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倡導下環境垃圾綜合處理服務

時間:2022-11-05 03:32:33

導語:生態文明倡導下環境垃圾綜合處理服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文明倡導下環境垃圾綜合處理服務

摘要:生態文明旨在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生態文明的提出是為了人類生活的可持續發展。人類在生產生活當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垃圾,社會生活水平及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所帶來的垃圾污染問題也日益加劇。如何提高環境垃圾綜合處理水平成為我國當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主要分析了當下我國垃圾綜合處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生態文明;環境;垃圾;綜合處理;服務

1生態文明倡導環境垃圾綜合處理問題

1.1群眾的垃圾處理意識不足

相關研究表明,群眾垃圾分類意識不足是垃圾處理當中的主要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生產生活當中產生的廢棄物及垃圾也越來越多。然而,在當下的生活實踐當中,人們對垃圾的分類及處理越來越不重視,亂扔垃圾的現象隨處可見,尤其是部分城市居民,在處理垃圾的時候,通常都只是將所有垃圾統一裝進塑料袋,然后投放進垃圾屋,無論是可回收垃圾還是不可回收垃圾亦或是有毒有害垃圾,都沒有進行分類處理,如此一來,造成垃圾污染問題愈演愈烈。

1.2政府的垃圾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政府的垃圾管理機制主要指的就是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體制。當前,我國垃圾處理的企業主要都是由政府管理,由此可見,政府仍是環境垃圾綜合處理服務的唯一管理主體,同時,也是主要的投資主體和運營主體,這種管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化的發展。政府的垃圾管理機制的不夠完善還會進一步導致廢物回收體系管理不力。

1.3政府的垃圾處理補貼機制不夠科學

政府的垃圾處理補貼機制不夠科學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的垃圾綜合處理積極性。盡管早在2002年,我國政府就開始大力提倡圾分類收集,但在實踐當中,混合式的收集方式仍是當前大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普遍采用的一種垃圾收運方式。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垃圾處理企業是按照噸數來獲得政府補貼的,因此,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它們實質上并不希望大力推廣分類回收運方式。

1.4政府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

除了垃圾綜合處理機制之外,政府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也是影響環境垃圾處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垃圾處理問題上,我國目前仍然尚未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第三方監督機制。監督機制的缺乏使得政府管理職能,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及實施,甚至導致部分學者對政府的相關環境垃圾處理數據存在疑慮及不信任。

2生態文明倡導下環境垃圾綜合處理服務措施

2.1強化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在處理環境垃圾問題的過程當中,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力度,尤其要加強對小城鎮居民以及農民等文化程度較低的群眾的宣傳教育,促使群眾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提高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認識。

2.2垃圾處理的源頭減量及分揀

無論是采用焚燒的垃圾處理方式還是填埋的處理方式,垃圾的源頭分揀及處理都是最為基本的一步。理想的垃圾分類模式應該是先進行分類投放,再進行分類收集,接著進行分類運輸及分類利用,最后再進行綜合分類處理。在源頭垃圾分揀當中,應當設置不同種類的垃圾箱,并標記上可燃垃圾、不燃垃圾、易拉罐、玻璃瓶、廢書廢報等字樣,設置廢舊電池收集筐,幫助居民更好地進行垃圾分類,促使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投放習慣。

2.3優化垃圾綜合處理服務方案

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質量及垃圾污染情況,從實際出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合適的生活垃圾處理方案,最大限度地發揮處理工藝的效率,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同時,除了垃圾處理廠之外,當地政府部門及環保部門還應當聯合附近地區,建立區域性的綜合處理工藝生活垃圾機制,從而節約垃圾問題的處理成本,達到生活垃圾資源化的目的。

2.4健全垃圾管理機制,完善監測手段

一方面,各地區政府管理部門要加強建立健全的垃圾管理機制,完善地區的垃圾管理法規體系,加強對生活垃圾的產生、收集、處理、處置等全過程的運行管理。各部門工作人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崗位工作職能,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有效加強生活垃圾處理。另一方面,政府還要逐步完善當前的環境監測手段,并健全監測體系,以確保垃圾綜合處理措施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實。

3結語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發展基礎。黨的再次明確了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垃圾綜合處理是維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因此在社會實踐當中,群眾要逐步提高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并嚴于律己,形成良好的垃圾處理習慣,同時國家政府及相關立法部分也要結合當下的社會發展現狀,不斷完善及健全垃圾綜合處理機制及監督管理體系,從而提高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及垃圾綜合處理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鄭清賢,蘇祖鵬.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制度完善研究——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為背景[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0(02):40-45.

[2]郭惠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生活垃圾處理問題思考[J].中國市場,2011,(36):19-21.

作者:周燦洪 單位:佛山市眾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