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圖書館構建的價值職能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07 02:18:00
導語:新農村圖書館構建的價值職能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闡述了加快新農村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分析了新農村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作用。并初步提出了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農村圖書館思路。
中央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振興“三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對于加快發展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這無疑給我國面臨生存困境的農村圖書館注入了活力。各地政府部門和文化部門以及圖書館部門都積極響應這一政策,經費、圖書、技術也隨之涌進農村,為農村圖書館的創辦和農村文化的豐富創造了條件。如何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農村圖書館(室),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文化和智力支持,值得深思和探討。
一、加快新農村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
(一)加強農村教育,努力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國是農業大國。全國13億人口,70%在農村。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豐富的農產品,不僅直接為人民提供生活必需的糧食和食物,同時又為食品、化工、生物、紡織、建筑等工業提供重要的原材料。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業和城鎮轉移,可為工商業提供豐富的勞動力。農村還是工商業的廣闊市場,是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對象。不發展農業經濟,不改善農民生活。不提高農民的購買力,國民經濟的基礎就不牢靠。因此,農村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
“三農”中,農民又是發展現代化農業、建設現代化農村的主體,是推動農業和農村發展前進的決定因素,農民問題居“三農”問題之首。只有當大多數農民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文化素質.并掌握了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才能有力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因此,加強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素質成為農村圖書館工作中的核心問題。不推進農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廣大農民的文化科學素質和思想品德素質得不到提高,就無法改變農業經濟滯后的現狀。
(二)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科學素質亟待提高
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擁有高素質的農民,二是擁有文明發達的農村。實踐證明,科技的進步是農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但是目前我國農村教育比較落后,農業生產力較低,農業經濟發展緩慢,大多數農民的素質與科技高速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農民文化技能的落后與先進科技的廣泛運用之間存在矛盾,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障礙。農民對相關市場經濟知識缺乏。導致生產的被動性與盲目性;資金運作知識的嚴重不足,缺乏“富而思進”的精神,則嚴重影響農業市場化、產業化的進程。農村文化落后與生活貧困的現狀與“先進文明的農村”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有的地方的農民不信科學信鬼神,不建學校建廟宇;逢年過節賭博成風,吸毒、等違法惡習有蔓延趨勢。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科學素質亟待提高。沒有先進的農民,就不可能有先進的農村,沒有先進的農村,就不可能有先進的農業,也就不可能有全面實現農村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新農村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作用
(一)是向廣大農民傳播科學知識的重要機構
傳播科學知識、傳遞科技情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農村圖書館的重要職能。圖書館保存著較為豐富、系統的古今中外文獻資料,收集了較為新穎、完整的農業經濟科技情報,這成為農村圖書館從事科技文化信息傳播工作的物質條件。農民可以從自己身邊的圖書館找到所需要的先進農業生產知識、科學管理方法和農業市場信息,從而學習和運用新的生產技能,合理地調整生產結構。努力發展農業產業,以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公務員之家
(二)是豐富廣大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有力工具
現今許多農村生活貧乏,為農村一些成規陋習、封建迷信、賭博歪風、打架斗毆等愚昧、落后現象準備了溫床,影響了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農村圖書館作為先進文化的一塊重要陣地,在提高農村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方面起著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隨著新農村建設的蓬勃興起,圖書館作為文明、文化的載體,其精神文明建設窗口的示范作用必定得以凸現和發揮。農村圖書館與文化站往往合二為一,是農村主要的基層文化教育機構。它不僅向農民提供文學、美術、音樂、攝影、體育、棋類等文娛書刊,供他們學習閱讀,并且定期組織各種讀書活動和文娛體育活動,是農民勞動之余的好去處。這些文體活動既豐富和活躍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他們的文化素質,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上一篇:中國協同主義訴訟構造芻議論文
- 下一篇:我國基礎建設支出資金使用效率評價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