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論域下體育文化建設論文
時間:2022-04-07 10:54:12
導語:和諧論域下體育文化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文化的表現形式
1.體育建筑文化。建筑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文化,是哲學觀念、倫理觀念、宗教觀念、價值觀念、美學思想、行為心理、環境意識等多方面精神因素的外在體現。近年來,隨著社會上建筑實踐的迅速發展,體育建筑文化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地深入,并且日益廣泛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可以說,建筑實踐的發展正在推動著體育建筑文化的研究,體育建筑文化的研究也將會促進建筑實踐的發展。體育建筑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文化,它正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日益向人們展示出它特殊的風采。2.體育器材文化。隨著人類文化的不斷發展,對體育器材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隨著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的滲透,體育器材行業無論是產品開發,還是制造工藝、設備,越來越多地應用微電子、計算機技術,新材料、生物工程技術、航空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為這個傳統產業帶來了根本的變革,使傳統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高新技術產品不斷提高,其中科學技術的應用是體育器材文化發展的最重要標志。3.體育運動服裝文化。用服裝來保護身體,不但是人類極好的生活手段及經濟手段,而且是提高人類文化的手段。服裝在人類生活中的出現,使人類社會和文化有了各種各樣的變化,服裝是促使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隨著人類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又促進了人類服裝的發展變化。體育運動服裝是整個人類服裝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分支,是隨著體育文化的發展變化而產生和發展的。4.項目體育文化。任何體育項目都是人類創造的產物,其中凝聚著人類生產和生活智慧的結晶。因此,流行時間長和傳播范圍廣、影響深遠的體育項目都包含著不同區域和時代人們的體育情感取向和體育審美觀念等濃重的體育文化意味。5.體育觀眾文化。在當今競技體育的生長要素中,有一個最不容忽視的群體,那就是體育觀眾。體育觀眾文化,不僅表示競技體育賽事進程中觀眾的心理和行為的總體,也包括圍繞競技者和觀眾甚至管理者多方的社會關系,是一個由看臺和傳媒聯結起來的具有共同心理需求的特殊的社會集群和社會文化現象。
解讀和諧語境下的體育文化的建設
(一)體育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成分。當前體育文化已被納入《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并把其建設作為一項重要議題。基本內容其中包括: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體育精神、全面推進體育文化建設、努力擴大中華體育文化的影響力等。2.為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體育文化建設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體育文化建設維系著社會文化的建設以及社會的安定團結。如一次大型的體育賽事,可以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具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女排在世界杯的決賽期間,社會犯罪率大大降低,這足以看出體育文化建設對社會安定團結所起到的作用。3.建構民族精神支柱的需要。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改革的攻堅階段契機下,加強體育文化建設,對于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樹立民族精神支柱,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4.展示綜合國力的一個有效途徑。當今世界各國都把體育作為展示國家實力的手段,并通過體育來壯大國威。拿日本、韓國來說,他們國家的高速發展都是靠加強文化建設來進行。他們除了提出“科技創造立國“”教育立國”等口號,同時更加注重體育的發展,加強國民素質的發展,其結果使國家的綜合國力大大加強,體育文化起到了顯著的效果。(二)體育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體育文化建設是一項重要內容之一,加強體育文化建設,必然會對人的整體素質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1.主體性原則。人是文化的主體,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類型,體育文化無疑是由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的人們創造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的人理所當然是體育文化的主體。這一界定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體育文化的服務對象只能是廣大人民群眾,這也是今后體育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二是判斷、評價體育文化建設好壞的客觀標準是人們的一系列實踐活動,以及這些活動所取得的實際效果,可以說,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的人們是最有發言權的。2.系統性原則。體育文化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僅是體育部門的責任,更應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只有全社會逐步建立起體育文化建設的系統網絡,才能發揮系統功能,促進體育文化繁榮發展。3.融合性原則。融合與服務是相輔相承的,只有有效的服務才能達到全面的融合,而只有準確的融合才能有良好的服務。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體育文化建設離不開經濟,離開了經濟的發展,體育文化的發展也將走入歧途。體育文化要為經濟的發展助威,經濟則要為體育文化發展助力,通過互生機制才能更有力地推動整個體育文化的發展。4.開放性原則。體育文化建設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而是一種與外界密切聯系、共同生存與發展的開放式系統。因此,只有不斷地開展對外交流,并立足自身優勢,體育文化建設才能不斷地向前發展。(三)體育文化建設與物質、精神文明建設的共生互動效應1.對物質文明建設的效應。體育文化是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同時又從屬和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體育文化在推進物質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雙重作用:一方面它為體育文化事業自身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另一方面它為物質文明建設發揮著文化滲透和精神重塑的作用。2.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效應。當前體育文化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尤其對于經濟發達國家而言,這種文化效應越來越明顯。體育文化憑借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和特點,滲透在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呈現出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格局。綜上所述,體育作為人類一種特殊的社會行為活動,從誕生之時起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并隨著社會的發展日益彰顯出其文化建設的巨大功效。加強體育文化的建設,對于催生社會其他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人們有理由去積極尋求和諧視野下如何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的方法,使體育這種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人類活動為社會的文明進步與和諧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作者:陳洪鑫工作單位:青島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
- 上一篇:公共體育下農民工體育權利缺失研究
- 下一篇:體育旅游產業的知識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