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信息化教學研究

時間:2022-04-19 11:36:05

導語:學校體育信息化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體育信息化教學研究

摘要:當今社會從IT(信息技術)到DT(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無論在教育思想理念層面上,還是在技術支撐上都為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契機。該文在分析DT時代特征與體育教學需求的契合性基礎上,選擇了多種行之有效的信息技術,構建了信息化教學模式,以期加強教學資源的整合,變革傳統體育課堂的學習方式,引入“數據化”的教學反饋和評價體系,從而為促進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終身體育習慣養成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據時代;學校體育;信息化;教學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1]。隨著DT(DataTechnology)時代的到來,將信息技術融合在體育教學之中,既是信息化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體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教學改革發展的迫切需求。

1數據時代4V特征與體育教學需求的關聯

1.1數量(Volume)。DT時代萬物互聯,人人都是數據的產生者和攜帶者,任何與網絡相聯系的都已成為數據的產生者。在商業活動中,“數據的價值并不僅僅體現在量上,真正核心在于利用創新的方法去挖掘,并結合產業和市場實現應用價值。”而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同一時間產生數據的個體數量眾多,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提取到每個人在練習中產生不同的運動數據,如心率、熱量、步數、速度、時間、距離、步頻、步幅、配速、軌跡等,這些數據是體育教學活動的量化指標。對這些數據的統計和分析整理對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有效改進教學方法手段、進行學習效果評價等都有重要的價值。1.2多樣(Variety)。DT時代數據的來源點更加多樣性,涵蓋文本、圖片、音頻、圖像、視頻等不同類型,這些數據在互相交互之間又產生了新的數據。因此,DT時代的數據具有不同形式和內容多樣性的特征。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主要以示范講解、掛圖展示等方式提供信息數據,教師是信息和數據的主要來源。而在DT時代,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提供給學生學習的學習資源類型可以有文本、視頻、圖片、音頻等多種形式,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也可以有不同的目標要求和練習內容的推送。學生也可以通過多種信息渠道和途徑獲得大量的學習內容和資源,這些多種類型的信息呈現在體育教學中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消除運動技術練習的枯燥感關鍵所在。1.3速度(Velocity)。數據時代下的速度特征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結果產生快;第二,結果處理快。它以實時數據作為依據,以實時產生結果作為行為導向,數據的時效性直接導致速度要快,只有快才會產生價值,沒有時效性的數據是沒有價值的。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從科學監控運動負荷的角度來看,越能快速顯示學生運動負荷指標,越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在第一時間調整后續運動行為或教學活動的安排,從而保證學生的運動安全和生命健康。因此,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師或者學生能夠實時讀取個體運動負荷的監測指標是保證教學安全的重要保障。1.4精準(Veracity)。數據的本身并不能夠影響結果的處理,但大量真實的數據能夠為決策提供支持,正是由于此特性,才能夠讓基于數據分析的結果執行具有前瞻性和可預見性[2]。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針對同一個體不同時間范圍內的數據對比,能夠準確地評判學生個人的發展進步,針對同一教學內容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整體數據分析,能夠總結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的科學性及合理性。信息化教學運用將為學生的練習、教師的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的評價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2體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選擇

2.1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隨著DT時代的發展,可穿戴設備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普及程度在運動領域也越來越高。結合目前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程度來看,運動手環和運動手表、智能臂環無疑是運動健身領域的主流應用。這類可穿戴感應設備搭載具有生物識別功能的傳感器,結合GPS及網絡定位,運用后臺的科學算法,能夠實時反饋人體運動時的距離、配速、步頻、步幅等運動數據,對心率、活動強度、熱量消耗也具有監控與數據存儲功能;連接相應的后臺軟件可以對運動軌跡和不同階段的數據進行圖像化展示,使運動數據更加豐富、準確和可視化;有些設備甚至可以做到超安全心率警告。研究表明,將可穿戴設備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對防范運動傷害、監測運動強度、規范技術動作、激發學生興趣、評價教學效果、創新教學模式[3]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2.2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是指由支持網絡教學活動的硬件設施和軟件系統組成的教學環境。它實現了教學資源的豐富集成和快速傳遞,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查看課程學習內容,點播學習內容相關的文本、音頻、視頻、微課等教學資源,在線進行研討、完成線上作業等學習活動。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微課、慕課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資源越來越豐富,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的束縛,更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課程學習體驗[4]。為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從而有利于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2.3多終端信息采集系統。多終端信息采集系統大多由云端服務器、體育課程APP和數據采集系統設備三部分構成,通過數據傳輸設備將可穿戴設備收集到的學生運動數據同步到云端,再由體育課程APP或者Web進行查看和統計分析。多終端信息采集系統解決了體育課堂教學中對全體學生運動數據的實時采集、展示和分析的需求,它既能夠進行個體數據反饋,也能夠實現整體數據分析,便捷而有效地實現了課堂運動負荷的實時監測,從而為教師的課堂調控和管理提供參考依據和建議;結合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對整節課班級總體數據或者分類數據進行對比,有助于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學促進學生體育運動的健康發展和課堂教學的理性提升。2.4運動健身APP。目前,運動健身APP普遍集計步、跑步、健身、騎行等運動模式為一體,能夠以多維度數據記錄用戶的訓練過程及成果;根據用戶的不同訴求,提供科學的健身飲食計劃和多種視頻教學課程,通過游戲化、賽事化、社區化運營,激勵用戶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體育教學信息化的程度也亟須提升,而運動類手機APP是提升體育教學信息化水平的良好載體[5]。據研究,通過運動健身類APP的使用,受試者鍛煉次數顯著增加,鍛煉時間有效延長,可見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態度和行為具圖1DT時代學校體育信息化教學流程有積極影響。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引入運動健身APP,有助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并且還能有效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既拓寬了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更能促進運動習慣的養成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3DT時代學校體育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和手段,它為教學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和技術支持。在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下,構建學校體育信息化教學模式是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如圖1所示,結合對體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選擇運用分析,以信息技術服務體育課程教學的理念和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課前搭建網絡學習平臺,運用線上學習,關注于學生的自我學習;課中使用可穿戴設備和多終端數據采集系統實時反饋,關注于學生的自主提高,對運動負荷進行科學監測;課外關注于學生的自覺鍛煉,使用運動健身APP記錄課外體育運動,形成跨時空、多維度教學評價模式,有助于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有效貫徹終身體育教育理念。

4結語

綜上所述,DT時代的4V特征能夠有效解決學校體育教學的需求和痛點;可以切實可行地將網絡教學平臺、可穿戴設備、多終端數據采集系統和運動健身APP等多種信息技術應用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學校體育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將會進一步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推動學校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15.

[2]潘小峰.DT背景下小米手環在中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師友,2018,41(6):16-17.

[3]謝佳輝,林萌,汪焱.可穿戴設備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科學研究,2018,22(1):84-88.

[4]欒澤曉.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6(49):278-280.

[5]張震,郭威,解新顏.運動類手機APP在大學生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5):76-77,79.

[6]孫慧.信息化體育教學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7]李琳琳.信息化教學在鄉村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8.

作者:鄭超 單位:江蘇省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