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能力培養研究
時間:2022-10-17 03:26:53
導語: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能力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隱喻無處不在,它既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認知現象。隱喻能力包含對隱喻的理解能力,是外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的一種重要的能力。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英語隱喻的理解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隱喻能力,從而使學生對言外之意獲得恰如其分的理解,而且可以促進大學生思辨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關鍵詞: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隱喻能力;思辨能力
一、概述
思辨在國內外都具有悠久的傳統。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思辨能力在治學過程中的培養。早在東周春秋時期,孔子便告誡廣大學習者:“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到了秦漢時期,《中庸》第二十章在“思”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辨”在治學中的重要性:“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2]”至此,思辨能力成為中國自古以來教書育人孜孜以求的本質。尤其是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只有提高思辨能力,才不會被紛繁蕪雜的言論所遮蔽,從而更加適應這個社會。遺憾的是,當前我們的外語教育與思辨能力培養相去甚遠(孫有中,2015)[3]。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狀況如此令人堪憂,非外語專業大學生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思辨能力培養又是怎樣一番境況呢?鄒紹艷等(2015:65)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現在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加重了學生的思維“惰性”,導致思辨缺失;在培養思辨能力方面,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亟待改革[4]。有鑒于此,本文試從隱喻能力的角度對大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作一番探討。
二、隱喻能力
隱喻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此普遍,以至于我們可能忽略了它們的存在。正如Lakoff&Johnson(1980:4)所指出的:“隱喻無所不在,它存在于我們的語言、思想和行動中,人類的概念系統建立在隱喻的基礎之上。[5]”許多普遍的概念,如時間,狀態,數量,都是通過隱喻關系來理解的。近年來,“認知語言學”以隱喻為思想和概念化奠定了基礎,將注意力從語言中的隱喻轉移到思維中的隱喻。束定芳(2000:50)強調,隱喻在本質上是一種認知現象[6]。王寅(2001:309)在研究了當代隱喻認知理論后歸納道:“可通過認知和推理將一個概念域映合作用到另一個概念域,使得語句具有隱喻性,從而可獲得隱喻義……更重要的是該理論不僅解釋了語言現象,而且還解釋了人們概念的形成、思維的過程、認知的發展、行為的依據等人類心智的本質性特征。[7]”Danesi(1993:493)首次提出隱喻能力這一概念,并展開隱喻在外語教學領域的應用研究。他認為隱喻能力是在自然交流中理解和使用隱喻的能力;以隱喻的方式進行話語表達是母語能力的基本特征;它是概念流暢的基礎;在外語教學中,它是在教學方式上應與其他傳統的語法能力及交際能力同樣獲得關注的一種能力[8]。人類思維和行為以及溝通主要基于概念系統,嵌入隱喻是母語能力的一個關鍵特征。正如王寅(2001:326)所指出的,提高隱喻能力,能促進學習者從認知角度加深理解語言現象,解釋語義內在聯系,尋得邏輯推理依據,探出隱喻映合規律,摸出表達的心理基礎[9]。可以說人提高英語學習者的隱喻能力是接近以英語為母語者的語言能力的基石。而在Littlemore&Low(2006)看來,隱喻能力甚至比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都重要,認為隱喻能力是它們二者的基礎,應該在外語教學課堂中得到更多的關注[10]。
三、以隱喻能力為基礎的思辨能力培養
文秋芳(2008)提出了適用于教學過程的思維能力層級理論模型,認定思辨能力包括三項核心技能:分析技能、推理技能與評價技能[11]。因此,在大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對隱喻理解的分析、邏輯推理和推敲評價能力的鍛煉,不僅使學生對言外之意獲得恰如其分的理解,而且可以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一)培養隱喻意識。為了幫助學生們有效識別并正確理解英語文章中大量存在的隱喻,首先要培養他們的隱喻意識。不管閱讀什么內容,學生應該有意識地像雷達掃描一樣,認真地找出其中的隱喻,對源域和目標域的意義加以比較分析以便理解潛臺詞。《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第三版)》第一單元,TextA“Towardabrighterfutureforall”的第八段有這樣一個句子:Wetakegreatpleasureinopeningthedoortothisgreatstepinyourjourney.這是一個看似普通的句子,而要恰當地理解這個句子,必須識別句中的幾個隱喻:openingthedoor、thisgreatstep、inyourjourney的言下之意。通過比較、分析和推理才能識別為隱喻的用法,從而正確理解這句話的畫外之音:我們很高興為你們人生中這一重要大學求知過程做好準備。(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鍛煉橫向思維。啟發式學習包括由此及彼的概念映射。概念隱喻賦予了一個抽象的概念能被具體形象的、大眾熟知的事物映射的特征,所以,隱喻可以用來對概念進行啟發式教學。通過激發學生聯想,進行對照,啟發思維,從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得新的認知。與啟發式概念密切相關的是橫向思維。橫向思維者樂于接受其他可能性,因此具有比垂直思維更廣泛的多維度的視角。《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第三版)》第三單元TextB“Toomuchofagoodthing---Arealaddiction”第九段“ThetroublewiththeInternetisthatitmakesitpossibletohaveunnaturallylongperiodsofendorphinre-lease,sustainedrewardsfromthebrainthatareasquickastheclickofamouse.”這句中,作者對endorphin(內啡肽)這一陌生的概念運用了隱喻,橫向地與人皆熟知的“獎勵”進行了對比和解釋,擴展了讀者的視角,使讀者更為具象地理解內啡肽這種化學物質和它的功能特征。通過具有多模式的感知和靈活性的隱喻思維進行橫向對比,使學生看到具有不同表象特征的兩個概念之間的結構相似性。正如Lakoff(1993)所指出的,我們可以理解抽象概念并進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機制是隱喻[12]。對于相對抽象的概念,通過人們更加熟悉的、具體的隱喻語言進行比較分析,有助于學生意識到兩種現象之間的相似性,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其他人的觀點,進而鍛煉辯證推理和論證的能力。(三)參照先驗知識,深度理解含義。大多數英語學習者并不了解隱喻概念,只是利用母語的概念系統,從字面上翻譯單詞或句子,因而導致對詞語或表達的誤解。比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第三版)》第6單元,TextA“Doorcloser,areyou?”有這樣一句話:“Heurgestherestofustoresignfromcommittees,pruneholidaycardlists,rethinkhobbiesandrememberthelessonsofdoorcloserslikeXiangYu.”其中,“doorclosers”顯然不是字面意“關門者”如此簡單。由于文中涉及我們耳熟能詳的項羽破釜沉舟的典故,英漢兩個概念系統之間是一致的,因此只需教師稍加提示,學生定能準確理解“doorclosers”的目標域意義———放棄選擇者,即:放棄那些看似很有價值的東西,去追求貨真價實的東西的人。在母語和外語的概念系統之間存在一致性的情況下,學習者會產生文化上適當的話語,但是當兩個系統之間存在不匹配時,就會導致溝通失敗(Danesi,1999)[13]。所以,在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經歷帶到閱讀的內容中,使他們將閱讀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而不是想當然地認為所有含義都在字面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解釋產生信心,并創造機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對含義的詮釋進行論證和評價。(四)辨證地判斷對隱喻的理解。如上所述,隱喻是理解的橋梁,它能通往不同的解釋,因此,我們需要警惕隱喻中隱藏的內容。對隱喻的理解和解釋是否準確恰當,需要引導學生堅持自主意識,通過質疑、假設、推理、論證等一系列的思考最后加以評判。隱喻總體上表達了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徐盛桓(2014)認為隱喻是主體賦予了自己意向性的期待和關切建構出來的,隱含有主體的寓意[14]。使用隱喻的動機不純粹是為了易于理解,有些是故意為了隱瞞或者欺騙。一些隱喻故意使用模棱兩可的詞語或欺騙性的語言通過比喻以便不動聲色地操縱讀者的思維。這種情況雖然在教科書里面極其鮮見,但是在影視作品、新聞、著作、文學等文本中卻是很常見的。據《華盛頓郵報》5月13日報道,美國助理國務卿DanielRussel在接受采訪時說,“Reclamationisn'tneces-sarilyaviolationofinternationallaw,butit'scertainlyvi-olatingtheharmony,thefengshui,ofSoutheastAsia.”Daniel處心積慮地使用能夠引起華人共鳴和好感的“風水”這一模棱兩可的詞,用以映射“和諧的氣氛”。貌似苦口婆心地規勸中國停止破壞風水的南沙島礁建設活動。但是,通過進一步辨證地分析和推敲,Daniel一眾美國政客處心積慮地掩蓋他們制造南海緊張局勢,攪亂中國發展,阻擋中國崛起的叵測之心便躍然紙上。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對這類隱喻的理解練習,使其意識到這種模棱兩可的隱喻的存在,從而學會識別、分析、推敲誤導性的隱喻,防止在思想上牽制于人。
四、結束語
正如林肖瑜(1994)所言,隱喻不是詞、句的單純替代或比較,而是思維相互作用的產物。它能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簡單喻復雜、以具體喻抽象,以通俗喻科學,從而形成一種抽象思維手段,發揮其思維功能[15]。換言之,對隱喻的理解就是一個包括分析、辨證推理和評價等抽象思維手段在內的思維過程。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教材中的隱喻語料展開思辨教學必定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作者:張錄文 單位:貴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群文閱讀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新形勢下電力市場營銷新理念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