化特色,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運用而生。經過反復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學進步與發展,是順應時代教學進步的新的教學方法。

一、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概況

我國自1949年以來,教學模式一直是統一的,這是由我國原有的經濟體制決定的。統一的教學模式具有強制性的特點,是適合當時我國的行政法規的。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教學模式需要相應地改變。比如,一些高校對于學分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管理模式。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是滿足社會和市場需求的教學管理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課程,選修課的考試成績實行學分制。在教學中,高校應適當提高選修課的比重,鼓勵學生跨學科學習,它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眼界。高校實行的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是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的,順應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尤其是近幾年來,不少高校探索出的新的教學模式正在發揮其積極作用,為教學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隨著綜合國力顯著提高,我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學習。在這樣的文化大背景下,跨文化教學管理新模式應運而生。在教育界中,我國的國際化教學管理模式也逐漸滲透進來。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是指多種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在彼此的文化中吸收著有利的文化成分,是一種交叉式的教學新模式。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依據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種族和不同文明背景的學生,采用理解與包容的教學方法,杜絕種族歧視和差別對待,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教學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矛盾與沖突,學生之間又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給學校帶來了強有力的競爭力,相應地,也會提高學校的知名度。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的本質是將不同的文化通過相應的管理手段,使其變得更有利于教育的發展,從而達到培養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在教學中的地位

(一)跨文化教育管理模式的重點

要想使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發揮最大的作用,就必須明確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的重點。一方面,它是將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合理控制與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它使優秀的教師資源在跨文化教學管理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要盡可能地加強師資力量,還要將跨文化教學管理的思維普及到各個學校的教學管理模式中。

(二)對學生實行多文化管理

學校在自主招生的制度下,要充分尊重不同國家與地區的學生,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招進學校后,可以依據不同的文化習俗進行有針對性的文化培訓,有效避免學校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產生沖突與矛盾。文化有正式規范、非正式規范和技術規范三種標準規范。其中,明確地判斷是非的標準以及正確的價值觀是不變的,它是一種正式的規范,在引發矛盾的時候往往不可被原諒。人們的風俗習慣以及生活中的某些習慣是非正式規范,由它引起的矛盾可以經過長時間相處而克服。而通過改變人們的技術,經過對知識的學習就可以克服的矛盾是技術規范。學校可以針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各種類型的文化講座、研討會,組織學生進行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活動等,以此提高學生對不同文化的適應能力。學校開展這些活動的前提是充分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并加以包容,從而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三)在跨文化教學管理中增加師資力量

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作為跨文化教學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較強的文化適應能力及使不同文化相融合的能力。因此,跨文化教學的教師要定期參加科學有效的培訓,及時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不同地區的風俗習慣,以便在教學工作中更好地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使不同的文化相融合。學校可以針對跨文化教學教師進行教學前培訓,讓教師掌握更多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文化特點,并且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交流。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進行教育上的技能培訓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學校可以開展語言技能教育培訓,一方面提高中國學生的外語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外國學生的漢語能力。提高雙方語言學習的能力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而進一步提高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在教學上的應用水平。此外,學校可以構建自己的科研團隊,定期派遣教師出國考察國外的教學模式,及時學習國外的先進教學理念,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三、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管理思想要國際化

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國際化的教學管理思想,充分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文化多元的情況下,相互吸收營養,不斷將自身發展得更好。

(二)因材施教

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更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是針對于不同地區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對于外國學生,主要培養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而對于我國的學生,重點要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幫助他們樹立更高的學習目標。在教材使用和學科分類上,要將不同地區的學生依照不同的文化背景區別對待。

(三)實行學分制和外籍學生雙導師制

學校教學中的學分制規定,在教學課程中,學生每學期要修夠規定的學分。另外,對于外籍學生,在導師的選擇上,可以實行雙導師制,讓學生既有中國導師,也有外籍導師,幫助外籍學生在學習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又理解中國的文化。這種有彈性的學分制和外籍學生的雙導師制都體現了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

(四)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背景下的就業指導

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教育時,可實行分流式就業指導模式,即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人才需求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流式就業指導。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摸索各地的就業形勢和特點,為學生提供具有不同地區特色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工作。對于外籍學生,學校需要對國外的人才市場進行長期調查,合理輸送優質人才,以滿足國外市場的人才需求。

四、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的影響

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使學校具有鮮明的教學特色,提高了學校在教學領域中的知名度,給學校帶來了較高的辦學效益,并且對于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加強我國與世界文化的溝通與交流。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在國際教育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這是因為它順應國際文化交流的新形勢,不同生源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為教學管理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跨文化教學管理模式下的因材施教方法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司馬俊蓮,蔡世鄂.論地方民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5(4):184-188.

[2]李茨婷.國際漢語教師跨文化教學能力研究述評[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7,33(5):103-112.

[3]王佑鎂.當前我國高校創客教育實踐的理理性認識綜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4):20-31,87.

作者:吳舸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