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論環境下高等職業教育探究
時間:2022-12-17 02:32:32
導語:基于理論環境下高等職業教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大環境的影響
對于學生就業來說,大環境主要指的是就業市場、就業趨勢對人才的影響。從職業培養上來看,大環境影響學生對職業選擇是十分明顯的,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規劃方向。同時就業市場和就業趨勢又受到國家政策、地方法規等因素影響。對于企業招聘來說,大環境是指學校知識體系構成,學校專業體系關系到企業是否能夠招聘到滿足本單位長遠發展的人才。反過來說,提高企業對學校的滿意度也將促進本校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提升。為了改善大環境,學校組織決策者要從以下四方面進行著手:
(一)地區產業為主
以工科為主的大專院校要發揮地區產業的引導作用,學校在制定培養計劃時,要充分考慮行業特點和區域分布,大學生擇業傾向與區域產業經濟需要不匹配,這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風能動力工程”專業來說,風力發電機組的制造廠主要集中在北方的重工業城市,而風力發電場卻分布在“三北”地區(東北、華北和西北)和東南沿海地區。當生源集中在某一地域情況時,對學生培養要充分考慮地區產業的特點,適當的增加或減少某一方面的知識的教授,提高學生在該地區的競爭力,這樣有利于學生選擇就業,并在擇業競爭過程中也有一定的優勢。學校在進行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分析,多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緊密聯系,了解地區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充分為地方經濟培養出大批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高技能建設人才,以多渠道、多途徑實現學生順利就業。
(二)教育服務地區
高等職業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自身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轉型期,人力資源數量上的優勢無法彌補質量和結構的短板,這已經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高職設置的專業要服務區域經濟。首先,服務區域產業結構,要分析區域大類專業需求,結合高職院校辦學實際特點,設置區域產業需求的專業。其次,服務區域新興產業和重點發展產業,分析區域大類專業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主動調整專業設置。再次,是服務區域行業的發展,要了解區域產業的行業分布與需求,分析區域內具體需求專業和人才需求數量,在確定大類專業及其發展方向的基礎上,設置具體專業。最后,服務區域內主要行業的骨干企業,分析骨干企業職業崗位人才的能力和素質需求,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標準。
(三)教育服務企業
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是院校的目標也是企業的用人標準,在這點上院校與用人單位具有價值一致性。大學生專業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不能適應企業需求現象突出,高職教育要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養高技能人才[2]。企業渴望有一批懂專業、能學習、負責任、善溝通,能體現企業文化的技能人才,這就要求高職教育設置的專業要貼近企業,服務行業。一方面學校提供大眾化服務,即為某一行業培養先進的、具有行業特質的、企業普遍認可的專業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按照行業職業標準與企業合作辦學,通過專業共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就業共擔等手段來培育校企互認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學校提供個性化服務,即為特定的企業培養特定的專業人才。通過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校企雙方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教育與管理,將企業特殊的專業要求、職業素質、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四)及時調整專業知識體系
高職院校在就業導向的指導下,加快了專業調整的步伐,設置區域經濟建設急需的專業和課程、逐步從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專業設置的固化模式中走了出來,開始根據市場需要和就業狀況,調整專業設置?!熬蜆I導向”課程模式是相對于“學科導向”而言的,“學科導向”課程是以文化知識(科學、道德、藝術)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學科或知識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認知的邏輯體系組織教學的課程?!熬蜆I導向”課程以就業為目標,按照一定的職業標準選取教學內容,學校實時把握就業動向,根據工作崗位操作過程組織教學的課程、設置課程。調整課程時要及時果斷,并可通過“模塊課程”、“項目課程”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等手段補充行業中急需的知識技能。但職業教育不應該走向極端,片面理解“就業導向”,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忽視學生的人文教育,學生的人品受到用人單位的質疑,這與許多公共課程、基礎課程,甚至一些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長遠發展的課程一再被壓縮或刪減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小環境的影響
目前,各職業學院和高校學生集中在90年以后出生,這些的學生自主性強,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很明確[3]。在對進行學生日常教學時,首先要了解學生在想什么,也就是對學生進行多次摸底調查,了解在眾多的因素中學生在選擇工作時,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只有針對這一點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才能用功的學習,并且就業成功率更高。
(一)“自我實現”培養
在以工科為主的本??圃盒?,要充分結合學校的專業特點,在課程設置上應兼顧技能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雙軌”模式,同時兼顧學生個人愛好和意愿。以應用性教育和素質教育為主,結合學生的個人意愿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的關鍵所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自我實現”,對今后的從事職業有著充分認識,可以很好地為高等教育的課程模式提供新的思路?!白晕覍崿F”課程設置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開發其潛能,實現其人生價值。自我實現主要包括職業價值觀、自我效能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等三方面[4,5]。因此,“自我實現”課程以開發培訓學生內在的、潛在的價值為目標,將學生的情意領域(意向、情緒、態度、品行、情感、價值觀)與認知領域(智能、知識和能力)加以整合,以期實現學生智商與情商、學習與生活、個人與社會、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統一[6]。“自我實現”課程模式,首先要求關注的是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特點、就業意向開發課程,在學生解決和掌握各種學習問題的過程時培養興趣,提升素質,發展能力。其次,學生全程參與學習活動構想、設計、實施與評價,更多地發揮被受體(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再次,學生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與其操作能力(行動能力)的發展并重且相輔相成;最后,在應用“自我實現”課程模式,要避免大學生就業期望值與用人單位的偏差,正確引導學生的就業觀。
(二)其他個人影響因素
學生的其他個人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原因和個人態度[7]?!帮L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生源主要涵蓋內蒙古、遼寧、甘肅、吉林、黑龍江、四川、福建等幾個省份,若學生在校期間不能找到距離家鄉較近的城市和地區,往往不能選擇就業。同時學生從事的專業與當地主要企事業人才需求不吻合,學生也很難就業。即使勉強就業,在1-2年甚至幾個月學生就會選擇離崗,這樣直接影響學校在該企業的今后就業量,學校在地區企業中的印象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這樣的例子在其他專業畢業生中屢見不鮮,對學校專業長期發展不利。
三、總體方案設計
在確定宏觀的培養模式甚至微觀的培養方案時,首先要確定總體設計方案??傮w設計方案直接關系到實施效果,成為確定培養模式和制定培養方案的指導方針,所以總體方案設計在整個實施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在考慮大環境影響因素時,主要包括:用戶、市場、技術、經濟、本校信息、環境、外協、政府和社會的政策方針等。而小環境影響因素包括:學生就業、個人能力、其他因素等。本方案總體設計主要通過四步驟進行。首先是資料收集,對于影響學生就業的各方面信息通過市場調研和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得到第一手資料。資料要求全面,這將有利于方案確定時能夠及時準確把握,不偏離指導方向;其次是資料分析和整理,這一部分工作是通過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門別類規劃,并將同一類型的資料數值量化,為利用故障樹分析方法做準備;再次是故障樹分析。通過將量化數值公式轉化為數據模型節點,利用故障樹分析原理變通進行資料分析,最終得到學生在校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形成專業具體方案。最后,以專家團隊為主體,對關鍵內容進行論證,最終確定培養模式和制定具體培養方案。具體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其中節點內容說明如下:1.用戶方面的信息收集:其中用戶指學校周邊或本區域(省、市)等方面的風電運營企業和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對人才需求。2.市場方面的信息收集:主要是指在大環境下,風電市場或風電行業對畢業生的就業要求[8]。3.技術方面的信息收集。針對1和2對人才培養需要,進行相應培養方案設計,增加和刪減某些課程內容。4.經濟方面的信息收集。是針對本科4年學習時間和專科3年時間,合理調整培養方案時間進程,使各門知識彼此協調,并實施跟蹤國家經濟生產大市場的變化情況,達到最佳學習效果。5.本校的基本信息收集。本學校風動專業的師資力量及教師從事科研方面特長,進行合理配置相應課程,提高學生在知識面上的深度和廣度。6.環境方面的信息收集。此方面主要包括學生對就業環境和就業區域的選擇,進行相應的培養方案的修改。7.外協方面的信息收集。本方面信息收集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發揮本校行業優勢,發揮外協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就業單位的知識和技能能力,使學生能夠學有所長、學有所用。8.政府和社會有關部門的政策等方面信息收集。例如2013年國家將啟動15億的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資金,這將在某種程度上大大刺激風電設備研制企業的發展,也必將影響到方面1、2、3等資料,對學生知識掌握量和門類必然有間接影響。9.學生就業意愿調查。主要是指學生對以后職業的規劃,學生的個人就業志愿在某種程度上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就業[9]。10.學生個人能力測試。個人能力主要是指專業能力、技術能力和社會能力等,通過試卷調查掌握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和想法。11.影響學生就業其他因素。在其他因素中家庭原因和個人態度到對職業規劃起著主要引導作用,在制定方案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四、故障樹分析方法
故障樹分析又稱失效樹分析,簡稱FTA(FaultTreeAnalysis)。它是由美國貝爾實驗室的H.A.Watson首先提出的。用以表示系統特定頂事件與其各子系統或各元件的故障事件及其它有關因素之間的邏輯關系。以故障樹作為分析手段對系統的失效進行分析的方法。故障樹分析是一種圖形演繹方法,分析起來形象、直觀。由于它將系統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因素聯系起來而有利于弄清系統的事件模式、發現找出系統影響的各事件環節,提高系統順利運行的分析精度。由于它是由特定的邏輯門和一定的事件構成的邏輯圖,因此,可以用電子計算機來輔助建樹,能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10]。故障樹分析法不僅可用于解決工程技術中的可靠性問題,而且也可用于其他的系統工程問題,本文章正是利用故障樹分析的這一點,完成職業教育方案的探討。系統產生某一事件結果都是有著各種直接和間接原因———也就是事件,在這些事件間建立邏輯關系,從而確定系統產生這一結果的各種可能組合方式或其發生概率的一種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方法。它在工程設計階段可以幫助尋找潛在的事故,在系統建立運行階段可以作為預測的方法。職業教育培養模式作為一種教育系統,也可以采用故障樹分析方法。采用故障樹分析方法,首先要收集、規劃、整理各影響職業教育的各種信息,并歸結為整理為影響結果的客觀因素,建立故障樹。其次,建立故障樹的數學模型并量化影響標準,對每一量化影響因子進行分級加權。再次,進行職業教育培養方案的定性分析,找出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及知識點。最后,對整個培養模式及方案進行定量分析,將每一門課程所涉及的各知識點進行雜糅,并在設置教學大綱時進行一定的取舍,否則知識點過于零碎,不利于方案實施和學生的今后發展。
五、方案實施
(一)定性分析
將通過各種渠道的信息資料進行規劃、分析、整理,并綜合考慮影響職業教育體系的各個事件,這樣才可以進行相應的故障樹定性和定量分析,通過以“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為例綜合考慮,建立“風動”專業職業教育體系故障樹,通過這一方法對該專業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進行分析探討。具體故障樹數學模型如下所示:
(二)建立數學模型
故障樹數學模型主要包括以“與”和“或”計算。“與”計算在數學表示上以“﹒”號表示或者不書寫,當若出現x1x2的結構形式時,表示x1x2所代表的兩門知識課程要雜糅在一起綜合進行掌握學習?!盎颉庇嬎阍跀祵W表示上以“+”號形式表現,若出現的結構形式時,表示x1x2所代表的兩門知識課程均要分別掌握。x1x2+x3表示由知識點x1和x2雜糅形成一門專業課,同時學習由x3知識點單獨形成的專業課。這樣避免出現學生的專業課程過多、學習任務過重的現象出現,同時又避免學生在以后擇業時知識和技能不足,從而達到“學”與“不學”中尋找出一個平衡位置。具體計算公式為:T=n1G1+n2G2+n3G3+n4G4+n5G5=x1x2x3+x4x5+……(1)其中:n1n2……n5為資料分析時整理歸結而得到的加權因子,以提高相應知識點所占的比重,x1x2……xn為需掌握的各種知識點及技能,G1,G2,……,Gn為各種就業方向。
(三)方案實施及實際效果
通過故障樹分析設計的專業培養方案,已經在“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081級和091級學生中初步嘗試實施,并得到很好的實際效果。在培養計劃中的“風電場安裝與設計基礎”課程集中了機械、電氣、維護、安裝等方面知識,而“風電機組監測與控制”課程又包含了控制、電氣、運行等相關知識,通過故障樹分析計算平衡各知識點在課程中所占的比重,從而達到了理想的效果。統計沈陽工程學院“風動”專業081和091級就業數據,從中可以清楚看出,無論大環境和小環境其中的影響因素權重如何變化,通過本方法分析后學生在校掌握知識和技能均能滿足招聘單位對人才的要求,同時學生對工作的滿意度也比較高。
六、總結
(一)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型,由“傳統學院型”向“工學結合型”轉型,這是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靠制度創新必由之路。形成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隊伍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以及教學方式、教學環境、管理制度和教材應用的長效機制是高等職業學校發展的重要途徑。(二)高職教育必須強化區域性。高職院校辦學定位首先必須考慮所在區域的人才需求和經濟發展,才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不同地區的資源狀況、產業結構、開發方向等是不一樣的,這就決定不同地區所需要的“專才”崗位結構不同。高職教育是服務于生產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性人才,這類人才與一定區域的市場、職業、產業、行業等有著更直接、更密切的關系,因此凸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地方特色,要注重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三)故障樹分析方法以前期信息分析、整理、歸類為基礎,計算后得到某方面知識點在“風動”專業學習中的比重。培養方案制定者根據某方面知識點在整個培養方案知識體系中的所占比例進行課程整合,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雙師型”特點。所以“雙師團隊”和“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是辦學水平及時跟上快速擴張的需要,是專業自我發展的需要。(四)實時性及機動性。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實時性和機動性是必要的。無論是培養模式、培養計劃、培養方案的其中一個方面和多個方面都不能一成不變,尤其對于職業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培養方案的制定者和決策者,要實施把握市場動向,根據就業動向和企業、行業需求變化適時的調整其內容。
本文作者:關新吳偉王華東李瑩工作單位:沈陽工程學院
- 上一篇:研究會計師審計責任的認定
- 下一篇:再論市場營銷理念下的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