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探究
時間:2022-12-03 09:52:53
導語: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對我們的生活、生產方式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即使是較為傳統的農產品銷售,也在電子商務崛起的大背景下有了新的發展趨勢。本研究結合當下農產品網絡銷售的現實情況,分析農產品網絡營銷產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方案,為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拓寬渠道,從而達到提高銷量,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營銷
由于農產品具有鮮明的季節性和周期性特征,這就要求采、銷過程都要做到及時高效,同時農產品顯著的地域性特征,使得銷售規模較小且比較分散,這些基礎條件都增大了農產品銷售的難度。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日漸成熟,電子商務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農產品銷售也逐步擺脫傳統模式,積極利用網絡技術拓寬營銷渠道。
1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困境
網絡營銷在加強信息交流和溝通交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農戶可以在提高營銷效率的同時獲取更加公平的競爭機會,但是受到主客觀因素影響,農產品的網絡營銷依舊無法充分發揮實際作用。1.1農產品網絡營銷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撐。信息的高度對稱能夠最大限度減少中間環節,從而為供求雙方降低交易成本,這也是網絡營銷得到廣泛認可的主要原因。但是網絡營銷除了需要專門的技術支持以外,還需要從業者具備一定的銷售知識,這對廣大農戶而言無疑是新的困難和挑戰[1]。即使產品可以順利上線,也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維護和溝通,如果聘請專業人才進行網絡銷售管理,必然會導致成本的上升,農戶的收益無法得到保障。1.2網絡營銷的農產品市場適應性不足。在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的過程中,人們開始提倡綠色健康理念,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感受,對農產品的需求也不再是簡單的“食用”,而是更加注重農產品背后的附加值。當前農產品在網絡銷售方雖然已經逐步意識到這一點,在產品包裝方面有所創新,但是農產品的品質并未明顯提升,還不滿足推出差異化、個性化產品的要求。1.3農村缺乏成熟的電子商務體系。網絡營銷雖然優勢明顯,但需要為此進行系統化建設,除了交易終端的技術支撐以外,倉儲、物流等環節也決定了網絡營銷的效率和水平,農產品對一整套網絡銷售系統的建設要求更加嚴苛。為了保持農產品的鮮活,要保持適宜溫度、濕度下的儲藏環境,盡量在短時間內進行運輸配送。當下農村地區這兩方面的建設明顯不足,而且農產品的季節性和周期性特點也使得投入大量財力、物力進行配套設施建設,很有可能會出現利用效率低下的情況。
2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拓展
為了切實解決農產品網絡銷售的各種問題,需要轉變傳統觀念,充分利用各種政策資源,做好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建設,積極拓寬網絡營銷渠道,為農產品銷售和農業發展尋求新的機遇。2.1政府加強政策引導。農產品的網絡營銷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首先,政府要加強電子商務的宣傳力度,改變農戶傳統的經營理念,使農戶能夠及時了解農業信息,準確把握市場動向,生產、經營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化農產品。其次,要做好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工作。一方面,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力度,通過開展各種培訓活動提高農戶的網絡營銷水平。另一方面,加強政策引導,吸引有能力的專業人才加入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活動。2.2加強電子商務體系建設。農產品的網絡營銷需要加強電子商務的體系建設。首先,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相關部門應當積極改善農村上網條件、降低上網成本,為農產品的網絡銷售打好基礎。其次,建立起專業化的物流配送體系。無論選擇何種營銷方式,都要以提高農村地區的可進入性為前提,專業的物流體系除了具備相應的貯藏設施以外,還需保障各級道路的暢通,逐漸建立起專門的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2.3搭建多種模式的網絡營銷渠道。當前農產品的網絡營銷多由分散農戶開展,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難以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由于農戶的網絡營銷水平不足,這部分工作往往會帶來新的成本,所以可以采用“農產品營銷中心+農戶”的電子商務模式。每個生產周期開始之前農戶與營銷中心簽訂好供應協議,為農產品銷售做好保障工作,然后只負責農產品的生產和質量把控,減少自身工作量的同時降低營銷成本。除此以外,有能力的地區也可以開展“農戶+農戶”的電子商務模式,利用網絡技術完成整個生產、銷售過程。
參考文獻:
[1]王伊歡.我國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8):14-15.
作者:陶茜 單位:畢節市財貿學校
- 上一篇:保險產品網絡營銷模式
- 下一篇:緣聚美食APP開發及營銷策劃