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美術國畫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時間:2022-01-03 10:00:01
導語:大學美術國畫課程教學改革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畫又稱中國畫,它是我國兩千多年積淀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國畫做為大學美術專業的課程之一,學生與教師的重視程度與日遞增,如何優化和改革國畫課程的教學模式成為諸多國畫教師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美術;國畫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國畫的發展歷程也順應了時代前行的腳步,與時俱進,其所展現出來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底蘊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和贊賞。大學美術專業在兼修諸多科目的同時,國畫課已成為學生學習的焦點,如何熟練運用創作技巧,創作出高價值的作品,是教學改革過程中對教師提出的高標準、高要求。
一、國畫釋放的藝術魅力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和傳承,國畫的創作根基得到切實穩固,為了與外國畫做以區分,人們通常把國畫稱為中國畫,而把外國畫稱為西洋畫。顧名思義,國畫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獨有的創作手法,而使用的工具,如毛筆、水墨與顏料都是源自中國。(一)對國畫歷史的認知。大學生在學習國畫時,應首先了解國畫的發展史,通過國畫在歷史長河中傳承與發展的過程,走進國畫世界,領略國畫風采。美術專業開設國畫課程,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通過創作國畫的過程,增強審美意識,逐漸的創作出屬于自己風格的受眾作品。如果學生對國畫的起源、發展、沿襲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那么對創作靈感的迸發和體現都大有裨益。(二)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任何藝術形式都來源于生活,國畫起源于漢代,當時的國畫作品主要是表達創作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把這些元素生活化,從作品的任一角度觀賞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實際喻義。比如在山水畫的創作中,要達到“遠山寫云海墨色相染成”真實生活意境,因此,在國畫的教學課堂,首先將國畫所體現的生活內涵向學生交代清楚,然后再進行創作教學。
二、優化國畫的創作風格
(一)理解和掌握國畫的學科分支。大學生的創作靈感豐富,尤其對于美術專業的學生,對生活的感悟上升到一定程度,對美的元素有一定的認知力和理解力,因此,在進行國畫創作時,能較為理性的構造畫面的內容和結構。在教學中,教師對理論知識的傳授應從入門階段開始,根據學生自身條件和個性的不同,循序漸進予以教學。比如先介紹國畫的三大分支,即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遵循的是研究人體的基本形體、比例及人體運動的變化規律,其表現手法包括白描法、勾填法、勾染法等;山水畫的組成部分大致分為山、水、石、樹、房、樓臺、橋梁、風、雨、雪、云等;而花鳥畫的畫法可以分為工筆花鳥和寫意花鳥,學習步驟須從臨摹開始,這也是國畫分支所要遵循的步驟。(二)培養學生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創作靈感。國畫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在國畫課程教學中,教師先從培養和提升學生對創作國畫的興趣出發,適時拓寬學生的思路,教育學生努力拓展思維,不要機械式的臨摹成型的作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國畫的入門階段,課堂教學就應該注重學生興趣點的養成,通過一些鮮活的作品,讓學生慢慢喜歡上國畫這門藝術。一些近現代的國畫名家都可以做為入門時提升學生興趣點的例子,像齊白石、徐悲鴻,他們筆下的蝦和馬為什么畫的那樣傳神,學生們通過爭相的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找到了共同的興致點,更利于國畫教學延伸知識點的傳播。比如在進行山水畫的臨摹教學時,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學生都曾有旅游的經歷,在旅游途中,學生們會接觸祖國的大山名川,像黃山、泰山、武夷山、長白山等,這些現實中的實例都可運用到作品的創作中,結合這些大山名川的特點,拓展創作空間,把一棵樹表現的更加逼真,把一汪泉水寫意的更加清澈,這種結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有助學生提高對學習國畫的興趣,學生的靈感也會被源源不斷的開發出來,使國畫教學更易于學生接受。(三)提升觀察能力,注重視覺效果。國畫的教學改革偏重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對色彩判斷、事物形態以及布局的認知度,因此,在教學實際中需時時督促學生,提高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觀察能力,通過視覺分析,找出事物的共性與特性,在拿起畫筆那一刻能夠清楚記住事物特征,而創作出理想的國畫作品。在生活中進行觀察力訓練時,要客觀的對待所觀察的對象,從整體、全面出發,能夠時時的變換角度,拉長距離,觀察事物的遠景和近景,真景和虛景,自己創造一個視覺空間,把這些事物有機的結合到一起,用國畫的表現形式予以體現出來,久而久之,國畫的難點就會不攻自破。(四)正確灌輸價值觀理念,采取靈活式教學方法。臨摹是大學美術專業學生必經的一條路徑,也是學習國畫創作時的起步階段。但是生硬的臨摹或是機械的效仿會使學生的主動創造性得到遏制,而陷入被動的學習創作當中。因此,在教學時,應采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方式,嘗試著讓學生主動進行創作,同時激勵鼓舞學生要敢于大膽想象,大膽創作,不怕畫錯,不怕跑題,在構圖的形式上可以隨性發揮,不拘小節,內容的涉及面適當拓寬,不要畫人物只畫人物線條,畫山水只畫山間流水,畫花鳥只畫羽毛飛翼。正確的價值觀可以糾正學生們在創作時容易犯的錯誤,激發出學生更多的、更新的創作靈感。1.形式隨意的嘗試教學教師可以進行示范,在紙上隨意勾勒出一種或幾種顏色,然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給出的元素,構架出一個人物、一個動物或是一方山水。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潛質都有所不同,所以通過這樣的嘗試教學方法,也可觀察出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比如有的人通過顏色畫出一些水果,有的人畫出了一些形態各異的動物,而有的人則畫出了氣勢宏大的山水,畫水果的學生,性格偏內向,因為水果屬靜;畫動物的學生,性格偏外向,因為動物屬動,而畫山水的學生志向遠大,因為山水寓意高遠……2.時時換用表現手法國畫的表現手法有很多,比如揉紙法、沒骨法、填色法、點染法、暈色法、平涂法、擦染法、灑落法、拓印法、加劑法等等,學生們根據不同的方法,所創作出的作品風格也大不相同,在進行創作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其中一種或幾種表現手法。比如采用沒骨法進行創作,學生們通過運用這種畫法,不但可進一步了解沒骨法的寓意,還能結合實際,找出國畫作品中哪些作品采用了沒骨法的創作手法,進而增加了學生們的創作熱情。3.多采用輔助工具進行創作毛筆是國畫的基本創作工具,不過,在國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在創作中選用一些非創作工具進行國畫創作,這樣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拖布、笤帚、毛巾,還有山間野外的小草、樹枝,都可以做為創作工具,當然,這只是基于提高學生的創作興趣,而不可以直接用于寫實作品的創作。
三、適應教學改革需要,提高教師隊伍素養,優化教材內容
大學國畫教材的編寫旨在學生受用,易于應用,利于開展國畫創作。而教材的價值卻又可以拓展為社會價值的體現。在教材中介紹各流派的代表畫家時,應當更多的將畫家的個人社會價值體現出來,而不是單一的介紹畫家作品。比如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和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在說明《洛神賦圖》和《步輦圖》的同時,要注意引入這兩個作品的創作背景,另外對這兩個人的創作經歷予以描述,這樣,學生們就能更深入的探尋出作品本身所要傳達的精神價值。要針對學生實際和專業特色,編制出應用性強、適應面廣的教材,要注意與現實生活接軌,與美術發展現狀接軌。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高科技的教學手法已廣泛應用于國畫教學課堂,在教材的編制上,也可以結合高科技的元素,把國畫中的一些主體內容,比如國畫作品展示、教學的輔導圖、教授的理論文字等,都可以通過視頻、幻燈片的演示表現出來,使學生們更為直觀的學習國畫知識,體驗國畫魅力。此外,大學時代的素質教育也很重要,提升學生的自身素養,教師要先做表率,以其發揮的正能量帶動學生們道德品質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要時時引入一些國畫以外的價值取向,比如,社會價值觀、人格構建體系、國畫行業素養的形成,并舉一些現實的例子作為切入點,更易于讓學生們接受。
三、結語
綜上,大學美術開設國畫課程也是為了滿足我國經濟發展中對國畫人才的需求,因此,國畫課程作為大學美術專業的一門基礎學科,學生們應予以高度重視。國畫課本身傳達出來的美的意境是任何學科無法比擬的,國畫課程教學改革的出發點正是本著優化課程結構、體現國畫藝術魅力的原則,從源頭上為國畫藝術提供堅實保障,進而使祖國的國畫藝術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段少軍.《國畫》課程教學弊端及改革思路芻探[J].科技展望,2017,27(26):211-212.
[2]石東坡.大學美術國畫課程教育改革淺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6(5):152-152.
[3]李榮.試析如何深入開展大學美術國畫課程教學改革[J].文存閱刊,2018(7):70.
[4]李育.國畫教學中色彩課程的教學方法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5):155,157.
[5]白珂.大學美術國畫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分析[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8(3):234.
作者:高蕊 單位:商丘學院應用科技學院
- 上一篇:醫學生物化學成人教育研究
- 下一篇:插畫藝術在美術教育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