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靈魂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1 10:16:00

導語:依法行政靈魂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法行政靈魂研究論文

依法行政靈魂是什么?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理念上的問題不能不予以明確。

行政事務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對老百姓來說,他們對依法行政最直接、最日常的感受,就是在與政府打交道時,政府是否是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著想,想方設法地為他們提供服務。對此,有兩個形成鮮明對比的事例頗值得我們思考。

從2003年開始,北京市懷柔區政府推行了一種“全程制”-老百姓找政府辦事,不論找到哪個政府機關,不論相應事項是哪級政府、哪個政府部門的職責,都是由相應政府機關相對人去找有關職能部門辦理,并在規定時間內辦好和交付相對人。老百姓以前辦件事,可能要找多個行政機關,跑多個衙門,現在只要找一個受理機關就行了。這樣,政府官員可能比以前“麻煩”了,而老百姓辦事卻方便了。

但東北的七位農民卻沒有這樣的運氣。2002年初,東北某市七位農民承包的土地被當地政府征用為建設用地,農民們認為政府確定的補償標準太低,向政府提出異議。政府不僅沒有給予農民合理答復,市政府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反而做出讓農民限期騰地的決定。農民不服,訴至法院,法院確認讓農民限期騰地的決定違法(盡管如此,土地仍被強行征用),但駁回了農民要求撤銷不合理征地補償標準,責令政府重新確定補償標準的請求,因為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被征地人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由于政府原征地公告上告知的征地批準機關為省人民政府,于是七位農民申請省人民政府裁決。然而,裁決的事并不順利,甚至很不順利。七位農民沒想到自此踏上了漫漫的“秋菊打官司”之路,省政府法制辦告知農民要找國土資源廳,國土資源廳說應找省政府法制辦。2003年底,終于答復說要找中央政府,因為征地是中央批的。省、市、區三級政府僅解決農民們要求補償標準裁決的受理機關問題,就花了近兩年時間。此后,七農民又開始了向中央一級行政機關討說法的歷程。他們又花了一年時間,在各部門間奔波,并且還訴至到了法院,但最終仍然沒有找到解決他們問題的機關,更不要說實際解決問題了。更有甚者,對本事件中關鍵性的證據即國務院批準征用土地的批文,有關部門以此屬秘密文件為由,不向相對人公開。

這個案子其實并不復雜,所涉法律問題也不疑難。但為什么耗費了我們農民兄弟整整三年的時間,讓他們跑了那么多他們不情愿跑的衙門,看了那么多他們不情愿看的難看的臉,聽了那么多他們不情愿聽的難聽的話,受了那么多難言的委屈,到頭來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甚至連解決問題的門都沒有找到?

我們講“三個代表”,倡“執政為民”,而這個案件涉及到的這么多政府機關、政府部門和政府工作人員,它們在本案中是否踐行了“三個代表”、“執政為民”呢?這顯然不是一個純粹的道德問題,而是涉及到政治和法律機制問題:就正常的民主政治機制而言,人民應該能夠控制政府,政府應該非常在乎人民的信任。如果人民控制不了政府:政府干好干壞都影響不了它執政;如果政府公職人員可以不在乎人民的信任:人民信任不信任他(她),他(她)都無所謂:官照做,薪水照拿。這樣的政治機制肯定保證不了“三個代表”和“執政為民”的真實性。就法律機制而言,政府的職權應保證得到合法行使,政府的職責應保證得到切實履行。政府是一個整體,雖然其內部各有分工,但法律不允許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以內部分工為借口互相推諉,互相扯皮。試想,在本案中,如果有一個機關能像北京懷柔區政府那樣實行全程制,或幫助農民去打聽裁決管轄機關究竟是誰,幫助去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或者農民申請裁決,問題何至于拖上三年仍解決不了??上覀兊恼w法律制度中還缺少這種機制。

上世紀末,我們就在憲法中確立了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國務院在去年又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確立了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無論是法治國家,還是法治政府,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公開、透明,就是人民享有知情權。人民只有知道政府做什么和怎樣做,才談得上監督政府和控制政府,才談得上起碼的法治。但是,在本案中,國務院批準征用農民土地的決定居然是秘密文件,要向農民保密,真是匪夷所思。如果該文件是一個綜合性文件,其中包括某些涉密的內容,那也應該只對保密部分進行保密,而對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向農民公開的部分公開,如批準文號、征地機關、征用用途、征用范圍、面積、對相對人的補償標準、安置辦法等,法院和政府對批文中涉及的這些內容,都沒有理由向公眾保密。由此可見,在我國,制定《政府公開法》,修改《保密法》對于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是多么重要和迫切。

我們經常講,依法行政不僅要依法律明文規定辦事,同時還要按法律的原理、原則辦事,但是在實踐中卻往往很難保障二者的統一。這是為什么?就本案而言,上述所有政府機關都可以說它們并沒有錯,而是那七個農民錯了:法律法規規定征地補償爭議由征地批準機關裁決,你們的地是國務院批準征的,你們去找國務院呀,干嘛找我們呢?這種話不能說沒有道理,因為職權法定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之一。但是,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講依法行政,必須探討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的執法理念問題。

我們應該記住,依法行政的靈魂,是政府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