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統計圖表類型及其解題方法

時間:2022-03-27 05:17:00

導語:高考地理統計圖表類型及其解題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考地理統計圖表類型及其解題方法

在全國各省高考選擇題中所占比重大,統計圖表是學生容易得分也是容易失分的部分。高考地理常見統計圖表類型有坐標圖、結構圖等統計圖和表格資料等主要類型。本文分析每種類型特點,提出相關的特點和針對性解題方法。

一、坐標圖的判讀

坐標圖是采用數字坐標形式來表示多項地理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數字信息的圖像。坐標圖的種類很多,如曲線圖、柱狀圖、折線圖、散點統計圖等。坐標圖判讀有其共性:1坐標圖上的點、線(曲線、折線)、柱等既表示地理事物的數量,又反映地理事物的變化趨勢。在解題時既需要定量認識,又需要定性分析。2解讀坐標圖時,如與相關地理圖像對照使用,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深刻地認識圖像所蘊涵的地理規律。3因為地理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所以要重視對圖像內容的綜合分析。坐標圖判讀常見誤區:1多幅坐標圖進行比較時,忽略坐標軸的比例尺大?。?能夠把握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特別是關鍵值)分析;3多個要素的復合坐標圖的數據讀取容易張冠李戴;4對于單一地理要素統計圖,只注意到其極值及總體變化,而往往忽略其階段性差異。

二、結構圖的判讀

結構圖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與整體比例關系的一種形象直觀的地理圖像展示,常見的有扇形結構圖、餅狀結構圖、矩狀結構圖等,其地理內涵十分豐富。在判讀結構圖時應靈活運用歸納、對比、推理、綜合分析等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歸納總結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征:仔細讀圖,認識結構圖的組成要素,認識各要素的比率及比率大小關系,進而歸納總結出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征。2對地理事物結構特征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并提出相應對策。3采用對比法對地理事物的特征進行對比分析:(1)縱向對比,即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時間的結構特征進行對比,認識其發展變化;(2)橫向對比,即不同地理事物結構特征的差異。三角形坐標軸圖判讀許多學生比較困難,三角形坐標軸圖用來表示有三個變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結構。判讀時應注意的事項有:(1)圖中數據為相對數據,即“比重”或“比例”,而非絕對數據;(2)圖中每個點都能夠讀取三個變量,各構成要素所占比重的總和必然是100%;(3)此類圖的構成要素只有三個;(4)三個要素在數軸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其他統計圖的判讀

統計圖有多種,除了前面介紹的坐標圖、結構圖外,還有各種變式圖、復合圖,但其判讀上需注意的事項及其步驟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尤其要重視以下幾個環節:一讀圖名,總體感知;二讀圖例,對比差異;三讀坐標,明確方向;四讀數據,重視變化;五讀整體特征或變化趨勢,對信息進行初步加工。復合統計圖就是把含有多種地理要素的統計圖疊加在一幅圖上,可以是同一類型的統計圖的重疊,也可以是不同類型的統計圖的疊加,甚至是多種地理要素內容疊加在同一幅圖中。針對復合統計圖,一定要“分而治之”,即將其分解為單一的統計圖,并注意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變式統計圖就是將已知形式的統計圖的內容用另一種形式的統計圖表達,對考生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對此,應在掌握各種常見統計圖的基礎上,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力爭將其轉化為熟悉的圖。

四、表格資料的判讀

相對數據與絕對數據學生容易混淆。理數據是對重要地理事物的定量表述,主要有絕對數據、相對數據等。絕對數據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數量或數量范圍的數據,它們在研究地理問題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東西半球的劃分經度,南北回歸線的緯度等。相對數據指比例數據、順序數據等,強調各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重。“不同類型的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是考綱說明中明確規定要求掌握的技能。相對數據與絕對數據一定要借助該地理事物的基數才能相互轉換。利用相對數據、絕對數據這一差異可以設置迷惑性大的選項,解題時應加以注意。例1(2011東北三省四市第二次統一考試)下列圖表為我國四個省區2010年能源消費情況,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省區以水電、核電為主,其中核電消費量在四省區中最多。

B.②省區以煤炭為主,且煤炭消費量居四省區首位。

C.③省區水電核電消費量在四省區中最少,能源結構不均衡D.④省區石油消費量在四省區中最少,能源結構較為均衡(2)今后四省區能源消費構成變化的趨勢是()A.①②兩省區發揮本省水能資源的優勢,大力發展水電、核電。

B.②④兩省區常規能源豐富,做好西電東送的能源保證C.②③兩省區徹底轉變以常規能源為主的局面,重點發展新能源。

D.①④兩省區加強本省能源開發,提高能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