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公共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8 03:35:21
導語: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公共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村可以說是我國農村行政的最基層單位,但是如今還是有相當多的村干部對于市場經濟環境下的農村公共管理不夠了解。與此同時,政府對農村基層村干部下達了過多強制性的任務,比如,計劃生育、收定購糧和別的當地中心工作,以至于讓農村公共事業管理進入到惡性循環之中。鄉鎮政府是最基層的政府,其職能的定位與管理上尚無法適應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之要求,而政府部門公務員所具有的官本位意識較強,在政府管理中通常使用行政命令卻而不注重于使用法律、經濟等方式來管理公共社會事務,以至于影響到了我國農村社會事業的良性協調運轉。
(2)農村公共事業投入呈現出城市化的傾向。公共事業管理的顯著特點之一即為扶貧性,而最為貧窮,生活水平最低的還是農民群眾。但是,因為國家對于農業和農村的公共事業投入比例始終偏小,遠遠無法滿足當前農村公共事業發展之所需。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生產性、生活性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也不夠健全。近年來國家對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所進行的投資主要被用在了農村電網、水利、道路以及退耕還林等生產、生態建設上和農民群眾生活緊密結合的公共設施投入還不夠多,大量農民群眾的生活條件、生存環境尚未得到顯著改進,比如,一些地方飲用水和污水處理等公共生活設施建設滯后,從而極大地影響到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
(3)我國涉農公共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完善。雖然歷經多年以來的持續努力,我國已建立起公共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然而,當前能夠直接破解我國農村公共管理中多元利益主體之間沖突的法律法規處于空白狀態,也沒有合理的市場準入以及政府管制等方面的政策,缺少規范化的政府授權企業以及大量群眾參與其中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諸多企業往往會因為害怕出現糾紛、沖突而對投入農村公共產品抱有望而卻步的心態,即使有投入的也往往會出現中途退出的現象。
(4)農村公共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如今,農村人才資源的稀缺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總的重大瓶頸。在政府給予農村以大量政策性支持的新形勢下,各地農村的面貌雖然在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新的改善,但是在軟件設施,也就是人才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還是十分薄弱,農村地區的人才資源始終處在貧乏狀態之下。我國農村的滯后狀況在社會成員們的頭腦中顯得根深蒂固,所以,大學畢業生們在選擇就業地點之時大部分人才依然會選擇留在城市中,尤其是在當前大學生供需差距非常大的狀況下,高等院校的應屆畢業生中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生源,多達70%以上的學生愿意在城市就業而不愿回農村就業。
2在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強化公共管理的幾點對策
(一)加快農村基層政府治理結構的變革
農村基層干部一定要取得農民群眾的充分信任,這是農村公共管理的重要前提。農村的基層選舉已經為村干部們進行工作打下了很好的群眾基礎。為此,應當積極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以及村民選舉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的普及。與此同時,為了能夠給村干部們提供更好的外部工作環境,我國各級政府應當盡可能地減少硬性任務的下派,并且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筆者相信,假如能夠給廣大村干部提供更加多的支持與幫助。與此同時,還應當注重傳播村級公共管理的各種經驗,教授給村干部們以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這樣一來,村級公共管理狀況必然能夠得到改善。我國鄉鎮政府管理應當切實加快由傳統型政府行政管理往現代型公共管理進行轉型,而政府行使之權力則是廣大公民所委托的一種公共權力,其源頭是對公民權力進行讓度,而人民才是權力的最終所有者。公共權力之終極指向是公共利益,政府一定要向人民群眾負責,并且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二)實現農村公共事業主體的多元化運行
我國農村公共事業之所以落后,其源頭就在于投入并不夠,因此,積極發展我國農村的公共事業,首先就一定要強化國家對于農村公共事業之投入,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之重點全面轉到農村地區,從而讓公共財政能夠真正地惠及廣大農村地區,而重點則是要持續增加對我國農業基本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以及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力度。要著力向"三農"加以傾斜,新增加教育、衛生以及文化等社會事業經費要用在農村地區,并且要不斷增強中央財政支持的力度與管理。
(三)注重公共轉移支付促進農村公共物品供給
首先是要不斷優化我國公共財政的轉移支付結構,大力縮小各個地區之間的財政差距,切實改基數法為均等化的轉移支付,全面壓縮專項轉移支付的幅度,并且有效增加一般性的轉移支付,從而確保廣大農村地區居民能夠享受到相應的公共服務。其次是要切實規范一般性的轉移支付。要健全完善依據標準收入、標準支出所核定的各地區標準化人均財力機制,對于低于標準人均財力的欠發達地區,應當運用一般性轉移支付加以補償。最后是要持續健全完善現行的預算法規制度,切實確定各級政府間的轉移支付框架以及具體形式,對于轉移支付所具有的資金源頭、核算標準、計算公式等應當進行合理的規定,并且通過法律形式加以固定,從而切實有效地消除轉移支付所具有的隨意性。要重新調整財政分配的格局,有效加大農村投資占有之份額,我國各級財政預算每一年用在農業支出上的增長幅度應當高出財政經常性收入所增加之幅度。要切實明確各級政府在支持和保護農業上的相應責任,使用立法手段來制約省內各級財政部門所具有的支農行為,有效保障支農資金得到合理地增加、及時到位以及專款專用,切實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在基本建設投資之中的比例。
(四)推動農村公共事業管理的法制化
要加快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尤其是要加快我國司法獨立之進程。要通過法律、政策等手段來保障非政府組織建設新農村公共產品之權益。前幾天,我國已頒布實施了《物權法》,這肯定會對農村地區公共事業的多元化發展產生正面而積極的意義,但是,我們還應當在這一基礎之上制定出更加細致、更為具體、和廣大農村公共產品的多元化投資緊密相關的法律法規,讓投資者們能夠切實消除顧慮,樹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并且產生更好的投資預期。
(五)加強農村人才的培養與選拔工作
如今,我國農村社區群眾的總體文化素質并不算高,即使村干部也是年齡偏大,整體文化層次不高,大學畢業生更是稀少。有鑒于此,應當在農村地區開展人才培養工程,重點是要強化黨政人才隊伍、公共事業管理人才隊伍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等三支隊伍的建設,從而為我國農村造就出新一代的高素質農民。與此同時,還應當通過體制與機制的創新,將城市之中的人才、科技引入到農村地區,運用優質人力資源來全面支持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而教育、衛生、科技等相關部門應當制定出具體的面向農村基層的人力資源對口支援措施。要積極探索與嘗試選聘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擔任村官工作。近些年來尤其是中共中央關于鼓勵與引導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意見出臺之后,各地均結合各自新農村經濟建設之實際,大力探索選聘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地區任職的辦法以及途徑,并且在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與農村就業的基礎上,為我國的新農村經濟建設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與保障。
(六)高度重視農村教育工作
要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為基礎,大力調整農村地區中小學校的布局,切實優化農村教師的資源配置,有效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并且在切實有效地鞏固與提升我國農村目前教育教學體系的基礎之上,切實擴大初中、高中教育的規模。縣城高中教育應當在目前的基礎之上不斷擴大招生的規模,而鄉鎮與中心集鎮則應當著重點建設初級中學,而有規模的村鎮則要重點建設好一所小學,并且撤并那些在校生人數偏少、辦學質量不佳的農村中小學校,切實形成縣、鄉(鎮)、村等相互聯系的三級教學體系,有效滿足我國農村地區適齡人口在教育上的各類需求。在此基礎上,還應當積極改進環境與提升待遇,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地區教師隊伍,致力于實現農村地區教師生活的城鎮化,使其能夠安居和樂教,從而切實解決好廣大教師的就醫、保險以及養老等各類問題。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建設中不僅面臨著機遇,也存在著各類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建設要求農村地區的公共管理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兩者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筆者相信在相關各方的積極努力下,我國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公共管理的水平必然會得到更好地提升,取得更為讓人滿意的成就。
作者:賀志武 單位:西安文理學院
- 上一篇: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 下一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