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控策略
時間:2022-04-11 10:49:16
導語: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控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入手,列舉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法律風險,從政府、社會和國家三個角度介紹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控策略,旨在完善大學生創業體系,促使大學生合法創業。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控
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召開,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雙創活動”又加入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之中,創立相應的創業基金,為我國創業者提供相應的服務與支持。在雙創背景下,各所高校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在校大學生和已經畢業大學生成為創業主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法律風險逐漸為公眾所重視,國家、社會、學校應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控體系,提升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一、大學生創業現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大力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將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逐步滲入學生職業教育之中。現階段,大學生創業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各高校都在積極創辦創業教育體系,創業成為大學生重要的職業方向,尤其在總理提出“互聯網+”理念后,大學生利用互聯網開展創業活動,現已取得顯著成效。例如,清華大學王興創辦人人網、飯否網及美團網,2016年躋身胡潤IT富豪榜,排名第35位;康盛創想創始人戴志康創立“Discuz!”和“Wordpress”網站開源模板,成為眾多大學生的學習榜樣;聚美優品購物網站創始人陳鷗于2015年獲得亞洲十大年輕富豪第六名。在上述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的激勵下,大批大學生在學習階段及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如火如荼的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出現了一些創業失敗的案例,大學生在創業的同時也需要承擔極大風險。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最大危機是創業過程中的法律風險。根據權威調查報告顯示,當前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僅為2%至3%,大學生創業往往以失敗而告終,創業失敗不僅浪費大學生寶貴的時間,還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創業信心。現階段,大學生創業屬于一種跟風行為,大部分學生在創業前沒有進行完善的市場調查,沒有了解法律法規,盲目創業,甚至部分大學生因創業而背上大筆負債,還有一些大學生在創業中出現嚴重違法的行為。
二、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
1.大學生創業籌備階段的法律風險。大學生在創業前缺乏相關的社會經驗,對創業主體組織結構了解不足,沒能從商業主體的角度上考慮創業行為。各種商業主體形式不同,造成相關民事行為能力及責任存在極大差異性,法律風險也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大學生以海外代購作為創業方向,但海外代購涉嫌逃稅,國家海關總署了《關于調整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措施有關事宜》和《關于進境旅客攜帶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征稅的規定》兩項規定,其中明確規定海外代購相關事宜,大量的代購服務違反國家稅法。2.大學生創業經營階段外部法律風險。(1)大學生違約失信風險當前我國個人征信系統不斷完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出現的違約及失信行為都會記錄到個人誠信檔案之中,對未來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例如,出現拖欠貨款、貨物交付延期、還貸不及時、產品質量問題等情況時極有可能導致合同違約,如果上述行為進入司法程序,大學生的種種失信行為就會被記入誠信檔案,一旦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行為不僅在網絡等媒體中公示,還會予以信用懲戒,未來的一些消費行為也會受影響。(2)大學生侵犯知識產權風險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知識產權意識較為薄弱。例如,劉某與幾名同學共同設計女裝并在網絡上銷售,2016年劉某在網上發現某平臺一家店鋪的春季女裝符合時下大眾審美,隨即對其創新并在自家店鋪中上架銷售,此舉侵害到他人的知識產權,嚴重違反知識產權法。(3)大學生偷稅漏稅風險目前,大學生創業一般基于互聯網實現,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納稅意識幾乎為零甚至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在網上進行銷售不需要納稅。這種法律理念導致很多大學生構成違法行為,一旦出現問題后果不堪設想。(4)大學生非法經營風險大部分大學生在創業之初對創業內容沒有經過深入研究,一般采取試一試的態度,對相關法律知之甚少,出現違法行為而不自知。例如,王某畢業后租賃一所民居,對其改造后開起“小旅館”,但王某不知道開辦旅館需要辦理很多證件,如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稅務登記證、消防許可證等。王某從創業伊始僭越法律壁壘,構成違法行為。3.大學生創業經營階段內部法律風險。(1)大學生合同管理風險大學生對法律知識了解較少,尤其是企業經營方面涉及的法律法規。沒有合同管理意識,極易造成法律糾紛,對未來發展造成不利影響。(2)大學生融資行為風險當前網絡上各種學生貸款平臺的興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創業資金不足的現狀,但由于貸款平臺運營不夠規范,國家對這些民間貸款平臺的管理和監督不足,造成學生無法償還貸款,使創業大學生被貸款平臺“套牢”。例如,學生江某創業啟動資金不足,通過網絡平臺貸款,金額合計超過百萬。但江某最終因創業失敗無法償還貸款,壓力過大而跳樓輕生。上述案例屢見不鮮,原因是學生短期融資行為管理不當。(3)大學生隱私泄露風險學生創業時需要對自身產品進行宣傳和營銷,在各種網絡平臺開展宣傳。營銷過程中,學生缺乏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致使大量的大學生隱私信息遭到泄露,造成極大影響。
三、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防控策略
1.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和保障。當前,各級政府意識到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法律風險,雖然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保護措施,但對于一些已經出現非法行為的大學生較為寬容,只要不出現嚴重違法現象,各級政府基本以教育及禁止作為主要手段并沒有嚴格追究責任。但為了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業環境,國家應該著手規范大學生的創業行為,建立法律風險防控體系,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尤其對一些學生創業組織,應從企業角度予以約束和管理,促進大學生的發展。發現大學生的創業違法現象應及時(重復)制止和糾正,肅清大學生創業違法行為,引導大學生在法律的保障下開展各項創業活動。2.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服務與監督。社會層面應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務和監督,組建大學生創業法律援助相關協會,積極宣傳創業過程中應遵守的法律條文,提供相應的法律咨詢與維權服務,使大學生能夠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進行創業。另外,監督是大學生創業必不可少的法律風險防控手段,各個行業協會應肩負大學生創業監督工作,大學生組織的經營、生產、銷售、管理等各個環節都應在必要的監督下進行,保障大學生創業的合法性。例如,組織省市及律師協會到大學開展法律宣傳及援助活動,針對學生創業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國家政策和法律條文進行宣傳,使學生能夠了解創業面臨的法律風險,提升大學生創業的守法意識。同時,建立大學生創業法律援助及咨詢熱線和郵箱,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咨詢,自我規避法律風險。3.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教育與培訓。高校在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同時應加強法律教育和培訓,通過普法教育使學生樹立依法創業意識。尤其是已經開始創業的學生,學校應充分了解學生創業實際內容和組織情況,分析學生創業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風險,對法律風險進行預估和判斷,提出相應的防控方法和手段,為學生提供法律支持。例如,學校可以邀請有經驗的律師到學校開展創業法律普及講座,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籌備階段、內部經營和外部經營中的法律風險,上述法律風險會嚴重降低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對大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各方面應重視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控,通過政府、社會和學校完善法律防控體系,使大學生在法律的約束和管理下開展各項創業活動,促使大學生創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佳,肖超.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分析及防范[J].中國集體經濟,2015
[2]林雪治.論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3]閆慶麗,肖慶烈,鄭宇林等.從創業實踐看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及防范[J].現代商業,2016
[4]司陽.基于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視角的創業法律風險問題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3
[5]余峰,林紅珍.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及防范[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01
作者:賈麗君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論文
- 下一篇:連片特困區精準扶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