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課堂教學革新計策的探究
時間:2022-12-12 10:27:18
導語:對課堂教學革新計策的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啟迪和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和綜合創新思維能力
傳統的應試教育,受學生考試分數和升學率的影響,學校把培養少數能升學的“尖子生”作為主要任務。教學中,教師偏愛“優生”,忽視中等生,歧視“差生”,只注重學生考試分數的提高,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以至于出現了“高分低能,低分無能”的現象。現代課堂教學,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注重學生思維的開發和個性特長的培養,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新得“”學有提高”。學生能力的支柱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做到,新知識,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認識;新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答;新規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概括;新系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建構;立足課堂,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探索者;體驗生活,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實踐者;倡導合作,讓每一個學生成為開拓者;突破傳統,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創新者,做到讓所有學生的思維都得到訓練,讓所有學生的能力都得到培養,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特長”的人才。
二.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建設的實踐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除了板書,就是講解,學生聽課容易疲勞,缺乏激情,注意力不集中。教學中,只注重智育一個方面,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實踐能力等教育。現代課堂教學,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適時、適度、有用地運用現代教育手段,輔助課堂教學,從而激活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讓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作用在課堂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發揮,成為現代課堂培養現代綜合人才的助推器。同時,教師要學會并逐步讓學生學習、掌握和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幫助學生提高適應現代生活和建設的實踐能力。素質教育是大眾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教育是能力教育,為全民族培養建設人才。新課程改革是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目的,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優秀人才。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研究上狠下功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轉變自己角色,以高昂的熱情,百倍的信心迎接新課改的洗禮,推動我國教育改革走向新的輝煌。
三.堅持寫教學日記,記錄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作為學校教師,我們的教育教學習慣不僅會影響到自身的發展,更會直接或間接給學生帶來影響。如果我們在每天休息或閑暇之時,把當天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教育管理學生過程中遇到或處理的主要事務,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既能積累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經驗,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又便于事后對照反省,及時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增添新的措施。同時,堅持寫教學日記和心得體會,可以促進自己看書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
四.對照工作日記,反省自己的教學習慣,寫好反省日記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事事滿意,不可能次次行事毫無偏差,難免出現憑著主觀臆斷行事和“以我為本”的教育思想。我們要利用閑暇時間多讀讀自己的工作日記,回顧自己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對照反思,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偏頗,設想最佳方法,尋求最佳效果,并寫下反省日記,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同的缺點和偏差不再出現,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五.善于總結經驗,堅持寫博和投稿
教學過程是個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和提高的過程,我們應在寫教學日記的基礎上,學會反思、總結,提煉自己的實踐經驗,升華為教育理論,再反過來利用它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同時,現代教師,提倡終身學習,我們應熟悉網絡技術。一是常進教育網站、論壇等,拜讀上面的教育新聞、教師教育教學管理的論文,學習他們的教育教學管理、現代教育手段使用、駕馭現代課堂等優秀經驗,欣賞他們的精美文筆、撰寫技巧、手法等,以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提高自己的業務實際能力。二是建立自己的“教師博客”,堅持寫博和投稿。我可以利用各種教育論壇里面的“媒體征稿”或“話題討論”,有針對性地參與討論,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度,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吐露自己的心聲,將它寫進自己的博客,教師之間互相瀏覽,進行評論,或者通過電子郵件投稿,以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搞教育科研的目的,最終是服務于教育教學。教師的科研不宜放在理論的探究中,不宜求大,求快,應放在反思自己的班級教育管理和課堂教學工作上。寫教學日記、寫教師博客等是個很好的習慣,它既可以記錄我們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及時提醒自己對照反省,更能促使自己不斷探索、勇于進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業務水平,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作者:鐘樂江單位:四川廣安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
- 上一篇:全區學校后勤管理實施要點
- 下一篇:從幸福的角度探析學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