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理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7 05:23:00

導語: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理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理論分析論文

1關于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研究成果概況

近年來在公共部門績效評估上面的研究成果可謂是百花齊放。學術界對政府績效的內涵范圍進行了深入研究,例如浙江大學范柏乃教授認為,政府績效和領導干部的政績一致,其表面意義上來說是指領導干部在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任職履行崗位職責所取得的成績和所獲得的效果,但從其本質和內涵上講,還包含行政成本、行政效率、社會公正、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內容。在形式公民發在績效評估主體方面,學術界普遍認為,重視社會公眾評估是當前政府績效評估的發展評估的發展方向,還有學者具體分析了目前中國政府績效評估主體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社會組織、政府組織自身、社會公民等,提出了要建立一個以社會公眾為本位的政府績效評估主體體系。

2目前公共部門績效評估中的問題分析

雖然在理論上搭建了績效評估的基本體系,但是仍然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筆者認為目前比較明顯的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評估主體方面,現在比較公認的研究主體有公眾、政府自身以及專家學者這三類,理論界普遍把重點放在政府之外的公眾主體研究上。但是由于目前政務公開機制在我國尚未建立起來,很多時候政府對外公開的只是其工作的很少內容,這些文件往往只是政府的決議等,透明度很低。

(2)在績效評估指標的看法上,很多人認為“中國政府目前的政績評估制度中的最大缺陷就在于缺乏科學的、可操作的評估指標,甚至可以說,由于這個致命的缺陷,中國政府尚未形成系統的、行之有效的績效評估制度。”但是就目前的國情來看,即便是得出了可靠的數據,完成評估工作,在后期的反饋和改善上能夠起到的作用仍然有限,如果得不到利用,最終將會流于形式。

(3)績效評估的輔助系統不完善,這主要表現在沒有科學、詳細的職位說明書、評估保障系統缺失,還有相關的激勵和薪酬體系的建立。目前一方面我國政府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模糊不清,有的甚至是沒有職位說明書,以致績效的標準缺乏參考,沒有科學準確的標準。另一方面,我們既沒有關于政府整體績效管理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在中央政府層面設立一個機構來負責協調、監控以及強化我國政府的總體績效。由于缺乏相關法律保障和對政府整體績效進行統一管理和監控的中央機構,績效管理改革往往處于一種零散和自發的狀態,在有些地方,績效管理實際上演變成了政府的“形象工程”。在理論研究中,績效評估的保障體系研究也是一個成果較少的視角。

3形成問題的原因分析

(1)觀念落后,沒有形成重視績效評估的外圍環境。首先在意識形態上,傳統的平均主義觀念深深扎根于國民心中,并在政府及其公務員績效評估中表現出來。靠政績提升的觀念和形式根深蒂固,長期以來,我們的一些領導干部政績觀比較模糊片面,甚至錯誤,集中體現在片面政績觀、數字政績觀、工程政績觀、短視政績觀、狹隘政績觀等。

(2)制度缺失,沒有構筑開展績效評估的體制架構。由于管理體制不健全,按照組織結構決定組織功能的原理,行政管理體系中監督、考核機構與行政管理機構本身的一體化,監督、考核機構及公務員受行政機構監督和約束機制,勢必導致監督乏力甚至缺失,組織架構上的缺陷致使各部門利益相扣,聯合作假并不見怪。這些實際問題并不是沒有在理論上進行研究對策,而是很多理論上行得通的策略,在實際中很難實現。政府部門正在進行自我的行政體制改革,但是作為當前體制對的既得利益者,轉變必然是緩慢艱難的。

(3)配套缺乏,沒有建立績效評估良性運行的循環系統。當前,我國大部分政府部門績效評估的實踐過程只是一種形式,一方面沒有科學的指標體系,評估過程就像眾人合演的一場戲。有些單位甚至出現了“輪流坐莊”的不正常現象。有些部門的竟然在考核評優時出現抓鬮現象,誰能被評上優秀,全看運氣。

4完善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思路

(1)重點關注評估主客體的心理研究,強化政府績效評估的心理認同。筆者認為,無論是選擇哪一類評估主體,評估主體都是具有不同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動的人組成的,各有其主觀關注的重點。既然是一種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心理思維活動,對評估主體進行心理研究是完善績效評估評估體系的必然選擇。同時也要對被評估的公務人員的心理進行研究,尋找方法來增強他們對績效評估的正激勵作用的認同。

(2)全面加快公共管理的制度建設是根本。目前我國公共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歸根結底大多是在制度層面和觀念上的原因引起的。制度層面的改革比較困難,需要對行政治體制改革的長期關注和研究。積極促進樹立服務型政府的執政理念,在政務公開方式方法上創新,研究政府與公眾的互動形式。創新和健全政府審計制度和檢查制度,嚴格把關政府財政收支情況。改革現有的人事制度,調整選才用人方式,引導公務人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等等。

(3)完善績效評估過程的科學化。具體來說,當前可以著重從來兩個方面入手研究。一是采取多角度的方法研究指標體系的建立,現在主要思路是按照評估要素進行指標分類,由粗到細的方法。筆者的思路可以從指標的性質入手,分為可量化工作、定性工作,和同質工作。在詳細的工作分析的基礎上,把公共部門同質的工作先剝離出來,再對其他工作進行定性分析,確定是否量化。要對政府應對社會公共突發事件的績效進行專門思考,根據其權重在年度績效評估中反映出來。而且,對于績效周期較長的公共服務和產品項目,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評估方法,這也是可以在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中值得思考的角度。二是對評估流程進行優化,不僅要對指標進行關注,同時也要對評估結果的反饋。

(4)完善評估的輔助系統。要真正促進政府績效的提高和行政能力的改善,我們一是關注績效評估前的績效信息收集和評估后的反饋與改進,將公務員薪酬與績效掛鉤,建立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政績機制。二是目前急需對公共部門各崗位的職責進行研究和整理,制定出準確的工作任務書。因此研究如何在崗位工作分析上區分各項工作,是理論研究的突破口。三是加快績效評估的立法研究,把理論上升為法律,通過法律形式將政府績效評估制度化,增強其約束力。

參考文獻

[1]范柏乃著.政府績效評估理論與實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

[2]彭國甫,盛明科.深化中國政府績效評估研究需要新的視野[N].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1).[3]彭國甫.對政府績效評估幾個基本問題的反思[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

[4]唐鐵漢.加強政府績效管理,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J].中國行政管理,2006,(3).

摘要:隨著公共部門績效評估在我國的深入研究和運用,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了政府部門績效評估的框架。但是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解決。從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出發,對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目前急需解決的幾個大的問題進行研究,并且分析了造成問題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思路,以期對績效評估的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成果;問題;原因;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