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教學團隊建設困境與改善途徑
時間:2022-11-19 10:18:42
導語:大學體育教學團隊建設困境與改善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等方法對大學體育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諸多現實困境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與改善的途徑,為大學體育教學團隊的建設提供理論參考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學團隊;困境;改善途徑
1.前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進入“深水區”,尋求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改革與探索也愈發的活躍,大學體育教學不例外。2012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完善高校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成為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近年來,高校教學團隊的發展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以全民健康教育為導向,以終生體育為目標,以大學體育教學科研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教學團隊在高校的建設與發展中依然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引起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冷靜反思與理性審視。
2.大學體育教學團隊建設的困境
2.1體育教師分工協作意識淡薄。近年來,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下,大學生需要掌握的運動知識與技能越來越多元化,并且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體育教學過程更為復雜,這就對體育教學的內容、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很難再滿足教學的要求,體育教師靠單兵作戰難以承受教學、科研與技術前沿的壓力,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以各運動專項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教學團隊,進行分工協作資源共享,相互協作共同發展。目前大學體育教師受其職業特點的影響和現實條件的制約,每個體育教師都有自己運動專項的教學任務,工作的自主性很強,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廣闊,這有利于體育教師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但也容易使體育教師之間缺乏不合作意識,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完全是依靠個人的知識水平和教學技能,有的體育教師甚至過高的評價自己的貢獻,而忽視和否定其他體育教師的配合作用,或者只顧完成自己承擔的教學任務,而不顧其他體育教師教育任務的完成。這些諸多負面的主觀意識都將阻礙體育教學團隊的建設。2.2學校政策對體育教學團隊支持的力度不夠。體育教學團隊能否有效建立,關鍵是能否能有一套有利于體育教學團隊發展的政策和制度環境。而在目前階段,一方面高校都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政策現象,對于像大學公共體育課,沒有科研量產出的教學單位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對體育教學團隊的政策支持略顯微弱。另一方面雖然對高校教學、科研職能進行了組織結構上的調整和改革,但對基層教學團隊的建設的重視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高校只重視國家級教學團隊的建設,而基層教學團隊也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其中國家級教學團隊有教育部、財政部的資助,學校也會給予部分補助和關注,而基層教學團的資助幾乎為零,也沒有其他相應配套的扶持,大多數高校對基層教學團隊的發展前景還只是在觀望。可見,在沒有學校領導、相關部門政策的支持,大學體育教學團隊建設道路充滿荊棘,從而抑制了高校體育教學團隊的建設。2.3高校的考評機制阻礙體育教學團隊的建設。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對體育教師的評估和考核往往都只關注個人成績,論文看第一作者,課題看課題負責人,教材看主編,教學業績考核更是看個人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無視其他合作者甚至的貢獻。這種傳統的個人績效評價、個人激勵等制度不但不鼓勵體育教師間的合作,而且還會起到相反的導向作用,嚴重制約了體育教學團隊的建設。并且高校體育教師的考核和職稱的評定,科研成果所占的權重比較大。因此那些教學業績一般,但是科研成果比較出眾的教師往往在績效考評中可以獲得好評。而那些花大量精力和時間在教學上的體育教師,雖然科研成果較少,但是在績效考評中卻不被認可。這樣的一種情況下,體育教師顯然會轉變態度,把注意力集中在科研身上,這也導致了體育教學團隊的組建對于體育教師而言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導致對體育教學團隊的建設積極性不高。
3.大學體育教學團隊建設的改善途徑
為破解上述困境,促進大學體育教學團隊的建設,建立有效的教學團隊合作的機制,建立教學共同體,推動教學和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較好成效。3.1激活體育教師合作意識,營造合作氛圍。建設優秀的體育教學團隊,首先要激活體育教師合作意識,轉變體育教師的工作觀念,鼓勵和支持體育教師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努力營造濃重的合作氛圍。體育教學團隊內部要營造和諧互信的環境,團隊成員之間相互交流,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都樂于為體育教學團隊的發展做出貢獻。其次體育教學團隊負責人的遴選要充分考慮其教學科研能力,能夠投入教學團隊管理的精力,可加大對其培養的力度,不斷提高其組織管理能力與自身影響力。再次,體育教學團隊的建立要包容各種性格的人,每一位團隊成員在教學團隊中既承擔功能又扮演角色,要在功能與角色中找到平衡。3.2要建立健全體育教師團隊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體育教師團隊的建設既需要學校各項政策支持,又需要明晰、準確、科學、完善、合理的制度體系。因此,首先必須改革和完善我國高等院校內部的權力配置模式,確立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適當分離的原則,賦予體育教學團隊權力地位,擴大教學團隊管理自主權,如教學改革的自主權、經費與體育教師資源的使用權等。在體育教學改革目標與模式確定之后,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不受外界干預,學校只通過定期的教學評估檢測其成效,從而為體育教學改革營造相對自主的氛圍。第二體育教學團隊的建設還要建立學生評教機制,建立學校評價、學生評價以及團隊內部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制度,為教學團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機制保障。第三,學校管理層要轉變角色和工作方式,從發號施令者變換為體育教學團隊服務者,為加強體育教學團隊的建設提供制度保障、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3.3要重點設計合理的體育教學團隊運行激勵體制。要順利組建體育教學團隊,發揮體育教學團隊的作用,必須改革現有評價體系,努力營造一種支持型團隊環境,建立健全體育教學團隊管理體制,實行團隊負責制,賦予相應的職責權利,完善團隊考核激勵體系,架構專業教學團隊之間的溝通平臺,讓體育教學團隊有一個良好的環境組織團隊工作。在考核機制方面,要由重視個人業績的績效考核向更加重視團隊長期價值的績效考核轉變。由重視過程管理向更加重視目標管理轉變,由重視年度考核向更加重視聘期考核轉變,鼓勵教師加入教學團隊,并致力于團隊目標的實現。在團隊建設中,不斷完善團隊管理的規章制度,使團隊導向的績效評價更科學、更公平。
4.小結
大學體育教學團隊作為一種新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其建立和發展任重而道遠。以育人為主要目標的前提下,大學體育教學團隊建設關系到體育課程建設、體育教學改革、體育教師培養等多個環節,能夠對體育課教學質量和教師隊伍的優化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更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因此,高校要基于當前體育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內涵上提高體育教師思想認識、增加體育教學方面投入外,還需要創設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從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來加強體育教師團隊的建設。
參考文獻:
[1]付永昌.合作文化視閾下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研究[J].江蘇高教,2008(02):93-95.
[2]陳遠剛,符淼.高校教學團隊文化培育的機遇、挑戰與路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6(10):107-109.
[3]劉紅梅.地方高校教學團隊生態化發展的困境與策略———以嘉應學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為例[J].嘉應學院學報,2017,35(06):75-79.
[4]胡光霞,顧克鵬.德國團隊理論對體育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4(12):143-145.
[5]張志斌,王誠,劉瑛.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實施團隊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32):113-114.
作者:張秀亮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 上一篇:中西方體育文化對大學體育審視
- 下一篇:高校體育育人功能及實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