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時間:2022-01-04 03:53:15
導語:漁業發展現狀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北京節水漁業發展總體情況近些年來,北京市結合漁業資源特點和漁業發展要求,從節約水資源、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生產效益的角度出發,通過發展節水型漁業品種、采用先進設備及生物技術、優化生產模式等手段,積極發展節水型漁業。2012年北京市漁業工作報告顯示年內漁業節水500萬噸,相當于近5萬戶市民家庭基本生活用水量。據統計,2014年本市通過調整漁業內部結構、轉變經營方式、推廣節水技術,全年節約養殖用水400多萬噸,相當于兩個半昆明湖。北京依托自身科研實力雄厚、信息資訊發達、交通運輸便利等首都區位優勢,全面發展節水漁業。全市各區縣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積極進行舊池改造,逐步將低效耗水的土池塘進行工廠化改造和養殖場的高產高效標準化基地建設。全市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真抓實干,搞調研、擬方案、定標準,協調政策資金,漁民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至“十二五”時期末,市區兩級投入資金達2.266億元,養殖者自籌1.5億元左右。全市共建設菜籃子工程漁業高產高效生產基地136家,改造老舊池塘占地面積8736.6畝,形成養殖面積6370畝,改造前產能為7,000噸,改造后產能為2.2萬噸,新增總產能1.5萬噸,占年養殖產量的22.0%。節水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標準化池塘比傳統池塘節水20.0%,溫室循環養殖模式節水73.0%,工廠化養殖模式節水95.0%,節水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北京市水產產業完成在房山、通州、懷柔、延慶等區縣12家養殖場的改造任務,建立全封閉工廠化節水示范面積72畝,循環溫室節水改造示范305.5畝。在大興、房山、通州、順義等區縣,改造18家水產養殖場(戶),建設標準化池塘節水改造示范工程1135.5畝。至“十二五”時期末,全市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和簡易工廠化養殖平均耗水量降低50%,有效緩解了水資源的短缺(以上數據來源于北京市農業局)。2.北京節水漁業的主要模式及節水效率目前,在北京市應用的節水漁業模式主要有池塘標準化養殖模式、循環溫室養殖模式、全封閉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龜鱉類節水型庭院式高密度養殖模式、新型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濕地綜合漁業模式等,這些養殖模式都具有較強的節水功效。“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漁業采用先進設備及生物技術,積極開展節水減排技術的集成示范與推廣。其中,工廠化養殖規模已擴大至364,855m2;循環溫室10家;生物治理池塘富營養化技術目前已在京郊推廣養殖池塘1700余畝,每畝年可節水250m3;池塘高效增氧技術可使每畝池塘每年節水135m3左右。上述節水減排技術的綜合應用,每年可節約漁業用水80萬m3以上。在節水型漁業養殖研發和推廣方面,北京市倡導循環流水養殖,將90%以上的池塘水體作為凈水池,利用相關技術進行水體凈化,養殖效率比傳統池塘提高30%以上。在節水型漁業養殖品種方面,北京市先后引進、試驗、推廣名優水產品種50余種,占水產養殖比例的45%以上。通過科研人員的選育,泥鰍、匙吻鱘、懷頭鯰、鱷龜、珍珠鱉、羅非魚和巴丁魚等十余個品種被認為具有良好的節水效果。其中龜鱉類的鱷龜、珍珠鱉,在海南已建成龜鱉良種場,每年可向京郊提供優質苗種5萬余只,這些龜鱉在設施化養殖模式下開展養殖生產,較相同模式魚類養殖,年可節水2.5萬m3。溫熱水魚類的羅非魚和巴丁魚在京郊采取工廠化養殖模式,年可減少用水300萬m3。3.北京節水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盡管在政府、漁業科研和推廣部門、基層合作組織和漁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近年來在發展節水漁業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節水漁業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北京的地下水超采嚴重,地面大面積沉降,導致絕大部分池塘滲漏比較嚴重。(2)許多池塘老化較嚴重,池塘底泥污染物大量釋放對養殖池塘水質破壞力較大。(3)近年來,受到魚價市場疲軟影響,為控制養殖成本,大多數漁民在養殖水體養護方面投入較少,導致許多節水新技術、新裝備投入利用率偏低。(4)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導致周邊地區的漁業用水水源大面積污染,導致許多地區養殖功能衰竭。因此,大力發展節水漁業不僅是北京都市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唯一出路,而且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二、北京節水漁業發展的政策導向
根據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關于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精神,“十三五”期間,北京漁業將以“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端高效節水漁業”為主線,以“做優做美生態漁業、做高做尖籽種漁業、做新做特休閑漁業、做專做強精品漁業”為目標,堅持“精品高端、節水高效、生態安全”發展,全面提升漁業“生態、生活、生產、示范”四大功能,以生態漁業、籽種漁業、休閑漁業、精品漁業等四大漁業為重要抓手,通過挖掘內涵、轉變方式、拓展外延,加快推進“節水節地、低碳生態、文化娛樂、高端高效、保障供給”的北京特色都市型現代漁業功能體系建設。以節水為中心,深入推進漁業結構調整、空間布局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構建與首都核心功能定位相一致、與休閑觀光和文化旅游相融合、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銜接的北京現代漁業模式,強化首都北京節水漁業的引領地位和品牌影響,形成“立足京津冀、引領全國、面向世界”的發展格局。
三、北京發展節水漁業的建議
1.北京節水型漁業的發展,需要從養殖品種、養殖技術、養殖模式等方面綜合考慮,三者相互配合、協調實施,才能實現真正的節水漁業。這就需要將節水漁業擴大到設施漁業、生態漁業、休閑漁業、籽種漁業,并進行整合、改造升級;發展各地特色品種節水漁業,充分發揮當地土地、水資源特點,由觀賞魚、冷水魚發展到所有品種的節水漁業;采用先進節水設備、技術,并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制出低成本、高效益的節水設備;提高養殖戶、合作社、企業的節水意識、節水技能,充分發揮合作組織的作用,加強對養殖人員的學習與培訓。各地區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在實施的過程中因地制宜,采取正確合理的節水措施。2.節水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依靠科學技術建立起相應的技術體系,還應加強政府、企業、研究部門以及養殖戶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其各自的作用。政府部門通過合理規劃節水漁業發展目標,盡快建立起完善的節水制度體系、檢測監測體系、服務平臺體系、資金補貼體系,并聯合科研院所,積極扶持、培育一批節水漁業龍頭企業,給予其資金、政策、人員和技術支持,使企業能夠加快節水設備的生產制造以及節水制劑的供給和推廣,同時針對養殖戶加大節水設備、節水技術的宣傳力度,做好水前、水中、水后管理等相關技術培訓,從而使構建好的各類節水漁業模式能夠切實地推廣到漁業養殖業生產中去。政府部門還應結合實際適時轉變節水漁業發展方式,通過實施最嚴格的漁業用水保護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處理好水資源與環境、水資源與生產、水資源與發展、水資源與致富的關系,由此實現從資源消耗型向科技綜合型漁業養殖發展方式的轉變。水產養殖的載體是水,漁業的增產措施都是通過水來起作用的,北京市作為嚴重缺水的地區之一,水產品產量的增加、漁業的興旺發達不可能通過擴大水體面積來實現,要想使北京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要充分節約和利用好現有的水資源,大力發展節水漁業,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因此,北京節水漁業的發展需要戰略引領、政策保障、高效管理、技術支撐,依靠科技構建節水漁業體系,要從養殖品種、養殖技術、養殖模式等方面綜合考慮,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企業和養殖戶相互配合、協調實施,才能實現真正的節水漁業。
作者:楊慕 張清靖 賈成霞 劉盼 曲疆奇 單位: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
- 上一篇:畜禽現代生態養殖技術研究
- 下一篇:休閑漁業發展現狀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